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回 凌雲山彌勒贈佛寶,五尺道張佺說秘辛
靈釧令三將留在原地,然後小心跟在李賢者和純陀身後走上石階,並且一邊前進一邊低頭看着腳下,不敢踐踏佛身,免得惹上大不敬之罪。四人先後來到佛身胸口處的密室之外,土地公施法打開封口石,讓純陀和尚一人進入,靈釧和李賢者都在土地公所造石階上等候。過許久,純陀和尚先後捧出兩隻以蜀錦包裹的冊箱,靈釧見狀便請李賢者上前接過。李賢者師徒見靈釧一介女流,且非佛門之人,所以也願親力親為免對佛寶不敬。之後賢者手捧一箱,純陀手捧一箱,眾人皆由石階返回。
等回到山頂,靈釧要放土地公回去,一旁李賢者卻將佛寶交給純陀,自己上前深施一禮,問土地道:“請問老丈,不知是哪位佛主賜下經卷佛寶。”土地公一邊回禮一邊答道:“正是兜率天的彌勒菩薩。”靈釧在旁聽得明白,前後聯繫心下恍然,這才想通其中前因後果。原來先前在敦煌莫高窟,彌勒菩薩也曾顯聖,以泥塑佛身裝下數十萬石糧食幫助沙州百姓躲過災年。今在嘉州又以經書金冊相贈。只不過橫生枝節,佛祖追加一道佛旨要自己親自去取,設下一個小小圈套,倒是無傷大雅。想來彌勒菩薩還未成佛,且按佛教說法,要到未來某個時間才會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下一尊佛。現下只怕地位有限,也只能依照佛旨行事。而魏晉南北朝時彌勒信仰雖盛極一時,但到大唐玄宗朝時就已經下令禁絕,之後彌勒信徒更是急劇減少至默默無聞。在這種情況下彌勒菩薩還能將金冊佛寶相贈,助自己前往南詔降妖,而不是留着歸化信徒渡過難關,真可說是莫大恩惠。想到此處靈釧走回山頂懸崖,對着大佛真心實意地拜了三拜,以謝其兩次幫助自己。
等拜完大佛,靈釧轉頭望向土地公,突然想起先前所說修建大佛的舊事,於是隨口問起那位逼迫海通和尚挖眼的郡守後來如何。土地公道:“海通和尚自挖一目后不久圓寂,世人皆說贓官所害。那時開元初年佛徒眾多,皆因武周朝大興佛教以壓制崇信道教的李唐宗室之故。所以嘉州郡守迫害僧人之舉便是犯了眾怒,不但招來黎民百姓的謾罵譏諷,更得罪了朝中上下信仰佛教的文武百官。所以很快便被羅織罪名下獄,不但身死族滅,就連死後也不得安寧。老朽聽說那郡守的幽魂在十殿八獄中輪轉一遍,還要永墮畜生道,生生世世托生為雄兔,受盡剝皮開膛、煎煮烹炸之苦。”
靈釧想起昔日在成都上學時,不知吃過多少香辣兔頭,如今被嘉州土地一說,隨即覺得有些噁心,但還是強忍着問道:“為何讓其轉世為兔子,而不變成其他畜類?”土地道:“上仙有所不知,昔日大唐玄奘法師著《大唐西域記》裏記載過一個故事,說有狐、兔、猿三隻野獸,異類相悅,互為摯友。天帝欲試其心,便幻做饑民現身在三獸之前向其乞食。於是狐銜鮮鯉,猿采華果,唯獨兔子弱小一無所得,便投身於火,焚燒自身以供天帝。天帝感其至誠,便將兔子送入月宮傳之後世,據說這便是月宮中白兔的來歷。所以佛祖命十殿閻羅使其為兔,想來也是希望他終有一日幡然悔悟,甘受焚身之苦,為他人犧牲自己,來洗凈前世的罪孽。”
