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準備造反
如果說李淵在以前只是有想法的話,那後來他到太原擔任山西河東撫慰大使以及太原留守后則是明目張胆的開始實施自己的想法。當時的右勛衛長孫順德、右勛侍劉弘基,為了逃避出征高麗,都亡命在太原,左親衛竇琮也因犯法而逃到太原,這些犯罪的官員逃到李淵的地方躲避朝廷刑法,李淵也就暗中收留他們。這擺明了就是與朝廷過不去的舉措,但是對已有謀反之心的李淵來說再正常不過了,俗話不是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嗎。
在謀反之前,一貫老謀深算的李淵行事當然更是小心謹慎。史稱李淵“素懷濟世之略,有經綸天下之心”。大業十二年,楊廣南巡,他看到中原空虛,認為反隋時機正在成熟,於是命長子李建成以照顧家屬為名,“於河東潛結英俊”,以供己驅用,自己則坐鎮太原“密遠雄圖”。大業十三年初又命次子李世民“於晉陽密招豪友”。一個“密”字,貴穿了李淵起事前的所有行動。
但紙里終是包不住火,李淵的“叛逆之心”還是被他的下屬時任馬邑郡丞的李靖覺察了,這個李靖就是後來有戰神之稱的唐朝名將李靖。李靖決定去告發李淵,但是當時李淵對太原一帶的控制已經非常嚴密,於是李靖便偽裝成囚徒坐上監車混出李淵的勢力範圍,前往江都,向駐蹕在那裏的楊廣告變。但此時戰事四起,中原的交通已被封鎖,跑到了長安之後,李靖已無法前行,只好留在了京師。後來李淵起兵迅速佔領了長安后,他也就被俘了,李淵對此還恨在心就下令把他斬殺,在臨刑前他大叫:“公起義兵,本為天下除暴亂。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斬壯士乎!”李世民又大力勸李淵放了他,最後李靖才免於一死,才有後來的戰神李靖。
李淵有野心有想法,並在暗中做準備,但是他知道大隋帝國沒有表面顯得那麼敗落,如果他過早的出來反對楊廣反對大隋,那麼他就會像楊玄感一樣瞬間被碾碎,最終身首異處。所以他一直蟄伏,等待大隋最弱的機會。當楊廣再次南巡帶走了絕大部分精銳部隊。李密圍攻東都洛陽進軍中原的時候,他的兒子李世民、幕僚裴寂等人都紛紛勸他起兵,下屬劉文靜向李世民進言希望他能勸李淵造反他說:如今李密長期圍攻洛陽,皇上流離遷徙淮南。跨州連郡的大“賊”與阻礙山澤的小‘盜’已有幾萬起了,只等待真主駕馬驅馳去奪取。果真能夠順應天命人心,舉起義旗大呼,則天下不難平定。現今太原郡逃避盜賊的百姓都來到此城之中,我任縣令幾年,知道哪些人是豪傑之士。一旦互相召呼着聚集起來,可以得到十萬之眾,令尊所領之兵又將近幾萬,君言出口。誰敢不從?乘虛入關,號令天下,不到半年,帝業可成。
但是李淵就是不表態,一直在拖,因為他還沒有等到他要的機會。李淵的不表態急死一大幫跟他的手下了,弄得裴寂等人以為李淵是害怕造反,於是他們找來尼姑造了幾句讖言在太原城內流傳。意圖給李淵打氣同時做輿論準備。
李淵的副手。河東副討捕史夏候端,據說善於占卜、會給人看相。他也跑去對李淵說:“今年以來,玉床不安。帝座不穩,一年之內,必有真人崛起,屬下思來想去,非君而誰?”
