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少年的記憶14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勸學詩·偶成》—北宋朱熹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南宋辛棄疾
中國人的老祖宗們真真的人間大家,無與倫比的詩詞歌賦都能把天上人間、海闊天空、世間萬物描寫的感人肺腑,傳成佳話。這個民族的文化毅力世界五千年,四大文明古國也只有中國沒有滅亡,不是沒有道理的。
進入偉所在的高中搬遷,搬到了,重點高中的後面的距離一公里的郊村,原來是技校,因為是在一個村裡建的,除了幾十家農戶,周圍都是耕地,號稱可以封閉管理“半軍事化”,“半軍事化”管理偉到是沒有享受到,但卻是享受了一次集體宿舍,原本學校沒有宿舍,有了幾間平房可以做為學生的宿舍,而教室則榮升為樓房,偉的學生時代還是第一次享受樓房教室。出於好奇和新鮮,偉也不顧父母的反對,相住校,興奮的偉用自行車帶着行李來到分配的宿舍,真是大開眼界,只有在電視裏看到這次終於親身體會了,四、五十平米的大單間,左右兩排上下層的大通鋪,一層能住10來個人,中間沒有檔格,都沒有《監獄風雲》裏的監舍好,體來偉睡覺的時候喜靜無光,可是眾口難調啊!又是新學期開學,相隔一個多月不見面的同學們真是互相侃侃而談,於是第二天上課的偉,萎靡不振,黑黑的眼圈讓偉很是後悔,晚上放學就帶着行李回家了,到了家父母還很意外,聽了偉的描述都大笑不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終於讓偉體驗了,當初父母的不同意攔不住偉,偉的實踐解決了這一難題,古有雲“不撞南牆不回頭”啊!
其實高中真的是堅苦的三年,特別對於通勤生來說,風裏來雨里去的,每天早上6:00上早自習,晚上要到9:30下晚自習,有時候老師壓堂,可能會10:00左右才放學,偉的家離學校很遠,一個東一個西,騎自行車單趟要25-30分鐘,還好沒有堵車的時候,到家還要洗洗涮涮,一天的睡眠時間五到六個小時,剛開始還有些不習慣,慢慢就養成了到點就醒,習慣成自然了。最難過的是冬天,在偉的高中時代三個冬季有兩個寒冬,都趕上了暴雪,東北冬天的早晨五、六點鐘是看不到太陽的,在城區里還好,有路燈,進入到郊區就沒有了,當時還沒車載電筒,手持的因為是冬天不可能總是拿的住,所以這些通勤生基本靠聽來判斷。還好那個時間人少,又基本是同一個方向上學的,交通事故不多。
夏練三九、冬練三伏,日復一日的偉,每天來往於學校和家之間,似乎因為學業而忙的不可開交,但偉的學習成績確證明了偉的辛苦是白付出的,依然是中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