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233 無題
第二百三十三章
禮部官員心想,幸而新任大宗伯此前任過右侍郎,對禮部的日常部務了解頗深,事實上,柳賀雖離了禮部有一年,禮部目前的要務仍是他經手的那些。
但見慣了禮部尚書調任的官員卻清楚,柳賀說過好話了,接下來就該新官上任三把火了。
柳賀離京這一年,禮部各司官員雖有變動,絕大多數卻仍是那批柳賀熟悉的官員。
果然,敘過舊情后,柳賀便嚴申了禮部的規矩:“本官的脾氣各位應當也清楚,各位盡職盡責辦事,本官也不會找你們麻煩,可若各位辦事不力令本官蒙羞,本官也不會輕饒。”
柳賀說話辦事的風格和潘晟截然不同,眾人皆知他是幹練型的官員,不過他升至二品部堂,與在地方上任四品知府時已不相同,對待手下官員要更寬和些,不可過於嚴苛。
任禮部尚書後,柳賀盡量不像之前那樣事事都要管,畢竟他統領着禮部一個衙門,若他這尚書插手太多,底下官員反倒會覺得無所適從。
柳賀任右侍郎時主抓的是削藩,一開始對部務所涉不多,直到儀制、主客二司交到他手上,他才成為禮部權勢最大的一位侍郎,在右侍郎任上,禮部儀制、祠祭、主客等司的事務他都逐漸熟悉。
潘晟卸任禮部尚書前,向內閣推薦的接任人選正是柳賀。
見過禮部全體官吏后,過了午,柳賀又單獨見了余有丁與何洛文。
先是給二人分配權責一事,這算是禮部尚書最重要的職權。
柳賀與二人相交皆是不深,兩人也都沒有得罪過他,因而他的分配還按規矩來,左侍郎掌儀制、祠祭二司,右侍郎掌主客、精膳二司。
二人自然不會有異議。
兩人上任禮部侍郎也並不十分久,所掌的正是柳賀分配的二司,若柳賀貿然改動,二人或許還要再適應一陣。
余有丁是寬和的好人,王錫爵性子算是傲氣的了,他對申時行都並不如何服氣,對余有丁這位好脾氣的同年卻讚賞頗多,柳賀來京時收過王錫爵的信,王錫爵信中想必也對余有丁提了什麼,余有丁待柳賀態度親近了許多。
何洛文的性子則與余有丁截然相反,他話語中始終有股讀書人的傲氣在,不過在辦事上,何洛文一向十分踏實,柳賀今日才和他見了一面,他便立刻給柳賀交了一份文卷,文卷之中,番邦進京的禮儀條陳十分清晰。
“番邦所遵定例為洪武朝時所設,到如今已十分陳舊,堪用的條例十分之少。”何洛文道,“大宗伯,徐爵之事後,禮部於番邦之事雖已有改進,但不足之處依然有許多。”
禮部這樣的衙門所做的事仿如補鍋,哪裏出了錯就去補哪裏,其實多數時候也補不完整,畢竟禮部衙門所涉事非同尋常,天子不願改,或是礙於禮制不能改,那便誰也動不得。
柳賀道:“你這章程待我先看一看,之後再報與內閣。啟圖兄,此事我也與你道明實情,內閣與陛下那裏恐怕都不會通過。”
“本朝與番邦之交已延續百年,其中固然有許多弊處,然多年下來,番邦早已習慣本朝定下的規矩。”柳賀道,“若貿然更改,恐怕也會令番邦存疑。”
何洛文猶豫片刻,之後道:“大宗伯此言極是有禮,下官帶回去再看一看。”
柳賀點點頭:“啟圖兄辛苦。”
何洛文帶着文卷回去了,柳賀在屋中待了片刻,禮部書吏便來了數回,先問柳賀是否要飲茶,又將柳賀所需的筆墨紙硯用具等全部拿來。
柳賀如今辦公之地在禮部佔了足足一大間屋子,屋中冬暖夏涼,還有一張小床供柳賀休息,便是柳賀要喝茶、寫字,書吏們供給他的也是全衙門最好的。
待何洛文離開,顧為在柳賀耳邊輕聲道:“老爺,右宗伯似是與維楨相處極佳。”
柳賀笑道:“他二人為同年,關係自然比常人更親近些。”
柳賀以前也曾聽說過何洛文的一些傳聞,說他這人和不親近的官員相處時顯得過於端肅,可面對天子及上官時,何洛文也很會與他們打交道。
若何洛文當真如此端肅,他這官位也不會升得這般快。
嘉靖四十四年進士中,以何洛文、許國二人最為前途遠大,相對來說,何洛文的晉陞其實比許國更快,他為日講官時的功勞是朝堂公認的,天子也十分欣賞於他。
和姚弘謨一樣,何洛文也很擅長詩文。
見過了兩位侍郎,柳賀又將日前禮部衙門諸事細細列出,一樁一樁去看,不管余有丁和何洛文辦事如何,在許多事情上,柳賀也要做到心中有數。