聽完土地所說,靈釧搖首笑道:“那他們先得教會那隻兔子聽懂這個故事才行,想不到佛教總說慈悲為懷,對那些傷害佛徒的人下手也如此兇狠,偏偏還要頂着讓其徹悟的名義讓其永遠受罪。”靈釧這話嘉州土地哪裏敢接,只有一揖到底不敢抬頭。不過話雖如此,靈釧卻也知道,這世間諸多宗教,哪個不是如此,順昌逆亡,只要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便分親疏遠近,便有腥風血雨,這古今天下,莫不如是。
等辭別土地公回到客棧,李賢者和純陀和尚已向商隊討來錦帛細細擦拭金冊。靈釧遠遠看了一眼,見銅質鎏金,不過是些凡品俗物,並不是什麼寶物法器。不過對凡人而言,這些金銅之物已是莫大財富,所帶來的的效果也不見得就比法寶差出許多。見二僧態度虔誠目光堅毅,又想到此行前途未卜,於是最終化為幽幽一聲嘆息,輕輕掩門而去。
次日一早眾人再度出發,純陀和尚雙肩挑擔,將金冊藏於前後兩筐衣物乾糧之中,加上其胡人相貌,觀之頗像電視裏玄奘身邊的沙和尚。靈釧看看李賢者、成康、歸海、蜃影幾人,感覺就是此去西天取經,人數也夠用了,不禁在旁暗笑不已。
過了大佛腳下的金沙江,也就是古之瀘水,便進了南中地界。昔日諸葛武侯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七擒孟獲,平定南蠻,都是從這裏開始。於是眾人尋到渡口登船,沿岷江從嘉州過犍為,一路來到戎州,再轉向東南至僰道,便進入五尺道商路的入口。昔日大秦攻滅六國,於始皇二年(公元前220年)開靈渠、修馳道,以首都咸陽為中心,修建官道連接全國各地,哪裏出現緊急軍情,便可使秦軍車馬朝夕可達,從而兵貴神速。而五尺道便是蜀地馳道延伸至雲貴的部分。當時的蜀郡太守是曾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李冰,其帶領秦人積薪燒岩、潑水開路,終於經僰道、過朱提,最後到達鹽津縣豆沙關,修成這條商路,因路寬僅有五尺,故稱五尺道。秦亡之後,漢朝為繼續控制西南地區,便在五尺道基礎上建制了僰道、南廣、朱提、味縣四縣作為節點,一路通向滇池。如此一來,前後一千多里,才成現在規模。如今僰道在戎州,南廣、朱提、味縣皆屬南詔拓東節度治下;而過味縣之後,便進入南詔所修的滇池官道,最終到達拓東城,即今之昆明,南詔國的東都。
這一路山勢陡峭艱險難走,但對走慣西南山路的譚記商隊來說卻不算什麼。只是李賢者師徒二人,慣常打坐參禪少走山路,眼看雙腳磨破血流不止,兩人卻連哼都沒哼一聲。靈釧無意中瞥見,隨即取出水靈珠中三光神水,在指尖凝成一道水流,然後為二人洗腳清創。那三光神水本是來自觀世音菩薩的凈瓶之內,素有起死回生、療傷癒合的神效,如今用在兩位凡人腳上,自是藥到病除、去腐生肌。李賢者和純陀二人頻頻道謝,靈釧卻不以為意,只是休息時無意中打開神識,發現這條商路雖人跡罕至,卻也無盜匪出沒。詢問譚記商隊的大當家譚忠,才知十多年前南詔攻入成都,擄掠數萬青壯婦孺,在返回途中,又將沿路所見唐人盡皆捉走,敢違抗者就地斬殺。後來大唐官軍重新控制邊境,亦對相關地區進行清洗,以免再有里通南詔的細作留下。而僰道一帶古屬僰人所居,為免生亂,很多僰人部落被遷往別地,以免為南詔通風報信,是以五尺道上如今除了幾家商隊路過之外,幾乎再無生人出沒。
