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開工

第四十七章:開工

忙忙碌碌又一年,過年就是農村人家難得的休息時間,聊聊農事,說說國家大事,這一會兒年就過完了。

正月初十,王瑜和村裡簽了協議,包下了村東頭那一塊一百多畝的土地,使用期限是三十年。其中,荒地18畝,包含兩塊魚塘,一塊深水潭。好的87畝,都是平常耕種的土地,這裏面還包含着幾條小路了,也折算到荒地當中。

總費用是82萬,分三次上交承包費,第一二次各交40%,第一次出了十五交,第二次是十年後,第三次是二十年後,三十年後同等條件優先續簽。

簽字的時候是母親李蘭簽的字,父親畢竟是個公職人員。一下子拿出33萬,李蘭感覺有些受不了,總是叨咕着怕折了本。

後來王黎實在受不了她,拿出自己的銀行卡告訴她裏面的錢之後,母親不再嘮叨。

王瑜已經找好施工隊,年前就按照村裡給的土地邊界畫好了界線,過了十五就先把圍牆建好。

王黎和魏縣農科院還有設計院的一些專家進行交流,按照一個100多畝的小農場的標準進行規劃。裏面包括特色農產品板塊、大棚養殖板塊、大棚蔬菜板塊、果樹板塊、漁業養殖板塊等幾個標準集美觀、科學、合理於一體,各板塊之間合理佈局,按照地形特點設計。

最終經過一個月的時間,在王黎和他們反覆溝通的基礎上,最終設計成家庭農場的雛形。

從西面大門進入,設計有主路,路兩邊計劃種植櫻花樹,做為春季觀賞,道路不長,二百米,寬五米,鋪以瀝青。

右手邊魚塘兩塊,其中之一是種藕,實現夏季賞荷冬收藕,養藕養魚為一體,可以設置垂釣區。

在魚塘南邊的坡地上建設幾個鴨棚,養鴨子、鵝,讓鴨子和鵝的糞便養魚。

路北側王黎設計了兩個大棚。各有十米寬,一百米長,這兩個大棚是種有機蔬菜的,前期主要是以番茄為主。

然後在原來磨坊舊址上重新蓋一座二層小樓,一樓是客廳、衛生間、廚房和辦公室,主要是作為農場辦公用。二樓設計了三個卧室,一個書房和衛生間,農場建好之後王黎一家就要搬到這裏了。

原來王黎還想再建一個大棚作為餐廳的,想着對外進行有機農場的餐廳,開一個集種植、養殖、觀光、採摘、餐飲於一體的綜合農場,但是後來考慮,王黎自己不能全身心投入這個農場,父親和母親年紀已經不小,如果建設這樣的一個綜合農場,既不能有效管理,身體又吃不消。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農場的項目,單一化的養殖、種植最好,實現有機品牌就好。如果後期效果較好的話,可以再改建成特色餐廳。

所以,在原設計的餐廳位置改成一個固定的大棚作為處理農作物的倉庫。

然後在魚塘南邊建設兩個東西走向的大棚,一個是養豬的,一個是養土雞的。首先利用農作物養殖牲畜,然後利用牲畜的糞便進行發酵漚制有機肥料,最後利用有機肥肥田,行程生態循環,打造一個全方位的生態農場。

這兩個大棚的南面二十畝地就是種植養豬、養雞用的作物,主要是玉米等。然後在這倆大棚邊上建一個糞便處理池,利用沼氣池發酵成有機肥和沼液,利用沼渣來種蘑菇。

種蘑菇的大棚就在沼氣池的邊上南北走向,左右各有一個,這樣在南北來看就形成一個包含着魚塘的方形場地。正所謂外方內圓,場地面積就是原來荒地的18畝和種玉米的20畝。

在水庫東面的60畝地,王黎前期採樣去找人分析過,得出結論是土地偏鹼性,屬於微沙礫土地,這裏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輕粘壤土,pH值為7.4至82,適於種植地瓜、花生、蘿蔔之類農作物。主要是夏天種植魏縣特色蘿蔔,然後11月上旬收蘿蔔,後期可以種植小麥或者油菜。

對於農場的前景,王黎是抱之以希望的。無論是大棚番茄、黃瓜、;蘿蔔的種植,還是土雞、肉豬的養殖,王黎都認為前景的光明的。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收入會越來越高,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是無限的,而很多的蔬菜、水果等大量的化肥、農藥的使用使得人們對於綠色有機作物的熱愛。

所以,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綠色農產品品牌就是非常關鍵的。

王黎在年後開始建設,首先是建圍牆,把自己的農場圍起來,不要以為在自己的村子裏搞這樣的建設就很安全。你要知道有很多人對於很多事的認識是不一樣的,眼紅者有之,偷雞摸狗者有之。咱把圍牆先建起來,就算是一個宣示主權的作用吧,希望能夠防範部分小人吧。

然後在原來磨坊的舊址上建一個二層小樓。王黎直接用後世的理念,先挖一個地基,深達五米,然後底下先用生石灰填50厘米,然後再鋪爐渣土50裏面,壓實之後再50厘米的生石灰,主要是防潮。地基打牢,王黎計劃要在這裏住上三十年!

