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途遇古蜀移民,倍生感激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一進蜀地,只見山高林密,處處懸崖峭壁,一條條羊腸小道蜿蜒在崇山峻岭間,崎嶇不平,一個不慎就會跌入萬丈深淵。還時不時需要趟水過河,真的是爬山涉水,翻山越嶺。不遠處的野獸時不時發出嘶鳴,讓人心驚膽戰,加上此時已是仲夏時節,蜀地濕熱難耐。才趕幾天路,眾人早已叫苦不已,嚷着要休息,尤其是老三儒生家長子佑民,一副生無可戀板著臉孔,三夫人遞水過去也不接。
志遠無奈,只得讓眾人停下休息,他則帶着幾個晚輩爬上山頂,環顧四周,想找一戶人家歇腳,因為早聽說過蜀地人煙稀少,時常有野獸襲人,夜裏絕不能在山野林間過夜。但是群山綿延一山更比一山高,根本沒有開闊的視野,正失望之際,一股白色炊煙裊裊升起,眾人大喜,終於看到一戶人家了,立馬趕回帶着眾人朝着人家走去。
說也奇怪,明明看着不遠,這些羊腸小道硬是彎彎拐拐要繞好多個來回,一會兒上山路一會下山路。終於來到了這戶深山人家處,映入眼帘的是橫着的三間老舊木屋,右邊還有豎向的三間泥瓦屋,炊煙就是從木屋裏出來的。志遠整理好衣物上前叩門,此時出來一頭纏白帕子,身穿藍青大褂的老婦人,志遠趕忙上前作揖,說到:“我等是遷徙入蜀墾荒之人,途經此處冒昧打擾!”。老婦見是行路之人有老有少,不由話說就招呼一伙人進屋喝茶,搬出板凳讓大家歇腳,接下來攏了攏火堆,燒了壺熱水泡上熱氣騰騰的老鷹茶端到了眾人面前。
老婦告訴眾人,天色已晚,野獸多路難走,如不嫌棄就在家中擠擠。大家看到老婦如此熱情,頓時心情大好,就連叫苦不堪的佑民也幫着劈材燒火。這時老婦笑着說:“客從遠方來,我應該好好招待你們,但是山裡窮,只能給大家煮幾碗野物。大家多見諒”。志遠連忙起身,說:“大娘,叨擾已讓我們過意不去,您不必客氣,我們身上還有乾糧。”,老婦人卻執意從閣樓上取下了野物臘肉,清洗了,志遠知道這不是客套話,立馬從懷中掏出了銀兩要報答,老婦人卻搖搖頭說:“山中平時很少有人來,拿出好的東西招待客人是我們這邊山裡人的規律,大家不必在意”。志遠等人卻是萬般不好意思,但也心裏感覺熱乎乎的,不禁感嘆這一路上民風民俗的天差地異。
不一會太陽就下山了,香噴噴的飯菜味道讓眾人直流口水。這時下地勞作的親人陸續回來了,有扛着鋤頭走在最前面的老太爺,還有兩個用背簍背着豬草的兒媳,兩個兒子則用木棍挑着幾隻野兔和野雞回來了。看見有客,連忙招呼,笑問:“貴客從何處來?”,眾人起身回應:“我等從浙江過來墾荒”。一群人圍坐在堂屋火堆前有說有笑,等飯菜上齊,就一起上桌飽餐了一頓,志遠看着幾位小輩狼吞虎咽的樣子,瞬間覺得有辱斯文,幾位太太不好意思的說到:“見笑了,這段時間孩子們吃苦了”。
待吃完飯又回到火堆前,志遠請教起了在蜀地耕種的一些經驗,老太爺一五一十詳細的告知了要領,什麼時節下種,什麼時節追肥,什麼時節收割等等。聊了一會,老二書林注意到人人頭上包着白帕子,問:“為何家裏人人頭包白帕?是否有親人離去?”眾人其實早就注意到了,只是一直沒有好開口問,老太爺緩緩說到:“我們都在為諸葛亮守孝啊!”眾人大驚,這都幾千年了,莫非是諸葛亮後裔或是守墓人?
看着眾人驚訝的表情,爺爺卻說到:“小時候祖輩說,這是傳下來的規矩,最開始確實是為諸葛亮守孝,後來發現包白帕子還有很多好處,因為蜀地濕氣重,樹高林密,早晚下地勞作難免霧氣露水濕了頭髮,引發感冒,而中午太陽大,又容易中暑,包上白帕子,早晚可以擋露水,中午可以擋暑熱,所以就流傳至今”。書林拍了下大腿:“還有這等好處!”,甚是佩服。
志遠接着問:“此地甚是偏僻,為何不去人多的地方居住?也好有個照應”,老太爺深深嘆息一聲:“哎!以前這附近也是一個大村落,村子裏可有幾百戶人家,結果年年兵荒馬亂,有一年村裡男人全被張獻忠的隊伍抓去打仗,還隔三岔五來收刮軍糧,不給就殺光,後面土匪又時不時來打劫,剩下的人幾乎都餓死了。我們一家人是因為常年躲在一個溶洞裏才僥倖活下來。現在天下安定了,聽說很多村子都消失了,你們要前往的太平縣,聽說也只有一支姓項的當地人躲在溶洞中活了下來。以前蜀地可是寶地啊,只要不懶,山裏的野獸,自家種的糧食,一家人過得可快活了”。
後面聊到臘肉,老婦人則詳細介紹了臘肉的製作,並叮囑眾人,當有多餘的野物收穫時,製作一部分野物臘肉可以在青黃不接時節頂大用,幾位夫人都用心記下了。聊完天,老婦人還給眾人燒了一鍋熱水泡腳,眾人自是感激不盡。在第二天趕路出發前,志遠還是讓夫人悄悄留下了一匹花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