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第二十二章 【我憑本事當太宗】……
【鄭和,三保太監!】
江夏的聲音陡然拔高,這可是她的童年男神之一。
【華夏歷史上最有名的航海家之一!】
【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知道鄭和的,反正我小時候總是聽大人說“鄭和下西洋”,但也就只是知道這件事,真正認識鄭和是在看少兒欄目播出的動畫片《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有沒有觀眾看過這部動畫片?我那會看得可起勁了。】
【在看那部動畫片之前,因為看多了電視劇,在我的印象里太監不是像王振、魏忠賢等人那樣把持朝政、殘害忠良的大奸臣,就是電視劇里奉命毒害妃子的狗腿子,直到我知道了鄭和。】
【儘管古時候的太監大多都是被生活逼得沒辦法的可憐人,但大部分人談論起太監時往往是帶着嘲諷的口氣,對太監持的是看不起、鄙視的態度。】
【然而當所有人談到鄭和時,他們卻都會豎起大拇指——三保太監啊!我知道,咱們華夏史上特別厲害的航海家!厲害得很!】
-
鄭和站在永樂帝身後,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光屏。
他從前只是燕王府中一個不起眼的侍從,若不是燕王起兵,自己僥倖立功,恐怕現在連站在朱棣身後、貼身伺候的機會都沒有。[1]
作為太監,鄭和很有自知之明,從不仗着自己在靖難之役中立過功而翹尾巴。
開玩笑,這皇城中行走的不是皇親國戚,就是朝廷重臣,他鄭和算老幾?
本來他都認命了,就當個伺候人的太監吧,好歹自己還是皇帝身邊的太監。
比起在皇宮裏最底層的那些被天天欺負的小太監,自己的處境已經不知道好到哪裏去了,他怎麼還敢奢求其他?
沒人知道當他看見自己出現在光屏上的時候有多震驚,他鄭和原來也能在史書上留下一筆嗎?
華夏歷史上最有名的航海家之一?
後世的人提起我的時候真的會豎大拇指嗎?
他真的是後世口中特別厲害的航海家嗎?
他可以是嗎?
鄭和的目光落在朱棣身上,或許之前的他可以是,但是在看完視頻之後他可不可以是,就要看未來自己的表現能不能讓陛下滿意了。
後人滿意,可不代表陛下就一定會滿意。
-
【永樂三年,朱棣派鄭和率領船隊出海以宣揚國威。據《明史》所載,這支船隊足有一萬七千八百多名將士,六十一艘長四十四丈、高十八丈的巨船。】
光屏之上,六十一艘巨船在海上馳騁,在世人眼中恐怖未知的海洋在這支船隊面前好似一隻溫馴的小獸。
鄭和帶着船隊一次次靠岸,又一次次起航。
各個番國的君臣在他面前跪下,恭敬地聽着鄭和宣讀來自大明皇帝的詔令,臉上都是如出一轍的心悅臣服。
【在此後的幾十年裏,鄭和船隊屢下西洋。永樂年間,鄭和一共下了六次西洋。宣德年間,鄭和下了一次西洋。如果說朱棣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那鄭和便是——不是在海上航行,就是在準備航行,幾乎每次都是剛回大明沒多久,就又開始準備下一次航行。】
【他的足跡遍佈占城、爪哇、西洋瑣里、等三十餘國。每到一國,他便會宣讀大明皇帝的詔令,向番國君主賜下大明的禮物。】
柯枝國內。
鄭和帶來柯枝國君請求朱棣賜給他的印誥,柯枝國君驚喜地揮着拳頭,原地蹦跳了幾下便跪服在地,大笑三聲:“何幸中國聖人之教,沾及於我!”[2]
【大明之威名遠播海外,甚至重現了萬國來朝的盛景。】
巨船靠岸,岸邊看熱鬧的大明百姓伸長了脖子,準備看看這次三保太監又會帶回來什麼東西。
待船停穩后,成百上千名番國使臣陸續從船上下來,他們的衣着不同,但臉上都是一樣的激動。
出使大明的機會可不是那麼好得的
這可是他們跟自己國內的大臣們爭得頭破血流才好不容易搶到的機會,誰不想來大明朝看看?