幾天之後,李淵的另一手下許世緒,也來湊熱鬧,他向李淵進言道:“公姓名應於圖讖,據四戰之地,舉事則帝業可居,希公圖之!”就是說李淵你是應驗“李氏當有天下”的人,趕緊起兵吧。
不管兒子與下屬怎麼勸他,李淵都是堅持自己的等待,直到隴西的薛舉造反了,李淵才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該反了。
薛舉,河東汾陰人,“容貌瑰偉,兇悍善射,驍武絕倫”。起初,為金城府校尉。當時,隴西群盜蜂起,饑民遍地,金城令郝瑗,招募饑民數千人,派薛舉前往討捕盜賊。薛舉與其子薛仁杲及同謀十三人,劫持郝瑗,假稱收捕反叛者,將郝瑗等郡縣官收監,開倉賑濟貧民。隨後薛舉自稱西秦霸王,建元為秦興。薛舉大肆招兵買馬,氣勢很盛,所到之處,無不被攻下的。隋將皇甫綰屯兵一萬在枹罕,薛舉選精兵二千人偷襲,與皇甫綰軍遇於赤岸,還未交戰,突然來了暴風雨。開始之時,薛舉軍處於逆風之勢,但皇甫綰卻沒出擊;忽然風向改變,兩邊一對調,皇甫綰軍處於逆風之勢,天色昏暗,軍中混亂。趁此機會,薛舉策馬沖前,大隊人馬緊隨而上,隋軍大敗,於是攻陷枹罕。當時羌人首領鍾利俗在岷山界擁兵二萬,全部投降薛舉,由此兵力大增。不斷率軍攻佔地盤,又攻克鄯、廓二州,數日之間,盡有隴西之地,兵力多達十三萬。
兵強馬壯的薛舉父子準備大舉進攻關內長安,這時的李淵知道自己再不反的話,薛舉父子就可能拿下長安及關中,到時自己再造反的話就難以立足天下了,終於李淵下定決心正式起兵了。
李淵想反,但並不代表他管轄的老百姓會跟着他造反。當時李淵治下的山西,雖偶有盜賊,但老百姓的日子還能過下去。李淵想造反了,還可以活下去的老百姓卻沒有這種不要命的想法。這對於李淵來說,可不是好事兒。所以李淵的下屬劉文靜就想出了一歪招:“詐為敕書,發太原、西河、雁門、馬邑年二十歲以上,五十歲以下,悉為兵期歲暮集涿郡,擊高麗。”
李淵假傳楊廣的旨意,說楊廣要再伐高麗。討伐高麗,對於當時許多人來說是一場惡夢,現在楊廣居然又要討伐高麗。所以這道假的聖旨讓太原“人情忷忷,思亂者眾”。同時李淵就以討伐劉武周為名,開始私自大規模招兵。因為這時的李淵還是以隋朝太原留守的名義行事,所以在很短的時間裏便招到近萬人。
太原李淵要造反,卻並不代表太原的所有隋朝官員都想和他一樣。其中太原副留守郡丞王威、武牙郎將高君雅就對朝廷對楊廣忠心耿耿,不肯追隨李淵謀反。這兩人的不合作,讓李淵為造反做準備時總是畏手畏腳的,於是李淵決定除掉他們。
大業十三年(617)五月14日的夜裏,李淵命次子李世民在晉陽(即太原)宮城外埋下伏兵。第二天早晨,李淵和王威、高君雅議事。劉文靜領開陽府的司馬劉政會到庭中,說有密狀給李淵。李淵便讓他交上來,但劉政會卻不交,說要告的是王威、高君雅二人,只有李淵才能看。李淵假裝吃驚地說:“怎麼會有這種事?”李淵看后便對大家說:“王威、高君雅要勾結突厥入侵。”於是命人以叛國罪逮捕了他們二人。巧的是第二天,恰好有突厥幾萬人圍攻太原,這更使人相信了王威、高君雅要勾結突厥入侵。於是李淵趁機將二人殺掉,解除了身邊隱患。這個事件史稱“晉陽事變”。還有更巧的是接下來李淵沒費一兵一卒就智退突厥之兵。
其實早就決定起兵的李淵就知道對自己要以太原之兵反楊廣,奪取天下是沒什麼把握的。所以他就像劉武周一樣想借突厥的力量來幫助自己,他曾派出劉文靜代表自己出使突厥。劉文靜帶着李淵親自寫的信給突厥始畢可汗,封題署具“某啟”,有人建議:“突厥不識文字,只貪財寶。請多贈財物而改啟為書,以顯尊貴。”李淵答道:“古人云‘屈於一人之下,伸於萬人之上’,何樂不為!‘啟’之一字,不值千金。千金尚且不惜,一字何所惜也。”。信中李淵對突厥始畢可汗說:“若能從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李淵的這種情況與劉武周稱臣於突厥沒有兩樣,故始畢可汗像接受劉武周一樣快速的答應了與李淵的“結盟”。他當著劉文靜的面,對左右說:“楊廣之為人,我知之也,不若奉唐公為天子,我當不避艱難,以兵馬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