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明主心,憂天下
()多情卻似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天國的階梯消失在雲端,仰頭瞻望思念的餘光,只看見雲在天邊慢慢飄過,你思念她,思念若水滴,還沒落淚早已被風吹乾。
朱允炆一臉憔悴看着窗外漆黑的月sè,朦朧的月光總是令人陶醉,多少文人在這樣的夜晚留下千古絕句,只是他確一臉憂傷,幾rì后便是自己大婚的rì子,確是沒有一絲喜氣,朱元璋自是知道自己這個皇孫的秉xìng,很多事情只有自己想明白方能選擇放棄或者遺忘。
歲月無非是最好的遺忘手段,記得當年自己起兵之初愛上的那個女子,最後還不是因為自己殺了她的父親與自己訣別,當年的自己年輕氣盛甚至想到輕生,後來被諸將勸下,方能成就一番霸業,擊敗不可一世的大元王朝開創大明盛世,如今多年過去,雖然偶爾會想起當rì之事,不過再也沒有當rì的情緒波動,所有的一切不過成為一種美好的回憶留在記憶中偶爾會想起。
忘記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重新找到一個人將他的心佔據,朱元璋親自賜婚,朝野一時喜氣洋洋,大臣jīng心準備賀禮,太監更是早已把宮殿洗刷一新,這裏不提,單說朱允炆終於從哀傷之中走出,人死不能復生,若是再這樣下去難免被人所詬病,朱允炆如何不知道,一眾皇叔還有朝臣一直拿自己的軟弱大做文章,目的就是希望影響皇祖父的決定在皇子之中挑選一位繼任之君。
太監來報,皇太孫來見,朱元璋擺手道:“讓他進來!”
朱允炆進入大殿跪地道:“皇孫朱允炆見過皇祖父!”
朱元璋臉上露出笑意道:“幾月不見朕之皇孫,朕甚為想念,來看看朕今天寫的字如何?”
朱允炆剛要上前,太監來報,“皇上,燕王求見!”
朱元璋道:“讓他進來!”
朱允炆站在一旁,心中嘀咕不知自己的四皇叔為了何事,燕王朱棣穿戴整齊進入皇宮上前道:“兒臣見過父皇!”
朱元璋道:“皇兒,幾rì不見不知在忙何事?”
朱棣道:“回父皇,如今國泰民安並無戰事,兒臣不過是養養花種種草,養幾條魚過些安樂的rì子,如果有時間就去民間了解民家疾苦!”
朱元璋點頭道:“這樣最好,孰知君王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治理天下不可失民心!一定要時刻記在心裏才行。”
朱允炆施禮道:“皇祖父教訓的是!允炆自當銘記於心”
朱棣道:“父皇所言極是!”
朱元璋連連點頭道:“你二人過來看朕今rì寫的字如何!”
兩人上前,四皇子朱棣道:“父王的書法真是龍飛鳳舞,單看這法字猶如鐵划銀鉤剛勁有力,完全可以看出父皇意在以法治國之心!”
朱元璋面露笑容道:“說得好,天下若法不能嚴,豈能令百姓信服,長此已久必然法不能明令,天下堪輿!”
朱元璋看着孫兒朱允炆道:“允炆,你覺得朕的字如何?”
朱允炆躬身道:“皇祖父,請恕孫兒直言,孫兒覺得皇祖父寫的這個法字,落筆略顯直率,古人言法理不外乎人情,若是能夠柔和一些似乎更為完美!”
朱棣道:“本王不同意,父皇,兒臣以為,‘法理不外乎人情之說’,不過是一些人試圖逃避法律的制裁,試想長此以往,人人只在乎人情而不認同法理,法理何在,朝廷的法度如何來維繫,天下百姓又如何會認同!《大學》有雲,‘yù明明得天下者,先治其國。’如此可見法制乃國之根本,不可有絲毫的含糊。”朱棣出口便是法理,更是引用古人名賢的名句,朱元璋聽罷連連點頭。
朱允炆道:“四皇叔所言極是,但《大學》也有言,yù治其國者,先齊其家,yù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可見修身、齊家乃治國之根本!切不可盲目講求法制。”
朱元璋道:“你們未免越說越遠,朕只是讓你們評價朕的書法,不是叫你們說什麼治國之道,允炆年紀輕經驗少,你四皇叔馳騁沙場多年,理應多向你四皇叔學習,須知做人與寫字一樣,無論是何書體皆各有其法則。”
朱元璋說完目光落在朱棣身上道:“棣兒,記住我們是一家人,又何來法理之言!一家人心平氣和才最重要。”
朱棣道:“是,父皇,皇兒銘記於心!”
朱允炆道:“皇祖父明訓,孫兒永不敢忘!”
朱元璋道:“好了,今夜是寰妃壽宴,朕只想一家人開開心心在一起,其他事不要提起!”
“兒臣遵命!”
“孫兒遵命!”
兩人退下,從後面走出一麗人,年紀四十有餘,一身打扮端莊大方,略施粉飾更能顯出身份的尊貴,來到朱元璋面前施禮道:“臣妾見過皇上!”
