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主要簡介上煌滅亡的前因後果
話說上煌初立,天下未安。武帝為國之千秋計,欲遷都於耀。又恐群臣不肯,特設雲台宴。席間以芒水之利,鹿原之肥而誘之。眾臣聽聞,持功不肯。
武帝怒,命伏刀手出,押眾臣於耀。既至耀,大勢已定,群臣只得跪從。
武安三年春末,鶴川學子林述入耀求學。觀芒水而頓悟,望鹿原而成聖。一時間聲名雀起,風光無兩。
武帝得聞,請而論道“朕欲開久國,聖人以何言?”
林述回曰“道衡。”
“敢問聖人何解?”
“江湖囚罪以守民,金鑾欽縛為明道,深宮鎖鳳勿通政。法禮衡而論之,國運必昌。”
武帝深以為同,遂躬身而拜。
后武帝壽終,文帝繼位,年號景泰。
時御史羅松為討聖寵,惡意歪解聖人之意。以天下大義為名,上表朝奏:林聖有言,國之久昌,必以法禮而治。然今天下俠客持武亂禁屢罰不止,故當廢武。帝貴為天下之首,難免小人妒忌,欲害陛下於不測,因此陛下不宜出宮。深宮固然鎖鳳,可終是陛下枕邊之人,為免其心懷不軌,陛下應當多立後宮,設翻牌而同。
文帝信之,欣然允諾。為表其忠,嘉而獎之並廣而宣之。可他不知今日之舉,卻為亡國滅種埋下禍根。
話入上煌末期,康帝每逢時事軍政,總以文帝而自許。朝中眾臣甚為不滿,卻又無可奈何。
昔年文帝才華高德,開創文煌盛世,實屬千古罕見。后帝爭先效仿,實屬好事。可世事多變,物極必反。
上煌帝國自文煌盛世之後,雖累有財富錢糧,卻終歸日漸式微。傳至德帝已有覆滅之兆,到康帝之時,形勢更危。
朝臣早查不妥,多次表奏變法圖強,可終究被諸帝以文煌盛世為由拒不受用。
耀京,上宰府。
上宰元進夜宴中宰紫丘與下宰陸久城。席間,元進趁機問道“如今國勢當變,陛下安於享樂,不思進取,我等該如何處之?”
紫丘迷醉道“願聽上宰言。”
陸久城附和“善。”
元進聞其聲而知其意,立刻從書房取來紙筆道“要麼成功,要麼失敗,請二位立字為據。”
雲裳閣,康帝一杯瓊漿飲盡,左右懷抱妃嬪道“朝中雜事繁多,哪有美人佳釀來的舒爽。”
嫻后柔聲道“陛下久疏國事,倘若有人謀反,當如何處之。”
燕妃比之嫻后略遜一籌,平日少得聖寵雨露。為此早已對其心生不滿,故藉機嘲諷道“陛下貴為天子,乃是天命之人。料想幾個跳樑小丑翻不起多大風浪,玉嫻姐姐為何如此輕視陛下?”
嫻后鳳眸一瞪,冷聲道“燕妃你算什麼東西,膽敢在陛下面前亂嚼口舌,搬弄是非。”
康帝見兩女發生爭執,連忙進行哄勸。
“陛下,上宰求見。”內侍總管黃進忠來報。
康帝眉頭微皺道“這老東西來幹嘛?莫非又為變法之事?”
黃進忠回道“上宰未言,奴才不知。”
“嗯,你去回絕他,就說朕已經睡下,讓他明日再來。”
話音剛落,上宰手持一柄滴血青峰走了進來道“陛下,臣來了,請禪位。”
康帝勃然大怒,急呼左右殺掉元進。卻不見一名內侍護駕,心道不妙轉身就跑。
元進一個縱身追至,貼身附耳道“是讓我將宮裏殺個雞犬不留,還是陛下主動禪位?”
“上宰何至於此,
我楚家自問待上宰不薄。”
“陛下,上煌帝國很大,臣家居中,不得不為。”
“上宰,變法之事朕覺得可以商談。”
“晚了,陛下。”
“朕為天子,豈能負國。”話音剛落,康帝猛握元進手中的寶劍割破自己的喉嚨。
看着倒下去的康帝,元進不由得長嘆一聲。
嘆息過後,手持三尺青鋒殺掉黃進忠,燕妃二人。對嫻后道“為我妃嬪,免你一死,家族得存。”
嫻後點頭答應,卻趁元進俯身相扶之時,拔下金簪狠狠朝元進脖頸上捅去。
早有預料的元進,左手擋下嫻后偷襲,右手化掌朝其胸前拍去。卻不成想用力過度,竟直接將嫻妃活活拍死。
元進看着皇宮內滿地狼藉,嘆惋一聲道“也罷,反正今晚註定要死很多人。”
第二天早朝,元進身穿龍袍坐於龍椅之上。四下朝臣見之,紛紛跪地稱臣,上表忠心。
元進盡皆笑納並加以封賞。
朝會散后,元進命人召紫丘與陸久城入宮宴飲。
兩人以為元進想要殺人滅口,便商定於席間暗殺元進。卻不成想元進武功遠超他們,硬生生拉下兩人陪葬。
三人死後,上煌皇室漏網遺珠見群龍無首。紛紛重返耀京,欲要恢復上煌輝煌。怎料引起朝臣激烈反抗,直殺到天昏地慘,再無人敢稱上煌楚氏。
隨着上煌皇室的隕落,帝國正式宣告滅亡。大大小小的諸侯國相繼建立,並對外宣稱主權。
後來由於利益衝突,諸侯國之間開始相互合作攻訐甚至吞併。天下由此徹底大亂,進入百國爭霸的亂戰時代…
與此同時,遠在耀京正北千里之外洛雲山脈深處,一個毫不起眼的小村落中,村長雲守峰帶着自己十六歲的兒子出了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