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水田整地 育苗插秧 人海戰術 搶佔農時

第十二章 水田整地 育苗插秧 人海戰術 搶佔農時

水田整地,要先戧稻梗子。

三人一組,就是一把兩米來長的鐵鍬把,鍬頭的兩個耳邊上各有一個園眼,圓眼上串着一個圓鐵環,栓上繩子兩個人各站一邊,使勁往後拽,前面拿鍬的人掌握方向。把戧下來的泥土拍在田梗上,修好田梗,就要翻地泡水田了。

種水稻很繁瑣,水田要提前一個月培育苗,稻種要用藥水浸泡一周左右,視稻種發芽程度。之前還要做發芽實驗,看出芽率。

育苗時,要平整好一塊水田地,做好苗床。並在苗床上撒一公分厚,篩過的腐質土。由有經驗的老農,把浸泡過的稻種,均勻地播撒在苗床上,再復蓋上一層土,扣上薄膜,靜等發芽。

這段時間,就由水田技術員來管理。

他會根據秧苗的長勢,控制水位,根據氣候,控制溫度。一般都是,在地膜里放個溫度計。技術員每天早晨都要來查看,溫度高了,生產隊就派人去把地膜掀起點縫隙,通風降溫,晚上還要防凍再蓋上。

秧苗經過幾次通風段練,適應了外界的氣候,長到十五公分左右時,天氣也轉暖了,晝夜溫差不大時,就可撤去薄膜,可以薅苗插秧了。

插秧是應時農活,季節性強。

那時,生產隊插秧,全隊男女老少都要參加。

生產隊長也不容易啊!一早晨吃過早飯,就在村中挨家挨戶地上門催促:“時間不早了,趕快下田插秧去。”

水田地里,人工插秧,最原始的耕做方式,沒有半點機械。

人們站在田裏,一字排開,稻梗的兩邊各站一人,拉着一條長繩,人們按繩子的直線彎腰插秧。

都插完后,由一個拉繩的人吹哨,量好距離,再拉直,就可以插下一行。

這種耕做方式,現在看來,效率很低,也很窩工。

每到鄰近芒種時,各生產隊都要會戰。

把所有在家的男女老少人,只要能下田的,都趕下去插秧。

這個時期,生產隊提供中午飯,也就是大米飯,燉大豆腐,那時可是比較好的伙食。就衝著這伙食,社員們也都比較積極地參加。

農時不等人啊!要不抓緊插秧,過了農時就不能插了,因為生長期不夠,到秋天不能成熟,就是一把草。

我記得,有一天早上,天剛剛蒙蒙亮,打頭的就來敲窗戶,招呼我們上工。我們大家上工都很積極,沒有曠工的。

打頭一來招呼我們,大家就馬上起身,穿戴好衣服,披上棉襖。腰間別塊塑料布,這在當年也是一個稀罕物,也是農村人下地幹活的標配。睛天可以鋪在地上休息,雨天可以披在身上防雨。

懵懵懂懂地走到水田地邊時,東方剛剛魚肚白。水面上還有一層冰碴,光着腳丫下水真是刺骨的涼,打頭的試了一下,水太涼了,大家都站立在稻田梗上,等太陽稍微升起,露出頭來了,才下田插秧。

那個時期,還沒有農田水靴,穿一般的水靴是不能下水田的。

原因是,下水后,靴子踩過的地方就是一個坑。如果插上秧苗,水一沒過秧苗,就淹死了。

打頭的下去了,我們也得跟着下田那,時間長就麻木了。

一直干到太陽高照,才收工,回家吃早飯。

後來,我就很少下田插秧,而是干比較重的活,挑秧苗。

就是,馬車把成捆的秧苗,拉到路邊,我們把成梱秧苗裝到土籃子裏,挑到剛耙完地的水田地邊,然後站在田埂上,手拿着成把的秧苗用力拋,把成捆的秧苗均勻的拋在水田裏。

這是個累活,剛開始時,我穿着高腰水靴,但是不行,走在泥濘的稻田梗上,水靴陷進去往外拔很費勁,這樣走起路來太累。

後來,就乾脆,不穿靴子了。而是光着腳板,挑秧苗,這樣走起路來利索,步伐還快。

稻田梗上有水,很滑,剛開始走在稻田梗上時,不是左腳滑下去就是右腳下去,總是站不穩,搖搖晃晃的,好在,沒有摔過跤,干幾天也就好了。

生產隊裏有的地塊不大,也不連片,幹完一塊地就要轉移到其它地塊。

到別的地塊幹活,有時候要過小河溝或是水渠,過小河溝,窄的地方還行,一跳就過去了,再寬一點,我們就來個撐桿跳。就怕過比較寬的河溝或水渠,那上面只有一根腳掌粗細的園木。

一開始,大家都很害怕,尤其是女生更不敢過,但是,那也得硬着頭皮過。雖讓我們是來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了,走路也得學習。

剛開始時,先過去的老鄉,會回過身來,伸手幫扶一把,把我們攙扶過去。走的次數多了,身體也能掌握好平衡,再走就不怕了。

過溝塘子就更難了。

濕地里的塔頭,離水面一尺多高,高低不等,腳踩上去還搖搖晃晃的,很不穩當。掉下去就容易陷進沼澤地里,不好往外拔。

走沼澤地,都是老鄉在前面引路,我們跟在後面,有驚無險地都能過去。

經過一段時間的段練,也都適應了。

說實話,如果沒有老鄉引路,還是不要過,太危險了。

這真是:

春季插秧,全員出動。

起早貪晚,搶佔農時。

人海戰術,效率不高。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的知青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我的知青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二章 水田整地 育苗插秧 人海戰術 搶佔農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