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女帝番外十八
承華九年,何殊期待已久的紅薯,終於被船隊給帶了回來,有了這種無地不宜種植的高產作物,不僅能為百姓解決溫飽問題,對於養殖業的發展,也極有幫助。
大安早在何殊的規劃下,在全國各個區域精心選址建設大型糧倉,倉儲大量糧食,方便各地在遭遇災害天氣時,就近賑濟百姓。
倉中糧食的進出庫管理非常嚴格,朝廷還會不定期的派人巡視抽查倉中糧食存儲狀態,一旦被發現問題,所有涉事官吏都將會受到嚴懲。
何殊早就有計劃的在大安境內推行信譽制,所有百姓與官吏犯事後,都會影響到他們的子女後代的入學與考官資格。
而且她在對大安的海岸線設卡,在邊境斥重資修築城牆后,還專門設置了多處海關與邊境關口。
嚴查從所有關口進出的人與貨物,既為防止貪官污吏與其家人試圖通過關口,將資產轉移到境外,也為防止想要入境的人,從境外帶回不好的疾病與有害動植物。
朝廷為官吏提供的福利待遇本就較為優渥,冒着丟官去職的風險去行貪贓枉法之舉,不僅很有可能會斷送掉自身的前程,子女後輩也將受牽連,實在不划算。
何況朝廷這些年來,一直實施的都是父祖輩犯下貪污受賄之罪,不能如數交上贓款,需由其子女後輩代代償還,直至徹底還清的原則。
這些規則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官吏起到約束作用,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有朝廷在境內各地設置的建言箱,與何殊派遣的巡視組在,那些懷着僥倖心理的貪官污吏們即便能得逞一時,也無法得意一世。
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新貴大族的誕生,畢竟按照朝廷的制度,所有登記在同一個戶籍簿中的人,一旦有人被查處,其他人首先會受株連。
當一大家子都聚在一起的風險大過所得利益時,不用朝廷強制出手,那種同心協力一致對外,讓宗族勢力凌駕於國法之上的宗族現象,也逐漸消失。
不過姓氏宗族文化,乃是大安民族文化的根本組成部分,並不會因此而消亡。
只是宗族對族人的權威與約束力大降,過去那種動輒用族規私自處置族人,或是侵佔同族財產的常見現象,都因此而大幅減少,或者說是消失。
因為這些宗族勢力若想堅持享有從前的那些權力,就需承擔族中有人犯事,就會被株連全族人的信譽,子女後輩的前程都將受影響的責任。
在這種情況下,越是在族中勢大的人家,越是不敢與全族風險共擔。
承華十三年,沈繼川夫妻相繼離世,兩位老人都已年過七旬,能活到古稀之齡,算是少有的高壽,沈卓雖然傷心,但也想得開。
對他而言,現實中的祖父母能平安活到如此高齡,已是意外之喜,且是得益於宮裏的特別照顧。
在二老生命的最後幾年中,大半時間都住在皇家療養院中,接受太醫們的精心治療與調理。
所以二老的晚年過得還算舒心,沒怎麼遭受病痛的折磨,走時也很安詳,這對沈卓而言,也是一個莫大的欣慰。
何殊身至尊的女帝,肯定不便以孫媳的身份去為二老送終,已經年滿十周歲的何明瑜和何明瑄,都以曾孫的身份參加二老的葬禮。
兩個孩子雖然養在宮中,但是何殊不僅沒讓他們因身份方面的關係疏遠父族,還讓他們抽時間去看望與陪伴二老。
沈卓當上皇夫后,並沒有因此的提攜他的親族,所以沈家一直人事簡單,沒有出現什麼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現象。
甚至連沈卓自己,也是按部就班的憑政績逐步升遷,沒像宗室王公與朝中大臣們擔心的那樣,靠着皇夫身份一步登天。
而他多年如一日,在朝堂上態度堅定地支持何殊的一切政見,只忠於職守,不攬權、不籠絡門人勢力的表現,不僅讓外人看清他的為人,也為兩個孩子做出很好的榜樣。
所以兩個孩子雖然出身尊貴,在宮中受盡寵愛,卻都沒有養成不識人間疾苦,不通人情世故的驕縱性格。
畢竟何殊因自身經歷,深知兩個孩子若是一直生活在深宮中,不知宮外環境,不知世情,會給性格的培養留下的巨大隱患。
為此,何殊在兩個孩子年滿三歲后,就讓派人將他們輪流帶出宮,讓他們在不同環境中體驗生活,讓他們更加深刻的認識與了解這個世界,開闊他們的眼界。
在這期間,不僅沈卓出力頗多,沈家二老也有幫忙,為兩個孩子的成長提供許多幫助。
初次親身體會到親人去世的滋味,兩個孩子十分傷心,何明瑜忍不住問何殊。
“母皇,為什麼人會死呢?”
