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修建屯堡(上)
隨後馬宜林問嚴亦飛道:“嚴大人,您想要在這石城島上,採取什麼製鹽的方法?”
嚴亦飛不解的問道:“這熬海煮鹽還需要什麼方法嗎,不都是拿一口大鍋,鍋里放上海水,底下架上柴火,等海水被蒸幹了就能得到鹽了嗎?”
馬宜林搖搖頭說道:“嚴大人,這熬海煮鹽還是分為很多方法的。”
據馬宜林介紹,古代用海水煎鹽,大致可分直接煎煉法和淋鹵煎鹽兩種方法,而後者又分刮土淋鹵法和曬灰淋鹵法。
首先是直接煎煉法,最早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一書中:“古宿沙初作煮海為鹽。”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宋代學者唐慎微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裏面繪有清晰精細的“海鹽”圖,該圖可作為唐、宋時期直煎海水製鹽的一個例證。裏面詳細的介紹了直接煎煉法製鹽的全部過程。
海鹽圖右側為波濤起伏的大海,正有鹽丁用長柄勺直接挹海水倒入木桶,另有兩人挑海水倒入鍋灶上方的水池中,水池與鍋有管子相通,可加海水入鍋。灶口有人添柴管火,灶旁有人不斷用鹽鏟將鍋內已結晶的食鹽撈入旁置的缸內,另有數人將成鹽送往鹽倉中的貯存。
這是一幅生動描繪我國古代海鹽場生產的全景圖,是古籍中不可多得的寫實之作,是海鹽生產史中的一幅珍品。
由此可知古代海鹽生產首先經歷的是直接煎煉海水的階段,而且這種方法一直延續到宋代。
因為海水中含鹽量約為百分之三,可把海水看作是多種鹽的水溶液,其中主要是食鹽(氯化鈉),濃度較低。但在煮鹽過程中,隨着溶液的沸騰,溶液中的溶劑水不斷變成小蒸氣而蒸發、鹽水漸濃,最後水除而結鹽。
直接煎煉法和後來的淋鹵煎鹽法相比,工序簡單、佔地面積小,但其缺點是費時和浪費燃料,後來只是在一些地質條件差,燃料豐富的地區才採用。
隨後是淋鹵煎鹽法,由海水直煎發展到淋鹵煎鹽是古代海鹽生產的一大進步。淋鹵是海鹽生產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古代鹽工們因時、因地制宜,創造了許多濃縮海水、節省燃料、提高產量和質量的科學方法,歷代相承不斷發展。
淋鹵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方法叫做“刮土淋鹵法”,即刮取鹽田之中富集鹽份的泥土或沙,再用海水澆淋,使土(或沙)中鹽份溶解,以提高滷水濃度;同時可以利用短時間日晒蒸發,使亭場微結鹽霜,收掃含食鹽較多的鹽土或鹽沙,復用海水淋洗,得到濃度較大的滷水,以達到節約燃料的目的。
第二種方法叫做曬灰淋鹵法。《天工開物》中曾記載:“凡海水自具成質,海濱地高者名潮墩,下者名草盪,地皆產鹽……高堰地,潮波不浸者,地可種鹽。……度詰(明)朝無雨,則今日廣布稻、麥、藁灰及蘆茅灰寸許於地上,壓使平勻,明晨露氣沖騰,則其下鹽茅勃發。日中晴霽,灰鹽一併掃起淋煎。”
曬灰淋鹵至遲在宋代已經發明,這種利用草灰吸鹵方法應用面廣,即將煎鹽所剩草灰攤鋪於鹽場,壓勻平鋪以吸收海水,經日晒蒸發后,掃取灰鹽,再沃以海水而得滷水。這種製取海鹽的方法應用時間很長,宋、元、明、清一脈相承。”
小說APP,完全開源.免費的網文小說網。&站
這種方法其實就是利用草木灰吸鹵是符合吸附作用原理的,因為草木灰質松多孔,表面積大,吸附力較強。當灰攤鋪於鹽場並“壓使平勻”,一則可使草木灰與含滷水地面接觸良好,二則可以借壓平之力使地表面形成毛細現象,以利於下面滷水沿毛細管上升至地表浸潤草木灰,灰一面吸附滷水,一面靠風吹日晒蒸發,便可以加快濃縮和富集鹽份,時間越久,成鹽越多。海鹽生產中表面吸附和毛細現象的利用,可以說是我國古代鹽工科學智慧的結晶。”
嚴亦飛聽后讚嘆不已,看來遠遠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就這簡簡單單的熬海取鹽,內中竟有這麼多方法和技巧在裏面,這實在是他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的。
至於具體的方法嘛,自然選取了曬灰淋鹵法,這種方法能減少燃料和時間的消耗,還能充分利用燃料燃盡之後的草木灰,可謂一舉多得。
至於製鹽的地點嘛,就選在了端頭灣,那裏有大片平坦的灘涂,後世那裏有大片水產養殖用地,用於養海參和生蚝。
