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明修棧道
康熙出宮,到達太子府時,沒有讓人通報,一行人靜悄悄地走到前院。
書房裏傳來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還有胤礽的耐心教導聲。
康熙靜靜地站在門外,聽了許久。
梁九功出言提醒道:“皇上,奴才去叩門?”
康熙搖了搖頭,壓低聲音說道:“不必打擾他們。”
“嗻。”梁九功退回自己的位置上。
感受着這樣的場景,康熙總是不自覺想起,從前胤礽在他身邊的樣子。
那時候,他還是小小一個,每日跟在他身邊。
自己也曾這般細緻入微地,給他講解書中道理。
一轉眼,自己的兒子已經做阿瑪了,還是一個好阿瑪。
康熙長嘆一聲,說道:“梁九功,你說朕是不是老了?”
梁九功立馬笑道:“哎呦,皇上這是哪裏的話,您是天子,與天同壽,萬歲萬歲萬萬歲,現在這才哪到哪啊!”
“呵呵,你啊。”
康熙笑着點了點頭:“去將太子府外的人撤掉吧,如今已然不需要了。”
“嗻,奴才一會兒就去辦。”
梁九功看了看漸漸暗下來的天色,提醒道:“天都暗了,皇上,奴才伺候您起駕回宮吧。”
康熙又深深地朝着書房處看了許久。
“起駕回宮。”
“嗻。”
就在康熙的轉身離開后,書房的房門被打開了。
胤礽目不轉睛地,看向他們離開的方向。
撤掉監視的侍衛是因為相信他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不是因為相信,而是認定他已經徹底沒了威脅,做不了他所擔心的謀逆之事。
胤礽再次關上房門,書房內讀書聲繼續響起。
無人注意處,兩道黑影去往關雎院的方向。
入夜,幾匹快馬奔出京城,目標是分佈各省的駐防八旗。
“駕,駕……”
領頭的便是胤礽,其後是戴鐸、戚風與其他暗衛。
今日康熙來了太子府,撤掉暗處的侍衛,想來對他的疑心已經消除大半。
世祖皇帝時期入主京城,攝政王多爾袞設立佈防。
二十萬八旗子弟,十萬留於京城,駐守各地,是為駐京八旗;十萬分派各省,協助綠營漢軍駐防,是為駐防八旗。
現在胤礽的手中有羅敏所在的正黃旗、阿奇林舊部眾多的鑲紅旗、步軍統領托合齊等人。
但就憑他們想將來與康熙抗衡依舊遠遠不夠,何況還有胤禩在旁虎視眈眈。
一個月前的,六月二十六日,裕親王福全薨逝,終年五十一歲。
沒了福全的支持,胤禩少了一大助力,可他的兒子還在,其所管轄的鑲白旗還在。
所以胤礽必須趁現在,康熙對他沒有忌憚的時候,儘快行動。
首先便是距離京城不遠的山東。
那裏的災情尚未結束,他可趁此機會將其收入麾下,順便深入看看災情如何。
戴鐸說道:“山東駐防僅有德州一處,德州駐防於城北,其總管是巴爾思,姓阿塔穆氏。”
胤礽喃喃道:“阿塔穆氏,倒沒出過什麼人來。”
沒有強大的家族支撐,便要有極強的才能才行,否則即便收下,德州的駐防兵力不過千人,實在太少,做不成什麼樣子來。
戴鐸繼續說道:“奴才在德州時,與他有些來往,此人還算是個將才,留在德州確實屈才,若能將其說服,或可成為太子爺麾下一員大將。”
有了他這句話,胤礽自然相信戴鐸的眼光,隨即放聲大笑道:“巴爾思能得懷珉如此誇讚,孤倒真想見見,我們便先去德州。”
戚風解釋道:“德州距京城一百五十里左右,快馬加鞭兩日可到。”
胤礽揮起馬鞭:“出發。”
……
關雎院。
秋明疑惑道:“太子妃不是不想太子爺去冒險,今日怎麼不攔着?”
“攔他做什麼,我雖不想他涉險,但他終究不是尋常人,過不了尋常日子,他自然有他的大事要去完成,我如何能攔。”
元卿無可奈何地搖頭。
若真的攔得住他,她不會不攔。
若是攔住他,就能護太子府和完顏氏一族平安,她拚死也會攔。
但顯然,不可能的。
想要在這場父子、兄弟之戰中取勝,胤礽必須要有自己的強大實力。
現在胤礽將手中的所有權力交了出去。
無論的康熙還是胤禩等人,對他的關注已經降到最低。
如此,正是胤礽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大好時機。
她幫不了他更多,只能替他守好這太子府的大門,讓他得以安心在外。
元卿對秋明吩咐道:“明日我們回英勇公府住一段時間,讓秋映去前院告訴李玉,他們也跟着一起。”
“秋晗去告訴傅嬤嬤、和其他奶嬤嬤們,替七位阿哥收拾好東西。”
“秋晚就留在府里,繼續留意後院眾人的動向。”
這幾個月來,始終沒有發現王側福晉的異常動作,元卿心裏希望不是她。
她和“胤礽”一走,太子府幾乎空了下來,即便不是王側福晉,也該是旁人。
這麼好的機會,她總該要做些什麼,一旦露出馬腳,秋晚就可以動手了。
“是,”秋明剛要下去,又轉身回來,問道,“太子妃,三阿哥要跟着一起嗎?”
“方才強嬤嬤前來回稟,說三阿哥昨夜不大好,今日已經派人進宮向先生告假數日。”
“弘晉又病了?”
元卿搖頭嘆息,連着這半年病的時間足足有四個多月。
好好的孩子,正該是與弘昭他們一樣玩鬧的年紀,卻日日在藥罐子裏泡着。
“讓溪亭去思齊院告訴強嬤嬤,三阿哥明日與我們一起回英勇公府,到時候讓玉林住到他的院子裏。”
秋明無辜地眨巴眼:“怎麼都是派他們去,奴才現下也沒什麼可忙。”
“噗呲——”
元卿被她小白兔一般無辜的眼神逗樂,噗呲一下笑出聲音。
“不讓你去,自然有不讓你去的道理,一會兒回來,我有事與你說。”
“是……”
秋明勉強地露出一抹笑,行禮后離開了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