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上 修真的歷史——修真者的起源

第5章 上 修真的歷史——修真者的起源

說到修真者的起源,還得追溯到炎黃時期。

《黃帝內經》云: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最早的有記載的修真者便是黃帝軒轅。其有妻嫘祖,有手抽絲指編絹而蠶蠱不死之妙術,與軒轅皇帝生下了史上第一位有記載的真正修真者,即五帝之一的少昊姬擎,

相傳他繼承了父母的力量,能與玄燕對話,還能借太陽之氣化為火鳳,其麾下部族皆以鳥命名,而在現代一般都被修真者們稱為玄囂。

在當時,修真者們並沒有系統的修習方式,黃帝憑藉著天生對真氣的理解成為了練氣的第一人;炎帝神農則嘗遍天下靈草被冠為丹修始祖;而專精器修的蚩尤在上古之戰中攜利器,率八十一部與炎黃大戰,卻不敵其二者威能,最終落敗。而那器修的功夫卻被炎黃二部所吸收,而這最終也影響到了器修在修真體系中的地位——器修被列為修仙之法的最底層。而這,最終也為古代修真者的式微埋下伏筆。

修真者的黎明期是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一位名為李耳的凡人出生。其官至大周守藏室史,專管各類書簡的養護及分類。每日閑來無事便博覽群書,又素喜與博學之士相交,因此博學而多識聞名遐邇。

周景王十年,即公元前535年,李耳因受人饞害,被罷免守藏室史之職。恰聞老友病重,便出遊魯國會見老友。卻不想最終還是晚了一步,只見到了友人形容枯槁的屍體。而他能做的,只有為摯友主持一場葬禮。

而在這一場葬禮后,他與身為助葬的一位年僅17歲的年輕人進行了一場關於“何為禮”的探討。李耳尚處悲痛之中,嘆到為何人生不如天地長久,而年輕人不以為然,認為人固有一死,人道大於天道,不論你我當固有一死才不枉為人。

二人你來我往,徹夜辯論,最後卻誰也沒能說服誰,最終不歡而散。

五年之後,李耳返回甘國,而此時罷免他的甘簡公已死,而他所立的弟弟甘過被劉獻公劉擎所殺,新的君主則是同樣有王室血統的甘鰍。甘鰍素聞李耳博學多聞,又曾擔任守藏室史,便邀請他官復原職。

李耳雖然答應,但早已厭煩了官場的爾虞我詐,每日便埋頭書簡之中不問官場之事。而不久之後,他便在大周那堆積如山的書簡石板之中,尋得了數卷奇書,而他僅僅開卷看了數行,便捧腹大笑飄然離去,自此更加不問世事,整日飲酒讀書。

周景王十九年,即公元前526年,一位身材壯碩卻溫文爾雅的年輕人來到了李耳的面前,恭敬地施了一禮。而他卻正喝得爛醉,並未有太大的印象——只知那年輕人與他辯論,不久便大怒一掌拍斷案頭拂袖而去,徒然折損了他一張好桌子。

就這樣,李耳瀟洒地走過了他十年的人生。

直到那一天,一批滿身是血,身披盔甲,滿身殺氣的武人闖入守藏室,逼他交出所有的典籍時,他正拿着酒樽喝得昏天黑地,見他們一捆捆地拿走那些書簡,也並未阻攔,而是撫掌大笑“你們這些個朽木也有出頭之日!”隨後美美睡去。

之後,王子朝,也叫做姬朝,在將大周書庫洗劫一空后逃亡楚國,可惜大部分書簡在流亡過程中遺失於各處,只剩少量存留與世。

自此,瀆職的李耳被罷免,便欣然回到老家,之後整日遊手好閒。頂多教教小兒識字學禮,但礙於博聞之名早已遠播,

求道解惑之輩絡繹不絕。漸漸的,門下弟子也越來越多。

十五年後,李耳一日正在河邊看他的老青牛游泳,此時身邊默默前來一位壯碩的老人。而他身後站着的則是一群風塵僕僕卻不失風度的年輕人。老人站到他的身後,恭敬地問到:“我多次問道於先生,卻每次都不歡而散。這可能是你我最後一次相見——敢問先生,大道究竟為何?大義究竟為何?”

李耳哈哈大笑。隨即嗤到“你都一大把年紀了,還在追求什麼道啊義啊,這大道就在我這老牛的鼻子裏,你要不要去看看?”

“人生於天地之間,講究的就是道義,人規劃人的道路就是大道,人與人相交就是大義,沒有道義那人與那牛馬畜牲有什麼區別!”

“那牛馬與我有何區別?我也是吃喝拉撒睡,他也是吃喝拉撒睡,我順應天意,我便為大道,那老青牛也順應天意,那它也是大道。”

“但若不定下框架,那又如何固得百年基業,沒有仁義之名,如何穩得住天下?”

