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新年新氣象,大漢建四方3

第八十三章 新年新氣象,大漢建四方3

張郃表情平靜、仍然挺着長矛,對軻比能冷冷1笑。

“軻比能,此番你所帶回之人,皆為鮮卑之戰兵也!你究竟意欲何為?”

顯而易見,張郃根本不相信軻比能這套說辭。

張郃不管對面有多少鮮卑兵馬,其人的目標,始終只有軻比能1人。

而且,在張郃看來,閻柔之安危,要遠比自己的安危更加重要。

是故,張郃始終將閻柔,牢牢護在自己身後。

就在這時,1個聲音,陡然間在鮮卑人的軍陣之中響起。

“請將軍勿要緊張,鮮卑人確無絲毫惡意,僅為遷徙至并州腹地而來。”

話音甫落,鮮卑人軍陣之中,便有1騎疾馳而出。

張郃定睛1看……

只見那名馬上騎手,正是自己先前派出去、比自己1行人速度略快1些的心腹族親。

前文提過,并州腹心之地,只有這麼1條坦途。

此刻,軻比能額頭之上,冷汗涔涔而下。

其人忙不迭解釋道。

“閻使君、張將軍,俺既已身為大漢官吏,則俺此來絕無任何惡意!

只因上谷郡、代郡之族人今皆已安置妥當,故而俺召集舊部、欲於太原郡修建住所,以便於俺來年遷徙族眾也。”

張郃對此,仍然將信將疑。

是以,其人依舊將閻柔護在身後,繼續逼問軻比能。

“軻比能,你此言當真否?”

軻比能索性站起身來,並攤開雙臂。

其人着1身貂裘軟袍、頭戴貂裘冠,腰間並未佩任何兵刃,背上也未負弓箭,可謂身無寸鐵。

軻比能苦笑起來。

“張將軍,如今可信俺之言乎?”

張郃見狀,倒也乾脆。

其人將長矛掛回德勝鉤,並默默退到1旁。

其人身後的閻柔,這才翻身下馬,走到軻比能身前。

閻柔哈哈1笑。

“軻別駕勿怪,蓋因大漢與鮮卑多年敵對,是以張將軍1時之間,難以拋開成見耳。”

誠然如此。

昔年鮮卑大人檀石槐於彈汗山(代郡郡治高柳城北3百餘里)立鮮卑王庭,盡奪昔年南匈奴之領地,1時間風頭無倆。

檀石槐威風最盛之時,天殺的漢靈帝於熹平6年(西曆177年)8月,遣夏育、田晏、臧洪之父臧旻3路共3萬餘精銳大軍,討伐其人。

結果……

撲街!

漢桓帝之時,尚有涼州3明(皇甫規、張奐、段熲)為其人南征北戰,兼且大漢軍費勉強也算充足。

彼時大漢應付胡人,猶可勢均力敵,甚至是略佔上風。

然而,至天殺的漢靈帝之時,涼州3明先後隕落,大漢應付起胡人之時,已然頹勢盡顯。

何其可悲、可嘆哉!

其後4年,檀石槐卒,其子和連失德,且很快便為涼州北地郡漢人所射殺。

檀石槐2孫魁頭、騫曼爭鮮卑君主之位,導致鮮卑人分裂。

自此之後,鮮卑人1蹶不振,甚至就連其幽州故地,都為丘力居、難樓、蘇仆延、烏延等烏桓酋首所奪。

張郃出身於冀州河間國,其家鄉毗鄰幽州涿郡、廣陽郡。

兼且張郃幼年時期(張郃出生年月不詳,但考慮到其人在光和7年184年,便已參與鎮壓黃巾之亂,可知張郃應在164年之前出生,年齡大約與趙雲相仿),正值檀石槐勢力膨脹之時。

是故,出身於河間國豪族的張郃,自幼必然是聽着鮮卑人的可怕傳說長大的……

關於此事,可參照“止江東小兒夜啼”之張8百,也就是遼哥。

鮮卑人,必然為張郃的童年,蒙上了1層難以擺脫的陰影。

綜上所述,張郃對鮮卑人懷有敵意、抱有成見,簡直再正常不過!

雙商極高的軻比能,當然不可能因此而怪罪張郃。

其人在搖頭苦笑之後,便再次向閻柔、張郃2人行禮。

“閻使君、張將軍,且不提俺絕非背信棄義之徒,僅說如今鮮卑人,焉是衛府之敵手乎?

俺等鮮卑人,若仍執迷不悟、對抗大漢,何異於以卵擊石?”

誠然。

如今的大漢武德充沛、欣欣向榮,已非56年前那處於亂世之中、中原諸侯紛爭不休的大漢。

更何況,趙旻先後在幽、並2州建立互市,鼎力助鮮卑人越冬,可見趙旻並不似桓靈2帝之時,對鮮卑人1味討伐而不恤之。

這就是趙旻的高明之處。

我先亮出來我的肌肉,把你們這些胡人打怕、打服……

然後,我再拿出來我的誠意,與你們這些胡人坐下來講道理。

你們是乖乖聽話,還是繼續頭鐵、主意正,你們看着辦!

1言蔽之,如今的形勢可謂極其清晰明了: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綜上所述,以軻比能之雄才大略、智勇雙全,其人又豈會認不清形勢?

