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慘敗
“魏忠賢,楊士奇他們幾個這人幾日怎麼都沒有過來了?”朱允炆把玩着手上的唐朝和田玉玉璧悠閑地問道。
“回萬歲爺的話,三位大人這幾日已經完成了費爾馬大定理的證明,現在正在對您所提出的‘牛頓三定律’進行實驗研究,同時還在對照着您給出的改良方法調試新型火藥。”
聽到魏忠賢的回答朱允炆也是驚掉了下巴:“什麼?你再說一遍!短短一個半月的時間他們已經完成了費爾馬大定理的證明是嗎?”
怎麼可能!當時我也就是隨口一提想着用這困擾着數學界幾個世紀的難題嚇唬嚇唬他們,短短一個半月一群剛剛接觸數學的小白就完成了這個難題的證明。老天是再跟我開玩笑嗎?
朱允炆的心中無比震撼,這一個半月他什麼事都沒有做,不過就是仗着自己之前過目不忘的本領,把之前在大學裏面所看到的那些各個學科理論研究的書籍內容給抄錄下來放在了藏書閣中。想着先從基礎知識的普及開始,經過個一兩百年現在留下的這些書也就能派上用場了。
這下倒好了楊士奇這三個人聯合著這些時日從全國各地召集過來的一些學子硬生生的做到了這一步。這些個問題朱允炆也只是記住了,以他所學習的那些知識完全不能解釋清楚。
緩了緩神朱允炆才開口說道:“好了,你讓他們不要再對數學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了,現在他們的任務是把我發給他們的那些書上的知識轉化成實踐,讓一些我提到的東西可以被製造出來。”
想了一會朱允炆又接著說道:“還有就是要讓他們想辦法制定出一個有效可行的方法對這些知識進行全國性的普及。”
“遵命!萬歲爺奴這就派人去告知幾位大人。”魏忠賢趕忙回答。
“之前我畫了幾張圖紙讓你送去工部讓他們派人趕製現在進展如何啊?”朱允炆又接着問道。
“萬歲爺,工部尚書前幾日上了摺子提起了這個事情,他說萬歲您給的第一張圖紙過於複雜,對於用料的要求又極其的苛刻直到前幾日方才製造出第一個,測試的效果也只是勉強達到了您的預期。不過工部計劃保證在剩下的一個半月之中儘可能的趕製出五百個。至於其他的幾個玩意有萬歲提供的生產流程早就可以實現量產了。最近已經在京城附近選地建造工坊了。”
聽到魏忠賢的回答朱允炆心裏可是高興壞了,不愧是工藝發達的大明,工匠們的手藝就是沒話說!
“告訴戶部對工部建造工坊的撥款儘快的批給他們。”朱允炆大手一揮就貼心的為工部尚書解決了資金上的問題。
“同時也要告知工部錢款到位我要的東西就必須給我在規定的時間完成。”朱允炆對着魏忠賢叮囑道。
朱允炆話剛說完就有一個小太監急匆匆的跑了過來,魏忠賢趕忙厲聲呵斥道:“慌慌張張的像什麼模樣,說發生什麼事了?”
小太監低聲在魏忠賢身旁耳語着,不一會兒魏忠賢也是神色慌張地對朱允炆說道:“萬歲爺,不好了!保定失守了。”
朱允炆猛地從躺椅上坐了起來:“快說發生了什麼?耿炳文這個老東西走之前朕不是對他好生叮囑過了嗎?
叫他不要小瞧了朱棣,朕只要他堅守保定就行了怎麼這點小事他都做不好嗎?
虧他還打了一輩子的仗,真是個廢物!”
還是小瞧了明成祖朱棣了啊!本以為耿炳文打不過朱棣但憑藉保定的城防工事抵擋朱棣幾個月不成問題可是沒想到才短短一個月保定就失守了朱允炆現在也是憂心忡忡了啊!
“回萬歲爺的話,
長興侯在到達保定城之後第一時間就派人加固了城牆並且在保定城外二十里地前修建了工事。燕王得知長興侯駐守保定之後連夜召集了全部兵馬趕往保定,長興侯也是派出多股騎兵沿途騷擾阻擊燕軍步伐。
就在在長興侯到達保定后的第三天燕王大軍就到了保定城五十裡外的地方安營紮寨了。可卻一連好幾天都沒有動靜,長興侯派人經過多方打探也是毫無收穫,兩軍遙遙相望十餘日之後燕王突然分兵圍住了保定城。”
“燕軍只有十萬兵馬對陣固守堅城的三十萬大軍還敢分兵?朱棣會這麼糊塗嗎?”朱允炆聽着直搖頭心中暗自躊躇。
“長興侯也是覺得事出蹊蹺所以就派人嚴防死守並且下令讓駐紮在城外的十五萬大軍撤退,結果不知怎麼的在城外大軍撤退的那個晚上走漏了風聲,燕王悄無聲息的發動了進攻一口氣吃掉了駐紮在城外的十五萬大軍。”此時魏忠賢已經是嚇得滿頭大汗了顫顫巍巍的說著。
看着朱允炆緊握的拳頭可以想像此時他是何等的暴怒。
“廢物!一群廢物!我方人數是對面的三倍之多,十萬大軍圍而攻城,在對面兵力明顯不足的情況下還被人在城外吃掉了一半的兵力。
耿炳文是豬嗎?他跟誰學的兵法?是誰告訴他孤軍守城還要分兵的他是嫌自己的命不夠長嗎?豈有此理!豈有此理啊!”