但是嚴亦飛無心搞水產養殖,因為明末這個年代可沒人認可海參和生蚝的壯陽功能,吃海參也吃不飽,於是他一聲令下,那裏就變成了熬海煮鹽的場地。
……
天啟元年九月初一日,嚴亦飛的老朋友,遼東水師王輔再次駕乘着大批的舟船破浪而來,這次不知道他是從哪裏淘來的海船,整個船隊足有二十多艘,竟然一次性的將許諾給他的剩餘三千多百姓一次性的送達了石城島上,看來毛文龍在朝鮮所面臨的經濟壓力實在是不小。
一時間島上又再次忙碌起來,不過好在這次眾人已是有了經驗,煮菜肉粥,登記造冊,修建地窨子等事情都是一氣呵成的完成。
至於新來的百姓的地窨子,則是修建在了花山和石城山之間的平緩地帶,在暖水泉的基礎之上一直往北延伸,最北端到達了後世島上大林屯的附近而。
嚴亦飛想要當甩手掌柜的願望並沒有實現,這次一起來了三千多人,光靠劉傑宗一人顯然是登記不過來如此多的百姓,於是嚴亦飛又叫了現在島上剩餘會寫字的張文斌和梁然一起來幫忙。這才勉強的應付下來。
首發-:-小說@
經過足足大半天的登記和統計,最後梁然一邊揉着自己早已經寫疼了的小手一邊總結道:“守備大人,這次到來的百姓一共有六百六十八戶,共計三千六百八十六人,其中其中十四歲以下的孩童共有七百九十八人,成年男子一千五百八十五人,其中十八到四十五歲的壯丁八百七十一人。另有成年女子一千三百零三人。”
她接着補充道:“如果加上早先第一批到達的一百戶百姓,那麼大人您手下現在一共有人口四千二百五十四人,其中十四歲以下的孩童共有九百二十人,成年男子一千八百一十六人,其中十八到四十五歲的壯丁九百九十八人。另有成年女子一千五百一十八人。”
隨後她俏皮的眨眨眼,對嚴亦飛說道:“我說守備大人,原本小女子我一人照管一百二十多名孩子,已經顯得有些吃力了,這一下子有了近千名孩子,您可必須給我的學堂增添人手啊,要不然累死我也管不過來這麼多孩子。”
劉傑宗也適時的提出了同樣的請求:“卑職這裏也是,就我一人實在是忙不過來啊。”
嚴亦飛忙道:“好好,你們的辛苦我都知道,在新來的遼東百姓當中,我定然為你們挑選幾名能讀會寫的幫手,以免讓你們過於勞累啊。”
嚴亦飛也發現了此次從皮島運送而來的百姓的特點,就是絕大多數都是已經成家之人,像劉傑宗和張文斌這樣的孤身青壯年男女很少。
嚴亦飛知道,這也是毛文龍耍的一個小心眼,畢竟留住孤身的青壯年男女,出一個人的飯食就能得到一個勞動力,而像發到石城島上這種拖家帶口的百姓,可能出兩個人的飯食才能獲得一個勞動力。
不過嚴亦飛也理解,他目前手下有四千多百姓,為了養活他們就已經足夠讓嚴亦飛頭疼了,而毛文龍那邊雖然不斷的往各島送去人口,不過現在也足有十倍於石城島人口的百姓滯留在朝鮮本土或是皮島身彌島,他們面對的壓力可想而知。
為了養活這些百姓,嚴亦飛在上次王輔走時,曾給了他三千兩銀子去朝鮮買糧食和農具,不過由於現任朝鮮國王光海君的不配合、不支持的政策,買糧計劃並不順利,王輔拖了不少關係才買到了一千五百石糧食,這些糧食加上首批運送到的八百石糧食,也就夠島上四千多百姓吃兩個月的。不過農具王輔還是買到了不少,又以七兩銀子一頭的價格為石城島上買來了二十頭耕牛。
王輔找到嚴亦飛,要退還他剩餘的一千餘兩銀子,嚴亦飛搖搖頭拒絕了,反而又拿出了七千兩銀子對王輔說道:“王大哥,我這石城島上百廢待興,還有四千多名百姓要養活,現在最缺的就是糧食啊,這次你去登萊公幹,麻煩大哥為我買來八千石糧食,以用作冬天百姓的口糧以及明年春耕的種子。剩下的銀錢,就當是給王大哥和手下兄弟的辛苦費吧。
本文.首發站<點為:^*>小@說。&APP^,。>歡^迎下&載APP.*免費閱讀。&&<<@&
王輔簡單一算,反正他也奉了毛文龍的將令,要去登萊公幹,這一趟跑腿下來,少說就能掙五百兩銀子,實在大大的美差。於是忙不迭的說道:“嚴兄弟守備一島,百廢待興,當哥哥的這點小忙自然是義不容辭,請兄弟放心,一個月之內,我王輔定然將八千石糧食給你運到島上來。”
嚴亦飛雖然自覺看人比較准,知道這王輔不是什麼奸佞之人,不過在歷史上毛文龍兩次派去登萊採買的人可都是卷了銀子跑路了,嚴亦飛不敢賭運氣,於是派了為人機靈的胡常平帶了幾個親信戰兵隨行。
嚴亦飛在心裏暗想:如果這胡常平也卷銀子跑了呢,他搖搖頭,打消了這種想法,他看人不會錯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是這個道理。
隨着第一批所有的百姓到來,在島上修築一個真正的屯堡的事宜也是開始變得迫在眉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