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和親公主

第八十三章 和親公主

關於雁門之圍,在《舊唐書》上記載了十六歲的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份功勞。說李世民曾向屯衛將軍雲定興獻策:“始畢敢圍天子,必以國家倉卒無援,我張軍容,令數十里旗幅相續,夜則鈕鼓相應,虜必謂救兵雲集,望塵而遁矣。不然,彼眾我寡,悉軍來戰,必不能支矣”。雲定興採納了李世民的建議,突厥侯騎察見滿山的軍旗,馳告始畢,“王師大至”,由是解圍而去。這裏的意思很是明顯說楊廣被圍在雁門是李世民用計讓始畢退走的,把這麼一大功勞往年竟十六歲的他臉上貼,明顯就是編寫史書的人往李世民臉上貼金。另外《舊唐書?蕭瑀傳》記:“突厥解圍而去,於後獲其諜人,云:成公主遣使告急於始畢,稱北方有警,由是突厥解圍,蓋公主之助也。”天下之安危,繫於一婦人,多虧了義成公主。說到這個公主就不能不說她三十年的和親之路。

義成公主的第一任丈夫是啟民可汗,而啟民可汗早先娶過一位大隋的公主叫安義公主,義成公主嫁給啟民是因為安義公主死的早,這啟民可汗也就成為了歷史上唯一一個娶了兩位中原公主的可汗。安義嫁給啟民時,突厥和大隋戰敗分裂成為東、西突厥,連年的戰事,使得安義公主隨着啟民可汗東奔西走,驚嚇過度,和親剛剛三年就客死草原。原本楊堅對啟民可汗可謂是“仁至義盡”,安義公主死了,啟民可汗害怕大隋追究安義公主的死因,出兵來討,越是這樣啟民可汗越是覺得對不住死去的安義公主,正要親自去長安請罪的時候,發生了高句麗進犯中原的戰事,他不但沒有因為大隋發生戰事竊喜不用再煩惱安義公主的死。反而更加堅定要親自到長安請罪。當東突厥的啟民可汗走到半路時,遇上大隋的送親隊伍,由於楊堅的交代,這一次啟民可汗被免去罪責,不需要請什麼罪了。啟民可汗考慮再三,最終決定用十分隆重的儀式迎回義成公主,並直接冊立為可敦(皇后)。

在北方少數民族看來,如果能夠得到中原王朝的公主,實際上也就得到了中原王朝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的支持。啟民可汗再次與隋和親后,很多部落紛紛向他歸附。

義成公主出嫁突厥度過10個春秋後。即大業五年(609年),啟民可汗染病而死,他的兒子咄吉繼立,是為始畢可汗。始畢可汗上表求娶義成公主為妻,楊廣以突厥風俗如此表示同意。

這次義成公主冒着事後可能被始畢可汗殺掉的危險,向始畢可汗謊報突厥的北方有變,藉此讓他不能全心攻楊廣車駕,並最終退兵,事後始畢可汗也沒有殺她。甚至連她的可敦之位都沒有被廢。

唐代隋,李淵武德二年(619年),始畢可汗病死,其弟俟利弗設繼立。是為處羅可汗。按照突厥的婚俗,處羅可汗又以義成公主為可賀敦。中原紛亂,大隋亡國,義成公主就像多年前嫁到突厥的北周千金公主(大義公主)一樣對中原取代楊家天下的人有一種國讎家恨的感覺。她也像千金公主一樣試圖借用夫家東突厥的力量來複國。

為了網羅隋王朝的遺臣遺民,武德三年(620年),義成公主派人到河北農民起義軍竇建德處把楊廣的蕭皇后迎到突厥。蕭皇后是楊廣的遺孀。楊廣一死。她先落到宇文化及手裏,後來,被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接管。正在走投無路的時候,義成公主便代表突厥可汗前來要人。竇建德不敢得罪兵強馬壯的突厥人,就乖乖地將蕭皇后及其小孫子,送給了義成公主,此外,還帶上了謀害楊廣的叛臣——宇文化及的腦袋。

同年,義成公主與處羅可汗又把原隋齊王楊晾的遺腹子楊政道立為隋王,還把戰亂期間逃亡到突厥的萬餘中原人送給楊政道,並按照隋朝制度,建立百官,儼然又是一個獨立的小王朝。武德四年(621年),義成公主和處羅可汗又想奪取并州,讓楊政道居住,突厥大臣大都以為不可,紛紛勸諫,處羅不聽,說:“我父失國,賴隋得立,此恩不可忘。”但將要出師時便卧病不起。義成公主“餌以五石,俄疽發死”。