靈釧本來還打算令成康放出倀鬼所化妖兵在前探路,衛護商隊前行。如今聽到此說,便打消主意,只跟在李賢者師徒和三將身旁不再多言。眾人住店趕路、翻山越嶺,走走停停數十天,終於來到唐詔邊境,就在筠連一帶。靈釧見未設關卡止有驛站,便問何故,商隊大當家譚忠回道,十一年前李德裕為西川帥,因南詔吐蕃每次入蜀都從黎州一帶進犯,因此聖人令重修清溪關以斷蠻夷入蜀之路。但李德裕來到蜀中一番考察之後,發現黎州與南蠻通路極多難以盡塞,唯有重兵鎮守要點,才可保蜀中無虞。因此聖人命黎州雅州各增兵一萬,成都增兵兩萬,互相拱衛,這才使南詔吐蕃不敢妄動。如此一來,在南詔剛剛洗劫蜀中之後,李德裕並未深溝高壘徒耗民力,只以三萬精銳便守住蜀地,使王嵯巔不敢輕舉妄動,這才換來今日太平。言語間,譚忠對李德裕頗為敬重,亦令靈釧動容。
想起二戰有名的馬奇諾防線,想不到千年之前就有中國人已經指出這種消極防禦的弱點所在,這讓靈釧頗感心折。雖然那李德裕恰是牛李黨爭中李黨魁首,導致大唐最終衰亡的罪魁之一,但想起先前白獐現世時就有提到牛僧孺乃是案獄清明、朝野相慶的賢吏,而這李德裕主政四川又政績斐然,這下靈釧也搞不懂這牛李兩人到底誰是誰非,於是便問譚忠,牛僧孺與李德裕到底如何結怨。
那譚忠不過是商隊裏的一個掌柜,哪敢公開妄議朝政,但又不敢惹怒眼前仙人。靈釧見他左右為難,於是施法招來土地詢問。過不久,便有戎州土地匆匆趕來,卻不料並非漢人,且語言不通、溝通不暢,原來這戎州古為夷戎所居,南朝梁武帝時才得設立,至隋唐之際皆為羈縻州,地方官長由夷人首領擔任,想不到就連天庭指派的土地公等低階神靈,亦由夷人死後擔任。
見問不出個所以然,靈釧不得不揮退土地再次看向譚忠,那譚忠不得已剛要開口,卻被一旁張佺伸手攔住。
原來張佺見譚忠為難,便替他說道:“此事說來可不光彩,仙姑就莫要為難大當家的了。此事聽聞是大唐憲宗朝時,有年科舉考生牛僧孺和李宗閔在考卷中針砭時事揭露腐敗。當時考官賞識二人膽略見識,便在賢良方正對策一科給其第一,並舉薦給聖人。然而此舉卻不想得罪當時宰相李吉甫,因二人所做文章矛頭隱隱指向宰相無能。因此宰相李吉甫將二人斥退,並表示久不敘用,並對聖人誣言牛、李二人與考官有私交,致使聖人將考官也降職處理。然而此事傳揚出去朝野一片嘩然,百官皆說李吉甫嫉賢妒能不能容人,於是聖人迫於壓力,又將李吉甫貶至淮南。而李德裕便是李吉甫的兒子,三人恩怨由此而來。後來元和七年(812年)李吉甫病死任上,牛僧孺、李宗閔才得以入仕。到長慶元年(821年),因有人揭發科舉考試存在舞弊行為導致科舉複試案發,李宗閔受牽連而被貶官。因李宗閔懷疑擔任翰林學士常被聖人召到思政殿問對的李德裕構陷自己,才導致自己被貶,於是二李之間仇恨愈深。到十一年前二李皆有拜相機會,但李宗閔賄賂宦官搶先一步,隨即將李德裕貶到浙西。后聖人召回李德裕,但李宗閔怕李德裕也得拜相,便通過宦官將其再次貶出,同時對李黨成員或貶或放,這才使得牛李黨爭全面展開,直到今日再難化解。”
