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巔論史
萬里長江入海口,千里平川兀顯五座小山,沿着長江北岸東西方向排列,位於中間的主峰白浪山,號稱:江海第一山。
白浪山南麓山坡下有一座四柱三門石坊,橫額正中石刻:【唐駱賓王墓】。初唐時代的文壇,有四位傑出人物,駱賓王為文壇四傑之一。
一位花白頭髮瞻仰者久久徘徊於墓前長噓短嘆,婉惜如此傑出文人平生不得志,別離父老妻兒流落他鄉,獨在異鄉為異客,丹心孤魂鑄英靈。
花白頭老者悻悻離開駱賓王墓,隨着遊客上山,攀登白浪山巔峰,來到廣教禪寺山門前的大觀台。東眺江岸,碼頭吊機林立。西望遠方,高樓阡陌成片。向南俯瞰大江,巨輪小舸爭流。回首仰觀廣禪寺山門,廣禪寺門柱鐫刻對聯:“長嘯一聲、山嗚谷應;舉頭四顧、海闊天空。”
花白頭老者即景生情,撫今追昔,回憶童年苦難時代。詩歌以言志,隨心而發,引吭高歌:
我們這一輩,見證興與衰,眾強裂華夏,百年恥辱痛,共和揮巨手,病夫站起來。
歌聲飛落山林,飛進寺殿,另一蒼老的對歌聲響了:
我們這一輩,苦難青少代,稻麥連殼磨,咽糠吞野菜,草鞋配綁帶,補腚露膝蓋。
此歌聲落,又一豪邁的對歌聲嗨起來:
我們這一輩,蟄龍醒飛來,隔洋握巨手,縱橫大三國,乾坤大挪移,華夏新時代。
花白頭老者循着歌聲望向廣教禪寺山門內,目光相交,兩位皓首老者向儒仕點頭致意。儒仕登階跨檻進入山門內,左瞧瞧右瞅瞅,啞然失笑:“在下儒仕,拜謁二位大師。你倆音容舉止,體格像貌如此相同,在下難分仲伯。”
一位大師說:“我的名號釋智,奉釋加族智者為祖師。咱與您是同齡人,聽到懷舊的歌聲,我發自肺腑應聲而歌。請不要見怪笑話。”
另一位大師說:“我的名號是道哲,奉老聘為祖師。釋智與我是孿生兄弟。雖然兄弟倆修行祖師不同,但是我倆同修華夏史,通讀二十四史,精讀資治通鑒,諳熟盛唐史。與友人談古論今之時,彼此互補,猶如一人。世人對咱倆多是憨憨分不清,簡二合一,各取一字,咱孿兄弟合稱:智哲。”
儒仕說:“譖用祖師名諱,似乎不遜。父祖為我取名儒仕,指望學而優則仕,撈個一官半職光耀門庭。我啃下一肚子書文,跨進了官衙的門檻,實指望登堂入室,只因剛正不阿犟倔氣,可惜不知通達人情世故,三年二載就被擠出官衙門檻。到頭來年屆古稀,兩袖空空也。”
智與哲大師說:“儒仕、儒仕,學而優則仕。期望值越高,失落感越多。談泊以明志,自我平衡心態,無為寧靜以致遠。”
“自我平衡心態?自我平衡?謝大師指點!儒仕之名,到此為止。即今名號:自平。”
智與哲大師說:“善哉,妙哉,意氣相投心心相印,請到茶座品茶。儒祖孔丘、道祖老聘,這二位祖師生於藏東。釋祖生於藏南,其實三祖師同源黃種人,故而心心相印,三教和而不同興華夏。釋、道、儒,對應天、地、人。釋,天馬行空、離苦得樂;道,地實自然、無為處世;儒,人文禮制、世間大同。”
自平問:“請問大師,此山既不高亦不大,稱名江海第一山,是否名實相符?”
