第五十三章 馮翊道徒、智擒苻重

第五十三章 馮翊道徒、智擒苻重

由於苻重兵變,截斷洛陽周邊交通,預備前往淮北的七萬軍隊,退返陝城就糧后滯留當地。這之中既有中兵,也有洛州兵,為免捲入叛亂,保險起見只好原地待命。因為事前準備不足,一時間,陝城至函谷關下,堪稱人滿為患。

元末明初詩人唐珙《韓左軍馬圖卷》中,“長河凍合霜草干”與“中軍餓守函谷關”兩句用在此時也極為應景。

竇沖請命入洛,走陸路顯然不利於掩藏行跡,至於水路,更是難走。

苻丕任征南大將軍之前,常年鎮守蒲阪,因此在挂帥攻打襄陽時,將蒲州水軍抽調大半,留下的水軍還要維持沿河軍事防禦,以及關東往關中的漕運。

魏晉時氣候轉寒,苻重兵變時,雖只是十月下旬,但黃河已開始流凌,而在陝城東向河道峽谷,本就有相傳大禹治水時以神斧劈就的人、神、鬼三門,此時乘船入洛,風險極大。

《三國志.魏書.文帝紀》中就有記載,黃初六年(225年),魏文帝曹丕親率大軍至廣陵故城,臨江觀兵,誇耀武力以震懾吳國。平阿人蔣濟時為尚書隨行,以水道將有阻塞,不利行軍,作《三州論》勸諫,但曹丕不聽,結果數千艘戰船因為河道結冰無法前行。

當時正值東漢——南北朝寒冷期,《資治通鑒》中記載,東晉成帝司馬衍在位初年,渤海灣北部,平州肥如、昌黎、平郭沿海,連續三年冬季封凍,冰上可供車馬乃至數千人的軍隊往來。

為了出人頭地,竇衝決意冒險,出長安后的第一站,他來到渭北的萬年縣。此時的萬年令是太子洗馬慕容寶,可竇衝要尋的卻另有其人,在主動向苻堅請命前,他去藍田拜會了隱士王嘉及其弟子,以呂氏故舊的聯繫換得支持,再往萬年邀當地望姓寇氏襄助。

馮翊萬年寇氏是寇恂(東漢開國功臣,雲台二十八將之一)後代,東漢末年為割據漢中的五斗米道首領張魯治下豪宗,後來張魯主動歸降曹操,受到寬待並嫁女於曹氏子,其麾下徒眾數萬戶被北徙,充實到鄴城、長安、洛陽等地,五斗米道也因此在北方由上至下、或明或暗的傳播開來,又稱天師道。

寇氏因為是徙戶,與蜀漢滅亡后被遷到河東的薛氏類似,在三輔遭到當地衣冠望族的歧視,其家世代信奉天師道,西晉末年以來,在萬年、下邽聚眾築壘,聯結鄉里,為當地強宗。北宋時,促成宋、遼訂立澶淵之盟的宰相寇準,就是這一族後人。

自西晉末年以來,各地叛亂者多有借道教名義起事,因此遭到統治者厭惡。而在後趙之世,來中原弘法受挫的佛圖澄,投效霸主換取庇護,先後輔佐石勒、石虎這對叔侄,在朝中被尊為大和尚、國師,於各地建寺近九百所。

為此,天師道在北方受到壓制,但佛圖澄並未利用權位在後趙境內禁絕道教,與世代信奉天師道的馮翊寇氏也就結下善緣。王猛年少時為釋道安推薦,師事於佛圖澄,後來隱居華陰,評析率軍北伐駐兵灞上的桓溫,就是藉助寇氏在三輔的宗教勢力,在徒眾中扮做運糧民夫混入桓溫軍營。