於是乎,其人非但勸族人至互市換取越冬物資,而且決意將族人遷徙至太原盆地……

當然了,此時不可能有“太原盆地”這個概念。

但是太原郡除其西部之呂梁山區外,皆為1馬平川之肥沃平原,卻是肉眼可見的。

軻比能頗為耐心地,將自己心中所想,151十告知閻柔、張郃2人之後,張郃這才徹底放下心來。

早已看透此事的閻柔,自然可以忽略不計。

張郃鬆了口氣之後,忍不住繼續追問軻比能。

“軻別駕(這稱呼……),不知你欲在何地安置族人?”

軻比能顯然早已對此思慮妥當,是以此時,其人不假思索道。

“回張將軍,俺欲在太原郡陽曲縣(即後世忻州地區定襄縣)、盂縣(後世太原地區陽曲縣北部)、狼孟縣(後世陽曲縣)此3縣分散編戶安置俺部族人。”

張郃聞言,登時相信了軻比能之言,兼且對軻比能刮目相看。

原因無他,人家軻比能,太會挑選好地方了!

太原郡陽曲縣,境內有滹沱水,其境內滹沱沖積平原,土壤頗為肥沃。

而太原郡盂縣、狼孟2縣,不但位於太原盆地中央,而且皆位於汾水(即發源於雁門郡樓煩縣之河流、山西母親河汾河)流域。

此3縣遍佈沖積平原,兼且皆位於寬廣河流流域,委實是頗為難得的高產耕種區。

由此可證明,人家軻比能,是真想將族人遷徙至太原郡。

此事絕對不難理解。

若非迫不得已,又有何人願意待在苦寒之地呢?

《狼圖騰》之言論,純屬站着說話不腰疼!

如有可能,何人願意無事找罪受?

歷史上2百9十年後,鮮卑族雄才大略的1代英主、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為何要從平城(後世大同市)遷都洛陽?

鮮卑人為何漸漸由游牧民族轉化為農耕民族,甚至最後被漢人同化、融合?

原因只有兩個:

其1,胡人只是沒有文化,卻並非傻子!(注意:這裏絕對不是在罵《狼圖騰》的作者弱智)

人家也知道中原比塞外,更加適合生存;

其2,農耕加畜養家畜,遠比單純的游牧更加幸福!

而如今,才能、遠見皆與拓跋宏平分秋色的軻比能,雖尚未與田豫成為1生之敵,但已明悉:

遷徙鮮卑人至漢人腹地,變游牧為農耕加畜牧,實則是雙贏之舉。

張郃聽罷軻比能的選址之後,對其人嘆服不已。

“軻別駕慧眼如炬!某甚感欽佩!”

閻柔笑眯眯地對軻比能作揖。

“軻別駕儘管放心,待君之族眾安居於太原郡,某必建縣學、郡學,教鮮卑子弟讀書識字,且就讀於縣學、郡學。

十餘年之後,鮮卑子弟未嘗不可於3學任職,甚至於入朝為官也。”

鮮卑人,是沒有文字的。

而且,漢末之時的鮮卑人,口語都是以漢語為主、鮮卑語為輔。

而且,漢末之時,尚沒有慕容鮮卑、拓跋鮮卑、宇文鮮卑以及獨孤鮮卑。

【作者題外話】:接着上1章繼續為您說。

姜維率魏軍殘部返回冀縣時,“冀中吏民”的反應是“大喜,便令見亮”。雖然《魏略》雲姜維“不獲已”(不得已),但還是“共詣亮”。

考慮到冀縣吏民對蜀漢的配合態度及姜維入蜀后獲得的1系列超拔待遇,此事的幕後真相,不由耐人尋味。

(姜)維亦無如(馬)遵何,而家在冀,遂與郡吏上官子修等還冀。冀中吏民見維等大喜,便令見(諸葛)亮。2人不獲已,乃共詣亮。亮見,大悅。--《魏略》

另,按《張既傳》注引《魏略》,“南安、天水皆坐應亮破滅,兩郡守各獲重刑”,可知兵敗出走的馬遵遭到了魏國嚴懲,按照曹叡“喜發舉,數有以輕微而致大辟(指死刑)”的猜忍性格,馬遵大概率丟掉了性命,因此也再無機會替自己辯白;那麼這段歷史的敘述者,便只剩下了姜維、梁緒、梁虔、尹賞等人。而他們在蜀為高官,自然沒有動力還原當時真相,“自文其丑”才是符合人性的選擇。

這也是為何關於姜維入蜀始末,《蜀書》與《魏略》的相關記載如此混亂、衝突不斷的重要原因,甚至連《姜維傳》對此事件都經常出現語焉不詳,前後矛盾的問題。

姜維的功名之心及其在魏、蜀的地位變化

姜維棄魏入蜀,在仕途待遇方面獲得了極大改善,由魏國的中下級官僚1躍成為蜀漢的中樞重臣。

按《維傳》,傳主在魏,先為天水郡“上計掾”,后升為“州從事”。因其父姜冏曾為天水郡“功曹”,死於國事,因此姜維以烈屬身份得到破格提拔,以“中郎”身份“參本郡軍事”。

(姜維)仕郡上計掾,州闢為從事。以父(姜)冏昔為郡功曹,值羌、戎叛亂,身衛郡將,沒於戰場,賜維官中郎,參本郡軍事。--《蜀書姜維傳》

接着上1章繼續為您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末雄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漢末雄風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十三章 新年新氣象,大漢建四方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