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8 啟動
有了王府萬曆還給常洵配了一輛馬車與一隊護衛,那是必須的。兩處頗遠路上安全沒護衛不行,無馬車別說他此時年幼,就是再大一些也不可能完全步行來往。
乘轎子速度又太慢常洵不怎麼喜歡,不過馬車速度快了木頭輪子坐着震動很大,對幼兒骨骼發育不大好,靠軟墊也無法徹底解決。如慢一些又與坐轎子差不多,這個痼疾此時人還無法解決,常洵知道膠輪加彈簧就可以做到,只是這技術物質與各項工藝八字沒有一撇還等他自己努力。
沒有辦法,常洵只能設計一個繩床放馬車上,人坐繩床上暫時解決了馬車速度一快他馬上震得屁股痛的問題。於是幾乎每日早晨出宮來到王府處理各事,傍晚才回宮,與後世每日上班差不多。
有了自己的王府常洵每日忙碌的是與從各處找來的各種工匠交流,這時派出去靈山島測繪地形的人,去靈山島對岸尋找採石、燒磚、燒石灰等場所的人都未回來。要設計靈山島的建設方案,確定磚窯、石灰窯、採石場的方案無法進行,只能先與工匠交流那麼常洵與工匠這時討論什麼。
這很簡單他這時找來的乃是年齡不太大又識一些字,又有不錯技術的採石工、磚窯工、石灰窯工等。這些人主要是從工部挑選來的,也只有在工部最容易找到這樣的工匠。
而且只要常洵許諾幹得好他會改變他們的戶籍,以後替他工作,這些人都表示很開心,會並願意積極工作。
那是因為工部里的工匠人身不自由,收入也因層層盤剝只夠勉強度日。為常洵工作不說允諾可改戶籍,他們作為先加入者干好了今後大小是個頭,工匠收入的等級差不小,努力一點成為工頭日子就會好過多了。
可這只是找來的工匠狀況,以及他們對自己命運獲得一次額外改變的機會而興奮,常洵與他們談論什麼?
那是常洵在上一世見多識廣,可是這見多識廣多與廣那是肯定的,電視網絡各種新聞資訊資料堪稱海量,幾乎所有人耳濡目染下幾乎什麼都知道都懂一點。
可這個懂乃是除了自己讀過、從事過、愛好過過的少數專業,大多數只是浮光掠影、走馬看花,只是淺淺一層甚至於只有表面光彩。加上四百多年落差,常洵對這時的一切都所知甚微。
當然他也可以什麼都放手讓下面的人做,可作為後世人大多數比較好學,也不會歧視技術歧視普通人。他又喜歡將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上而不是任由手下發揮,受了蒙蔽也不知道。
還有常洵欲改變大明,提高大明的生產力與科技水平勢在必行,雖說見識廣而淺薄,如有不少穿越小說主角哀嘆自己不會造槍炮,制玻璃肥皂一樣,這些常洵也未從事過一時也真造不了。
可他一時造不了不等於他一點見識也沒有,所以他這時找來年輕有豐富經驗又識一點字的工匠,就是先了解各種工匠或行業的技術水平、手段或生產方式。
了解乃是為了知道,通過詢問已找來的工匠常洵很快就了解了這時採石、制磚、燒石灰等最主要的建築材料生產方式與生產力水平、成本。這生產力水平就是平均人均日產多少,在許多產業乃是成本的主體。如制磚人均日產百塊月產三千塊,人工費月一兩銀子,加上少許燃料和建窯成本,這三千塊磚成本就一兩多一點銀子。
這時常洵就要從後世知識見識讓人均日產水平提高,提高產量有幾種方式,一為管理,合適合理有序管理制度會提高工人積極性減少浪費提高質量。
這方面常洵作為後世人,並在這環境下工作過很久肯定有不少見識與經歷。不過這不必與工匠多談,那是管理制度設計,管理人員培養考核時該考慮與做的事。