這可是隨手就能賜下無數寶物、擁有強大船隊的大明啊!
他們四處張望,眼中全是新鮮和好奇。
某些不是第一次出使大明的番國使臣面上矜持,心中暗暗嘲笑那些把激動表現在臉上的使臣。
真是群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不像我,我可都是第一次來大明了呢。
帶着這樣的優越感,這些大臣仰着頭從他們眼中的“土包子”面前走過,完全忘了自己第一次來大明時是如何心神激蕩,幾乎將大明當成了人間仙境。
一箱又一箱獻給大明皇帝的禮物被人從船上搬下來。
有的禮物裝在箱子裏,有的禮物被人牽在手上。
一隻長脖子的巨獸被人牽着從船上下來。
圍在旁邊的大明百姓瞪大了眼,這是何物?
更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鄭和帶回來的不只這一隻異獸,還有兩隻他們從未見過的動物,一隻似馬非馬,一隻似鹿非鹿。[3]
有人信誓旦旦地說:“那個脖子長長的異獸一定就是傳說中的麒麟!”
待使臣牽着“麒麟”進入皇宮,大明皇帝帶着文武百官在奉天門等待。
看着傳說中的神獸出現在眼前,百官俯首恭賀朱棣:“正是陛下聖明賢德才會有祥瑞降世,此乃大明之幸。”
朱棣故作淡定,揮揮衣袖讓百官平身,嘴上謙虛地說:“祥瑞現世都是太·祖皇帝和各位大臣的功勞……”
-
“呵。”朱元璋看着光屏上朱棣強壓嘴角,竭力抑制笑容的樣子,冷笑一聲:“要麼別笑,要麼就笑出聲。”
朱棣沒說話,腳尖在地上跺了幾下:不愧是我!祥瑞都出來了!
另一時空中。
嬴政打量着“麒麟”:這神獸會不會是在海外仙島找到的?
他還在思索,江夏的話就打破了他的幻想。
【當然,麒麟什麼的當然是不存在的啦,其實就是咱們經常在動物園裏看見的長頸鹿。】
朱棣:……上一句話撤回。
朱棣以為接下來還會聽到江夏繼續吹他的功績,可是江夏卻轉了話頭。
【鄭和下西洋固然偉大,但在現在的我們來看,總是難免有些遺憾的。】
一句話,讓鄭和的心高高懸起。
鄭和心中一緊:哪裏遺憾?
難道是去的國家不夠多?
還是帶回來的稀奇物件不夠多?
-
【鄭和船隊到達的最遠的地方是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這是歷史課上的知識點,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一幅地圖出現在眾人眼前。
這是一幅局部地圖,地圖最左是非洲,最右為朝鮮半島,歐亞大陸佔據地圖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則是印度洋。
江夏用不同顏色的虛線標註出鄭和七次航行的路線,他到過的地方在地圖上由灰色變為藍色。
【而每次提到鄭和下西洋,我的歷史老師總會補上一句——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遠航早了近百年。】
【然後我們全班就會齊齊嘆息一聲:“明明一直都是我們領先啊……”】
【明明都是偉大的航海家,他們都有着波瀾壯闊的海上征途,為什麼鄭和的知名度比哥倫布低?為什麼兩人的航海會帶給兩個國家完全不同的結果?】
像是有人在剛才那張局部地圖上划拉了一下,原本佔據大半個光屏的印度洋突然變小,太平洋成為地圖上新的主角。
而在太平洋的東側出現了一片廣闊的大陸。
至此,整張世界地圖完完整整、毫無保留地呈現在各朝各代人的眼前。
那片大陸是灰色的,灰色象徵的是鄭和從未到過的地方,也象徵著——
那是一片從未有人探索過的地方。
-
嬴政呼吸一窒,他難得有些失態,不由自主地起身走近光屏。
原來,天下這麼大。
他知道海外或許會有大秦人未曾到達過的地方,但他沒想過在大秦以西、隔着一片汪洋、與大秦遙遙相望的竟是如此寬廣的土地。
可惜……
嬴政眸光一暗,依照大秦現在的造船技術,他們的船隻怕是還沒到這所謂的太平洋的一半就得散架。