朱元璋嘆口氣道:“寰妃,你來了!”
這人正是朱元璋寵愛的妃子寰妃,朱元璋身為一國之君身邊妃嬪無數,多半是從民間進貢的美女,生得環肥燕瘦令人羨慕,只是一生最愛的妃子不多,除了馬皇后之外,最愛的便是這位和自己同甘共苦的寰妃,十七皇子寧王朱權的生母,其中還有一段令人難忘的往事。
當年明朝建立不久,大元餘孽意圖殺死朱元璋引起動亂趁機恢復大元王朝,藉助使臣身份埋伏在宮中的刺客抓住機會袖中斷刀猛然刺向毫無防備的朱元璋,侍衛想要救援已然不及,朱元璋大驚失sè,寬大的龍袍如何能與盔甲相比,刺客突然發難,朱元璋躲閃不及,好在身旁的寰妃察覺,不顧一切替朱元璋擋下一刀,還好寰妃命大並沒有刺中要害撿回一命,自此朱元璋對寰妃十分寵愛,兩人終rì在一起寫字談情,漫步宮廷,因為寰妃的緣故,十七子寧王同樣得到朱元璋鍾愛,宮中大多是母憑子貴,不想寧王正好相反,當然寧王心機極深,為人更是聰明懂得如何取悅別人,只是一些伎倆畢竟逃不過朱元璋雙眼。
寰妃道:“皇上似乎心中不快!”
朱元璋道:“什麼事都瞞不過你的眼睛。”於是將剛才兩人爭執之事說了一遍。
寰妃道:“不過是兩人意見有所偏頗,皇上大可不必為此憂慮!”
朱元璋道:“朕有子二十三人,其中屬燕王棣兒與我xìng格最為相似,征戰沙場必然身先士卒,想我當年曆經多少磨難方得今rì之天下,其中苦難又有何人能知!”
寰妃道:“皇上創業之難,我想諸位皇子必然知曉!”
朱元璋道:“自古虎父無犬子,我最怕的就是我百年歸老之後,皇子之間為了皇位相互廝殺,弄得民不聊生,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付之東流!外族趁機而入,最後受苦的還是百姓。”朱元璋不由得想起當年征戰時的往事,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多少人失去親人,多少人死在戰火之中。
寰妃道:“如今諸位皇子恪守禮道,似乎並未如皇上想像這般!”
朱元璋道:“那是因為我還活着,只要我活着還清醒,沒有任何人膽敢造次,只怕我一離去所有人露出本來面目!”
寰妃道:“只是不知皇上心繫何人繼承皇位?”
朱元璋道:“皇子之中不乏治國之能者,可惜當年朕殺伐太多,如今天下已定,仁者方為治國之君!”
寰妃道:“如此說來皇孫允炆乃無可挑剔之人選!”
朱元璋點頭道:“寰妃莫要怪我不立你所生之子寧王為後世之君,若立寧王,其他諸王必然不服!到時同樣會諸王紛爭天下大亂。”
寰妃道:“皇上哪裏的話,臣妾能得皇上寵愛今生已無它求,只願能陪伴皇上一生!”
朱元璋道:“你可知我為何屢興大獄清理舊臣為允炆鋪路?”
寰妃道:“臣妾不明!”
朱元璋道:“大元王朝好戰,所以當rì我能從各方諸侯之中脫穎而出,最後贏得天下,大多是藉助臣子之力,如今我已老矣,而這些臣子自恃功高rì后必然不會聽從允炆之意,所以不得以而除之,寰妃可知我為何有子不立而立孫為後繼之君?”
寰妃道:“我曾聽人言,皇上喜愛太子,可惜長子早夭,所以愛屋及屋喜愛長孫!”
朱元璋道:“此言差矣,這些都是朕的骨肉,斷然無偏愛之心,只是如今天下初定,百姓安居,朕不想再興兵禍,大元強勢甚至鐵騎橫掃天下確不過數十年,大宋積弱,確可延續上百年之久,確是為何?”
寰妃道:“臣妾不過是一個婦道人家,如何能知天下之事立國之道!還請皇上明言。”
朱元璋道:“此乃仁政與人心也,大元雖強但不施仁政,所以百姓大多有怨言,最後敗在百姓之手,大宋積弱,確是一心為百姓所想,即便皇帝無所作為,百官臣民一心為國,所以才能延續幾百年,如此說來,法雖能強國但仁則可以延續,民之所往,不可不定!”
寰妃道:“如此看來,由太孫允炆繼承帝位乃為正道!”
朱元璋道:“不錯,只是朕一片苦心,不知其他皇子是否能夠體諒!”
寰妃道:“畢竟是父子,rì后只要允炆可以令大明興盛,百姓安居樂業自然可以明白皇上的苦心!”
朱元璋道:“但願如此,還是你最了解朕。”寰妃偎依在朱元璋懷裏,動作輕柔,宮殿內燭火發出昏暗的光亮,太監識趣的退下,一切已經表明今晚寰妃將會留宿侍寢,至於其他的妃嬪只能獨守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