砰!的一聲朱允炆將手中價值連城的玉璧砸了出去摔了個粉碎。
嚇得一旁服侍的宮女各個跪伏在地不敢出聲。
魏忠賢也是趕忙上前安撫道:“萬歲爺您息怒!長興侯也是沒有想到我軍撤退的信號會和燕軍進攻的信號重複了,都是三聲炮響。”
聽到魏忠賢的解釋朱允炆也是慢慢的冷靜了下來開口詢問道:“這是怎麼回事?這麼重要的軍事信號怎麼會發生重合,那個陸炳又是幹什麼吃的,堂堂一個錦衣衛都指揮使連一個情報工作都做不好嗎?”
“萬歲爺,這件事情不能全怪陸大人,您在大軍出發前就明令禁止錦衣衛干預軍機要務,此行錦衣衛只負責刺探軍情。在燕軍圍城之後長興侯就中了燕王的離間計將陸大人連同一眾錦衣衛給看押起來了。”
聽到這個消息朱允炆剛剛壓制住的怒火又一次的湧上心頭,破口大罵道:“耿炳文這個臭丘八,老匹夫!真是個連李景隆都不如的廢物。關押錦衣衛都指揮使這種大事他都敢獨斷專行,簡直就是無法五天了!”
“再然後呢?保定城是怎麼失守的?”朱允炆不甘心的追問着。
“在全殲城外的一眾守軍之後,燕王就不在有所動作了。可就當保定城內的守軍稍稍放鬆警惕的時候,燕王突然下令攻城。沒日沒夜的衝鋒十幾天下來保定城外屍體斗快填滿了護城河了。”
“那我軍傷亡如何?”朱允炆關切的問道。
“十幾天下來將士們身心俱疲,傷亡人數幾乎是達到了守軍的兩成。”
兩成那就是四萬餘人,守城的都死傷如此嚴重了那燕王的軍隊應該是所剩無幾了啊?這保定城怎麼還會淪陷呢?
看出朱允炆心中的疑惑,魏忠賢也是說出來讓朱允炆無比震驚的話:“燕軍傷亡只有兩萬人,燕王逼迫城外兵敗被俘的五萬守軍替燕軍攻城幾乎全部戰死。”
什麼?燕王用降軍攻城。朱允炆都懷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這都是什麼奇葩情況啊!真的很顛覆三關。
“燕王給降軍們派發攻城器械讓小股燕軍在後進行逼迫若有反抗者直接射殺。面對昔日的戰友城中的守軍多有不忍好幾次都險些被燕軍攻陷了城樓。在燕軍攻城的第十七天時燕王收兵,此後燕軍就對保定四門進行了不分時間,不分程度的佯攻。可是每次都是衝到離城門一百步的時候鳴金收兵,還時不時的拉出大炮朝着城牆轟上幾炮。搞得我軍苦不堪言,城中守軍大多是步兵出城突圍無異是送死,就這樣被燕軍折磨了小半個月後,在一天夜裏被燕軍趁着保定颳起沙暴偷襲,攻破了防禦最薄弱的南門。只有長興侯和陸大人率領着兩千騎兵逃了出來,現在正在真定府療傷。”
聽完魏忠賢的彙報朱允炆也是兩眼發黑頓感頭皮發麻。三十萬軍隊駐守保定城一個月下來就只剩兩千人了。慘敗啊!慘的不能再慘了!
“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是朕太輕敵了啊!魏忠賢現在立刻馬上召集六部主事官員,和內閣大臣一個小時後去兵部開會!在規定時間沒有趕到的就地革職!快去!”
魏忠賢被嚇得連滾帶爬的跑出大殿,趕忙召集人手去通知各位大人。
……
“這可如何是好啊!長興侯此番大敗我朝損失了三十萬的兵馬啊!”
“燕王軍心大振,一時間朝廷也派不出更多的軍隊去和燕軍較量了啊!”
“要不派人去和燕王和談我們划江而治?”
……
朱允炆一言不發的走進兵部,眼神冰冷的看着一眾官員:“還沒有打到南京呢,僅僅只是丟了一個小小的保定就要划江而治了嗎?”
