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戰

第1章 初戰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入侵蘇聯。

由於蘇聯還未從大清洗中完全恢復,由於戰術和裝備差距懸殊,導致面對德軍的閃電戰節節敗退。

“請注意!莫斯科在廣播!莫斯科在廣播!

蘇維埃政府聲明

蘇聯男女公民們:

今天,6月22日,在凌晨4點,

在未宣戰的情況下,

德國軍隊襲擊了我們的國家,

從許多地方侵入了我們的邊境,並轟炸了:

日托米爾、基輔、塞瓦斯托波爾、考納斯等等城市……

蘇聯人民抗擊**侵略者的偉大的衛國戰爭開始了

我們進行的是正義的戰爭,敵人將會被擊敗!“

德軍一路推進到了莫斯科,此時已經兵臨城下。

1941年9月27日莫斯科城外

一支德軍的坦克編隊正在向莫斯科行進着,隊伍里有四輛三號G型坦克和一輛二號F型坦克,以及3輛Sd.Kfz.251半履帶裝甲車。

他們在一個小村子旁停下,德軍士兵得到了幾分鐘的休息時間。他們坐在雪地上或在坦克上與戰友們聊着天,哈哈大笑。

身穿黑色制服的德軍上尉從卡車上下來,他將手套戴上。跟旁邊的少尉聊了起來。

少尉對上司說了句話:“蘇聯人真的不堪一擊,我們僅僅只用了幾月就逼近到他們的首都了,看來這場仗會跟佔領法國一樣簡單……”

上尉沒有說話,他拿着望遠鏡繼續觀察着面前的村子,試圖找到蘇軍埋伏的位置。

德軍上尉對着他說:“不要太掉以輕心,俄國佬的軍隊可能就埋伏前面的村子裏。”

此時的村子裏,埋伏着一隻蘇軍步兵連,他們只有兩門45mm的反坦克炮,作為從斯摩棱斯克撤下來的軍隊,每個人都接受了戰爭的洗禮。他們屬於蘇軍第三十六步兵師第76營。

“少校同志,348營的坦克增援還在路上,我們要靠自己了。”

蘇軍政委拍了拍少校克拉夫斯基的肩膀。

少校無奈的嘆了口氣:“將兩門反坦克炮部署在村莊兩側,重機槍也一樣,形成交叉火力……”

天空中一架德國的斯圖卡轟炸機飛過,向村莊投下了兩顆炸彈,將村莊外圍的稻草房屋炸成廢墟。

在機械的轟鳴聲中,德軍坦克編隊向村莊前進,三號坦克打頭陣,坦克上披着的顏色鮮艷的**旗在皚皚白雪中格外耀眼。

德軍上尉坐在隊列中間的一輛三號坦克中,他用無線電指揮着坦克編隊。

“各車注意,小心蘇聯人的反坦克炮。”

半履帶車將機槍對準了前方的村莊,周圍的步兵拿着武器跟在坦克後面。

一共有三百多人的編隊,蘇軍只有不到兩百人,且無機械化武器,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鬥。

克拉夫斯基用步槍瞄準了一個半履帶車上的機槍兵,他扣動扳機。

一顆子彈打中德軍士兵的腦袋,他的鋼盔飛了出去,人倒了下去,與此同時,村莊兩邊的反坦克炮開火,打中了二號坦克和一輛三號坦克,三號坦克旁邊的木質懸挂救了他一命,二號坦克就沒這麼幸運了,它被打穿,裏面的坦克兵一瞬間全部魂歸西天。

其餘蘇聯士兵用武器開火,德軍上尉連忙指揮。

”438號,

564號,你們幹掉那兩門該死的反坦克炮!”

兩輛三號坦克將炮口對準了反坦克炮,一輛三號坦克率先開火,蘇軍炮兵已經在轉移陣地,可是來不及了,炮彈徑直飛向蘇軍一個炮兵陣地,爆炸的煙火響起,蘇軍炮兵全部犧牲。

“該死,我們失去了一門反坦克炮,山楂樹,你們趕快轉移!”

蘇軍“山楂樹”炮兵陣地已經開始轉移,德軍的三號坦克也上好了炮彈。

就在這時,一個蘇軍士兵拿着步槍從戰壕里沖了出來,他大喊着:“為了祖國!”

他被德軍集火,倒在了衝鋒的道路上。

三號坦克開炮了,炮兵們已經跑走了,但炮彈和反坦克炮都沒帶走,爆炸的衝擊波殺死了最近的一名蘇軍,其餘三人被震倒在地,隨後德軍半履帶車上的MG34機槍將三人全部殺死。

另一聲爆炸發生在村莊的正前方,蘇軍的一個機槍陣地被坦克炸毀。

少校大罵:“蘇卡不列!這群德國佬!”

德軍編隊已經逼近村莊大門,第一道防線的蘇軍只能撤退,但他們撤退的過程中又被德軍坦克機槍手和半履帶車機槍手集火,安全脫身的只有不到十人。

蘇軍失去了反坦克炮,他們沒有可以對抗坦克的武器了,之前連隊裏倒是有幾隻反坦克步槍,但在斯摩棱斯克戰役中因為倉促的撤退被迫丟掉了。

德軍裝甲繼續壓進,蘇軍堅守着村莊最後一道防線,即使只七十個人了。

政委為了鼓舞士氣,邊開槍邊說:“同志們,現在偉大的祖國需要我們,我們就是死,也要死在守衛祖國的道路上,為了祖國!為了斯大林,烏拉!”

其餘蘇軍士兵紛紛高呼:“烏拉!”

可精神終究戰勝不了物質,德軍坦克已經將炮口集火對準了蘇軍最後的陣地。

“轟!”

一輛三號坦克發生了爆炸,炮塔直接飛天,彈藥架殉爆了。

叢林中,一輛標着白色214字體的坦克壓倒灌木叢,向德軍長車奔去,傾斜裝甲和五對負重輪驗證了她的身份。

T34-76坦克編號214代號無情號

我們的故事,正式開始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無情號214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無情號214
上一章下一章

第1章 初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