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田興恕出營應戰
王玉寶所率領的先鋒,只有一個加強營七百餘人。當面的湘軍,卻有兩個營一干餘人。
儘管如此,王玉寶還是率領一營,率先向湘軍發起了攻擊。他久經戰陣,戰鬥經驗豐富,在距離湘軍兩公裡外的地方,設下了炮兵陣地,以及與之配合的步兵防線。
之後,王玉寶下令推出三門75mm野戰炮,率先炮擊湘軍營壘,向田興恕發起挑戰。這種75mm野戰炮,採用實心橡膠輪胎、彈簧式復進機,有效射程達到五公里,熟練炮手每分鐘可發射十發炮彈。
與之相比,湘軍普遍裝備的劈山炮,最大射程只有兩公里。劈山炮發射鉛子,類似於大型霰彈槍,威力相當有限。
除此之外,湘軍還裝備了不少洋鐵炮,可發射爆破彈,俗稱開花彈。但革命軍奪取東南沿海后,切斷了湘軍的軍火供應線。
湘軍在前線打戰,彈藥消耗量很大。迫不得已,湘軍只能努力仿製洋人的子彈、炮彈。幾年下來,湘軍軍工廠已經能夠仿造子彈、炮彈。但由於湘軍軍工廠實行官辦或者官督商辦,生產能力始終提不上去,彈藥緊缺的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
革命軍經過兩輪火炮試射,就精確命中了湘軍營壘。炮彈在營壘中不斷爆炸,所到之處,士兵斃命,木屑橫飛。
湘軍炮兵亦瞄準革命軍發起炮擊,但湘軍最先進的火炮,是英國制阿姆斯特朗後膛炮。這仍是一種剛性架退炮,射速很慢,精度也不高。
革命軍雖然只有三門野戰炮,由於射速快,彈藥充足,三門野戰炮發揮出了十幾門野戰炮的效果,壓製得湘軍抬不起頭。
田興恕怒從心起,一面檄令興安縣守軍來援,一面指揮兩營兵馬傾巢而出,試圖衝擊革命軍,試探革命軍的作戰意志。
左右或曰:“普公,羅帥三令五申,要我們固守待援。如今革命軍炮火猛烈,昨日騎兵剛剛失利,士氣不佳。我們理應堅守不出,伺機反攻。”
田興恕字忠普,以他的資格,尚不能稱之為帥,故被部下稱為“普公”。至於羅帥,則為湘軍統帥羅澤南,他有很多字、號,最常用的是號羅山,時人稱為羅羅山,部下敬稱他為羅帥。
田興恕非常不滿,說道:“我們竿軍,被滌帥命名為‘虎威常勝軍’。如今,敵人只有區區幾百人,卻在我們營前耀武揚威,打得我們抬不起頭。
“若不奮力反擊,豈不教敵人小瞧了我們?我們竿軍如果也像綠營兵那樣畏敵如虎,以後還怎麼在湘軍混?羅帥信任我們,把我們放在最前線。
“如今的形勢,正應趁敵軍立足未穩,猛烈攻擊。此為兩全之策,若成功,則可鼓勵士氣,挫敗敵軍企圖;若失敗,也要叫粵匪知道我們竿軍的厲害。”
田興恕家鄉為湖南鎮竿(鎮筸,今鳳凰)。此地自唐朝起,就興盛尚武之風,是朝廷的優良兵源。
乾隆、嘉慶年間,湖南爆發了大規模的苗民起義。之後,清廷在鎮竿修築汛堡、屯卡、碉樓、炮台、關門等八百餘座。十萬人口的鎮竿縣,“地皆屯田,民皆兵籍”,當地人要想出人頭地,只剩投軍一條路。
田興恕麾下的竿軍,同樣非常悍勇。他們在左臂刺有“虎威常勝軍”的青字,每遇戰鬥,常赤裸左臂,揮刀躍馬,自家人互相呼應鼓舞士氣,令敵方膽戰心驚。
