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吾皇聖明

第319章 吾皇聖明

第319章吾皇聖明

朱棣翻了翻眼皮,徐皇后坐在那邊,朱高熾和朱高燧兩個兒子陪坐,一比三,優勢在我!

他沉吟了一下,才說道:“朕向來是愛惜百姓,以民為本,這話朕都不知道說了多少次了……”

“父皇,這次是要身體力行的。”朱高熾補了一句。

朱棣微微沉吟,他深深吸口氣,反問道:“老大,你想怎麼樣?”

“父皇,將天子視作萬民之首,而非萬民之主。每年下來,不必既祀天地,而要表彰百姓。不必恩賞群臣,一心照顧百姓,排憂解難。不必高高在上,處處以百姓為先。”朱高熾感慨道:“父皇,孩兒等資質愚魯,德行淺薄,不足以君臨天下,統御萬民。唯有以百姓之心為心,以生民利病為己任,方能保住朱家社稷,不至於中道崩殂。”

朱棣再度沉吟,他緩緩道:“以天命論,天命變則改朝換代。以民心論,民心不變,則江山永固。”

朱高熾急忙站起,深深一躬道:“父皇聖明!”

朱高燧愣了一會兒,也站起來了,只是這事跟他沒啥關係,多少有點多餘……好在朱棣也沒看他,而是扭頭看向徐皇后。

“你說呢?有什麼想法……還有,你那位大侄子,跟伱說了什麼?”

徐皇后立刻正色道:“陛下,你可不要冤枉人,此事景昌是半點閑話都沒說……再說了,這些日子他不是被你圈禁在家裏,不許出來嗎?”

朱棣一陣尷尬,朱高燧急忙道:“父皇,表弟讓調查民間對各部衙門的看法,正巧是孩兒這邊協助的。我知道他怎麼設置的問題……這小子就是一肚子壞水,他想以此挾持各部……隨後他廣發請帖,希望各界百姓前往通政司,也是想繼續拿捏百官。他這人手段陰險,一肚子壞主意,我看他一定不願意父皇改革。”

“為什麼?”朱棣好奇道。

“這還不簡單,他肯定不願意皇家乾乾淨淨,毫無把柄啊!不然他怎麼蒙蔽聖聽,為所欲為……”

“住口!”朱高熾呵斥朱高燧,“老三,你怎麼這麼說表弟?”

朱高燧扁扁嘴,“不說就不說,可他坑我的時候,也沒有手軟。老大你也沒有客氣。”

“行了!”

朱棣氣得責備道:“都是自家兄弟,在父母面前,尚且如此,真是可惡!就你們這樣,如何表率天下,為萬民楷模?”

朱高燧被嚇得不敢說話,只能低頭不語。

朱高熾神色凝重,一雙眼睛,緊緊盯着朱棣。

而朱棣在地上來回踱步,不時輕嘆……這次的事情,屬實動到了皇家,動到了根本。

從他繼位以來,不斷改革,不斷變法,從文到武,從農到工,折騰了一圈,唯獨皇家沒有觸碰。

而此時到了最關鍵的地方,皇家不能調整,很多事情就推不下去,新的官學,靖難的正統,大明的道統……千千萬萬的東西,都會面臨反噬。

自己做了這麼多事情,或許就會變成無用功。

這是朱棣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只是真的把刀子砍在自己身上,也實在是肉疼。

朱棣沉吟良久,終於停下了步伐,低聲道:“老大啊,如果真的停了宦官,宮裏不會亂嗎?”

朱高熾道:“若是擔心宮中出亂子,就要百姓子弟變得不男不女,入宮侍奉,只怕先壞了愛民之心啊!”

朱棣一陣語塞,半晌才道:“這樣吧,傳旨下去,從今往後,宮中不許添置新的宦官……不入大明籍的不算。”

前一句還以為朱棣要廢除宦官制度呢,可後面一句算是拉了回來……宦官不能廢掉,但不許逼着大明百姓淪為宦官。

雖說是向前一步,又退後半步……但總體問題不大。

朱高熾也鬆了口氣,讚歎道:“父皇聖明!”

朱棣又道:“那皇宮的用度呢?你們怎麼看?”

這時候徐皇后道:“陛下,要說起來,太祖皇帝時候,就頗為節儉,許多裝飾只用黃銅,而捨不得用金。我以為金碧輝煌的那些東西,只是看起來好而已,未必適用。我總覺得徐府上的很多東西,用着更舒服。”

此時朱高燧又開口了,“母后,能不舒服嗎?宮裏用的官窯瓷器二十兩一個盆子,表弟那裏,至少二百兩!”