不過前秦時,因為信奉天師道的緣故,寇氏在仕途上難得高位,主要的三支分掌族中權柄。寇登自苻健時起,歷經五公之亂至今,一直擔任蒲津監。寇明留居萬年,聚眾自守,把控當地渭河北岸,被推為壘主。寇修之為天師祭酒,三輔天師道徒眾首領,結交豪望勛戚。

佛圖澄病重后,化名麻襦的王嘉預感後趙大亂將起,本就是隴西人的他回到關中,借天師道之名隱居於終南山(位處秦嶺中段)。苻健立國之初,王嘉的弟子張靖率先追尋而來,仿效秦始皇時“長人見於臨洮”,即十二金人故事,在家鄉新平宣稱“苻氏應天受命”云云,以為祥瑞,結果討好苻健不成,反遭懷疑用心被關入牢獄。

同年,因大雨不止,黃河、渭水泛濫,之後又起蝗災,趁着百姓自發遷徙的混亂,王嘉舊時徒眾得寇氏之助陸續遷入關中,反過來也擴散了天師道在三輔的影響力。而且,蒲津監寇登還出面假作巨人木屐、足跡上報朝廷,為張靖圓謊,苻健多方顧慮之下,以此為台階將張靖赦免。

與呂隆同窗的寇贊、寇謙兄弟就是寇修之的兒子,竇沖入洛遊說呂光時,十一歲的呂隆已經升入太學,與十五歲的寇贊、十三歲的寇謙成為同窗,寇氏因為循家族傳統信奉天師道,名后通常加一之字,俗名寇贊之、寇謙之。

時人重家諱,即避免與父、祖名諱相同,而作為天師道標識的之、道等字則無需避諱,所以用這些字眼來取名極為常見,如王羲之、王凝之、王蘊之,三代人皆是如此。

前秦滅仇池國后,將其宗室遷徙到關中,作為安撫,苻堅庶長子苻丕聘娶楊氏女為妻,加上楊氏祖上也是略陽氐人,曾在隴右定居,很快就融入勛貴階層。而在普通的仇池氐人眼中,更將苻堅視作威名赫赫的豪傑、首領,遠強過只知內訌的楊統、楊纂叔侄,因此有着很強的認同感,不似前燕慕容氏那般潛藏着強烈的復國情緒。

苻丕之妻,即為前仇池末代國君楊纂之女,他以征東大將軍、雍州刺史、長樂公在蒲阪鎮守時,麾下僚屬分為三個系統,在軍府、州府之外,還有其封國官員,如軍府左司馬楊膺,州府左長史楊輔、右長史王亮,長樂國侍郎姜讓。

楊膺是苻丕妻兄,也就是大舅哥,楊輔則是楊統之子,雖為楊膺族叔,卻因父輩嫌隙延續,兩家互不對付。王亮出自京兆王氏,為建威將軍王撫之子,姜讓出自天水姜氏,為隴西太守姜衡之子,這二人相當於由長安委任、配屬,意在加強對宗藩的監控。

西晉末年,白馬氐首領楊飛龍無子,於是以外甥令狐茂搜為養子,楊茂搜繼任首領后,為避齊萬年之亂,率部回到仇池立國,死後長子楊難敵繼位,依族中習俗與弟弟楊堅頭分領部曲。

前秦時分為五支,實為同族,分別為楊難敵、楊堅頭兩兄弟的後代,最早逃來的是楊佛奴、楊佛狗兄弟,二人的父親楊宋奴是仇池第三代國君楊毅之弟。

楊難敵死後,楊毅繼位不久,楊堅頭長子楊初叛亂殺死堂兄楊毅奪位,楊宋奴成年後又謀殺楊初,但奪位失敗,被楊初之子楊國所殺,之後楊國又被叔父楊俊殺死奪位,其子楊安也逃來前秦。

