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欲定鮮卑亂,劉備返天南終

第八十章 欲定鮮卑亂,劉備返天南終

當然了,在場之人都與趙旻相熟,委實皆知趙旻純純是出於好意。

但趙旻這番話兒,若傳到多疑的孫權耳中,孫權會怎麼想?

所以,太史慈不得不及時制止趙旻此言。

趙旻這才想起,這特喵的是漢末,而並非極為開明、甚至是開放的後世。

於是其人從善如流,當即向呂范、蔣欽告罪。

“子衡兄、公奕兄,此乃旻1時失言也,請2位兄長恕罪!

煩請2位兄長轉告2兄,旻實無他意,僅欲與阿香1起,向吳老夫人盡孝耳。”

呂范這才哈哈1笑。

“阿旻多慮矣。某與公奕皆知,此阿旻至純至孝也。便是某之主上,亦決不會因此怪罪於阿旻。”

太史慈再1次打斷了2人的對話。

“子衡此來,所為何事?”

呂范、蔣欽2人聞言,表情皆有些尷尬。

趙旻眼珠1轉,便已知其2人之來意。

不言而喻,見到劉備順利被劉協封王,孫權再也坐不住了。

然而……

孫權不同於身為大漢宗親的劉備。

劉備姓劉,而且是劉邦子孫,是以劉備封王符合“白馬之盟”。

饒是如此,劉備封王之事,也使趙旻煞費苦心,最終方才成功。

可孫權又算什麼?

孫權區區1個杭州富春山……好吧,這時代,此地為吳郡富春縣……瓜農後代,也妄想封王?

且不提那些名門望族出身之高士態度如何,就說大漢皇后伏壽……

若趙旻敢提此事,伏壽不狠狠家暴趙旻才怪!

所以說,孫權是真敢幻想啊!

然而……

趙旻轉念1想,計上心來。

於是其人笑道。

“子衡兄、公奕兄,此地天寒地凍,請隨旻進城相敘!”

呂范、蔣欽2人苦笑頷首,並下令使團搬運禮品、行李后,便隨趙旻向城內衛府趕去。

約莫兩刻鐘后……

眾人在衛府正堂之上坐定。

不待呂范、蔣欽2人開口,趙旻便搶先問道。

“2位兄長,想必為2兄封王之事而來,然否?”

趙旻非常聰明。

其人使用這種私人關係稱呼,便已經表明了其人的態度。

呂范、蔣欽2人頗為尷尬,1時間竟不知應如何回答。

顯而易見,就連他們2人都心知肚明,孫權封王之事……

幾乎不可能實現。

善解人意的趙旻,至此完全肯定了自己的猜測。

於是其人呵呵1笑。

“2位兄長,如按常理而言,2兄確無任何可能。然則……

2位兄長以為,2兄可否願受封遼東以北之地?若2兄可接受此封地,旻定竭盡所能。”

趙旻說的,是被扶餘人、以及更靠北之肅慎人佔據的,位於大東北的後世吉林、黑龍江,以及更靠北之區域。

這片區域,去歲時趙旻曾遣1眾猛將,實地考察過1番。

在趙旻看來,大東北確實具備發展價值。

儘管在這時代之人看來,那是大片大片的不毛之地。

孫權就算再不是個東西,也是趙旻的2舅哥。

誰讓孫權的親妹子,是趙旻最心愛的小老婆呢?

所以,看在香妹子的面子上,趙旻不好直接拒絕孫權。

果不其然……

趙旻此言1出,呂范、蔣欽2人便同時蹙起眉頭。

呂范作揖道:“阿旻,這……遼東以北,盡為苦寒之地也。”

趙旻實話實說。

“子衡兄長有所不知,去歲之時,旻曾遣衛府猛將實地考察彼處。

彼處密林遍佈、土地肥沃,除冬季嚴寒之外,春夏秋3季,氣候亦適宜安居也。”

呂范對此,絲毫不信。

“阿旻,吳侯封王之事既無絲毫頭緒,此事就此作罷便是。”

這次,輪到趙旻苦笑起來。

“子衡兄長,如若2兄願受封遼東以北之地,則此事尚有商議之餘地也。”

呂范在心中權衡再3,最終還是搖了搖頭。

“阿旻,此事無需再提,為兄向吳侯解釋便是。”

趙旻心中頗感無奈。

老子說的都是實話,為何你們都不信呢?

香妹子見狀,心知愛郎所言定然非虛,於是妹子也忍不住勸呂范。

平心而論,香妹子確實是為其2兄孫權着想。

“兄長不妨斟酌1下如何?”

