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我要不要參劾他
據史料記載,李綱共有三個弟弟,分別是李經、李維和李綸,校書郎李經英年早逝時,李綱由於悲傷過度染上重疾,不久也撒手人寰,手足感情之深由此可見一斑。
梁揆方才提到的翁彥國,正是李綱另外一個弟弟李維的岳父。
說起李綱這個姻伯,那可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
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時任江淮荊浙制置轉運使的翁彥國募兵入援,路過淮寧府時應邀與同樣募兵入援的燕王後裔趙子崧歃血為盟。
兩人都想當這個盟主,趙子崧說“周之宗盟,異姓為後”,翁彥國則對以“我奉王命入衛,公陳守耳”,雙方互不相讓,差點打起來,直到後來聽說康王趙構在河北成立大元帥府,翁彥國這才放棄盟主之爭主動引兵投奔過去。
歷史上的翁彥國不只是權力欲強,貪墨起來也毫不手軟。
建炎元年五月,時任江南東西路經制使兼知江寧府的翁彥國奉旨修繕城牆和營造行宮,他和轉運判官吳昉上下其手,不僅橫徵暴斂侵吞民財將當地百姓逼上絕路,還獅子大張口請朝廷下撥了四十萬貫經費,最終把自己撐死了。
東窗事發后,宋高宗親自下詔重黜中飽私囊的兩個大貪官,時任宰相的李綱接到詔書時剛好傳來了翁彥國的死訊,他本着死者為大既往不咎的官場潛規則,當然也有照顧姻黨不讓其子孫受到牽連的一點點私心,於是悄悄修改了詔書,將轉運判官吳昉一捋到底,對於翁彥國卻隻字未提。
此舉立馬引起軒然大波,時任中書舍人的朱勝非有封駁之權,率先上奏發難說“舍渠魁而責支黨,臣愚所未諭也”,趙構獲知內情異常震怒,黃潛善、汪伯彥等政敵也趁機落井下石,李綱在宰相的位置上只幹了七十五天,最終被自己精心打造起來的南宋小朝廷掃地出門了。
“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卧殘陽。”
李綱晚年以病牛自喻,至死也沒再提及當年那樁讓他陰溝裏翻船以至於徹底離開權力中樞的姻黨案,可見這位抗金名臣心裏跟明鏡似的,昏君在上,悍臣滿朝,既便沒有翁彥國給自己埋雷,也不會在宰相的位置上幹得風聲水起,激流勇退未嘗不是明智之舉。
只有一樁事情,此時此刻的他怎麼都想不明白,翁彥國明明在宣和末年就因為得罪太宰王黼被罷為祠祿官一一即提舉鴻慶宮,什麼時候搖身一變成了江淮京東諸路制置轉運使了?
要知道,相對於應天府尹兼京東西路安撫使胡直孺這種一路帥臣而言,執掌數路財賦大權的江淮京東諸路制置轉運使翁彥國才是真正的封疆大吏。
“梁御帶,據我所知,朝廷並未起用翁彥國,何來制置轉運使一說?”此事干係重大,十有八九跟道君皇帝有關,李綱只好當面向爆出此料的梁揆請教,他和黃經臣此前去鎮江時路過此地,應該早就知道有這檔子事兒。
此時天光已經大亮,偌大的祠堂里只有三個人,黃經臣依舊背靠在扶手椅上抱着胳膊假寐,梁揆站在他旁邊像個隨時聽候差遣的跟班隨從,這傢伙早就看出來乾爹受了委屈,因此陰陽怪氣的回答道:
“咱家不過是一介閹人,豈知閫外疆臣之進退?李樞密若想知道緣故,還是親自去宮裏問問官家吧!”