“算了算了,你這頑固只想名留青史,哪管什麼大道!你就標榜着你那仁義道德,到最終肯定能名留那殘書爛簡裏頭吧。不如我倆就這麼相忘於江湖,再也別見了吧。”

那壯碩的老者沉默半晌,終究還是深施了一禮,轉身離去。

而道者之後會儒家的學生們罵作“牛鼻子老道”,也是典出於此。

周敬王三十五年,即公元前485年,周朝已經徒有其表,四方諸侯蠢蠢欲動,李耳見天下即將大亂,便騎着青牛離開老家準備四處雲遊。直到函谷關被一個叫尹喜的守關長,給攔下,留下兩篇《道經》《德經》便不知所蹤。據史料記載,李耳活了一百零一歲,在人均壽命不到40歲的戰國時代堪稱長壽。

之後,一個名為道家的學派橫空出世。其順應天道,修身鍛體,在春秋時期大展拳腳,並逐漸劃分為各大派系眾星拱月般為道學派添磚加瓦。可惜正逢亂世,很少有修道者能壽終正寢,雖然不少人留下了超人一般的勇武傳說,最終還是沒有出現真正的現代分類學上的修真者。

而後世的修真史學學者們,發現了一些端倪——劉獻公劉擎,姬姓,與玄囂之名不謀而合。而謀害王命,逼得姬朝不得不攜書而走的也正是他!於是學者們斷定這批書簡定然不是遺失,而是有人故意藏了起來!

最後,經過多方考證,最終還是在離李耳——後世敬稱其為太上老君的修真者門派的真正始祖的故里附近,找到了存留的那些跨越了數千年時光卻仍未腐朽的真正的典籍,那些典籍記載了修真體系的雛形,進而奠定了修真者黎明期的到來……而當修真者嶄露頭角的時代,則正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漢朝。

不過遺憾的是,此姬擎並非彼玄囂,不過仍然能證明,即使經過了數千年的光陰,最初的修真者還是有着足夠的影響力。而當初故意放走王子朝的李耳,是否與這假借玄囂之名的神秘的組織有所瓜葛,那便不得而知了。

實際上,在漢朝之前,也曾出現過以自身之力化成金丹的強大修士,並且還參與過眾多歷史事件,可惜根據當時的歷史資料來判斷,古人尚未知曉在化成金丹時會渡過雷劫,僅以為天雷過後,仙人消失無蹤是早已登上仙界,便錯誤地將修真體系分為:修身,煉器,築基,結丹,鍛體,飛升六大階段,實際上這些僅僅經過了現代修真學分類上的金丹階段,大部分渡過雷劫的修士們都誤認為自己登仙失敗,最後疏於鍛煉化為靈脈或仙石了卻此生。

當然這基本就是完全錯誤的分類法。築基期的修士按照現代標準,無論是煉器、結丹(古代與現代有歧義,古代泛指煉製丹藥)還是鍛體(現代泛指練氣等一系列強化肉身的手段)都是必修的項目,-只有三者齊全才能為之後的劫數做好準備,而當時,煉器被視為下下之策,一般的修仙者僅靠天材地寶煉製的丹藥增強體質,或只靠簡單的法寶輔助修鍊,在現代修真者看來幾乎這就是自殺行為——好像有點跑題了。

話說回來——在戰國之後,儒家對政治方面的影像之大,超越了當時幾乎所有的學派。所幸順天而行的道者們因為大部分都無欲無求,在罷黜百家的時代里隱秘而艱辛地活着,直到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推翻了大秦暴政。

此時道家雖受打壓,但是卻也尚余星星之火,便終於有餘力開枝散葉。

此時,無數的仙人傳說在中華大地上蓬勃而發,為修真者的崛起奠定基礎。

但是礙於世界上的天材地寶僅僅生長在靈石靈脈附近,而靈石靈脈僅僅能由登仙“失敗”的人化成,因此從西漢初期到隋朝末期,不僅礙於生產力和農耕水平低下的制約,還由於天材地寶的缺失,這近千年的時光里並沒有出現能夠突破瓶頸的修真者。卻大大增加了修真者的數量,並逐漸擴展到各地,形成了當地獨有的道教文化。

而正所謂厚積薄發,如此多的修真者鬱鬱而終,卻成全了後世——在初唐迎來了修真者的全盛期!

由於當政者的推崇,加上無數修士的前赴後繼——靠着生長在無數仙逝修士身上的天材地寶和自身的不懈努力,再有天生強運的加持下,第一位超越金丹的元嬰修士誕生了,同時修真者們發現了自古以來從未被發現的另一個世界——洞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築基居然得去學校?!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築基居然得去學校?!
上一章下一章

第5章 上 修真的歷史——修真者的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