前秦滅仇池時,先後投降的楊統、楊纂叔侄,前者是楊俊的少子,後者是楊俊長子楊世的兒子。

深受苻堅信重的大將楊安,與娶了苻堅次女的楊定,以及楊纂、楊輔、楊盛,為同輩族兄弟。而娶了苻堅長女的楊壁,血緣則遠的多,要追溯到東漢末年的白馬氐首領楊騰的次子一脈,楊騰也就是楊飛龍的高祖父。

仇池、武都二郡毗鄰漢中,巴郡、漢中本就是五斗米道起源之地,氐人又向來崇奉鬼神之說,也受到一定影響。陳壽在《三國志.張魯傳》中就記載張魯“以鬼道治民,自號師君”,作為仇池國統治階層的楊氏與天師道關聯頗深,尤其是與其他幾支同族關係一般的楊安。楊安常年在外領軍,又子嗣不豐,其妻妾為此隨寇氏學道,若不是淝水之戰後前秦國中變亂,兩家已經結為姻親。

楊安奔秦時,元妻及兒女未能逃出,在仇池遇害,先至前秦的楊佛奴、楊佛狗已居高位,他在最為惶惶、落魄之際,受到苻堅厚遇,此後一生忠心效命。滅仇池后,苻堅善待楊統、楊纂,楊安也沒有絲毫抱怨,他大半輩子盡在戎馬倥傯中度過,繼娶后所得的幾個兒女也都年幼夭折,只養活一個女兒,因出生時以素錦包蓋,就取了小字帛兒。

襄陽攻克,楊安病逝時,楊帛兒才十三歲,尚未及笄,她幼時即受家中女眷影響,誦讀道書、打坐練氣,還曾在國子學與前秦國中貴族子弟一同受教。寇謙之、呂隆相繼升入太學后,楊帛兒也改為去往宮中學官,由於父蔭待遇與宗女等同,併兼修禮節,與苻蕾、苻桐等人為友。

通過一層又一層的人脈關係掩護,竇沖才得以避過苻重耳目,由蒲津入河東,再由孟津入洛陽,秘密抵達呂光私邸。

隨即,呂光遍邀賓客,為其庶長子呂纂舉行婚宴,宗族盡在長安的他根本沒得選。呂光年少時雖不喜讀書,但也接受過完整的儒學教育,無法像鐵弗首領劉衛辰那般,為了逃出生天,能做到丟下妻兒、族人,每每近乎匹馬亡命。

因為襄陽戰事,身為冶監丞的呂德世,正因公務外派到驪山,督查礦石採運。

《魏書.食貨志》中記載,“世宗延昌三年春,有司奏長安驪山有銀礦,二石得銀七兩,其年秋,恆州又上言,白登山有銀礦,八石得銀七兩,錫三百餘斤,其色潔白,有踰上品。詔並置銀官,常令采鑄。”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拓跋宏從平城遷都洛陽,並大舉改革。北魏延昌三年(514年),時值宣武帝元恪在位,次年,冀州僧人法慶宣稱“新佛出世,除去舊魔”,以大乘教為名聚眾起事,這位大概就是《邊荒傳說》裏以十住大乘功稱雄的竺法慶原型。

淝水之戰後,前秦國中變亂,出於家族聯姻,楊帛兒被迫嫁給呂隆,而寇謙之則在錯過這樁姻緣后,沉心於天師道,一生未娶。

後秦大亂,劉裕第二次北伐前,寇謙之結束隱居,出嵩山,自稱天師,前往北魏京都平城推行新道,被太武帝拓跋燾奉為國師,又應其建議改元“太平真君”,並受邀親往“玄都壇”受符籙,此後北魏歷代皇帝繼位,都要“登壇受籙”。

寇謙之革新后的天師道也吸收不少佛教義理,且寇氏早年曾受後趙國師佛圖澄恩惠,他本人並無排佛之意。但拓跋燾崇奉天師道后,受到崔浩等人挑撥,於是下詔滅佛,殺各州僧人、毀佛像,並禁止百姓信佛,史稱“太武滅佛”。

