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事,那人(第三十九章)
那山,那事,那人(第三十九章)
明青蘿
十一、明洪叔
明村的老人對村裏的每一個孩子都特別關注,他們口中的名言就是,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明村的每一個孩子,打從出生起,經過他們渾濁的眼光一掃描,等小孩長到七八歲,最多不超過十歲,他們就能張望甚至透視到小孩的一生。課本里教我們的,往往是人是經常變化的,大哲學家也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但明村的老人就有這樣非凡的眼力,可以穿透時光,捕捉變化,預見未來。他們的眼光比x光機更加精準,特別是擅長對超長時間之後的把控,能夠在數十年之前,就把我們明村每一個小孩漫長一生的軌跡、高度預測個七七八八。
明洪,我四爺爺的小兒子,長我一輩,比我大十多歲。聽奶奶說,明洪叔出生前,明村接連幾個月都沒有下雨,到處一片乾旱枯萎景象。就在大家盼着老天爺趕緊降下甘露時,四奶奶的大肚子好像有了臨盆的跡象。不過,爭搶着要來的不是肚子裏的嬰兒,是天上的大雨,噼里啪啦地下了整整一個下午,等晚上雨停的時候,明村的山塘水庫和小河小溪,全部裝了個滿滿當當,田裏的莊稼喝飽了肚子,渾身散發出拔節高升的清脆聲響。第二天一早,明村人欣喜的發現,滿眼所見,都是怒放的鮮花,綠得要滴出水來的莊稼。
站在厚實的土地上,感受久旱逢甘露的欣喜,思量不久就要到手的沉甸甸的收穫,山美水美心裏美。抬眼望向村東頭,朦朧水霧中,紅彤彤的太陽緩緩升起,一道七色的彩虹鋪展在明村的鄉野之上,絢麗多姿,迷離夢幻,要多美就有多美。此情此景,此心此念,明村人驚嘆懷想了許多年。
七色彩虹在明村東頭鋪展開來不久,一聲嬰兒的啼哭驚飛了枝頭嘰嘰喳喳叫喚不停的喜鵲。明洪叔就這樣來到了明村,裹着東升太陽的萬丈光芒,踏着七色的彩虹橋,奔向了明村父老年年冀盼的豐收田野。因這彩虹,明洪叔取名為虹,後來因覺得過於女性化,在入學之前便更名為洪。
明洪叔的與眾不同,不僅僅在於他出生時的霞光相隨、彩虹接應,在老人們渾濁眼光的關注掃描下,明洪叔十歲前的點點滴滴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資,許多老人還津津樂道了一輩子。明洪叔最先讓村裡老人驚訝的是他的語言表現,明村人都說,七坐八爬周歲叫嗲嗲(嗲嗲,明村土話發音,爺爺的意思),就是說,小孩子出生后,七個月能坐穩八個月會學爬,過周歲了就能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了。明洪叔在剛剛坐穩的時候,就能開口叫爺爺了。等到了一周歲之後,粉嘟嘟的小嘴巴就甜得不得了,奶聲奶氣的,可以說出一連串的句子。我們明村人都是老實巴交的莊稼漢,許多人半天都憋不出一句完整的話,特別是在正式場合,站在人群中央,如果是面對陌生人或是所謂的大人物,大多數人就只會扯自己的衣服,摸自己的腦袋,臉紅脖子粗,一副犯了錯驚慌失措的憨憨模樣。明洪叔卻不會這樣,從小就與大家不同,他是我們明村老人有歷史記憶以來,開口說話最早的小孩,三四歲就可以站在生產隊的舞台上大聲說話,熟練背誦明村民謠和繞口令,還能講一段牛郎偷織女仙衣的經典傳說。後來,明村老人總愛拿我跟明洪叔對比,這一對比,就有了高下優劣之分。老人們半是讚賞半是嘲弄的呵呵聲,傳入耳中,不用消化咀嚼,就能聽出褒明洪叔貶我老懂的明顯意味。奶奶不止一次地用她那寄寓多少希望便加倍償還了多少失望的眼神緊盯着我,長長地吐出一口氣,說,你咋就不學學你明洪叔呢,老懂老懂,你這是不懂裝懂,半桶水生怕人家不知道,故意大喊大叫搖的咣當直響。