徐皇后惡狠狠看了朱高燧一眼,你丫的就別多嘴了。徐家用點好東西,你眼饞什麼啊?

朱棣想了再三,終於冒出了主意,“朕記得眼下宮裏的開支,是要對外公佈,還要戶部核算吧?”

朱高熾點頭,“不光如此,宮裏的營建也要經過工部。”

朱棣微微密封着眼睛,突然道:“老大,你看這樣,能不能把宮裏的人員器物,全都交出去?”

朱高熾一聽,竟然大喜過望,他早就有了一個腹案。

“父皇,要說全數交出來,那是不行的,宮裏還要留有隸屬天子的人員……不如這樣,將舉辦朝會的三大殿交給通政司打理,將後宮部分,由工部維護。宮中的尋常擺設,瓷器傢具,由戶部負責。至於低級的宮女太監,劃歸吏部,侍衛划給錦衣衛……如果哪個衙門出了問題,就去追究他們的職責。”

朱棣哼道:“你這麼說來,倒是要把皇宮都交出去嗎?”

“不!”朱高熾道:“孩兒是這麼打算的,宮裏可以保留幾十名主要宦官,由他們負責司禮監御馬監事務。父皇可以任命一名親信勛貴,統領皇宮事務。日後皇宮的開銷,只是供應天子,妃嬪,和這些少數宦官,自然而然,開支就能降下來,而父皇手裏能動用的錢卻更多了。”

朱棣眉頭微皺,輕笑道:“真的會變多?”

朱高熾一時遲疑,“孩兒愚魯,不明白父皇的意思。”

朱棣微微嘆口氣,“朕也說不好。”

天子沒有廢話,可心裏有數……如果真的這麼裁撤歸併,內廷毫無疑問就廢了。

當年李文忠勸諫朱元璋,要遠離宦官。老朱怒斥,汝欲弱我羽翼?

只是這一句話,就把李文忠嚇得沒多久就死了。

如今這麼玩,可比李文忠當初的建議狠多少倍不止……等於一下子廢掉了內廷,從此之後,朝廷執政,就只能靠着外廷的文官了。

捫心自問,朱棣是有本事捏住朝臣的。

他解決了靖難之役,得位不正的隱患,駕馭朝臣,輕車熟路……朱高熾也歷練了多年,估計問題也不大。

至於朱瞻基,這孩子打小聰明,估計也能駕馭朝臣。

可是再往後,只怕就不行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皇宮保留數萬太監,皇宮外面,還有不少貧寒子弟,沒有出路,只能切自己一刀,等着入宮當太監……這無論如何,也算不得愛民之舉。

而且因為宦官的特殊,自古以來,都被當成天子昏庸的證明,落人口實。

使用宦官,又會拉開天子和百姓的距離。

失去了宦官這條臂膀,增加了民間聲望……得失之間,如何權衡呢?

“治國以民為本啊!”

朱棣一聲長嘆,“老大,事到如今,就按照你的想法做吧。”

朱高熾不免興奮,忙躬身道:“兒臣謝過父皇。”

朱棣又道:“你去徐府,讓那小子出來吧。朝中這麼大的事情,他卻躲在家裏看戲,着實可惡!”

莫名其妙中槍的徐景昌覺得自己特別冤枉,自始至終,他都沒說什麼,更沒有摻和朝堂的事情,我就躲在家裏釣魚,釣魚佬惹到你們了?

真是莫名其妙。

抱怨了幾句,徐景昌還是拍了拍屁股,回到了通政司。

因為接待這麼多百姓,一起在宮中暢聊,事情着實不小,必須小心翼翼,不能出任何意外。

百姓要說的言之有物,又不能戳肺管子。

萬一有人讓朱棣赦免朱允炆,這就過分了,萬萬不能提的。

徐景昌也算是早有腹案,因此安排起來,駕輕就熟,有條不紊。

且說隨着大宴之日到來……得到請帖的百姓,齊聚午門。

徐景昌率領朝臣,前來迎接。

隨着他過來的,還有六部尚書,內閣學士。往日這些人都算是高高在上,決定一國大政,主宰萬千百姓命運。

而今日的他們,都一個個滿臉堆笑,十分謙恭。

雖說有人皮笑肉不笑,但畢竟還是笑了。

徐景昌道:“諸位,我等今日是奉了陛下旨意,迎接大傢伙。今天我們就是招待貴客的司儀。而你們才是大明皇帝的貴客!陛下是要聽取你們的意見,了解大傢伙的想法。這麼多年來,可以說歷朝歷代,如此的舉動,都前所未有。我大明的天子,願意傾聽百姓聲音,問政於民,更是亘古未有的聖君之舉!”