智哲說:“名山不在於高與大,青史揚名不在於權與貴。釋祖放棄顯貴的王位,方得留名千秋。道祖隱世,才留下道德經弘揚萬載。孔丘顛沛流離,成為絕代宗師。
名山之揚名,重在人文歷史。白浪山稱名江海第一山,既有地理之形,還與盛唐人物有斬不斷、理還亂、千絲萬縷的關聯。山下駱賓王墓的對聯闡述明了:筆傳青史、一檄千秋著。
華夏之盛,盛於大唐四個半皇帝。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則天、唐玄宗半隆基。這四個半皇帝都與大唐司空英國公李勣有扯不斷的牽聯。”
自平撓頭相問:“四個半皇帝,玄宗半隆基,此話如何解述?大唐司空英國公李勣如何與四代半皇帝有牽扯?”
智哲說:“唐玄宗李隆基作皇帝四十多年,大唐朝隆盛之極,前無古例,后無成者。盛極必衰,唐玄宗李隆基晚年驕奢成了逃亡的皇帝。盛世終結,大唐朝的基業不再盛隆。盛世隆基半途而廢,故而戲謔之言,唐玄宗半隆基。話題扯遠了,回歸正題。大唐朝司空英國公李勣,他與咱們腳下白浪山的人文景觀有點牽扯。
山頂廣禪寺、山南駱賓王墓、山北綉神樓。這三個人文景觀都涉及大唐歷史人物。
白浪山山頂廣禪寺,建於唐朝總章年間。這一年七十五歲的李勣,白首平戎凱旋歸來,收復遼東漢四郡,開疆拓土數千里。隋煬帝東征陷落東遼的年輕水兵,人老思故鄉,回歸故里,物是人非,在白浪山築廣禪寺寄託鄉思。
白浪山南麓大唐朝文傑駱賓王墓。李勣的孫子李敬業,與駱賓王反對皇后武則天纂政,兵敗后遁逃於“邗東白水盪”。駱賓王終老於此。
白浪山北麓有【綉神】沈壽的綉樓。其墓碑石刻《世界美術家沈女士之墓》。她的綉品累次得到了世界大獎。綉神沈壽貢獻慈禧太后的壽《觀音像》,擬是武則天畫像。她的綉樓存有一百多幅觀音菩薩像,展現漢魏時代、晉朝、隋朝、唐朝、宋朝各個時代,不同版本的觀音菩薩像。
唐朝之前的觀音菩薩像,是男相。盛唐之後的觀音像,是女相。近代的觀音像,都是參照唐朝名畫家閻立本、吳道子倆人所畫的女相觀音像。
名畫家閻立本,官職工部尚書,常常見到皇后武則天的相貌。吳道子是武則天做女皇帝時期的宮庭畫師,專為皇宮內的妃嬪佳人畫像。
女皇武則天是什麼樣的體貌呢?武則天自己說,女兒太平公主的像貌“類己、豐碩、方額、廣頤”。
觀瞻宮廷畫師閻立本、吳道子倆人所畫觀音像。品味女皇武則天所說“類己、豐碩、方額、廣頤”這八個字對體貌特徵的描述。比較唐朝之前觀音菩薩的男相,其中寓意不言自明。宮廷畫師比照女皇,創造性畫了觀音菩薩像。
駱賓王與李敬業反對皇后武則天,在揚州舉義兵敗。李敬業的祖父是英國公李勣,李勣原名徐懋功。
唐高祖皇帝李淵,賜予徐懋功國姓。徐懋功改徐姓李。名李世勣、又名李勣。
智哲說:“徐懋功精於道,藥王孫思邈著《千金要方》醫術,為了統一推廣該書醫術,徐懋功領衡撰寫藥典《唐本草》又名《英公本草》,福澤百姓千年。
徐懋功善於佛,唐玄奘在宮中翻譯佛經,與徐懋功同期同宮殿侍奉唐太宗李世民。
徐懋功諳熟儒任之途,在朝輔政:直致終老,功高主不疑。
徐懋功通達儒、釋、道,一生蘊函人生不敗真諦。
自平問:“智哲大師,徐懋功如此多才,為何沒有著書立說呢?”
智哲說:“高處不勝寒,述而不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