造船……
嬴政突然想起來,他已經很久沒有聽到墨家的消息了。
這次得見寶船,依着墨家人的性子應該會耐不住手癢,估計過段時間就會冒頭。
嬴政看向一旁正在完善鄭和寶船圖的侍從,心下微定:遲早有一天,大秦能夠造出能夠遠渡的船。
屆時,目光所及,皆為大秦。
-
【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兩人航海的目的不同吧。鄭和下西洋是奉朱棣之命前去番國宣揚國威,所以他的目的地很明確,就是海外已知的番國,而哥倫布出海是為了開闢一條歐洲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說起來,我以前答歷史題,問新航路開闢的原因,第一個答的就是指南針的傳入。】
【對,咱們華夏的四大發明之一再次促進了西方的發展。】
【既然是開闢,那他就不像鄭和那樣知道自己要去哪裏。或許是他們的上帝保佑,又或者是哥倫布是個超級大歐皇,誤打誤撞之下,他竟然發現了一片新大陸,也就是美洲大陸。】
一條紅色的虛線從西班牙出發,穿過大西洋,到達南美洲。
【後面的事咱們都知道了,西方殖民擴張,從殖民地掠奪大量金銀……】
【西方飛速發展,慢慢拉近與東方的差距,甚至到了後來趕超東方,把手伸到咱們華夏身上。】
【那麼我們做個假設,不考慮任何因素,只是假如,假如鄭和比哥倫布更早發現新大陸會怎樣?】
所有人的心都隨着江夏口中的假設而飄起來。
大明船隊飄洋過海來到一片陌生的大陸。
這裏的人和他們從前見到過的番國百姓長得很不一樣,他們語言不通只能通過手語交流。
【僅代表個人,我認為大明不會像西方人那樣奴役美洲的原住民印第安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古往今來,我們華夏崇尚的就是一個“仁”字。在近代以前,咱們華夏一直都是遙遙領先於世界的,可是我們從未仗着國力強盛欺負其他國家。】
【相反,我們一直都是一個開放包容、以和為貴的國家。譬如唐朝繁榮強大,無數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華夏學習,我們沒有藏私,傾囊相授。譬如明朝,即使想讓這些外邦來朝貢,也是多以賞賜這種和平的方式,總之就是一個LoveandPeace。】
【鄭和下西洋的幾次航行里秉持的也一直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則,第一次下西洋途中遇見舊港酋長陳祖義,其實就是個橫行霸道的海盜,他想搶劫鄭和的船隊,結果反被鄭和收拾了。】
【永樂六年,一個小國國王想劫持鄭和船隊,鄭和又反客為主,率兵把這個小國給破了,把小國國王、王后、大臣全都帶回大明,朱棣還寬容地放他們回國。】
【永樂十年,蘇門答臘剛剛弒主自立的叛賊惱怒鄭和不給他賞賜,怒而發兵,最後的結果還是毫無懸念,鄭和再次反殺成功。】
【擁有一支強大的船隊,卻從不主動發動戰爭,這樣的鄭和、這樣的大明不會像野蠻貪婪的西方人一樣奴役印第安人。】
【也許他會和原住民做些買賣,比如購買美洲有而大明沒有的作物種子,像什麼土豆呀、玉米呀……】
江夏放了幾張土豆、玉米等高產作物的圖片。
極愛吃土豆的江夏多放了幾張土豆美食。
一張是一隻手提着剛從土裏拔·出來的、還帶着泥土芬芳的原裝土豆的圖片,數顆隱藏在根須之下的土豆顆顆飽滿。
一張是在炒鍋里翻滾的土豆絲……
【假如他提前把這些高產作物帶回來,會不會有更多的大明人能免於飢荒之苦?】
【假如鄭和從美洲帶回了大量金銀,明朝會不會開始重視海上貿易,大明的經濟會不會快速發展,往後會不會不再有海禁?】
【大明會不會重視海軍建設,能不能讓華夏人早點意識到海權的重要性?勞什子的閉關鎖國有沒有可能不再出現?】
【我們的國家是不是就不用再遭受近代史上的恥辱?】
【可惜,歷史沒有假如。】
【講到這裏,我發現我偏題了,拉回來。】
-
偏題?偏什麼題?
