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李從珂一哭得天下和救惠明
‘
“是,”環兒忙應道。
王氏又回來訓兒子,王氏對着林從小屁股拍拍,“大冷天,你怎麼又跑出來!在屋裏暖暖和和的不好么!”
林從知道自己剛才一時出神待久了,就伸出小手抱住他娘,“我想娘親了。”
王氏的語氣頓時軟了,“娘這不是回來了么!”抱着林從往回走。
回到屋裏,王氏連忙讓人把炭盆端過來,幫林從烤去身上的冷氣,又讓環兒去泡了薑湯,給兒子喝了,這才把林從放在床上,自己也躺下,笑着說:“那娘陪你玩。”
林從疑惑地看看天色,“娘等會不去大夫人那嗎?”
“從審回來了,夫人現在滿心眼都是兒子,有大郎陪着,比她多吃兩副葯都管用,我就不在那礙事了。”王氏笑着說,“娘正好歇歇,陪你玩。”
林從聽了,點點頭,從床頭上抱出七巧,打算和她一起玩七巧,他娘往日很喜歡和他一起玩七巧。
可這次王氏看着七巧皺眉,看了看林從,自言自語道:“我兒今年也四歲了,不能光玩這些小孩子的玩意,得開蒙了!”
說著,王氏就下了床,開始翻箱倒櫃的找東西。
林從滿頭問號地看着他娘。
半晌,王氏終於從柜子裏掏出一卷書,然後興奮地說:“找到了,千字文,林兒,從今天開始娘教你認字!”
林從:……他娘這是吃錯藥了?
王氏完全沒有注意到兒子怪異的眼神,還沉浸在自己的興奮中,“我今日在夫人那,聽夫人說從審三歲就由陛下身邊的馮學士啟蒙,四歲就能背詩,六歲已開始讀九經,七歲習武,八歲學兵法,我兒如今已經四歲,可萬萬不能耽擱了。”
林從一臉懵逼地看着他娘。
他雖然說是四歲,可才兩周歲,這年齡上幼兒園都不夠,他娘現在就給他啟蒙認字,是不是有點太雞娃了。
還有,咱們能不能不要隨便攀比,人家是嫡長子啊,是皇帝養子啊,無論是給皇帝做兒子,還是給他后爹做兒子,人家家裏是真有皇位要繼承的,咱家又沒有皇位繼承,幹嘛要這麼拼。
咱老老實實抱大腿,以後讓后爹給封個封地,躺平不好么?
林從自從知道他后爹是李嗣源,李嗣源是歷史上的後唐明宗,林從就在努力抱大腿,以便以後等他后爹登基大封兒子時能順便弄個藩鎮然後躺平。
這倒不是林從不努力,光想着躺平,實在是林從發現他在這時代開局太難,雖然他前世也是985畢業,能當老師也做題技能點滿,真要玩科舉自信也能拿下,可偏偏現在是後唐,是五代,是最重武輕文的時代,這時代名將才能吃得開,而科舉,哪怕進士和明經,都得自謀出路,大部分成了各節度使的幕僚。
因此自從知道這時代科舉不包分配,林從走科舉的心也就淡了。
所以看來看去,所有的出路中,還是抱他后爹大腿,等他后爹登基后大封兒子趁機撈個爵位弄塊封地來個實在。
而且他記得李從珂在他后爹登基后可是被封為潞王,得封地鳳翔,那就是對於封王來並沒有限制是不是皇帝親子,李從珂是拖油瓶,他也是拖油瓶,他倆出身一樣,他雖然沒有李從珂的戰功,可降幾個等級,弄個爵位應該不難吧!
所以林從對讀書認字這事興趣缺缺,不但沒有因為前世的知識故意表現的像神童一樣,反而為了讓他娘別這麼雞娃,故意學得和真正孩童一樣緩慢。
很顯然,教一個虛歲四歲,周歲兩歲的不到幼兒園小班的孩子識字是一件真吃力的事。
王氏教了林從十個字,就受不了,在屋裏崩潰。
“為什麼一個字教他三遍他都不認識!‘山’這個字還不夠簡單么,來,林兒,跟娘讀‘山’,哎哎,你別光吃手,來,看這個字,哎,你別去抓七巧板,寶寶,咱們在認真,啊,什麼,你要去更衣,你不是才剛去完嘛,環兒,拿馬桶給他,你要吃點心,你不是剛吃過了,環兒,拿點心給他,什麼,你又要出去玩,不行,外面這麼冷,屋裏多暖和,乖,跟着娘識字,來‘山’……氣死我了,李從林,你今天不認識這個字,就別想吃飯!”
