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不速之客 天啊,他們竟然見到了島主!……
紀錄片拍攝組這一拍就是二十天。
十二月下旬的油市終於降溫了,而到銀色沙灘遊玩、衝浪的遊客較之前也少了一半,但單純來看海景的遊客也有兩三千人每天。
文創產業園的園林景緻也已經移栽得七七八八了,每到夜晚景觀燈亮起,這裏便成了碧灣區市民茶餘飯後最愛待的地方。
上千平方的中心廣場有正在跳廣場舞的老阿姨、老大叔,也有正在談情說愛的小情侶,還有拖家帶口出來消遣的一家幾口。
中心處,行舟島模型在夜裏綻放着璀璨的星光,被它吸引而來的孩童圍着它看,因隔着池子,他們也沒法觸碰,只好眼巴巴地看着。
賣氣球和熒光棒的小販見狀,溜達過去,做賊般問:“我這個也會發光,叫媽媽給你們買一個怎麼樣?”
小孩的母親面無表情地把孩子給拖走了。
巡邏的保安來了,小販見狀,拖着他的東西就往反方向跑,一下子就沒了蹤跡。
……
這樣的一幕很常見,幾乎在各大公園、商業街都能看到,但拍攝組還是如實地拍了下來。
以前這裏一到夜晚就漆黑一片,用油市市民的話來說,別說人影了,鬼影都沒一隻。誰能想到才開發半年,這裏的熱鬧程度就堪比已經開發好幾年的紅樹林公園了呢!
導演一聲令下:“收工,明天去保護區拍最後幾組視頻。”
攝影師有些恍惚,要不是導演這一聲提醒,他都險些忘了自己拍的紀錄片主題是治污與自然環保方面的。
導演說:“這些素材可以放到隔壁脫貧致富、發展鄉村旅遊業主題欄目去,不會浪費的。”
攝影師:“……”
導演你是懂充分利用資源的。
眾人收拾一番,第二天乘坐員工船再度回到行舟島上。
導演原本是要去保護區的,但助理忽然提了一嘴:“行舟島有個海洋走廊還是什麼的景點今天開放了,我們要不要去拍一拍?”
導演問:“什麼‘海洋走廊’?”
助理掏出手機,從上千張照片里找了許久,終於找到一張他在辦公樓A區拍攝時隨手拍下的行舟島項目公示圖,這上面寫着行舟島有一個“海洋生態走廊”的項目將於12月22日,冬至的這一天試運營。
導演用讚許的目光看了他一眼,決定先去了解一下這條“海洋生態走廊”是什麼。
在他們的設想里,這條長廊應該是相當於文化展覽那種館,他們記得當時行舟島的東南面就有一片地方被圍了起來施工,想來那是一座建在海島邊上的建築。
然而當他們過去的時候,卻並沒有發現有類似走廊的建築,倒是看到了一個類似地鐵出入口的透明玻璃罩。
這個出入口建在海邊,要想過去還得過前面的售票處和閘機。
此時已經有遊客在售票處前停留了,他們好奇地看着路標和招牌,嘀咕道:“海洋生態走廊?”
“我怎麼沒看見有走廊?”
“那個是出入口吧?它通向哪裏?”
有想像力豐富的遊客發問:“走廊該不會在水下吧?!”
旁邊的人笑說:“怎麼可能!”
這遊客不高興地反駁:“怎麼就不可能?行舟島還有建在水下的酒店呢!”
眾人:“……”
說的也是,對別的濱海景區而言這不太可能,可放在行舟島上,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呢?
“要怎麼進去呢?”
保安見終於有自己發揮的餘地,忙指着一旁的二維碼說:“今天是‘海洋生態走廊’試運營,同時為了慶賀冬至,所以門票半價。掃這裏購票,今天只開放五百個名額,先到先得……”
眾人一掃:卧槽,原價180元,半價90元,這什麼走廊這麼貴的嗎?
