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柴棍屯墾的構想
新年剛過元宵未到,江勝的船隊也到達了珠海港。
說起來,江勝為人雖然好利貪婪,但作為武將倒還算是合格。在鄭經時代為東寧政權看守金廈荒島從未有過怨言,現在大過年的,軍機處一聲令下,立馬揚帆出海。
在前往柴棍的途中,毛淵明私下和蔣一正、吳千帆計議,江勝作為武將,打仗還是沒問題的,但管理一方軍務時就顯得人品撐不起地位。
蔣一正則一臉不屑地說,搞近海艦隊本來就是項紹寬不切實際的奢望,在這個時代,武人的品格很難保證,想要建立起近代意義上的海軍,還差很遠的路要走,倒不如像《三國演義》裏諸葛亮任用魏延那樣,發揮江勝作戰勇猛的特長,不要讓他去搞什麼海軍建設。
毛淵明覺得蔣一正的話未必沒有道理,但又考慮到蔣一正與項紹寬歷來不和,也不敢輕易表態,只是含糊其辭地說等着看看江勝這一次作戰的成績如何再說。
江勝倒是沒有令大家失望,和朱天貴一起,組織起對柴棍叛軍的正面打擊,擊沉了叛軍的兩艘戰艦。在朝廷大軍壓境的局面下,叛軍不敢戀戰,大部分向朱天貴投降,只有幾百人跟隨黃進放棄營壘向北逃竄。朱天貴順勢佔領了柴棍水寨大營。
平叛的戰鬥如此順利,也不算意外。一來明軍戰艦和士兵的數量都遠遠大於叛軍,二來黃進叛亂不得人心,叛軍的抵抗意志並不堅決。
回到柴棍大寨,毛淵明將投降的叛軍招來審問。原來陳上川、楊彥迪在柴棍屯駐日久,將領中的不少人與本地真臘人、安南人都有生意來往,黃進就是其中之一。毛淵明離開柴棍后不久,黃進和手下與真臘人在生意上起了衝突,殺死了幾個真臘商人,被楊彥迪問罪。本來楊彥迪也沒特別整治黃進,只不過罰了他幾百兩,又讓他交出了幾個士兵抵命。黃進一時憤怒,便以賞罰不明為由煽動士兵,趁着酒會之後疏於防備的時機,帶着手下殺入大帳,殺死了陳上川和楊彥迪。
陳安平當時在外巡海,躲過一劫,但兵變之後不知道底細,未敢輕易回寨,只得去投奔鄚玖。倒是陳大定從柴棍回來的時候,有不少陳上川的舊部奪船出海投奔。後來,黃進也知道自己難以持久,便隨時準備向北逃竄。朝廷大軍一到,叛軍中原來被裹挾的士兵都沒有鬥志,黃進稍事抵抗便棄寨而逃。
看來事情並不複雜,但起因卻讓毛淵明感到有些不安。軍隊與百姓起衝突很常見,但發生在柴棍這種地方,就有可能破壞整個下南洋的計劃,所以還要再想想辦法。於是,毛淵明馬上派人去把陳安平和陳大定招了回來,一起商議善後事宜。
陳大定一下船便嚎啕大哭,陳安平也跟着哭,毛淵明只得不斷安慰。蔣一正和朱天貴都顯得有些為難,因為雖然陳上川和楊彥迪慘死,情實可憫,但從根本上說,是屬於二人治軍不嚴引致兵變,按照軍法來說,“因其已死免問”已經是最好的下場了,如果放到京城樞密院議罪,說不定還要接受懲罰。但眼下柴棍大局初定軍心不穩,人人都擔心自己會被黃進叛亂所牽連,決不能搞出事情來。
毛淵明和蔣一正、朱天貴反覆商議,最後決定,陳安平因叛亂當時並不在場,免問仍守原職,署理柴棍大營指揮使。陳大定負責運送陳上川和楊彥迪二人以及遇難將士的棺槨回國,進京面聖聆訓,後事由京城軍機處處理。朱天貴所部返回廣州,江勝所部戰船士兵不必回師,隨同蔣一正向北追擊黃進。