許多年之後,我也細細思量過留在自己記憶里幼小時候的往事,自己的與眾不同,不過就是特別的調皮搗蛋,明村的父老鄉親和小夥伴們不跟我計較,甚至配合我玩遊戲罷了。老人們口中的明洪,他小時候的與眾不同,那是鶴立雞群里的卓然傲立,是天賦智商、見識才情和彬彬有禮,是人見人誇、人見人愛的獨一無二。七八歲的明洪叔在身高長相上也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優勢。老人們都說,明洪相貌的最大特點就是男生女相,站在你面前的明明是一個機靈穩重的小男生,但那眉清目秀的面貌,那脂凝玉砌的皮膚,那恬靜淡然的神態,活脫脫一個含苞待放的小姑娘。明村的老人一向喜歡嘮叨些看相測八字的玩意,他們常說,相由心生,心藏相露,觀相即知心。他們還說,心為根,善為本,心善則相美,心狠則相凶。男生女相往往意味着,為人慈和善良、通達智慧,既有男子的氣魄膽量,又有女子的聰慧柔善,只要稍加教育引導,以後必成大器。老人們說,這個時候的明洪,一點不像未滿十歲的小男孩,倒像個十四五歲的志學少年,身高已經快接近一米七了。我們明村山多水少,土地也沒有多少肥沃,千萬年以來都是樹木稀疏花草枯瘦,自然難於養育出明村人的高大威猛,除了明村歷史上第一高人五斤仔獲得高佬竹這一美名,身高突破一米九之外,要在村裡尋找一米八以上的大個子還真是件困難的事。就算是高佬竹,在十來歲的時候也還只是個一米左右的枯瘦小子,沒有誰能想到他能蛻變成明村第一高人。明洪叔在十來歲的玩鬧嬉笑間,便完成了我以及明村至少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男女掙扎一生才能企及的高度。
明洪叔的這些與眾不同,我們只能羨慕,終究無法學習和追趕,而能夠學習和追趕的,我們卻淡忘了興緻,閉上了眼睛,裝着什麼也沒有看見。明村的溝溝坎坎特別多,大多數都能一腳邁過,但風吹雨打來來去去的,不少溝坎就變得大不成小不算,腿腳麻利的大人仍然可以一腳邁過,其他人就有些勉強了。於是,隨意砍一棵樹木架在溝坎上,挖點泥土鋪平,明村人不會稱呼為小橋的小橋便四處可見。流水沖刷,泥土崩塌,樹木腐斷,年年如此,沒有多少人會在意這樣的溝坎小橋,自然沒有多少人有心思去修補。我和一幫小夥伴,更是經常把這些溝坎小橋當做玩鬧的道具,看誰能在上面一腳將橋踩塌,一蹦能將橋面弄斷。有時候,還在橋下點火,升騰狼煙報信玩間諜戰。甚至在村小賣部買最大的爆竹,插在小橋上,看誰炸飛的泥土更多更高。明村的老人家看到我們這幫半大孩子無法無天的胡鬧,總是是哀聲嘆息一番,更多時候則是對着我和朱亮等幾個帶頭的小孩指名道姓大罵,老懂,老懂,你這兔崽子,你就懂胡鬧搞破壞,等明德老師回來了怎麼收拾你。末了,他們總要感嘆幾聲,你們怎麼就不學學明洪小時候的懂事和勤勞呢。奶奶也常常感嘆,這個橋不好走了,那條路塌了,現在的大人還不如以前的明洪呢,當年他不過十多歲,卻是看不慣那些爛橋塌路,總要招呼一伙人修修補補,比大人還熱心村裏的事情。哪像你們這些兔崽子,吃飽了盡胡鬧折騰搞破壞,好事沒做一件,壞事做了一籮筐又一籮筐。你看,隔壁阿春婆摔了幾次,你們就在不遠處玩鬧,也沒見一個人上前去攙扶一下,真是從小個個都是一塊寶,長大后孝順子孫哪去了?指望你們養老送終怕是難了。還有,你看見拐腳子的拐杖了嗎?你們可別玩瘋了,打他桃木拐杖的主意,觸犯他的霉頭。那可是他的寶貝疙瘩,最值錢的東西,不經他同意,誰都不能碰,連兒孫都不行。