平靜的話語中感受不到絲毫的憤怒,可就是這般的平靜讓得在場的眾人倍感壓力。
“臣等要求嚴懲長興侯!”不知道是誰壯着膽子出聲提議惹得一眾大臣附和。
“長興侯自然是要處置的,可是現在朝廷新敗首先要考慮的是應該如何面對接下來燕軍的行動。而不是在這裏開批鬥大會。”于謙開口說道。
吏部尚書告老,刑部尚書告病,戶部尚書夏元吉和工部尚書李泰安早在一個月之前就已經前往江南治水去了,現在這些官員之中就屬於謙官職最大。
于謙一開口其他人也都乖乖的閉嘴了,靜靜的等待着朱允炆發話
看着底下一群人都偃旗息鼓也終於是開口說道:“長興侯耿炳文指揮不當,作戰失利致使我朝三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褫奪其爵位,剝去其官職押解回京,看押侯審。
至於與燕軍的戰事,八百里加急告知魏國公讓他集結大同所有的兵力準備進軍北平。同時緊急召回李如松讓他帶着‘朵顏三衛’出任山西巡撫總領山西大小一切事宜,並叫他迅速組織山西的所有軍隊分別開往真定府和河間府,阻擊燕王軍隊。這次李如松的任務是進攻要讓燕軍吃點苦頭,給朕狠狠的教訓一下燕王部隊。讓燕軍知道我朝廷的軍隊可不都是任人宰割的軟柿子。
至於錦衣衛都指揮使陸炳,就讓他擔任欽差大臣前去山東組織軍隊嚴防死守,防止燕軍改道山東。”
“陛下,此舉是不是太過於冒險了。山西的可戰之軍只有五萬不到,而且全是步兵紅衣大炮也只有區區五門。燕軍可是還有五萬精銳騎兵,加上俘虜還有八萬步兵。縱然李大人少年英才,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李大人能是燕王的對手嗎?”于謙也是擔憂的說道。
現如今朝廷新敗,北境的局勢對朝廷十分不利。現在匆忙召集軍隊對抗燕王,無疑是以卵擊石。這也是此刻朝中絕大多數人的想法。
“不若朝廷退守太原,濟南一線。以黃河為界抵禦燕軍!”這時候齊泰站出來說道。
“不可這豈不是要將華北大半讓予燕王了嗎?這將朝廷的臉面至於何地。我朝新敗現在就又要放棄華北了,屆時燕王佔據華北平原對我朝士氣又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兵部侍郎景清站出來直接是否定的這個提議。
“那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說怎麼辦?現在朝廷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募集大量的兵力。我們怎麼抵擋燕王的軍隊,現在緊急收攏的軍隊完全不會是燕王的對手。”齊泰有些失態的大吼道。
“住口!身為朝中大臣在這裏大吼大叫的成何體統。朕說過了,正面阻擊燕軍的事情就交給李如鬆了,側翼交由山東的官兵防守。朕絕不允許燕軍越過黃河,北直隸就是燕軍埋骨之地。”
朱允炆怒目圓瞪掃視着周身官員:“你們當中的一些人都把肚子裏的小九九給朕收好了。不要以為朕不知道你們打的什麼算盤,這一個月裏面從北境運來的金銀珠寶沒有百箱想必也要幾十吧!真當這紫禁城的高牆能擋得住你們這些交易了嗎?只是新朝初立朕不想大開殺戒而已,三日內將所收賄賂交到戶部朕可既往不咎。不然他日刀斧加身之時不要怪朕沒有提醒你們。”
一時間這兵部大堂中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一些膽小之人額頭早就沁滿了汗水。
“從現在開始相關部門進入最高戰備,各地調兵速度還是太慢了,距第一道招兵令下達已經有四十幾天了到京的軍隊才三十萬。朕再給你們二十天的時間,二十天召集不到六十萬大軍我們新賬舊賬一把算。”朱允炆的語氣愈加低沉,隱隱之中透露的殺意也是更加明顯。
看着一群噤若寒蟬的大臣們,朱允炆也是冷笑連連。看來建文帝的失敗也不是全無道理,堅固的碉堡總是從內部攻破的啊!
“哼!兩日之內我要看到兵部交上的燕軍兵力部署和山西、山東、北直隸各地城防地圖,不然你們就集體告老吧。戶部也要將收到的上繳贓物總額統計出來呈報內閣。”
“魏忠賢,擺駕回宮”朱允炆起身離去。
等到朱允炆鑾駕遠去之後才有人小聲議論
“曹大人!陛下這次對長興侯兵敗一事看來是動了真格的了,我們若還是敷衍了事怕是……”
“噓!噤聲。你不要命了啊!按照陛下說得辦,不要以為朝廷損失了三十萬備倭軍就元氣大傷了。這‘靖難之役’鹿死誰手還尚未可知。作為臣子做好本分之事就是最好的了,無論是誰坐上那個位置對首鼠兩端的臣子都不會手下留情的。”
……
此刻乾清宮之中
“魏忠賢,派人把這封密詔送到子茂手上務必要讓他親手打開。”朱允炆將手中的密函遞了過去。
“老奴領旨!”魏忠賢接過之後便匆忙離去。
太后駕到!門外的太監高喝道。
“皇兒!本宮聽下人們說耿炳文兵敗了?這戰事現在如何了?”