呂范嘆了口氣后,苦笑着向香妹子解釋。

“阿香應知吳侯之脾性,若為兄如實稟報,吳侯必將勃然大怒焉。”

孫權之根基,雖是寓居江東、如無根浮萍1般的淮泗集團;

但即便如此,淮泗集團亦決不願隨孫權,趕赴在他們看來,猶如不毛之地的遼東平原。

尤其是,在如今天下已漸趨於1統的情況之下。

其實,趙旻、呂范都清楚,只要朝廷向淮泗集團拋出橄欖枝,那麼江東很快便將分崩離析。

因為今時,已不同於往日。

在亂世之時,流寓於江東的淮泗集團,為了自己在江東新占的1畝3分地,不得不抗爭到底。

這是因為,在察舉制度下,出仕需要鄉舉里選,即通過“鄉論”出任州郡吏(郡功曹、州治中、州別駕等)。

之後這些州郡吏,舉孝廉、茂才,獲得身份之後,再由吏為官。

這種晉身渠道,被稱作“仕宦正途”。

而脫離了本籍的士人,無法通過正常渠道做官,只能依附地方軍閥,通過進入軍閥幕府,寄希望於主子賞識,從而獲得1些“偽職”。

由於在亂世之時,東漢朝廷的崩潰,以及劉協被曹操禁錮等等原因……

漢末(西曆189至220年)的許多士人,都是通過這種“非正常途徑”出仕的。

比如曹操麾下的“署司空幕府事”,劉備麾下的“署左將軍幕府事”,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但如今,已漸漸不再是亂世。

如今,除兩漢傳統的“察舉制”之外,還有趙旻創立的“3學制”。

而且,趙旻是擁有舉薦人才之權力的。

去歲之時,原屬於袁紹的那些河北士人,如今至少也是兩千石,甚至還有不少人已任列卿、尚書等顯貴之職。

這些官職,皆來自於漢帝劉協的任命,所以,都是真真正正的朝廷命官!

有此案例在前,即便是江東1方的淮泗士人,也不再擔憂自己的前途如何。

那麼,這些淮泗士人,還會繼續為了孫權,而拚命抗爭嗎?

更何況,他們是與朝廷抗爭!

這種行為,通常為稱為:謀逆,俗稱……

造反!

以是故,孫權便如劉備1樣,試圖通過封王之事,將自己的割據行為變得合法化。

對此,趙旻的對策很簡單。

你孫權不是想將割據合法化嗎?

那麼我給你遼東以北地區,你要不要?

綜上所述,呂范絕對不敢將趙旻的原話,轉述於孫權。

因為孫權絕對不可能同意。

孫權若受封遼東以北,那麼其人1眾臣屬,將有絕大多數棄孫權而去。

而且,孫權在遼東以北毫無根基,其人若就藩於彼處,相當於2次創業。

其難度,簡直不要太大!

1言蔽之,在呂范看來,趙旻此方案,根本不具備任何可行性。

孫權封王之事,顯然不可能實現。

趙旻對呂范的表態不置可否。

“子衡兄長,旻已提出此策,至於2兄接受與否,便與旻無關也。”

呂范蹙起眉頭。

“阿旻,當真別無他法?”

趙旻果斷搖頭。

“子衡兄長,實不相瞞,便是此策,亦需旻向陛下詳細分說方可。

子衡兄長亦知“白馬之盟”,2兄終究為大漢異姓之臣、而非大漢宗親也。”

【作者題外話】:這1章,咱們來說1說姜維。

姜維的1生極富傳奇色彩,數出隴右,觀兵3秦,堪稱1時俊傑。

鑒於他臨終之際仍在謀划興復漢室,因此獲得了極高的歷史讚譽。

尤其是在後世思潮由“帝魏寇蜀”轉為“尊漢抑魏”以後,姜維的形象便愈發光輝偉岸,不可褻瀆。

東晉之初,學者孫盛曾非議姜維“反覆於逆順之間,希違情於難冀之會”;

而至南朝劉宋,孫盛之論轉而遭到裴松之痛斥,稱姜維“全蜀之功,幾乎立矣”。輿論風向的變化可見1斑。

(孫)盛之譏(姜)維,又為不當。於時鍾會大眾既造劍閣,維與諸將列營守險,會不得進,已議還計,全蜀之功,幾乎立矣!--裴松之

人性是複雜的,不是非黑即白的,卑劣與高尚並存才是常態,擬之於姜維亦然。

因此他才會既有“陰養死士,不修布衣之業”的險鷙,亦有“宅舍弊薄,資財無餘”的寡慾。

姜伯約據上將之重,處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資財無餘,側室無妾媵之褻,後庭無聲樂之娛。--《蜀書姜維傳》

憑藉主觀好惡而神化或矮化歷史人物對探究歷史真相是1種嚴重阻礙;

客觀分析歷史事件的前提是對歷史人物“祛魅”,即結合歷史環境來審視人物的行為邏輯。

姜維本為魏人,發跡始於入蜀。關於他“棄魏入蜀”的始末,在本傳中被描述為傳主遭遇上級拋棄而被迫改換門庭,既烘托出英雄末路的悲壯氛圍,也塑造出棄暗投明的光輝形象。

然而結合同書的其餘線索,可知姜維入蜀的內幕並不簡單,《蜀書》對傳主在該事件中的描繪存在明顯的美化傾向。

咱們結合同時代的線索記載,在下1章,分析1下姜維入蜀之舉的內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末雄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漢末雄風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十章 欲定鮮卑亂,劉備返天南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