地下室有三米高,突出地面一米,然後第一層主要是客廳、餐廳、廚房、衛生間、辦公室,這以後是王瑜和李蘭領着工人在這裏工作。各種設計也是以辦公為基礎的,在廚房的外面有一個燒煤的小鍋爐,這是冬天取暖用的,王黎採用後世常見的地暖,取消了暖氣片。

二樓是王黎一家的住房,三個朝陽的卧室,北面有一間乾濕分離的衛生間,一個朝北的書房。頂上有一個閣樓,兩米高,主要是儲存一些雜物用的。王黎在這裏打算建一個監控室,畢竟隨着農場的發展,安全保衛必不可少!

這個二層小樓就坐落在北面地勢最高處,站在二樓的上面可以俯瞰整個農場的情況。

王黎在年前簽約之後就為小樓和大棚辦好了相關手續,不為以後留下隱患。

幾個大棚王黎也從益都找來了專業建設大棚的人員進行搭建。不同類型的大棚有不同的建設。蔬菜大棚講究以東西方向為建築方向,設計以最高的採光度為主;蔬菜大棚以寬8-10米為主,60-100米為長;蔬菜大棚后牆和東西側牆體採用了石料建築牆體,后牆高度,長后坡溫室后牆內側高4米,外牆高度0.8米。山牆距后牆底部內側1.7米處脊高為4.8米,地基深度應大於0.5米。

反正這些建設都是找的專業人士,一個大棚用的是最先進的鍍鋅薄壁鋼管為大棚骨架材料的鋼棚棚型,99年初的造價花了20000元一個,也是高價了。

而種蘑菇的大棚就簡單多了,是南北朝向,頂高4米,寬10米,長50米,頂上採用彩鋼頂棚的,主要就是結實,保暖。

養殖區的兩個大棚就高大多了,考慮到透氣、送料、出糞等等的問題,養豬的大棚要相對高大一些,考慮晚上的保暖問題,上面會有一個可移動的捲簾。大棚里裏面考慮到了防潮的問題,預留了通風口和排氣口,地面牆根都塗抹白灰,一個是防潮,另一個作用是殺菌。

而土雞大棚就是矮小一些,但是保暖、採光、防潮、殺菌等問題都考慮到。

專業人士干專業事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圍牆建好了,二層小樓已經建好第一層了,五個不同功能的大棚已經建好,沼氣池建設完成,整個農場初具規模!

以後世旅遊達人王黎的眼光來看,這樣的農場只是簡單的,初級的。農場需要發展自己的特色產業,注重品牌建設,找出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很長一段路要走。

這樣的農場對於王黎是一種挑戰,對於王黎父母更是一種挑戰,畢竟這農場的具體實施還需要王黎母親具體來做。

陽春三月,王黎開學一個月了,繼續沉浸在學習海洋當中的自己不知不覺間春天已經來到了。

放假回家的王黎第一時間到了自家的農場,沿着直通農場的柏油馬路,兩側移植的櫻花樹已經開始綻放,淺紫色的櫻花預示着春天的來臨。

在魚塘之中,李蘭正和一些人在交談着什麼。這裏是找來了幾輛挖掘機進行清淤,把裏面多年積攢的雜物清理乾淨,然後要準備投放魚苗,種藕了。

魚塘對面的土坡上已經種了很多的果樹,在這兩百多米長,二十多米寬的斜坡上,王黎計劃種桃子、杏子、蘋果、梨、核桃等不同的果樹,這個不是為了去賣,只是單純的想滿足自家的水果需求。

臨近河邊,已經弄好了鴨棚,裏面的鴨苗和鵝苗都已經逐漸長大,整天在魚塘里搜尋着好吃的。見到王黎過來,幾隻鵝苗伸長了脖子,低着頭嘎嘎叫着竄過來,就像忠實的看門狗。王黎不慣着它們,一鵝一腳,直接踢進魚塘。

走上突破,王黎走進養豬大棚,抬頭看,上面的屋頂是用水泥預製板搭建的,然後斜着搭了彩鋼板,比常見的養豬大棚費用要高,但是堅固結實,同樣的採光度,但是保溫效果要好很多,而且上面留着的通風口也很大,冬天到了可以關閉。現在已經在這養了四百多頭小豬,現在的飼料都需要去買,後面等農場的農作物收穫之後情況會有所減緩。

王黎走到隔壁的土雞大棚,這裏面種着很多的果樹,都是那種好養活的,為的就是晚上讓這些土雞能夠站在上面睡覺。一千多隻小公雞是散養的,早晨放出去,讓它們在下面土坡上自由覓食,中午和晚上個撒一次糧食和飼料。

一個多月的時間,這裏已經開始變得盡然有序。

王黎看了看前面的地,在大棚前面有二十畝地,東面還有六十畝。三月初的陽光很燦爛,下午五點多的陽光溫暖又明媚,地里的小麥都在茁壯成長,綠油油黑黝黝的麥苗長得很喜人。

農場現在雇着四個人在打理豬圈、大棚,還有一個專門的看門的。再加上王黎母親,現在已經足夠,等到秋天種上蘿蔔之後會臨時雇一些人的。

看着這農場一排熱火朝天的景象,王黎心中不由得產生無限的豪情!

本站網站:et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回98看流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重回98看流星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開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