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第 120 章
劉濞原本造反是劉啟上位后的事情了,但是這一次,因為遼國的橫空出世,劉濞積攢了更多的實力,這也導致情勢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地步。因為劉濞沒錢了!
沒錯,劉濞現在的資產主要就是各種戰爭儲備,哪怕銅山一直在開採,但是以他手下軍隊的數量和消耗,儼然也已經入不敷出了。
說白了,吳國體量太小,跟整個中央搞軍備競賽,那根本就是找死。劉昌反正不管是誰,只要給錢,他誰都賣。遼國的各種軍械質量好,效果也很好,當然,價格也很美麗。吳國那邊可捨不得買多少成品的軍械,買得最多的就是鐵錠。
但是鐵錠的價格也不便宜,何況,這玩意又不是不鏽鋼,吳國本來就是多雨的地方,為了防止生鏽,不得不向遼國進口大量油料用於防鏽。而要養一批着甲使用精鋼武器的精兵,同樣是很花錢的,這年頭攝入的蛋白質和脂肪數量少,這就決定了,他們需要吃更多的糧食才能保證有足夠的體力,而吳國雖說氣候還算是不錯,種植的稻米產量也比粟麥高一點,但是吳國開發程度並不大,很多地方是沼澤濕地,還有許多山林,而且許多百姓被盤剝得厲害,能跑的都跑了,每年能夠收上來的糧食也是有數的,所以,他們還得從遼國進口軍糧,要不然的話,就真的要逼得下面百姓民不聊生了。
總之,現在吳國的收益,多半都成了給遼國的貨款,再持續下去,吳國是真的撐不住了。
而吳國的中上層,也正急切地希望能夠更進一步,他們如今就在到處勾連對中央不滿的人,準備到時候一起起事。
劉濞想得很好,如今劉恆一系的諸侯都在北方,燕王早就被遼王給嚇得夠嗆,之前獻了近乎三分之一的燕國給了遼國,這才能安心。但是他倒是安心了,燕國百姓不安心了,原本大家日子都不好過,結果原本的同鄉劃分到了遼國之後,一下子就富起來了,頓時,一個個都不幹了!
誰家沒幾個親戚朋友呢,一些燕國的百姓就以投親之類的名義跑遼國去,沒有的也能無中生友,燕王又是個軟弱的性子,擔心遼國找麻煩,所以,一直以來就是醉生夢死,只想着享受,哪裏會精心治理自己的封國,最多就是地方上的官府,儘可能約束百姓不要離開鄉里。因此,燕國算是人口流失最嚴重的一個封國,甚至邊界上的一些百姓,自個主動將界碑往自家的方向挪,好讓自家變成遼國人,遼國對此樂見其成,燕王也不敢追究,以至於下面愈發猖獗起來。幾年下來,小半個郡都劃分到遼國境內了,其他遠一些的,那叫一個翹首期盼,就盼着哪一天界碑到自家附近,自家也可以趁夜跑去把界碑挖出來挪到自家後頭去。
而跟劉濞相鄰的那些劉姓諸侯,在劉濞看來,都是可以爭取的對象,齊王一系這些年被打壓得厲害,各種被拆分,對長安的不滿也是與日俱增,所以,只要給出的好處夠大,他們多半是會鬧騰一場的,另外就是楚王,楚王志大才疏,性情也頗有些暴虐的地方,而且還好色無度,葷素不忌,小辮子一大堆,只不過之前遮掩得好,劉恆也不樂意隨便對付一個劣跡斑斑,但是卻並無多少破壞力的同姓諸侯,因此,即便那位嘴上經常喊着要造反,也有人告到了長安,但是,劉恆一直也是睜隻眼閉隻眼。
之前是楚王的那些罪名都被壓下去了,結果劉濞卻是將這些又翻出來了,劉戊欺男霸女、驕奢淫逸什麼的,對於一個諸侯王來說,實在不算罪過,說白了,上頭的人真未必樂意看到一個賢能的諸侯王,恩出於上,真要是諸侯王賢能到讓下面的百姓官員連君主是誰都忘了,那豈不是劉氏天子又變成了另一個周天子?所以,一個劣跡斑斑的諸侯王,只要沒有觸犯到上頭的底線,那麼,對於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諸侯王。
老劉家對於諸侯王的要求其實並不多,底線也就是那麼幾條,不要逼得下面百姓民不聊生,以至於揭竿而起,不要造反,不能不孝,還有一條就是,不要□□!很多時候,老劉家對□□不孝的處罰比對前頭兩個更重,你造反說不定也就是幽禁你一輩子,還能保證宗室子弟的待遇,但是,你要是搞□□、不孝順,那麼不好意思,這就是死罪一條。