一語點醒夢中人。
李綱激靈靈打了個寒顫,黃梁二人從鎮江回來之後,一定會將翁彥國秉承上皇旨意復出的消息稟奏給聖上,舉朝皆知翁彥國和自己是姻親關係,而應天府又是東京到鎮江的必經之路,儘管如此聖上還是讓自己充任太上皇行宮奉迎使,除了沉甸甸的信任之外,應該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
總而言之一句話,事情沒那麼簡單,因此李綱立馬改變了主意,他讓人把趙立叫回來,同時吩咐眾人準備啟程上路,直接去應天府衙找當地主政官員解決問題。
趙立被這位前言不照后語的李樞密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問又不敢問,只得略盡地主之誼,先讓麾下士卒跑到三陵台南岸薛慶薛大頭領的營壘里,借來一車草料芻豆,等到將五六十匹河曲良馬餵飽之後,再親自帶隊護送他們這一行人嚮應天府城進發。
從倉頡祠到梁園鎮的一路之上,以閭勍為首的那些禁衛班直騎在馬背上有說有笑,時不時還講個老漢推車的葷段子,惟有御前左班指揮使左言臉黑得像鍋底。
這傢伙騎着一頭從空載雙轅貨車上卸套下來的雜毛役馬,一邊磨磨蹭蹭地往前走一邊破口大罵,愣是把白氈笠劉忠的十八輩祖宗問候個遍一一直娘賊啊直娘賊,馬廄里明明有那麼多好馬,為何偏偏看中老子的黃驃馬?
大隊人馬走到梁園鎮的時候已經是午正時分,武衛軍的大營就在梁園鎮上,趙立把眾人迎進營壘里稍事歇息,同時命令伙頭軍準備飯食,不管吃的咋樣,好歹作為東道主招待一下這些陪王伴駕的貴人們。
從梁園鎮到府治宋城還有十多里路,沿途之上既有陸路也有水路,水路是從東京途經應天府流到江淮的汴河,十幾丈寬的河道里停滿了大大小小的運糧綱船,一眼望不到邊,看船頭和桅杆方嚮應該是往上遊走的,但卻被駐泊在梁園鎮的水師兵船迎頭封鎖住了。
出了梁園鎮再往南走五六里路便是京東第四將禁兵的轄區,老將劉位接到哨騎探報,攜其子劉綱一起跑到距離府城十裡外的歇馬亭迎接,趙立護送到這裏算是圓滿完成了任務,他和劉管將打個照面之後便打馬回歸了武衛軍的大營。
歷史上的劉位和趙立頗有交集,建炎年間兩人同為淮甸守疆帥臣,趙立從徐州移鎮楚州時,途經滁濠鎮撫使劉位的地盤,劉位拒不讓路,兩人發生齟齬差一點大打出手,趙立報請東京留守杜充居中調停,雙方才化干戈為玉帛。
劉位後來被山東盜賊張文孝所殺,其子劉綱雖然襲封了滁濠鎮撫使,卻因領地失陷於賊手無力奪回而從未踏足過一步,浪得虛名而已,最終被朝廷收回了世襲的鎮撫使之位。
現如今的劉位父子還在地方系將禁軍里廝混,聽說新任簽書樞密院事李綱已經到了京東第四將管轄的地界,自然得親自出城迎接了。
李綱心裏有事,對待劉位父子顯然沒有趙立熱情,彼此見了面略略一敘便直奔位於城中繁華地段的鴻慶宮而來。
南京鴻慶宮又名聖祖殿,乃是趙家原廟所在地,佔地面積足有百十畝,屋舍殿宇不可勝計,可以說是應天府的標誌性建築,朝廷每年都要在此地舉行規模宏大的祭祀儀式,太上皇行宮奉迎副使宇文虛中選擇在這個地方和奉迎正使李綱碰面,當真是有先見之明。
李綱、黃經臣等一干眾人在劉位父子的引領下,沒費吹灰之力便找到了鴻慶宮,孰料站在宮門前迎接他們的,除了新任尚書右丞宇文虛中,還有右正言趙鼎,監察御史張浚,左班都虞候劉錫,侍衛長蔣宣以及十位腰懸佩劍背負黑漆寸札弩的紫衫衣漢子。
從班直衛士到禁衛親從官,現在連隨行護駕的金瓜武士都赫然在列,這陣容都快趕上皇帝微服出巡了......李綱一邊暗暗吃驚,一邊和眾人一一見禮,輪到監察御史張浚的時候,忽聽這個最喜歡抗上的昔日下屬悄悄俯耳過來說道:“令姻伯翁彥國擁兵自重,擅自截留輸送東京的上百艘運糧綱船,大有不臣之心,請李樞密示下,我要不要參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