據說,拐腳爺爺年輕的時候力大如牛,雖然身材矮胖,卻是村裡排得上名號的大力士之一,生產隊上收割水稻花生,摘西瓜挖紅薯,修水庫除塘泥,只要是重活累活臟活,他一個人可以頂三個。可惜歲月不饒人,年老之後,他反而成了腿腳最癱軟無力的一個,在平地上行走都步履蹣跚,後來在邁一條小溝坎時摔了一個狗啃泥,落下一個拐腳的後遺症。明村人很快就應景地給他換了名號,原先的名字漸漸沒人叫了,拐腳子的叫聲此起彼伏。明村人熱心於名號和稱呼,往往要圍繞最具個人特色的東西來粗製濫造,完全不管這特色的好壞優劣,也沒有多少人真正設身處地地想一想,這個人最需要的是什麼,嘴巴上的殷勤總是遙遙領先於手上的行動。拐腳子的名號被人叫了許多年,包括他的兒女在內,大家順手拈來,隨口就叫,就是沒有人想過還能為他做點什麼。十來歲的明洪叔撲閃着大大的眼睛,看到拐腳子好像隨時會撲倒在地的矮胖身子,他的口中一邊叫着拐腳叔小心,那裏有塊石頭,那裏有條樹根,那裏有灘積水,一邊在頭腦中思考着。接下來,他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在明村的山溝溝里,找到一棵野生桃樹,伐木取材,將最堅硬的一截取下,又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削磨雕刻,一根堅固耐用、造型精緻的拐杖便送到了拐腳子的手上。拐腳爺爺楞了好一會兒,才哈哈大笑起來,好,好,明洪真是個有心人,心靈手巧,善良懂事。這拐杖比皇親國戚手裏的龍頭拐杖還珍貴實用,還能防蚊辟邪,老叔喜歡。
我小時候還見過這根桃木拐杖,遠遠看去並不顯眼,但拿在手上,卻有一種沉穩厚重之感,特別是那股淡淡的桃木香味,鑽入鼻孔,讓人有種神清氣爽、飄飄欲仙的滋味。拐腳子視這根桃木拐杖為隨身至寶,不允許任何人觸碰,只有他在反覆嘮叨明洪的善與好時,才允許他人觸摸感受。拐腳子拄着這個拐杖,在明村的山間田野平安度過了十幾年時光,臨終之前,他只留下一句話,桃木拐杖要隨他安葬,他要帶着這根拐杖登上望鄉台,跨越黃泉水,走過奈何橋,只要手上有了這根拐杖,走在哪裏,他都能順順噹噹。家人自然不會違逆老爺子最後的心愿,桃木拐杖放進了拐腳子的棺木,消失在了黃土深處。拐腳子的聲名很就消失在了明村小河淺淺的流水中,但桃木拐杖的故事卻在明村傳揚不息,幾乎成了每一個小孩的必修功課。又一個十多年過去了,明村被轟隆隆的推土機連根拔起,每一個明村人都茫然無措地沒了家鄉,進入城市高樓張望日夜不息的車水馬龍,在明村泥土裏躺着的,不管是千百年前的,還是周年祭祀未過的,統統被後人喚醒,要他們騰出位置,換個地方再繼續沉睡。拐腳子的墳墓被打開,棺木早已經腐爛,在拾撿骸骨時,拐腳子的孫子、我的兒時好友明輝吃驚地發現,在骸骨旁邊,那根桃木拐杖竟然保存完好,沒有半點腐爛的樣子。明輝的父親將拐杖拿在手上仔細端詳了許久,說,這跟下葬時幾乎沒有任何變化,真是神奇,不可思議。明輝的父親嚴厲拒絕了明輝希望留下這根桃木拐杖的建議,說,你這不孝孫子,爺爺的隨葬東西你也敢伸手,不怕遭報應。於是,桃木拐杖隨著拐腳子的骸骨再次沉入了地下,桃木拐杖的傳奇故事在明村人中旋風般地逛了一圈,很快也就消散在了現代都市裏的繁華熱鬧中了。畢竟,明村人已經作鳥獸散了,躲藏在天南地北各個精緻高雅的小格子間,生人尚且難再相見,何況這數十年前深埋在地底的陳年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