張佺一席話倒是解了靈釧的好奇心,但隨即靈釧便意識到另一個問題:如果大唐朝廷內部的秘聞,張佺身為番邦小國的外人都能了解得如此清晰明白,那豈不讓人膽寒。隨即又想起歷史課本中記載的那些侵華日軍里的中國通,靈釧一時不知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張佺,連看向他的眼神也變了態度。
而張佺也看出靈釧心態變化,隨即上前拱手解釋道:“仙人莫怪,實在是王嵯巔為攻唐處心積慮準備多年,所以派出探子多方調查唐廷秘聞和軍力部署。因我張氏也是其籠絡對象,所以時常會接觸到一些關於大唐的機密情報。不過我也明白,大唐人才輩出卧虎藏龍,且國力雄厚,不是我等小國可以覬覦。就拿當年攻入成都來說,一旦大唐援軍趕到,王嵯巔就不得不親自斷後匆忙撤離,就是知道大唐虎威仍在不可小覷之故。”
原來南詔脫胎於烏蠻,原本經濟狀況較為落後,長期以農業生產為主,所幸南詔龍興之地巍山一帶土地肥沃適宜稻禾生長,又有深池盛產魚菱,這才做到邑落人眾物產豐美。之後隨着大唐南方絲路拓展至南詔及南亞各地,新技術和商品不斷湧入,也促進南詔的農業和商業快速發展,使東起石城、西至永昌,村落相望牛馬被野,家繞五畝之桑,國貯九年之廩,國家逐漸強盛起來。經濟繁榮催生亦制度改革,此後南詔對臣下施行分封授田,自清平官以下都有官給分田。上官授田十雙,上戶授田三十雙,中戶、下戶各有差降。得到分田的官員或人戶,除下戶自耕外,都把田地交給佃人耕種,南詔由此進入封建時代,社會生產得以極大發展,一些主要農產區的畝產已和中原接近。太和三年(829年)權臣王嵯巔寇掠蜀中,擄走五萬男女入滇,其中多有能工巧匠極大促進了南詔的煮鹽、水利、紡織、建築等行業發展。隨着國力日強,南詔亦隨之調整官職、細化權責,以集中更多權力,將原本承擔宰相之職的清平官又分為坦綽、布燮、久贊;在清平官、大軍將之外又增加酋望、正酋望、員外酋望;原來的六曹也改為九爽,其中幕爽主兵事、琮爽主戶籍、慈爽主儀禮、罰爽主刑獄、勸爽主人事、厥爽主修造、萬爽主財政、引爽主外交、禾爽主商貿,這中樞九爽相當於大唐的三省六部,其長官由清平官、大軍將、各部落酋望兼任。此外九爽之上又設督爽,總領三省。九爽之下增設三托:乞托主馬、祿托主牛、臣托主倉廩,也由清平官、酋望、大軍將兼理。此外,還設有掌管賦稅的爽酋、彌勒、勤齊等官員,和掌管機密資料的兵司。
而南詔的商業貿易也在這一時期逐漸繁榮,不但與大唐劍南、嶺南和吐蕃地區有密切往來,且與天竺、驃國、中南半島諸國,以及通過水路與波斯、大秦都有商業貿易,異域胡商不遠萬里來到南詔販運水晶、琉璃、珍寶、香葯、琥珀、奇獸、水果,大唐亦需要從南詔進口戰馬和鐵布銀銅,而南詔則需要進口大唐的絲綢、緞匹和金銀。如此一來,商業貿易也催生貨幣發展,南詔開始使用專門的海貝作為貨幣使用,以取代原本的以物易物。而因南詔和其後大理國對中南地區貿易的長期依賴,因此雲南地區的貝幣也一直使用到明朝才逐漸被銀兩取代。
