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孟佳的誤會
蔣長生看到婦人後一愣,竟然是上輩子的生母,上輩子母親離婚後便遠走他鄉,蔣長生和她再也沒見過,所以沒什麼感情。
他穩了穩情緒,用略帶嘶啞的聲音問道:“請問您是蔣國威嗎?”
蔣國慶感到很奇怪,但是他見蔣長生是個少年,文質彬彬的,所以也沒有太過戒備,答道:“我叫蔣國慶,不認識蔣國威,你是不是認錯人了?”
蔣長生立即說道:“不好意思,我是河東邊蔣孟村的,來找我爸的弟弟蔣國威,剛剛見到叔叔您,跟我去世的爸爸長得很像,所以沒忍住,抱了您一下。
您別生氣哈。”
蔣國慶緩緩點頭,算是接受了蔣長生的解釋,但是氣氛仍然有些尷尬,主要是蔣長生不想走,想多待會。
但是蔣國慶根本不認識蔣長生,如何願意讓一個陌生人進自己家裏。
蔣長生察覺出蔣國慶的戒備,心裏嘆息了一下,說道:“不打擾你們了,我繼續找人。”
蔣國慶點點頭,直接關上了院門。
蔣長生站在院門口,隱約聽到一個小女孩萌萌的聲音。
“爸爸、媽媽,你們不能再吵架了,知道嗎,再吵架然然就不理你們了!”
蔣長生心情很複雜,很明顯,自己的重生還是引起了一些變化。
老爸這輩子不僅改了名字,而且還生了一個女兒,也沒有離婚。
為什麼沒有離婚,可能是女兒比較可愛,會撒嬌,無意間緩和了他們的夫妻矛盾。
不像自己是個直男,只會在父母吵架的時候哭鬧和添亂。
這就是生兒子和生女兒的區別嗎?
蔣長生洒然一笑,能再見到老爸已經是最幸運的事情了,尤其是這輩子老爸的婚姻幸福,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
老爸過得越好,蔣長生就越開心。
“老爸現在生活美滿,也不需要我過多介入和陪伴,還是先搞錢吧,有錢了再找機會幫老爸改善生活。”
蔣長生放下心中最大的牽挂,騎着自行車回到村裡。
把自行車還回去后,已經是晚上6點,天早就黑了,蔣長生快步走回家,兩間屋子漆黑一片,只有孟佳卧室的燈亮着。
蔣長生敲了敲卧室的門。
“進。”
走進卧室,就看見孟佳雙眼紅腫的躺在床頭,手裏拿着書稿,見蔣長生回來,她從床上起來,把書稿整理好,才說道。
“長生,你的書我看完了,雖然劇情有些俗套,邏輯上不貼近現實生活,但是文筆簡練,表達流暢,感情上能夠引人共鳴,我覺得是有出版的資格的,但是能否出版要看編輯的個人喜好,找出版社時要投其所好。”
孟佳從小博覽群書,要論文學修養,重生的蔣長生也比不了,對她的點評,蔣長生很認同。
只是有些詫異,孟佳雙眼紅腫,明顯是哭過。
看小說看哭了,這種事情竟然發生在了孟佳身上。
孟佳看書很雜,但是偏愛應用類書籍,尤其是她父親留下了很多經濟類的書,比如《國富論》等。
由於從小父親離去,母親病逝,造就了孟佳比較獨立和理性的性格,對於小說里的情情愛愛一向是很不屑的。
孟佳看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后,就一直說小說里男女之間的調情、算計,欲擒故縱都很假。
“愛情是慾望的掩飾,婚姻是利益的糾纏。”
這是孟佳寫在《傾城之戀》扉頁上的書評。
蔣長生沒有追問孟佳為何哭的原因,雖然他此時的心理年齡比孟佳大,但是在表面上,孟佳是姐姐,他還是要照顧姐姐的面子。
“佳姐,你休息一下,我去做飯。”
“行,你小心點,湯圓我用簸箕蓋着的。”
窮人的孩子做飯是基本技能,更何況蔣長生上輩子從城市回到農村生活了5年,沒事就喜歡鑽研美食。
煮個湯圓,實屬小菜一碟。
一刻鐘后,蔣長生便一手一個碗,將湯圓端到堂屋的桌子上。
孟佳已經從書中的情緒走了出來。
兩人一起吃完湯圓,在門前掛了兩個紙糊的燈籠,又聊了一會兒,見蔣長生準備回自己屋,孟佳猶豫了一下才問道。
“你這本小說男女主為何要設定成兄妹?出版后搞不好會受到衛道士的抨擊的。”
蔣長生沒有多想,直接回答道。
“為了銷量啊,大部分人都是表面上喜歡附庸高雅,但是身體卻很誠實,就喜歡看一些又俗又刺激的東西。
我這樣設定也是嘗試,有沒有用要看讀者和市場的反應,而且男女主在事實上也不是親生兄妹,沒有任何血緣關係。”
覺醒記憶已經半個月,蔣長生每天都和孟佳聊天,有意無意的展示自己成年人的邏輯和思維方式。
孟佳已經接受自己弟弟已經長大,思想很老成的現實。
不然也不會同意一個15歲的少年寫愛情小說。
孟佳聽到蔣長生的回答,皺了皺眉,沒再追問,而是囑咐道:“那你回屋早點休息,明天進城要起大早。”
蔣長生點點頭便回屋睡了。
孟佳洗漱后躺在床上,看着書桌上《藍色生死戀》的書稿,她翻來覆去的睡不着。
“兄妹,沒有血緣關係,姐弟,也沒有血緣關係,長生為什麼要寫這本小說,難道是在暗示什麼嗎?
長生這個年紀,年少慕艾也很正常,我應該如何引導,還有長生最近的變化,哎……”
孟佳糾結了一晚上,直到月上三竿才迷迷糊糊的睡着。
天剛蒙蒙亮,蔣長生和孟佳就洗漱完畢,將書稿用硬殼紙夾着,放在布包里,出發去江城市區。
這個年代農村到城市的交通還不是很發達,村村通的公路還沒修建,一路上很多坑坑窪窪的土路,坐車很不舒服。
蔣長生要先走路到鎮上的大街口,坐1個半小時班車到新榮客運站,再從客運站坐公交車到江城大學。
花費3個多小時,兩人終於在上午10點左右到達國立江城大學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