當即有人熄了去湊這個熱鬧的心思。
也有人不甘心地問保安:“你們總得介紹一下這裏邊都有什麼吧?萬一我們花樂一百塊進去,只是看一堆照片或假的東西,這不是花冤枉錢了么?”
保安其實心裏也嘀咕這票價太貴了,但上面就是這麼定價的,他也沒辦法。
這時,林綺桐從裏邊走了出來,她對着眾人微笑道:“大家稍安勿躁。不是我們不想告訴大家,而是我們提前告知大家,這不就沒有驚喜了嗎?這裏邊的內容只有等大家親自進去看過了,才知道這個票價值不值。行舟島什麼時候讓大家失望過呢?”
眾人一聽,頗覺有道理。
林綺桐話鋒一轉:“不過,進去裏邊參觀需要遵守我們島上的規則:一,不許攜帶任何有閃光燈效果的攝影設備進去;二,不許破壞裏邊的設備,還有不準亂扔垃圾、不準喧嘩。
“過了今天,之後只有提前預約才能入內,而且開放預約的名額只有一千個,每個小時會放出一百個名額……”
她的這些話讓大家對裏邊的情況越發好奇。
一部分不差錢的遊客心想,上千元的酒店都住了,還在乎這九十元嗎?!
他們果斷地買了票,然後把手機上交鎖在了售票處的儲物櫃裏。
其餘幾個人見狀,也猶豫地掏了這份錢,剩下的人都打算等這部分遊客出來了,打聽清楚裏面的情況后再決定要不要進去。
拍攝組也想進去,林綺桐已經提前得到了李瑤林的囑咐,對導演說:“裏面的情況特殊,只能允許一個人進去,而且裏邊不允許使用閃光燈,誰來都不能例外,還請你們遵守。”
攝影組面面相覷,最後決定由導演扛着已經關閉了閃光燈的攝影機進去拍攝。
導演跟在幾個遊客的身後,穿過幾米寬的橋。雖然看不見底下,但他知道這下邊都是礁石。
眼瞧着都要走到海邊了,他們才來到“玻璃罩”前。
只見一條長長的樓梯一直斜斜向下直插入海,透過透明的玻璃隧道,他們能看到拍打在玻璃上的浪花,在太陽的映照下,海面波光粼粼,海水之下的樓梯也有折射下來的光閃耀。
先前提出“海洋生態走廊”在海底的遊客有些驚訝:“還真的入海了?!”
不過這些遊客都是坐過地鐵,也逛過海洋公園的,對此倒不算太震驚。
沒有人願意爬樓梯,所以都從扶梯下去了。
隨着扶梯的運轉,海水漸漸地沒過了他們的頭頂,他們看到了熱帶魚在上邊遊動,也看到了被海水衝上來的細沙,還看到了吸附在玻璃上的海星……越往下,能看到的海洋生物便越多,而且種類逐漸豐富。
他們不知道自己下到了多少米的深度,但扶梯的盡頭有提示,他們在水下十米深的海域。
而這仍不是這條走廊的終點,倒不如說,這是走廊的起點。
離開扶梯后,底下的廊道材料一下子就變成了透明的有機玻璃,不,應該說,幾乎所有的牆體、天花板都是透明的,底下能看到成片的海生植物,走在這上面就像走在玻璃棧道上一樣,外邊的景觀也一覽無餘。
走廊的兩邊是形狀各異的珊瑚,數量之豐富,光導演認識的就不下五十種!
一股電流從導演的尾椎往上躥,直衝腦門。
他開始覺得有意思了。
有遊客已經被兩旁的海底景觀所迷住,而有的遊客還在試圖用科學理性的思維來討論這裏:“這裏的光線未免太好了點,海底十米能有這樣的效果嗎?”
看外面就跟看魚缸一樣,就差往周圍添加一些霓虹燈了。
一旁的遊客嗤笑:“那是你沒在行舟島潛過水,只要潛過水就不會有這樣的疑問。”
“沒潛過水怎麼了?”