與執意滅佛的崔浩分道揚鑣后,寇謙之自感年事已高,以拓跋燾名義在平城桑乾川以南、南都新平城以西的恆山腳下,修建靜輪天宮,太武滅佛十年後(448年),寇謙之死於未建成的靜輪宮,至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方才修成,即玄空閣,後世改玄為懸,稱懸空寺。兩年後(450年),奉命纂修國史的崔浩以“盡述國事,備而不典”被拓跋燾誅殺,並盡戮其族,又兩年後(452年),飲馬長江,使劉義隆落得倉皇北顧的拓跋燾,時年四十五歲為近侍宗愛弒殺。

書歸正傳,驪山為秦嶺支脈,傳說中女媧在此“鍊石補天”,顯然遠古時期人們就知道這裏有礦了,周幽王在此留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秦始皇陵也建在驪山腳下,周、秦、漢、唐都在驪山圍繞溫泉修建宮室。

之所以稱作銀礦,只是因為富銀,銀礦石中往往還有金、銅、鐵、錫、鉛、鋅等元素伴生,驪山的礦石開採自秦、漢以來就時斷時續,並不是在北魏南遷統治重心后才新發現的。

自苻堅任用王猛改革以來,前秦除了在驪山設冶官開礦,在長安北面的三原、銅官護軍轄境內,也設有冶官,分別制陶、採煤,在長安城西北,更是集中工匠五千餘,打造規格統一的甲械。

呂德世出公差,呂寶仍為都統在長安周邊負責練兵,呂延、呂方在洛陽呂光麾下為將,呂他時為中兵將佐在苻丕麾下從征襄陽,長安呂宅迎來送往的日常事務,就落在一群婦孺肩上,期間每逢賓友登門或回訪舊交,都是暫由呂光庶次子十三歲的呂弘出面。

呂光為解苻重疑慮,以呂纂娶妻為名,修書邀長安親族與會,信中還言及為子侄輩與河洛望姓議親,老宅眾人覺得婚期十分倉促,大多抽不開身,難以趕去洛陽,更不知呂光、竇沖所謀計策,只得由家將呂阿豺以私兵護送呂光妻妾石氏、趙氏,攜呂弘、呂隆、呂紹、呂超、呂緯幾個年歲稍長的子侄兼程赴洛,旬月即至。

朝中有人為此說於苻堅,言呂光將反,思及年少時在鄴城的同窗之誼,與竇沖離京時的分析,苻堅暫時選擇相信呂光,一面當眾表示“長史呂光忠正,必不與之同。”一面傳命呂光立即逮捕苻重,檻車送來長安,這也意味着其對呂光的最後通牒。

前秦建元十四年(378年),十月末,呂纂婚宴當日,呂光以取來長安妻子,稍稍取信於苻重,更假稱將去信呂德世,率驪山數萬礦徒襲據潼關,以包夾之勢脅迫陝城大軍倒戈。但苻重赴宴時,仍有百餘親兵護衛,隨時可遣騎從傳令郡府、武庫、倉場,及城中關防,調集甲卒來援。

洛陽呂光宅邸中,僮僕私屬並未武裝起來,面上亦無緊張、慌亂,任有軍職的呂延、呂方不僅沒有異動,還為侄子婚宴告假,苻重及其衛士的警惕性也隨之下降。實際上,知道婚宴真正意圖的人,不足一掌之數,保密做到了極致。

呂光、竇沖自然是主謀,楊桓則是最關鍵的一環,前去迎親的呂纂也被蒙在鼓裏,一眾人都沒想到,后隊僮僕所抬妝奩中,所謂的陪嫁財貨儘是甲械。

至午後,新人禮成,隨着酒宴正式開始,負責具體行動的數十名呂氏私兵武裝到位,但也只有作為部曲督的呂阿豺,在婚宴當日才被呂光臨時告知,這些來自長安的老宅私兵身家性命都依附於呂氏,忠誠毋庸置疑。

