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如果沒有焚書坑儒會怎樣?
“一律坑殺!”
秦始皇話音落處,朝堂之上,有人神情淡漠,有人悚然動容,有人竟然還似感欣喜。但,沒有人出聲說話。
趙高也面無表情,唯有領旨。劉信已經看出來了,這人什麼都明白,但在秦始皇面前,是絕對的裝糊塗。秦始皇說什麼,他就會做什麼。
絕對的服從。
章邯,似乎也差不多。這已經不是當初在大梁城與自己死磕的那個熱血將軍,而是秦朝官場上的又一個高手。
雖然還不認識,但劉信預計,李斯、王綰等這些大臣,此時應該也都在朝堂之上。但是,他們也都沒有站出來說話。這大秦帝國滿朝文武,能夠混到這麼高的位置,沒有一個是傻瓜啊。
劉信遲疑了一下。
本來么,焚書坑儒這種事情,發生在歷史之上,與他並沒有什麼干係。可是,今天好巧不巧,偏偏被他撞上了。
既然撞上了,他就不能像趙高和章邯這樣,揣着明白裝糊塗了。
“皇上說得對!方士們欺世盜名,耗費民脂民膏,確實該殺!不過,殺之還不足以平民憤,世上還有比坑殺更好的懲罰!”
劉信一口氣猛然說完。這朝堂之上,根本就沒有他說話的資格。而且,這朝堂之上,說錯話就可能讓自己萬劫不復。但是,他不能不說話。
既然不能不說話,就必須一鼓作氣,在別人阻止自己說話之前說出來,並且儘可能說到點子上。直接說秦始皇的決策不對,那是肯定不行的。秦始皇已經說了,誰再敢為這些儒生、方士辯護,就會被發配邊關。
所以,先順着秦始皇的意思來,然後再引導他改變主意。果然,秦始皇本要發怒,但聽了劉信的話,又引起了好奇:“殺之還不足以平民憤,世上還有比坑殺更好的懲罰?”
劉信朗聲道:“不錯!皇上乃是我大秦帝國萬民之主,受萬民擁戴。這些儒生、方士讓皇上發怒,天下百姓也都對他們恨之入骨!僅僅坑殺了他們,他們死了也就死了,生前已經享受了榮華富貴,死了之後一了百了,其實是便宜了他們!所以,倒不如把他們永遠地囚禁起來,終身不予釋放,讓他們時時刻刻為自己的罪行感到懺悔痛苦,讓天下百姓每天都可以唾罵他們,等他們懺悔得差不多了、百姓們罵夠了,那時再殺他們也不遲,這,豈不是比現在就直接坑殺他們,更能體現對他們的懲罰,更能順應天下百姓之心?”
這,說白了,也就是建議秦始皇,用“終身監禁”替代“死刑”。
用“終身監禁”替代“死刑”的建議,當然是極端超前的,即使在現代社會,也還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同。在這個時代,更不可能為秦始皇所接受。所以,劉信並沒有直接這樣建議,而是留下了將來可以再殺他們的伏筆,這樣秦始皇聽了也不會覺得劉信其實是在反對他。
至於將來什麼時候再殺這些儒生和方士?秦始皇都還不知道能夠活多久,過了幾年,誰還記得這些事情。
對於這些儒生和方士,劉信當然也沒有什麼好感。可是,既然撞上了,就得救他們一命。只因為,他知道,“焚書坑儒”這種做法,對後世的影響實在是太壞了。某種角度來說,華夏後來的封閉、落後,追根溯源,都能從這件事上說開去。
要是沒撞上,劉信也管不了那麼多。但既然撞上了,能夠防止歷史悲劇重演,他就該做點努力。這,不是為秦始皇,不是為大秦帝國,而是為了後世的華夏文明和華夏民族。
秦始皇沒有立即說話。
滿朝的文武,倒是開始了小聲嘀咕,有些嘩然。趙高和章邯,原本都為沒有能及時制止劉信說話而焦急惶恐,但此時,看劉信的眼神,也有了變化。
“李斯,你怎麼說?”秦始皇只是沉默了片刻,便半閉着眼,問。
說到底,要嚴懲儒家和方士之流,也是身為法家代表人物的李斯的主意。這些年,朝堂上的這些儒生們實在是太過分了,頗有要和他李斯爭寵、搶奪話語權之勢。把這股勢力打壓下去,才能鞏固他李斯的權勢,讓秦始皇繼續信任他李斯,推行他李斯的政見。
劉信終於知道了,這滿朝文武中,誰是李斯。
此時的李斯,深得秦始皇寵信,位高權重,身處滿朝文武的前列。那是個矮矮胖胖、卻又顯得十分精明能幹的老頭。和劉信對歷史上那個李斯的想像,完全吻合。
李斯的反應,自然是十分靈敏的。劉信的建議,他一聽就知道意味着什麼。在官場上浸淫這麼多年,能夠從千軍萬馬般的人精中殺出重圍,獨得秦始皇的重新重用,除了他李斯確實是滿腹才幹之外,也與他李斯對政治鬥爭有着極其敏感的嗅覺密不可分。
官場之上,不僅要善於治國理政,還要善於斗垮政敵。這兩者,缺一不可。李斯,就是這兩者都達到極致的人。
這樣的李斯,自然比任何人都懂得,政治鬥爭,就必須乘勝追擊、斬草除根的道理。這些儒生和方士必須馬上給殺了,怎麼可以讓他們繼續活着。只要他們繼續活着,就有可能死灰復燃、東山再起。
李斯道:“啟稟皇上!殺這些腐儒和方士,並不只是為了懲罰他們本身,而是為了殺一儆百,以儆效尤,讓天下百姓看到皇帝的英明和決心。如果不殺他們,他們就還會心存僥倖,指望着未來有重新復出的一天。這不僅不會讓他們醒悟,而且只會讓更多的儒生和方士肆無忌憚。臣以為,宜立即坑殺。”
說著,他一指劉信:“此人不知是哪裏來的小人,在這廟堂之上,未經皇帝許可,妄議朝政,也當殺!”
劉信心中驚怒。
對於李斯這個傢伙,劉信雖然瞧不起其後來迎合趙高、鼠目寸光的所作所為,但也知道,李斯的真才實學也是有的,“車同軌,書同文”、“郡縣制”等許多對後世華夏統一產生深遠積極意義的舉措,都有李斯的貢獻。
可這廝,張口就要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