“這是行舟島的特色之一,別的地方,哪怕是泳池,只要到了幾米的深度,光線往往會變得很差,所以周圍看起來有些暗,看什麼都看不清楚。可行舟島不一樣,哪怕下潛到八米,目視的效果都可以保持得很好。當然,我下潛的深度最深也只有八米,所以這裏着實讓我有些驚喜。”
他們還可以分心討論這些,別的遊客卻已經忘記了這裏是什麼地方,有人看到海底有兩隻龍蝦在干架,旁邊圍着幾隻龍蝦不知道是在吃瓜還是在給它們搖旗吶喊,樂得這遊客噗嗤笑出聲。
有人看到幾隻扁扁的生物在海底遊動,下意識地尋求旁人的幫助:“那是什麼東西?”
旁邊的遊客不確定地:“電鰩?”
“不像,鰩圓乎乎肉嘟嘟的,這個應該是魟。”
導演說:“你們都說錯了,這個是鱝。”
“這是魟,鱝長得像蝙蝠,這個一點都不像蝙蝠。”
“只有蝠鱝才會像蝙蝠,要想區分鰩、魟、鱝,最直觀的方式是看它們的遊動方式……”
導演科普起來險些忘了自己這是在拍攝,而遊客看到他的攝影機,知道他這是在拍紀錄片后,為避免自己到時候出現在節目上丟人,最後偃旗息鼓。
就在眾人沉浸在海底的世界,開始討論和了解他們鮮少觸及的海洋知識時,一個年輕男子逛了一圈回來,撇撇嘴,說:“這也沒什麼呀,水族館都能看到這些!”
眾人就像被潑了盆冷水,那種見到新鮮事物、分享知識的激情也瞬間門被抹平。
他們稍稍平復了一下心情,但決定還是往裏邊走一走。
走了百米左右便是盡頭了,但是左右還各有一條分岔路,那年輕男子在後邊抱怨:“水族館要看什麼沒有呀?花了90塊,除了這些海鮮,連一條大一點的魚都看不見!”
他越想越覺得這90元虧了。
一個遊客不耐煩地說:“閉嘴,水族館怎麼跟真正的海相比?這些可都是自然生長的,多的是在水族館看不到的生物!”
年輕男人不忿地要跟他爭吵,周圍的人勸道:“這裏不許喧嘩忘了嗎?”
年輕男人憤憤地說:“我要讓行舟島退錢,不退錢我就打電話舉報!”
說完,他神氣地揚了揚下巴,周圍卻沒有人搭腔。他正準備將自己的狠話付諸行動,卻發現大家的目光都越過了他,落到了他的身後去。
這是怎麼了?
他心頭疑惑,尤其是看到導演顫抖着手將攝像機鏡頭對準他的身後之後,他再也按捺不住好奇之心轉過了身。
只見大量的魚群從遠處湧來,烏壓壓的一片,讓人想到了那世界末日,異變發生時的場面。魚群從他們的頂上游過,隱天蔽日,很快就將周圍的光線都擢取了去。
“這是魚群風暴?”有人小聲地問。
然而沒人回答,因為這魚群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他們等了幾分鐘,這些魚都仍未散去。
要不是他們的手機都放到了儲物櫃裏,他們真想打開手電筒看一看是什麼情況。
他們的心裏有些忐忑不安,這時,一絲光亮從頂上擠下來……魚群總算是沒有之前那麼密集,可以看到一絲光亮了。
還沒來得及放鬆心情,他們就看到一團模糊的黑影從遠處漸漸靠近,黑影越近,他們的心跳便越快,直到看到一頭黑梭梭,只有腹部發白的動物出現。
這頭動物以極快的速度追上了掉隊的魚群,一張嘴,就有數十條魚被吞了進去。
此時,所有被震驚得定在原地的人,心頭都有一道顫抖的聲音,顫顫巍巍地問自己:“這這這……這是海豚、不,虎鯨?!”
