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民以食為天
‘老大你要做菜?’霍華德又忍不住發來消息。
趙正點頭:‘小試身手,而且我也要驗證一下。’
‘老大你悠着點,你可是天帝門生,別給他們一種錯覺你是為他們服務的,牢記歷史教訓,時刻不忘那個鬥爭啊!’
也不知道霍華德是真擔心還是開玩笑。
趙正抬起頭:‘民以食為天,我是個廚子那不是很正常?教化工作當然得從日常開始。’
‘說得有道理但人心難測,萬一人家覺得天上的美食不過如此怎麼辦?’
‘你想多了,我這是高端飯局,就算不合口味他們也得說好,何況不可能差距太大,只不過兩千年時間,我又沒準備給他們弄黑暗料理。’
‘老大我發現這世界的普通人接收不了神識信息,我試了十個人...我猜是不是腦部結構的問題,頻道不對,神識可能就是一種特別加密的電磁波’
‘這個慢慢來,你有沒有別人的消息?金嚴呢?他能飛應該早就到咸陽了吧?’
‘沒看到這鳥人,不過湯姆和小田被我收在空間裏,要不要放出來見證你這歷史時刻?’
‘隨便你吧,...’
這邊聊着密,那邊很快就有人搬來好多食材,趙正掃了一眼,點點頭。
果然如網上所說,先秦時的飲食文化,沒有後世那麼多花樣。
《詩經幽風七月》中曾對秦人所種的糧食有記載,書中記載“黍稷重穋,禾麻菽麥”,這句話講的就是秦朝主要的糧食作物,有黍稷早稻和晚稻,粟麻豆麥。
因此可以看出秦朝主要是以稻穀,豆麥為主食的。
商鞅變法中獎勵耕種,大大的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所以秦朝的農作物是很多的,比如有小麥,高粱,白黍等,這些也是秦朝的主要食物。
秦朝還會把肉食、水果和蔬菜當副食。
而肉食又以豬肉為主,當然,當時也有羊肉、家禽、魚肉等等肉類。
牛肉吃得很少,因為秦朝重農抑商的政策,種的東西越多,獎勵就越多,而牛又作為古人耕田不可或缺的工具,政府對牛是實施了嚴格的管控的,牛掉了一兩肉或者被抓到有人偷偷吃牛是會被拉去砍頭的,因為這意味着你不服從朝廷的安排。
秦人的飲食特點以清淡為主,秦人又嗜酒,這主要是因為那個年代的人對肉食的做法,還是很落後的,就差生吃了,想吃鹹的也沒有。
因為製鹽水平落後,所以吃飯的時候都要喝點酒,不然,這些吃食是比較難以下咽的。
此時蔬菜比較常見的有葵、藿、薤、蔥、韭這五種菜。
葵就是莧菜,由於莧菜屬於錦葵科植物,因此又叫“葵菜”,藿菜就是後來的嫩豆芽,而薤菜就是醬腌菜,蔥和韭這兩個和現在吃的蔥韭是一樣的。
秦朝的水果有南北之分,南方與北方的水果存在很多不同,南方因為氣候比較炎熱濕潤,適合柑桔、荔枝、楊梅的生長,所以南方吃的這些比較多,而北方氣候乾燥寒冷,適合棗子這些不需要很多水分的果子生長,因此北方多吃棗類水果為主。
“且慢!”
鼎不好拿,但趙正親自出手,領着大家來到殿前空地,收起鼎又放出。
輕鬆得令人嘖舌。
想當年,秦武王贏盪舉個鼎反而把自己給砸斷了腿死了,何其悲哉!
此時的烹飪方法有烹、灸、蒸、炰、搗、膾、羹等,這些都是趙正本身就會的,畢竟他專業廚子。
烹就是煮,加水直接煮熟,炙就是烤,烤串在這時候也是很常見的,蒸與現代做法差不多,就是利用水蒸氣把食物熏熟,炰就是叫花雞的做法,只不過古代沒有錫紙,是直接講泥塗抹在上面,好了之後直接拿出來洗乾淨。
搗,顧名思義就是用工具把食物搗碎,膾,就是生吃,羹與我們現在的煲湯一樣,只不過羹的料很足,可以用來當粥喝。
趙正有自己的刀具包,幾千歐元一套,用了十幾年都沒壞。
拿出亮閃閃的刀子切開南瓜,把裏面的籽掏出來單獨放在一個盆中:“這些要拿去好好種。”
立刻就有舍人要來端盆。
“像這菽一樣種就好。”
趙正又把南瓜切塊,放在鼎中,加入清水。
上等的食材,只需要最簡單的烹飪。
直接燒就好了。
手指一轉,長刀消失。
子楚指了下趙正的手:“政兒,那刀...”
趙正微微一笑,招手:“你們過來,嘗下這個!”
別看這時候已經有了黃豆,但因為沒有石磨所以也沒有豆漿,更不用說豆腐腦了。
憑空大桶一搬,整桶的豆腐腦是他剛做出來的,用破壁機打的豆漿再點上專門的凝固劑,還專門調了醬料。
“來來來,排好隊咧!”趙正習慣地抄起大勺敲了敲桶沿。
子楚當爹第一個上前,唉呀這滿鼻子的香味,怎麼就這麼誘人呢?
孝期好像不應該這麼開心。
嗯,接過不鏽鋼碗裏面晃顫微微的...
“此物為菽所制,吃罷!”趙正麻利地替他加了一點醬油和醋,再帶一點點辣香油。
磨出汁水煮沸,再加石灰水,要仿這裏也只能這樣。
看着趙正手中的碗取了一個又一個,眾人又是驚奇又是欣喜。
比之前的雪糕的冰鮮美,這熱豆花又是另一個極端的美味。
吃不了辣的,甚至被紅了眼睛出了汗。
小胖子成蛟吃了一碗還想要,趙正給他抖了半勺,又把剩下的交給眼裏看得到的人分了。
“來,我們接着聽音樂。”
這一次,趙正乾脆拿了個藍牙音箱,換了首鋼琴曲,讓音樂洗刷老秦人的靈魂。
一個時辰之後,南瓜煮好了,大家分而食之。
朝堂上下,其樂無邊。
今天趙正說得有點多了,導致大秦朝堂很多人消化不良,但也很興奮。
時至午後,趙正乾脆把自己的天文望遠鏡搬出來,讓土著們見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