義成公主和始畢可汗結合後生下一子叫奧射設,這時已十一二歲,處羅可汗死後,汗位本應由奧射設承襲,但義成公主嫌他兒子長相醜陋,性格懦弱,便把他廢掉,改立處羅之弟滿腹才華的咄芯繼承汗位,號稱頡利可汗。這樣,義成公主重新做了頡利可汗的可賀敦。

頡利可汗在位時,突厥更加強盛。義成公主、已經投奔突厥的義成公主之弟楊善經和王世充使者王文素一起勸說頡利可汗:“以往啟民兄弟爭國,賴隋得複位,子孫有國。今天子非文帝后,宜立正道以報隋厚德。”

於是頡利可汗每年侵唐。唐王朝由於“方經略天下,故屈禮,多所舍貸,贈齎不貲,然而不厭無壓之求也”。就是唐朝每年都要向突厥進貢。

武德四年(621年),頡利可汗又親率萬名騎兵與苑君璋聯合入寇雁門,扣押唐朝使者漢陽公李壤、太常卿鄭元琦、左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等三人。次年,李淵派使臣出使突厥,答應頡利可汗的和親請求。這樣雙方關係才開始好轉,頡利可汗放回了所扣押的三位唐朝使者。同年八月,李淵又派鄭元琦出使突厥,並勸頡利可汗說:“唐與突厥,風俗不同,突厥雖得唐地,不能居也。今虜掠所得,皆入國人,於可汗何有?不如旋師,復修和親,可無跋涉之勞,坐受金幣,又皆人可汗府庫,孰與棄昆弟積年之歡,而結子孫無窮之怨乎!”

頡利可汗也覺得交戰不如和親,便帶兵撤離已佔領的雁門。至此,雙方戰火暫時停息。

然而,事過不足一年,頡利可汗又親率將士圍困馬邑城,戰鬥十分激烈,每天交戰十餘回合,一時難分勝負。當唐朝援軍到達松子嶺時,頡利可汗大為吃驚,為了找條後路,便提出與唐和親李淵回答說:“釋馬邑之圍,乃可議婚。”頡利可汗同意撤兵,但義成公主堅決反對,要求繼續圍攻,把唐朝將士困死在馬邑城,頡利可汗只好把善於製造攻城器械的高開道召來,連夜攻打。頡利可汗雖然攻下了馬邑城,但並沒有長期佔領,而是以此作為再次向唐求婚的資本,唐權宜答應和親后,頡利可汗便將馬邑歸還於唐。

頡利可汗之所以一再攻唐,這是因為:第一,義成公主及公主弟楊善經的一再勸說煽動;第二,頡利可汗勢大野心也大;第三,李淵建唐在突厥人心目中不是正統。李世民就十分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直到貞觀四年(630年)正月他還說:“天下未一,人或當思隋。”

貞觀四年(630年),唐出兵偷襲突厥成功,堅持復國的義成公主被李靖所指揮的蘇定方所殺,頡利可汗被俘送到京師長安。從此東突厥滅亡,這彷彿就是多年前北周千金公主遭遇的一個輪迴,讓人感嘆一個和親公主的悲慘與痛苦。

雁門之圍解了之後,楊廣與十月初三回到東都洛陽。經過這事之後,東突厥與中原大隋王朝的敵對關係公開化了,並開始沒有顧忌的入境掠奪重新成為了大隋北方邊境的大患。為防備突厥的掠奪,楊廣下詔任命能征慣戰的名將王仁恭官復原職,領馬邑太守。他一到任就遇到了始畢可汗親自帶領幾萬鐵騎入侵馬邑。

同時突厥的二特勤奉始畢可汗之命向南縱深入寇。面對如此情形,身為馬邑太守的他從郡兵中選出精銳,主動出擊,大破突厥並斬殺了突厥的二特勤。而後不甘失敗的突厥再次入寇定襄郡,再次被王仁恭打敗,丟棄六畜而歸。從這裏就能看出,東突厥雖然開始崛起但是依然沒有與隋爭鋒的實力,這也是始畢可汗不敢大規模的入侵的原因。為加強北方邊境,楊廣再次下詔李淵統領太原本部人馬,和王仁恭一起北備胡人。(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暴君的偉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暴君的偉大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十三章 和親公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