哪怕這條紅線加粗加亮了,但是,有漢一朝,觸及的諸侯王依舊是層出不窮,說白了,對於這些生下來就含着金湯匙,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成為最頂端的那一小撮人來說,他們一輩子其實沒什麼追求,追求的就是刺激。就像是後世,很多富二代喜歡什麼賽車、跳傘、滑翔傘甚至是一些危險性更大的極限運動一樣,說白了,就是除了這些,他們找不到生活的意義,只能是追求這種生死一線的快感。這些諸侯王也是一樣,他們生下來就什麼都有了,自然得追求點別的,志向高遠一些的,搞點修書做學問之類文藝方面的事情,但是這樣的人是少數,更多的都是沒這等志氣的,他們呢,就得玩點別的,像是喜歡遊獵,還有大興土木的,已經算是不錯的了,還有一些,已經跟變態差不多,比如說,有諸侯王喜歡盜墓,有諸侯王喜歡殺人,有諸侯王喜歡釣魚執法坑害下面的臣子,還有的諸侯王,就是喜歡女色,光是臨幸宮女已經不足以滿足他們了,他們就得玩點刺激的。
像是劉戊,這位年齡不大,乾的壞事卻不少,親爹死了,也照樣私底下夜夜笙歌,他在楚國境內大興土木,徵發徭役,不知道多少民夫因此而死,尤其,這位還性情暴虐,雖說沒到當街殺人的地步,但是,每年楚王宮中都有許多宮女宦官被折磨致死……
劉濞傳出去的劉戊的罪名最關鍵的幾條就是居喪期間淫樂,還有就是通女干乃至與庶母□□,至於私底下揚言要造反什麼的,那都是小節。
這些罪名一路上被添油加醋傳到長安,很快就被人捅到了朝堂上,這下不處理也不行了。
只要朝廷敢對劉戊下手,劉戊不反才怪!
果不其然,劉戊一聽說朝廷可能要問罪自己,頓時就待不住了,直接先砍了太傅越夷吾與國相張尚,然後就宣佈造反。
楚國這邊才宣佈了起兵,那邊吳國還有齊國過半的諸侯都跟着行動了起來,他們的口號就是“誅無道,歸正朔”,所謂的無道指的自然就是劉恆,說劉恆登基這些年來,誅殺諸侯功臣,乃是無道昏君,劉恆又是小宗繼大宗,算不得正朔,因此,要撥亂反正。
總之,漢室東南一下子就陷入了戰火之中,楚國雖說出兵倉促,但是楚國地盤大,哪怕是臨時徵召,也能徵召出許多青壯來,而齊國呢,卻沒那麼樂觀,主要是齊國雖說都是劉肥一系,但是又是嫡出,又是庶出,加上好幾個諸侯國如今當家的已經是劉肥的孫輩乃至重孫輩了,還能指望他們互相之間有多少感情呢,因此,人心不齊,根本團結不起來,不互相拆台就算是不錯了。而且齊國因為臨海的緣故,這些年流失的人口也很多,留下的那些人不是不想走,而是走不了,如今上頭要徵召自個打仗,哪有樂意的道理,因此,一些有主意的人湊在一起合計了一番,竟是在徵兵不久,就出現了大規模地逃兵,都跑蓬萊即墨之類海濱碼頭上,用身上的兵器盔甲換了船,就一路北上逃亡去了,只弄得齊地諸侯一個個都顏面無光,氣惱不已。
而吳國這邊,一直以來厲馬秣兵,不僅出動了這些年來精心培養的精兵,更是直接下令徵召民間十六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男丁參軍入伍,這其實就跟拉壯丁差不多了。就是這樣的手段,吳國很快徵召了幾十萬人馬,兵分幾路開始北上。
當年劉長造反,死在流放途中,劉恆為了不叫人說嘴,將劉長的淮南國一分為三,分給了他三個兒子,劉長雖說是自個造反導致身死,但是劉長的幾個兒子卻不這麼想,一直覺得劉恆是他們的殺父仇人,尤其是現任淮南王劉安,而且,他也覺得自家父親說得對,自己這一脈比起劉恆來,更是正統,因此,他一聽說吳王要起兵,就想要響應,結果他才流露了這個意思,就被淮南國相還有太傅給軟禁了起來,這兩位可是聽說楚王起兵就先看了太傅和國相,他們可不想重蹈覆轍,主要是,劉恆對淮南王一脈也提防得很,因此,這邊兩千石以上的官員都是中央任命的。他們也不覺得這些諸侯王叛亂能成功,因此,他們不僅沒有遵從劉安的命令,反而立刻調兵想要守住淮南國。但是劉安並非什麼無能之人,相反,他其實很是博學,手底下也收攏了許多賓客方士,這裏頭也有不少奇人異士,因此,他暗中授意,命人傳遞消息,帶着人潛入了城中,斬殺了守將,奪走了兵權,然後宣佈國相和太傅為叛逆,易幟響應吳楚聯軍。
眼看着戰火就要燒到中原腹地,劉恆那邊終於綳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