黃進向北逃竄這個行為看來是個不智之舉。柴棍以北幾十里就是嘉定地方,是當年真臘贈給安南阮主的地方,阮主與明朝交好,自然不會容留他這個叛國之人。若是繞過嘉定再向北,那就是真臘國的地界。真臘國與大明尚無官方的關係,不過對於黃進這種人也並不歡迎,何況前一陣子黃進還殺死了真臘商人。不過黃進也算機智狡猾,買通了真臘的官員,就待在真臘靠近嘉定邊境的三不管地區,準備從事山賊這份很有前途的職業。
蔣一正和江勝追到真臘和嘉定邊境地區,展開搜山檢海式的搜查,挖地三尺也要找出黃進。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真臘人能拿黃進的錢給予通融,自然也就會拿蔣一正的錢帶路。蔣一正搜檢不到黃進的去向,便花錢向當地人打聽,正巧有個當地管理市場的小官,因為見過黃進部下到市集上採辦食物,知道黃進的所在,便帶着蔣一正前去進剿。果然,黃進和手下躲在一處山嶴里,自以為安全未曾防備,突然被蔣一正的軍隊包圍,毫無抵抗之力,大都束手就擒。黃進知道自己罪無可赦,舉刀自盡。
黃進既然死了,這事也算告一段落。蔣一正率軍回到柴棍,重新部署隊伍。為了防止類似的情況再次出現,命令陳安平撤出柴棍水寨,前往湄公河三角洲的平原地區安營駐紮,監督占婆移民屯墾。水寨交由江勝管理,繼續修建沿岸港口。
一切平定之後,毛淵明一行三人離開柴棍,返回南京。
在座船之上,毛淵明和蔣一正、吳千帆說起自己的憂慮,柴棍港的計劃雖然非常必要,但事前沒有考慮到那麼深遠,沒想到軍隊在這個各國人混雜地區常駐,會產生如此的弊病。
吳千帆對毛淵明的憂慮深以為然,並且提出一個方案:軍隊如此長期駐紮,將領和士兵的生活單調苦悶,遲早會再惹出事情來。為今之計,只有加快對柴棍地區的移民,形成漢人為主的市鎮,並且解決一下將士們的婚配問題,讓軍人們安心在駐地安家,這樣一來,產生矛盾的概率就會大大下降。
毛淵明聽吳千帆這麼說,也不得不苦笑着說道:“那若是這樣,豈不是又要問老許索要羽林苑的女生了。”
“老許也不會不給。”吳千帆倒是很有自信,“老許養着那麼多姑娘,就是為了給人婚配用的。而且,經過這一次的事變,陳安平手下的軍隊縮減到不足兩千人,問老許要兩千女生不難吧。”
“那江勝那邊呢?”
“江勝的部隊新到柴棍,暫時不需要安撫,而且江勝手下那些人,大多是出自沿海地區結寨自保的船民,這些人當中不少在福建已經成家了,不需要我們再考慮。過段時間之後可以問問他們,是想回福建呢,還是願意把家屬接來柴棍。若是他們願意把家屬接來柴棍就地安家,其實也不錯。”
毛淵明不是很有把握,繼續問道:“那些人會願意離鄉背井來柴棍嗎?”
“很難說願不願意。但是這些結寨自保的船民,在陸地上沒有土地耕種,討的是風裏浪里的海上生活,所以未必眷戀故鄉。其實你可以這麼想,南洋各地的華僑,多半都是廣東福建沿海地區移民過去的,他們要是重土安遷,也就不會有那幾百萬的華僑了。”
“好吧。”毛淵明終於明白吳千帆的意思了,“那就下一道詔令,讓福建沿海的百姓有願意前往柴棍屯墾的,都由朝廷組織船隊運往柴棍,並且給予錢糧補貼,讓他們安心在柴棍生活,充實屯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