親身經歷過死亡的何殊,看着兩張稚嫩的小臉,態度十分認真地回道。
“這正是我們所有人都要珍惜當下,好好學習做事,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有意義的原因,因為每個人的生命有限,時間也有限,碌碌無為地虛度時光,就會辜負這短暫的人生。”
何明瑄不解地問道,“連我們在內嗎?可是母皇是萬壽無疆的帝王,兒臣與姐姐都是千歲殿下,不管是萬壽,還是千歲,難道不是可以活很久的意思嗎?”
何殊語氣肯定地回道,“當然不是,能夠平安健康地活到壽終正寢,便是人生幸事,七十歲之所以被稱為古稀之齡,就是因為能夠活到七十歲以上的人很少,包括我們,所謂萬壽與千歲,都是別人對我們恭祝而已。”
盡量用他們可以聽得懂的言語,為兩個孩子解釋了一下,激勵他們一定要好好珍惜時間與有限的人生后,何殊便讓人找來歷年的百姓平均壽命統計數據,以及歷朝歷代的帝王錄。
用這些切實的數據給他們加深一下印象,讓他們知道生命脆弱與暫,同時也為讓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縱是天天被人恭祝‘萬壽無疆’的歷代帝王,也逃脫不了生老病死的宿命。
不過她回頭就對沈卓講了這件事,然後有些費解地說道。
“雖然我能理解首次面對親人的死亡,會給他們帶來的這些觸動,可是以他們的年齡,怎能問出如此幼稚的問題?”
沈卓苦笑着回道,“陛下莫要忘了,死亡乃是宮中忌諱,其他人怎會認真為他們解釋這種事事,更何況生死一事,本就是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話題。”
這話提醒了何殊,在她的前世,大人在面對這個問題時,還總用各種話糊弄小孩,更別說是在當下的大環境中。
何殊深以為然地點頭,“也是,所以朕讓他們自行領會去了。”
得知何殊將兩個孩子送去看朝廷統計的那些死亡記錄與數據去了,沈卓有些無語,想了想,還是忍不住委婉地勸道。
“以瑜兒他們的年齡,會問出萬壽、千歲的問題,確實幼稚了些,可是……這麼早就讓他們去直面那些最真實而又殘酷的統計數據,會不會……讓他們受到打擊?”
何殊想了一下,“可能會,不過他們在看到那些數據后,應當能夠儘快走出曾祖父去世的傷心打擊,朕還希望他們可以看出一個好的執政者,可以影響到數以千萬,乃至萬萬百姓壽命,從而生出一些使命感與同理心。”
英宗朝時,早些年的頻繁征戰,讓大安將士死傷慘重,繁重的苛捐雜稅本就讓百姓們不堪重負。
不時出現的那些天災**的,更加讓許多百姓民不聊生,人均壽命只有三十齣頭,這裏邊還沒算上許多早夭,沒有上戶籍嬰幼兒。
正寧帝登基后,經過這三十年的勵精圖治與休養生息,在大安總人口翻倍,增長到一億多的同時,人均壽命也增加到四十左右的樣子。
在何殊看來,這依舊是個很低的數值,但是翻開對比那些數據記錄,就能發現,那已經是史無前例的超高數據。
知道何殊這番用心,沈卓邊為她按摩邊溫聲勸道。
“無論是對國事,還是在繼承人的培養方面,陛下這些年來,說是已經殫思竭慮也不為過,兩個孩子無論是在學識經驗,還是思想與眼界的方面,都已遠超同齡人,您實在不必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
何殊聞言,嘆了口氣道,“朕也知道這樣不好,有拔苗助長之嫌,可是大安的江山重擔如此沉重,朕能保證自己在位時,可以儘力而為,卻無法保證我們的繼承人能做得怎樣,就想在他們身上多用些力。”
“從為臣的立場上考慮,臣很敬佩陛下所思所慮的這些,可是作為孩子的父親,臣希望陛下可以對他們稍放鬆些,一代人管一代事,有陛下為大安江山打下的基礎,如今的大安說是人才輩出也不為過。”
因何殊早年大力發展的教育政策,已經開始逐漸開始顯露成效,所培養出的大批新生代人才,逐步在朝野上下嶄露頭角,已為如今的朝廷打下厚實的基礎。
如此一來,就算繼承人的能力稍有不足,只要不是那等實在蠢笨的糊塗之輩,大安江山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都出不了大差錯,淪落到‘他’在夢中所經歷的那種境地。
何況他們的兩個孩子在何殊的精心規劃,他的悉心教導下,都成長得十分優秀。
雖然目前還無法確定他們將來的能力水平如何,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他們心智清明,應該不至於在長大后變得特別昏庸怯弱無能。
何殊對這些也有數,但她做事,向來奉行的不做則已,做了就想盡職盡責的求好,不過她也知道沈卓說得有理。
“好吧,我會盡量調整一下心態。”
此時的沈卓與何殊都不會想到,某些人與事的未來發展走向,會從另外的角度,偏離他們當下所思所慮的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