徐景昌聲音高亢,情緒激動,“諸公,請隨我進宮。”

老道就在人群之中,為了今天,他特意置辦了一身衣服,只是為了表明身份,他頭上戴着道巾,還插了一根桃木發簪。

邁着不緊不快的步伐,走入了皇宮……

這算什麼呢?

天上的凌霄寶殿吧!

能有幸進入宮中,就算是修道有成,登堂入室了唄?

只是天宮再好,能比上人間嗎?

還真不好說,畢竟到了天上,就能長生不老,無病無災。

這座紫禁城卻是不行。

但是就算進了天宮,又能和玉皇大帝平起平坐,縱論天條嗎?

顯然不可能呢!

沒有哪一本道家經書是這麼寫的,佛家就更沒有了。

唯有我大明天子,有此等胸懷……

如此看來,此舉是勝過天上無數才對!

眾人被引領着,到了奉天殿前,大傢伙過來,發現有好幾排的小桌子,每張桌子上面,都有一個小小的火爐。

這就是徐景昌的心細之處。

因為來人很多,也不乏上了年紀的,萬一因為吃了涼東西,傷了脾胃,回家之後,染上了疾病。這就不好了。

要知道某位蓋章狂魔辦千叟宴,宴會結束,好些人家就辦喪禮,無縫銜接,那叫一個絲滑順暢。

徐景昌思前想後,決定還是吃火鍋,一人一個爐子,熱熱乎乎,不會傷到脾胃。

每人一個鍋底兒,葷素由人,想要吃什麼,由宮裏的侍衛宮女端着托盤過去,任由大傢伙自取。

這個安排,就連朱棣都說好。

請眾人落座,朱棣舉起酒杯,笑着走在眾人中間。

“俺當了皇帝快五年了,到底做得如何,俺也說不好。今天請大傢伙過來,就是想問問大傢伙,看看俺這個皇帝,還有俺手下的那些臣子,有沒有辜負大傢伙的?你們只管暢所欲言,不用害怕。”

朱棣一張口,就自稱俺,沒有稱朕……其實這位皇帝陛下,比誰都清楚,如何拉近和百姓的距離,沒有這個本事,他又怎麼帶着一群將士,以弱勝強,靖難成功?

這幾乎成了朱棣的本能。

這些百姓聽來,頓覺親切,疏離感消失了大半。

朱棣和徐景昌,還有太子朱高熾,以及其他重臣,都端着酒杯,在人群中間行走,不斷詢問大傢伙的意見。

如果誰能提出有用的建議,朱棣就會多駐足一會兒,仔細聽完,如果有想法,立刻回答,如果沒有,也會讓身後的翰林學士記下來。

這種現場問政,效果還真是不錯。

沒走多遠,就有一個人仗着膽子道:“陛下,今年糧價比去年貴了兩成,要是以後還漲價,可怎麼辦?”

朱棣怔了怔,看了眼徐景昌。

此時徐景昌不慌不忙,“糧價確實漲了,但這是朝廷有意提高了糧食價格。”

提問的百姓一怔,是有意為之?

徐景昌繼續解釋道:“是這樣的,穀賤傷農,谷貴傷民……自古皆然。眼下朝廷計算過,糧價太低,造成民間消費能力薄弱。說白了,就是老百姓買不起城裏的貨物,鍋碗瓢盆,磚瓦傢具。百姓買不起這些東西,咱們的作坊就沒法擴大生產,作坊的工人也就沒了收入來源。這麼大的國家,總不能只靠着賣給夷人,維持作坊發展。”

徐景昌道:“今後的糧食收購價格,朝廷會邀請各方,一起評估,然後制定一個價格,調動範圍不會超出大家的承受能力。”

百姓立刻點頭,朱棣卻又道:“定國公,只是這樣,未免還有些百姓吃不起糧吧?”

徐景昌道:“陛下所言極是,因此通政司還規劃籌建一批海外糧倉……其中第一批就有安南和占城,另外諸如呂宋和爪哇也都在其中。保證糧食安全,讓大家吃得飽,不會挨餓,是朝廷的重要職責,萬萬不敢馬虎。”

周圍百姓聽到,不由得齊聲讚歎,“吾皇萬歲!陛下聖明!”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的姑父叫朱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我的姑父叫朱棣
上一章下一章

第319章 吾皇聖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