還有就是生產方式、設備、工藝、技術等等,這些常洵不可能一下向後世看齊,因為如制磚坯機械化不可能,空心磚節省粘土手工做不到也不必要。
如此一來常洵讓制磚工匠在制坯和泥及制坯上,試試採用畜力如牛為動力的半機械化。更大的改變常洵後世常見的為紅磚,這時都是青磚。這在過去常洵也不知這差別怎麼來的,通過與制磚工匠交流才知道青磚乃是磚窯燒好會從磚窯頂注水冷卻透才行,不注水冷卻就出窯就是紅磚。
常洵一聽這怎麼行,注水增加成本大大降低了磚窯利用率,唯有出磚時不灰塵與不燙一些。可這完全可以用發口罩及搬磚用工具來解決。於是不顧工匠再三說紅磚不牢固,不符傳統工藝,決定他自己就用紅磚,後世幾乎都是紅磚不可能質量比青磚差太多仍然不顧的。
除了青紅磚這生產方式常洵決定改變外,他知道這時磚窯還是如大墳包一樣的東西,決定改為後世所用的隧道窯。實際上隧道窯這時或不久在福建燒瓷會有採用,那技術常洵從電視上見過介紹,只是福建燒瓷隧道窯沿山坡而建,從底下往上燒稱之為龍窯。
磚窯不如此建造,可頭尾相連稱之為輪窯。輪窯的好處在於建設成本低佔地少,還有輪窯熱量利用高,後面燒窯可以為前面預熱這與龍窯一樣。還有好處輪窯每日進窯出窯工作量均勻,這些可以用普通勞動力,燒窯工專業化提高技術。
這些措施如生產紅磚與採用輪窯可以讓制磚生產效率提高一倍,成本下降一半,就是靈山島建設就起碼可省下超十萬兩銀子,為數也不小的。何況大員島建設規模更大許多倍,這技術進步的力量實在巨大。
在制磚上常洵想到了這些點子,提出了新的生產方式與生產工藝作用會非常顯著。採石上常洵卻沒取得這樣大的成功,雖然他提議採石可以用爆破,而不是這時主要靠鑿撬。可人工打孔及火藥不成熟加不得力,相關技術還要長時間摸索,一下大幅度提高生產效力不可能。
還有爆破只能採到大小不一的毛石,用於建築牆體等用途還要鑿制,節省不了多少人力反而優質岩石利用率大為下降,使用範圍受到了限制。
對此常洵提出直接到山腹鑿取試試,這技術在古代就有運用只因不廣泛而失傳,後世發現相關遺址還當作未解之謎成為旅遊觀光的景點並在電視上有過報道。
那麼如此採石有什麼好處讓常洵記住並這時提出來,這好處就是大多數岩石山表面存在風化只是程度不同,如此一來好岩石只能剝去山皮才行,這工作量不小。
其次這樣採石在露天進行,搭腳手架成本太大不搭只拴繩子仍然不安全,直接從山頂向下鑿取不存在這個問題,人站實省勁安心效率高。
在山頂往下鑿取還有其它好處是,在露天風大、下雨、天氣太冷無法進行,在山頂往下鑿加個頂一點問題也沒有,這生產效率高外一年四季不影響開採。加上常洵還打算讓工匠試試緩性火藥,如行採石會效率高很多只是此時還不確定行不行。
不僅如此,常洵在知道了這時石灰燒制工藝后讓工匠試驗將窯改成立式,如此上面投料下面出料可以連續生產,那是後世常洵只見過立式窯。
還有燃料常洵也讓之全改為煤炭,不然那邊山林會被砍光了。而且是不好控制,工作量大還影響質量,不如包括制磚都改成煤炭。
除了這個常洵還讓生產石灰的工匠試驗生產水泥,這乃都是立窯有相同之處。當然常洵也不知道水泥具體配方與具體工藝、設備,只記得二磨一燒與主要配方石灰岩、粘土、石膏,具體就讓二個工匠負責,先用小爐子手工試着成功了再確定工藝與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