一刻鐘后,王氏化為母恐龍,在屋裏暴走。
“啊啊啊,老娘自小聰慧過人,我兒子怎麼如此蠢笨!”
環兒忙上前護住林從,“娘子,娘子您息怒啊,小郎君還小,小郎君今年雖然四歲,可他是冬里出生的,才不過兩周歲,這樣小的孩子,別家還沒斷奶呢!”
王氏聽了逐漸冷靜下來,撓撓頭,“難道是我太拔苗助長了?”
環兒使勁點點頭。
“可人家從審……”
環兒忙說:“大郎君一看就是神童,不能用常人視之。”
王氏稍感安慰,可隨及西子捧心,泫泫欲泣,“難道我兒只是普通人。”
環兒只好說:“說不定小郎君天賦不在讀書上,你看劉大將軍,雖然說是儒將,可也只是將領中讀過些書的,小郎君身為劉大將軍親子,說不定天賦在習武上。”
王氏眼睛一亮,匆匆出去。
過了一會,王氏失望回來,“我剛剛問了府里的武師傅,孩子得七八歲身子稍微長成,才能習武……”
環兒和林從偷偷鬆了一口氣。
王氏雞娃失敗,心情有些失落,抱着林從玩了一會,突然靈機一閃,抱起林從就朝外走。
環兒大驚,“娘子要抱小郎君去哪?”
“去正院從審那露露臉,我兒既然讀書不行,學武又太小,那就去從審那和他大哥多相處相處,他大哥是個有本事的,萬一他以後長大真文不成武不就,起碼他大哥還能拉他一把!”王氏抱着林從匆匆走了。
環兒:……
她家娘子對於上進這事,還真是執着啊!
……
正院
王氏在曹夫人床前給曹夫人推拿,旁邊榻上,李從審一邊和曹夫人說著話,一邊陪着林從玩。
李從審看着王氏細心熟練的動作,有些羞愧又很是感激地說:“勞姨娘受累了,推拿我也會一些,卻怎麼做都不及姨娘,還勞姨娘帶着弟弟過來。”
王氏手上動作不聽,笑着說:“這有什麼,大郎你平時都在舞刀弄槍,手上勁太大,哪有我這該柔的時候柔,該用力的時候用力。”
“姨娘說得是,”李從審逗着林從,看着林從胖乎乎的像年娃娃一樣可愛,笑着說,“姨娘是個細心人,把弟弟養的真好,宮裏陛下的幾個小皇子,都沒姨娘養得這麼好。”
王氏聽了心裏得意,嘴上卻謙虛,“他是遺腹子,我難免嬌寵他一些,哎,都說慈母多敗兒,我這還正擔心,他以後不能吃苦,長大了可怎麼辦。”
“這有什麼,姨娘多慮了,姨娘既然嫁了父親,就是父親的兒子,父親會好好教導弟弟的,再說家裏還有我,弟弟以後就算真嬌氣些,也沒人敢欺負他。”李從審硬氣地說。
王氏圖得就是這句話,李嗣源雖然對兒子不錯的,可他畢竟年紀大了,未必能撐到兒子長大,而李從審身為嫡長子,以後李嗣源的繼承人,無疑對兒子長大后更有用。
王氏頓時對曹夫人推拿更加用心。
而林從,看着眼前霸道硬氣的大哥,突然覺得大哥哥好有氣勢,他大哥李從審這麼有能力,又自帶大家長人設,天生有寵弟潛力,要是他后爹登基后能立大哥做太子,而不是李從厚,李從珂肯定不敢起兵造反,後唐也肯定不會滅亡。
他肯定會生活的更好!
林從眼睛一亮,對,只要李從審能做太子,能登基,他就可以真正躺平了。
可想到歷史,林從卻迷惘了,為什麼他當初搜五代史時,沒看到李從審呢?
依李嗣源和曹夫人對兒子的寵愛程度,和李嗣源明顯對於李從審的偏愛,再加上李從審的嫡長子身份,李嗣源只要登基,那是鐵板釘釘的太子。
李從榮和李從厚壓根一點機會都沒有。
可為什麼當初他看的歷史,是李從榮和李從厚爭太子之位,最終李從榮忍不住逼宮,氣死李嗣源,李從厚登基。
而李從審,一點都沒有提及。
這不符合邏輯啊!