柳賀探查着部務,心中卻忍不住去想,張居正究竟會如何處理這罪己詔的事。
陳矩那邊又派人來給柳賀遞了兩回話,柳賀不如他耐心足,便老老實實告知陳矩,此事將由張居正處置,他若要問,就直接去問張居正。
陳矩當然不敢這般做,他敢私下聯絡張居正,便是刻意得罪馮保,馮保最為忌諱的就是內侍自他手中分權,否則張宏也不會被他一腳踢開。
相比朝中官員,來自太監的威脅顯然更大些。
這罪己詔的事,雖宮中刻意瞞着,可聽說過此事的朝臣已有數位,眾人皆是按兵不動,只看張居正會如何應對。
此時的張四維府上。
其子張泰征和張四維提起此事:“我聽說宮中大璫去請了柳丹徒,但天子的事,柳丹徒恐怕也擺不平。”
“這罪己詔一下,張太岳該如何面對天子?”張泰征道,“爹,這或許是你的機會,朝中官員對張太岳不滿已久,太后只怕也並不如何滿意,只是朝政要倚仗張太岳罷了。”
張四維搖了搖頭:“我心中仍有猶疑,張江陵這罪己詔即便下了,要宮中將他冷落也要數年。”
張四維自然是想取張居正而代之的,他是太后的同鄉,與武清伯李偉關係也不錯,若他能登首輔之位,宮中太后必定會支持他。
但朝堂已被張居正經營了數年,縱然張四維想插手,他也唯恐落得和呂調陽一般的下場。
嘉靖以來,大明內閣便有次輔對付首輔的傳統,如嚴嵩對夏言,徐階對嚴嵩,高拱對李春芳,張居正對高拱……因而張居正要回鄉守制時才如此敏銳,呂調陽恰好撞在了槍口上。
張四維一直有賊心,可惜沒什麼賊膽,他與萬曆都是如此,若非張居正去得早,這兩人絕對不敢對張居正動手。
張泰征便勸張四維,要在張居正替天子下罪己詔這件事上活動一番,張居正越是被宮中厭棄,對張四維就越是有利。
但張四維一直沒有下定決心。
張居正積威已久,張四維對他的畏懼幾乎在骨子裏,他稍有不慎,呂調陽當年之事就會重演。
呂調陽好歹也是內閣次輔,卻在張居正威壓之下退官返鄉,張四維自認比呂調陽有本事,他卻不願直接面對張居正。
“柳澤遠也擺不平此事?”張四維問。
張泰征點頭道:“我聽聞,柳丹徒被張相叫至府上,可之後並未傳出此事交由柳丹徒處理。世人皆道柳丹徒有本事,但遇上馮保與張居正,他也沒什麼辦法。”
張四維道:“柳澤遠這個人,你不要小瞧了,滿朝文武,誰能以而立之齡位列部堂?再過幾年,柳澤遠就能和我一道為閣臣了。”
“我疑心,此次陳矩之所以叫上柳澤遠,是因馮保欠了他人情。”張四維道,“太監的人情不能欠,可能令太監欠人情的也是極少,何況是馮保這樣的大太監。柳澤遠是京中為數不多能說動張江陵的官員,陳矩找上他也在情理之中。”
“爹未免太高估他柳丹徒了。”
張四維搖搖頭:“我見過柳澤遠辦事,你未和他相處過,只以為柳澤遠是靠討好天子與張太岳方有如今。”
張四維見張泰征仍是不屑一顧,不由心道,他張家為山西大族,他如今是內閣次輔,舅舅王崇古也官至六部尚書,張泰征在這樣的家族中長大,便少了幾分小心謹慎,常常眼高於頂,不將天下人放在眼裏。
張四維看人,先觀其言,再察其行,之後才確定其人為何人,便是地位不如他的官員,他也不敢小看。
小人未必能夠成事,卻很容易壞事。
“爹,您總不能一直無所作為。”張泰征道,“聽到旁人這般說爹,我心中十分不好過。”
若想扭轉張四維在內閣中的處境,張居正去位是最重要的。
有張居正攔着,張四維名義上是次輔,實際上只是他的附屬品罷了,張四維為官也並非沒有自身抱負,可他縱有一身才華卻無法施展,張泰征也為自家父親感到不值。
張四維道:“此事你且讓我先想一想。”
張四維心下道,此事他未必能夠動搖馮保與張居正的決定,可李太后那邊,他卻能夠說道說道。
但此事要悄無聲息地做,不能被張居正察覺到。
“爹,你可曾聽說,張府近日有數位大夫上門?”張泰征道,“就連張簡修這幾日也常在府中。”
張四維道:“張太岳究竟是什麼病?朝中也未聽到一點風聲。”
張簡修為錦衣衛指揮,平日都在京城巡邏,不得輕易去別處,若連張簡修也留在家中,張居正這病必然不會輕。
想及此處,張四維心思漸漸活躍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