沒偏題,一點都沒偏題!再多講講啊!
朱棣在心裏大喊:什麼歷史沒有假如,我不是在認真聽嗎!?
假如本如的朱棣的那顆小心臟跟被貓抓了一樣,江夏那話透露的信息太多了,問題是她又不說完。
什麼叫“把手伸到咱們華夏身上”?
怎麼伸的?伸的哪只手?
你倒是把話說清楚啊!
只要你說,我就找機會先把他們手給剁了。
海軍建設?
海權?
一些新鮮的詞彙讓朱棣的腦袋上冒出一個又一個問號。
還有那什麼高產作物,光是看那張剛挖出來的土豆照片,朱棣就知道這高產作物的產量肯定超乎他的想像,可是江夏偏偏不說完。
你不說,我自己找。
朱棣轉頭,發現鄭和的臉上滿是忐忑。
鄭和本以為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卻沒想到原來問題是出在朱棣身上。
如果可以,他當然想登陸美洲,去做那發現新大陸的第一人。
鄭和覺得自己有這個能力。
但是問題是自己去哪裏都是陛下來決定的,陛下不發話,他想去也去不成。
“鄭和。”
鄭和從自己的思緒里抽離出來便聽朱棣說道——
“朕覺得歷史有假如,你覺得呢?”
鄭和不可置信地抬眼,見朱棣那副鄭重的模樣,他高聲回道:“有!”
從江夏的話里,他們徹底確定江夏並不知道他們這些古人能看見她的視頻。
也就是說,在江夏的時空,在原本的歷史上,沒有時空視頻平台。
既然時空視頻平台都是歷史的“假如”,那他鄭和去實現一個“假如”又有何不可?
他會讓假如不再是假如。
-
【朱棣功績之三——遷都北京。】
【歷經數年籌備,永樂十九年,朱棣遷都北京。】
【北京,是朱棣原來的就藩地北平,地處大明之北,靠近大明邊疆。北方的瓦剌、韃靼從未停止過對大明邊境的騷擾,比起原來的京師南京,北京的地理位置就顯得很危險。】
【可是朱棣還是毅然選擇遷都。】
光屏中,朱高熾正在勸阻朱棣,讓他改了遷都的想法。
“沒得商量,你老子我非要遷都不可!”
“遷都?說得輕巧,你知道要花多少錢嗎?你知道要徵召多少民夫嗎?嘴皮子一碰就要遷都……”
見朱棣還是不改主意,朱高熾語氣緩和下來:“爹,以前你是藩王,鎮守邊疆、抵禦外敵是應該的,但現在你是皇帝,北平對你來說太危險了,萬一哪天被鑽了空子,說不准你就睡了一覺,韃靼就打到家門口了……”
朱棣站起來,快步走到朱高熾道:“什麼叫以前是藩王就該鎮守邊疆、抵禦外敵?老子以前沒當皇帝的時候就沒怕過什麼韃靼,難不成現在當了皇帝就得躲在皇宮裏當縮頭烏龜不出去,等着別人來保護我?”
“笑話!老子告訴你,老子遷都就是要打那群鱉孫!他們不自己打過來,老子親自打過去!”
“要想打進我們大明,先問問咱讓不讓他們過!”
這只是電視劇中的片段,並不能代表朱棣遷都背後的所有想法。
【不管朱棣為什麼遷都,總之,最後的結果是大明皇帝的居所由遠離邊疆的南京變為了長城旁的北京。】
【大明的皇帝都未再遷都,以天子之尊親守國門,直到大明滅亡。】
【後人稱之為——天子守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