同時商業貿易也推動了交通發展和城鎮建設,南詔逐步建立起以洱海為中心、四通八達的交通線。主要幹線有:終點為青溪關的滇蜀西道、以五尺道為主體的滇蜀東道,通往天竺的永昌道、通向安南和嶺南的步頭路,以及通往中南半島的青木香山路。同時沿途商業城鎮也逐漸形成,羊苴咩城也就是後來的大理作為政治中心,相隔不遠的大厘城則是貿易中心;此外還有拓東、鎮西、開南、寧北、永昌、通海、會川等城鎮逐漸興起。
譚記商隊進入拓東城后,眾人尋一客棧落腳。數日後,張佺引譚忠來與李賢者師徒和靈釧等人辭行,只因南詔境內瘴癘橫行、毒蟲遍佈,兼之南詔與大唐關係微妙,所以商隊不敢再繼續深入,而是就地採辦貨品,然後擇日返回成都,因此李賢者等人要去羊苴咩城就需分開行動,繼續前行。
送走譚忠之後,張佺也開口告辭,說繼續向前便是弄棟節度,王嵯巔身為弄棟節度使,又在王城專權多年,自會將那裏經營的金湯鐵壁、根基穩固。而李賢者出身宗室,張佺身為邊將,兩個若一起招搖過市,只怕傻子都能猜出李賢者此次歸國目的何在,所以只能委託靈釧繼續照顧,張佺則要北上會川,經劍川,過寧北而入王城,寧肯多繞遠路也不能暴露行蹤,以免拖累賢者,所以要晚些時候才能再與眾人相見。而張佺同時囑託,賢者此去王城可先去尋清平官段宗榜,若能得其相助則事可成也。
靈釧以前聽說過大理段氏,如今聽到段宗榜之名,便問來歷。只聽李賢者答道:“那段宗榜出身大姓,為南詔開國元勛段忠國之孫,清平官段盛全之子。老朽少時也曾見過,只因虛長几歲,所以並不相熟。一晃幾十年未見,倒真不知從何說起。”靈釧見李賢者那邊消息不多隻得作罷,不過既有線索,後面便可順藤摸瓜,倒是不急。然後又問賢者打算如何前往羊苴咩城,需不需自己做法。那李賢者笑顏婉拒,說自己身為禪僧久歷佛法,如今又有傳經之責,正該仿照先賢乞食前行。一席話說得靈釧肅然起敬,見其志堅便不好再說,只得深深一拜,約好來日前行時間,然後告辭離開。
與李賢者師徒告別之後,靈釧招來三將分別安排任務,先令成康隨自己前往弄棟摸摸情況,若遇事急還可放出妖兵製造混亂;而歸海蜃影二將則留在李賢者師徒身邊保護其安全。歸海蜃影二將也知此次入滇,連彌勒菩薩都有贈禮,更有佛祖頒下法旨,可見佛教高層對此事的重視程度。所以只能辦好不能辦砸。而二將都擅於隱藏身形適合暗中保護,於是各自上心,領命去了。
之後靈釧又帶成康去尋張佺,想追問先前所說王嵯巔手下那兩招暗棋,一個是妖人龍赤統領的巫教,一個是配製毒藥的神秘組織,究竟都藏在什麼地方,可有線索。待推門進屋,張佺正在收拾行裝,見靈釧成康前來不知何事,面上有些拘謹。靈釧想起前日在五尺道上稍有不快,又見其未帶兵刃護身,便取金靈珠造短劍一把,又以光靈珠為其開光,造好後送到張佺面前,一來贈其防身,二來也算是這趟導引入滇的謝禮。那張佺見靈釧僅用法術便能憑空打造兵器,頓時敬佩不已,好一會才上前拜謝。只不過對靈釧所問問題卻沒有答案,只說制毒之人若不在王城,便該是在弄棟節度的地界,否則藏身別處總會露出風聲被人察覺。未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