林從撓撓頭,突然,林從倒抽一口冷氣。
除非,李從審壓根沒活到李嗣源登基!
是真在地里扛着鋤頭種地的那種!
林從當時聽到這個開頭就懵了,他想過這位大佬可能從小是神童,想過他可能有名師,想過他可能家學淵源,但就是沒想到,這位大佬,是個真農家子。
不過聽說這位大佬是自小很喜歡讀書,常常在田邊休息時一邊休息一邊看書。
所以這位大佬拿的是農家子科舉升級劇本?
很快,林從就被打臉了。
人家壓根沒考過科舉,第一沒錢去考,第二他的老家在河北,當時的京城洛陽在河南,馮道老家在河北,河北是劉仁恭的地盤,河南是朱溫的地盤,山西是李存勖他爹李克用的地盤,劉仁恭和朱溫和李克用是死對頭,普通人壓根沒法跑到京城洛陽去參加科舉。
當然,這只是對於農家子的馮道,人家那些世家子還是能有錢有權帶着隨從去參加科舉的。
因此對於馮道來說,壓根沒法也沒能力走科舉這條路。
他之所以出仕,是因為當時和李存勖劉仁恭的兒子劉守光某次意外路過馮道的老家,聽到馮道的孝名,就徵召馮道做了自己的掾屬。
讓所有人所不解的是,這劉守光可不是什麼賢孝之人,他雖然是劉仁恭的公子,卻和庶母通姦被劉仁恭當場捉姦在床,褲子都沒提上被劉仁恭棒打出去,後來更是囚父篡位,真真和孝順兩字一點都不搭邊。
而劉守光平日,最討厭就是滿口禮儀道德之人,覺得都是沽名釣譽。
所以他當初到底為啥因為馮道“孝名”徵召馮道當自己屬官,真是全天下未解之謎。
這個謎,隨着劉守光滅亡,大概也沒人再知道,當然還有一人可能知道,就是當事人馮道,可馮道向來不說故主壞話,所以這個謎現在也沒人知道。
後來劉守光趁着李存勖和梁在前面打仗時,覺得李存勖自顧不暇,就打算偷襲了李存勖後面的城池,趁機吞下幾個,當時馮道正任劉守光屬官,苦勸劉守光不要去偷襲,覺得此舉會激怒李存勖,讓李存勖認識到後方的不穩定,攘外必先安內,到時李存勖可能不管梁軍,掉頭來滅掉他們。
可劉守光卻覺得李存勖和梁此時鷸蚌相爭,正是他漁翁得利的時候,李存勖肯定沒空來搭理他,於是便不聽馮道之言出征了,甚至還把馮道下了獄。
結果劉守光偷襲后得城后,李存勖果然大怒,竟然不管梁軍,直接千裏帶着大軍千里奔襲,直接擊潰劉守光,最後更是一路把劉守光打回幽州老巢,圍了幽州,最後活捉了劉守光。
而此時的馮道,因為人緣很好,被劉守光許多手下求情,已經放出了監獄,但他因為劉守光不聽他勸諫,氣得掛印而去,回老家種地去了。
而李嗣源大軍經過馮道老家,知道馮道曾經勸諫劉守光,覺得馮道對天下形式看得很明白,就把馮道綁着送給李存勖。
於是馮道只好又跟了李存勖。
不過此時馮道只是李存勖一個普通屬臣,李存勖可能也沒注意到自己府上多了一個,一直李存勖有一次打了敗仗,他身邊的掌書記身故,李存勖急需一個掌書記,府中諸謀士皆不合心意,遍尋全府,才發現一直摸魚的馮道,一試之後竟然特別滿意。
李存勖就想讓馮道當自己掌書記,可馮道自己卻不是很樂意。
後來,李存勖特地在晉陽大辦宴會,仿唐時聘名士之舊禮,在宴會中,當著所有賓客的面,以梔酒為媒,聘馮道為自己掌書記,馮道才答應下來。
此後,兩人君臣相得,李存勖征戰天下,所有文書軍務,一概由馮道處理,甚至李存勖後來學李世民開霸府,下置文武百官,霸府所有事務,也都是馮道掌管。
當時李存勖打仗,霸府每天事務繁雜,政令上千,馮道處理政務,卻能日結,從不過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