面對這個深宮中最了解建文帝的女人,朱允炆不敢有絲毫怠慢趕忙起身相迎同時努力的在腦海中回憶着朱允炆與皇太后相處的細節,組織着語言不能露出絲毫的馬腳。
“母后,你不必擔心此事孩兒會很好的解決的。”朱允炆上前攙扶着拉着皇太后做到了紫檀木的龍椅之上。
遞上沏好的明前龍井:“母后喝茶這可是今年剛出的龍井您好好嘗嘗。”
“你這孩子少給本宮打馬虎眼,我可是聽說你今天在那兵部大發雷霆不日就要法辦耿炳文了。是不是一個月之後還要領兵北上與燕王決一死戰啊?”皇太后喝着茶看似輕描淡寫的說道。
聽到皇太后說出這些朱允炆也是不留痕迹的皺了皺眉:“母后這是從何處聽到的這些事情。”
皇太后對朱允炆此時的反應也是絲毫不意外:“你不要管本宮是如何得知的,你且告訴我此番去北境你是不是非去不可?此次你能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
朱允炆遲疑了一會開口說道:“母后此番皇兒非去不可。”
朱允炆還要再說些什麼卻被皇太后打斷:“好了,本宮知道了。皇兒後宮不得干政,這些我本不該問你的。
可是我也是你的母親啊!兒子要出門打仗我也是和尋常百姓家的母親無異。我知道於國於家我都不能阻止你前去平叛可是孩子你要小心你四叔啊!他可不是一般人啊!太祖皇帝眾多兒子中就屬燕王最像太祖皇帝。”
“孩兒知道,孩兒也並非庸才朕知道朕的燕王叔的厲害。但正因如此孩兒才更要向世人證明朕在軍事上也是不輸燕王的,朕才是大明天命所歸的天子。”
“孩子,母后相信你。但是你也要答應母后一件事。”皇太后殷切的看向朱允炆等待着朱允炆的回答。
朱允炆也是沒有絲毫猶豫的答應了下來。
“孩子今年你也有十七歲了吧!是該成家了,你皇爺爺在世時就給你安排了一門親事。明教聖女寧雨昔,你小時候也是見過的他年長你幾歲今年雙十年華。民間不是有女大三抱金磚的說法嗎?我也覺得很合適,現在朝中內憂外患你需要一個合適的臂助。她就是最合適的人選,皇兒你好好考慮考慮要是你沒有意見,等燕王事了母后就為你們主持大婚。”說著皇太后便起身離去。
朱允炆目送着皇太后離開乾清宮后,便坐回龍椅之上陷入了沉思。
腦海中開始湧現出建文帝關於明教的記憶:
明教,好像是這個時空中早就存在的一個神秘組織存在的具體時間已經無從考究了。只知道朱元璋建立明朝不似歷史上一樣是完全靠着自己一步步的成功的,好像是在朱元璋攻下應天後明教找上了朱元璋暗中給了朱元璋不少幫助這才讓朱元璋從元末亂世之中脫穎而出,一舉掃平其他敵對勢力蕩平元朝。
雖然朱元璋建國之後暗地裏對明教諸多打壓可是對他們的影響還是微乎其微,朝中許多從‘洪武四大案’中存活的大臣或多或少都與這個明教有些許聯繫。
太子朱標的死似乎與明教也是有着不小的關聯,好像是因為太子朱標對明教也是抱着打壓的態度。如今燕王造反明教的這些人也是坐不住了,一旦燕王攻破南京一定會大肆屠戮。燕王同樣對明教不感冒,所以為了明教的發展這群人又是找上了朱允炆。
朱元璋在死之前確實是為朱允炆安排了與明教聖女的婚事,看來也是考慮道了現在的情況是想讓建文帝藉助明教的力量穩定朝局。
‘若是大局已定那便除之後快!切記我大明是與百姓共天下,而不是與士大夫共天下。’腦海中迴響起朱元璋臨終前用盡最後的力氣與建文帝說的話。
看來是時候會會這個時空下神秘的組織了。朝堂之中大多是明教的門生,軍中的將領也是青黃不接我若是不與這明教合作,這龍椅怕是做不長久了。
朱允炆思慮良久之後也是在心中暗自決定了。
“來人啊!擺駕工部朕要親自去看看他們的進度如何。”朱允炆對殿外的太監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