是的,這是一頭虎鯨,一頭成年的虎鯨,因為它從眾人的頭頂游過時,大家心裏估算了下,其體長有七八米……
導演的雞皮疙瘩冒出來之際,他恍惚地想起,虎鯨似乎是喜歡群居的海洋生物。
剛浮現這個念頭,好幾頭長得十分憨厚可愛,一張嘴卻盡顯兇殘的虎鯨陸續出現在他們的視野之內,後邊還跟着兩頭小虎鯨,以及在旁邊護着弟弟妹妹的稍大一點的虎鯨。
年輕男人已經結巴了:“假、假的吧?”
這裏怎麼會有虎鯨啊?這裏可是生活着中華白海豚和儒艮的呀,它們可都在虎鯨的食譜之上呀!
話剛落音,他們最熟悉的中華白海豚“皮皮”出現了,它在距離小虎鯨十幾米的地方停了下來,然後發出了很急促的叫聲。
眾人已經忘了“不許喧嘩”的規矩,緊張地沖皮皮喊:“皮皮快跑,那是你的天敵!”
他們急得冒汗,想打電話報警,卻發現自己壓根就沒手機……哦,報警好像也沒什麼用。
導演雖然也很擔心皮皮,但他要做的只有把最真實的畫面記錄下來,所以只是向周圍張望一下,看看有沒有工作人員在場。
結果工作人員沒看到,倒是看到了立在玻璃幕牆前,老神在在地看着這一幕的島主李瑤林。
是的,導演見過李瑤林,只不過李瑤林拒絕了出鏡,也不喜歡別人拍她,所以導演忍住了沒有把鏡頭轉向她。
他剛想問李瑤林看到這一幕的想法,卻發現皮皮游到了島主的面前,隔着有機玻璃似乎在跟她控訴這兒來了一群不速之客。
遊客們也發現了,他們愣愣地看着李瑤林。
李瑤林勾起唇角,伸手按在玻璃上,安慰道:“不要怕,在這裏,它們不會傷害你們的。”
小虎鯨們在不遠處徘徊,似乎想靠近,但家長都不在身邊,它們的姐姐一直撞它們,不讓它們靠近。
李瑤林又說:“只要遵守這兒的規矩,即便你們是後來的,我一樣歡迎哦!”
小虎鯨們終於不用再理會姐姐的警告,歡快地遊了過來。皮皮下意識游遠了些,可是看到新來的傢伙在島主面前撒嬌,它生怕這群傢伙頂替了它在島主心目中的地位,於是也不怕死地遊了回來,並擠開了一頭小虎鯨。
遊客們:“!!!”
他們是在做夢吧?
虎鯨和海豚竟然還有和諧相處的一天?
而且,這女生是人嗎?
她為什麼可以這麼自然地跟虎鯨、白海豚跨物種交流啊?
李瑤林的行為讓他們想起了傳說能指揮儒艮和白海豚的保護區的飼養員。
等一下,二十多歲的女生,還有剛才她說的那些話……
這哪裏是保護區的飼養員,這就是那個神秘的島主吧?!
天啊,他們竟然見到了島主,見到了沙雕網友那個“沒有血緣關係的親媽”!
拍照、一定要拍照!
他們激動地摸了摸褲兜……哦,手機不在身上,他們也沒有任何可以攝影的設備。
這裏邊倒是有一個攝影機,可導演擺明了比較關注那群跟白海豚友好相處的虎鯨們,又怎麼會如他們的願去記錄島主長什麼樣呢?
發現幼崽們掉隊的成年虎鯨群回來了,它們也發現了混在隊伍里的食材,啊不是,小白海豚,還有能決定它們去留的島主也在。
它們明知吃一頭白海豚比追着魚群吃上百條要爽,但它們能過來的前提是答應了遵守這兒的規矩,所以都催眠自己:都是海豚科的,四捨五入等於一家人,既然是一家人,那當然要和和美美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