暮色降臨,宴席將散時,與會賓客盡已醺醺,呂光此時才下令發動,苻重的防備已然降到最低,其麾下護衛也已懈怠,有騎士奉命欲突圍調兵。呂阿豺率甲士成功攔截,但受創十數處,事後傷重不治,呂光以此功績為其子呂大賜名呂元,又取字玄伯,仍與呂隆為伴,同入太學受教。

事後,呂光控制赴宴將吏,憑藉軍中威望,在以楊桓為代表的河洛望姓支持下,迅速接管洛陽周邊軍隊,迫使親附於苻重的軍隊投降,至十一月中徹底控制局勢。

同一時間,巴西郡人趙寶在武始以南起兵,響應東晉,欲攻漢中。前秦攻取梁、益二州時,被迫投降的梓潼太守周虓,趁機將洛陽兵變一事,以密信傳與桓沖,又找機會逃離長安,結果在漢中泄露行藏被追兵擒獲,但隨後就得到苻堅赦免。

而寇氏因協助竇沖秘密入洛、為呂光往來傳遞消息,在前秦攻淮北之戰結束后,寇修之也獲授東萊太守,到任后與喜好玄、道的苻朗過從甚密。這對寇氏來說是自然是提升,但對於其另一重身份,三輔地區的天師道首領來說,這又是一種削弱。

苻堅自繼位以來大力推廣儒學、佛教,攻克襄陽后,下令將習鑿齒、釋道安送來長安,極盡禮遇,更以昔日晉滅吳后,“平吳之利,在獲二俊”之語,將二人比作陸機、陸雲。

以沙門勢力暗助前秦多年的釋道安隨即入駐五重寺,其地位於潏水之畔,距長安城南七十餘里。在統一北方的霸主苻堅庇護下,釋道安的道場聚集徒眾數千,親自主持譯經傳教,至苻堅遇弒同年,亦圓寂於五重寺,數載之間,共譯出大、小乘說佛經十四部一百八十三卷,約百餘萬言。

此時的習鑿齒雙腿患有風痹,行動不便,而苻堅因奪取襄陽,取得消滅東晉的先機,已經有些飄了,當眾宣稱,“今破漢南,獲士裁一人有半耳。”將跛足的習鑿齒稱作半人,朝中官吏自上及下,多有以此戲言,苻堅此前的禮遇自然是白費了,不久后,習鑿齒就以足疾稱病返回襄陽。

早在桓溫以權臣霸府行廢立事之際,多年前借故離開其幕府的習鑿齒,就撰寫了《漢晉春秋》,以記述自漢光武帝至西晉愍帝時的正統法理,來限制桓溫篡晉的野心。

其中,將三國鼎立時的西蜀劉漢,列為正統,以上承東漢皇位的曹魏為篡逆,還認為直到司馬昭平蜀,漢朝才算是滅亡,而隨後興起的晉朝,又印證司馬炎有炎興之義,劉禪有禪讓之兆,以此宣明皇位不能憑強力奪取。

但巧合的是,習鑿齒書成后,觀點傳播開來的同年,就對外宣告罹患足疾,成為殘廢之人。自長安回到襄陽后,習鑿齒考尋古義,進一步詳細論述晉承漢統之事,淝水之戰後,至臨終時仍為此留下遺表上疏建康。

北宋司馬光撰《資治通鑒》,消極承認曹魏的正統性,南宋朱熹作《通鑒綱目》再度挑起正統之論,成功改變依西晉陳壽《三國志》尊曹魏為正統的舊制,尊蜀漢為正統,《三國演義》亦受習鑿齒觀點影響,雄才大略的曹老闆就此成為戲劇里的白臉曹賊,而身為異族君主的苻堅,在後世也多為人記作淝水之戰的敗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雍涼風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雍涼風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十三章 馮翊道徒、智擒苻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