在當時的湘軍中,一直流傳着“無湘不成軍,無竿不成湘”的說法。
竿軍人比革命軍多,火力卻不如革命軍。困守營壘,只會坐以待斃。田興恕也是火暴脾氣,把羅澤南的叮囑拋諸腦後,帶領部下出營,主動迎戰王玉寶的先鋒。
一開始,田興恕還比較謹慎,令炮隊推出火炮,與革命軍對射。眼看炮不如人,田興恕帶頭向革命軍衝鋒,企圖靠近革命軍。
按照田興恕的經驗,革命軍一向重視火力,但存在一段火力盲區。
五公里之外,革命軍很少使用火炮。革命軍陸軍最新式的榴彈炮口徑為105mm,有效射程可達到六公里。但這種距離已經超過了湘軍的作戰半徑,革命軍在這種距離使用火炮,效益並不明顯。
兩公里至五公里之間,革命軍可使用榴彈炮壓制敵人,陸軍主要裝備105mm、75mm兩種口徑的榴彈炮。
三百米至兩公里之間,革命軍一般使用迫擊炮打擊敵人,有40mm、60mm兩種口徑。迫擊炮威力不如榴彈炮,但裝備量大,炮彈密集。
一百米至三百米之間,在某種程度上可算作是革命軍的火力盲區。在這個距離上,使用迫擊炮有些火力浪費,使用步槍瞄準精度又不夠、子彈密度亦不能達到戰場要求。
田興恕所企圖的,就是冒着革命軍的炮火,沖入革命軍陣前一百米至三百米之間,使用洋槍與革命軍對射。
最好是能夠沖入革命軍陣中,與革命軍白刃相接。以竿軍綿延上干年的尚武之風,與革命軍白刃戰絲毫不在話下。
從望遠鏡里,王玉寶看見虎威常勝軍沖了過來,騎兵在前,步兵在後,炮兵在營前助陣。
王玉寶當即下斷,下令道:“營部炮兵排注意,集火射擊,射速每分鐘二十五發。”
步兵營炮兵排共編製四門迫擊炮。步一營是步三師先鋒,戰前換裝了兩門60mm迫擊炮,其餘兩門仍為40mm迫擊炮。
迫擊炮射程短,射速很高,設計射速為每分鐘二十發炮彈,極限射速可達到每分鐘三十發。
在迫擊炮的打擊下,湘軍死傷慘重。田興恕隨即指揮部下,分散隊形,向革命軍繼續衝擊。
王玉寶嘴角浮出一絲笑容,不禁有些惺惺相惜,說道:“都說田興恕是員猛將,果真名不虛傳。”
旁邊的副營長附和道:“田興恕雖是猛將,卻未遇明主,不辨是非,只能成為滿清的殉葬品。”
王玉寶點點頭,隨即斂起了笑容,繼續下達命令:“機槍排準備,聽我的命令再開槍。”
革命軍的自動機槍,內部定名為1855式多管自動機槍,是革命軍步兵最新裝備的殺手鐧武器。這種多管機槍,設計有六個槍管,設計時速為每分鐘三百發子彈,手動搖把,風冷式設計。
這是一款並不成熟的自動機槍,較為笨重,採用8mm口徑子彈,後勤壓力極重。
楊烜認為,這種加特林式的自動機槍,只是一種過渡槍型。帝國仍在大力研製槍管短后坐式自動機槍,即馬克沁式機槍,這種機槍才具備大規模裝備的價值。
為了與湘軍決戰,楊烜決定採購1855式多管自動機槍,但並未大量裝備。步三師為第二軍陸路主力,一共只裝備了二十挺多管自動機槍。
王玉寶的一營為步三師先鋒,優先裝備了兩挺1855式機槍,成立了一個機槍排。
第一次把機槍投入實戰,王玉寶心情也很激動。他親自來到機槍陣地,叮囑機槍射手道:“不要急,聽我口令再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