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遠謀
“那一場劫掠有多厲害,就連回師的耶律德光看見一處處被契丹鐵騎摧殘為廢墟的城邑,也感嘆不忍直視。
“這樣的慘劇,隨時都可能重演。作為中原男兒,自家內部關起門來逞強,算什麼英雄好漢?午夜夢回,可曾睡得安心,聽沒聽見漢家妻兒凄厲的哀告?
“有本事就拿起武器來,拒敵於國門之外,縱馬北上收復故土,恢復漢唐榮光,還漢家天下一個太平盛世,讓我們的婦孺孤老,過上一個安樂祥和的日子。
“大宋的勇士們,站起來,振作起來,從此以後,修我戈矛,一致對外,駕長車踏破凶頑,還我河山!”
崇簡最後這席話,主要是說給還跪倒在地的一干降兵聽。
降兵們聽完訓示,陸續站了起來,個個眼裏有光。
也不知是誰,帶頭喊了起來。
“殄滅凶虜,還我河山!”
於是所有的人都跟着振臂高呼,呼喊聲此起彼伏。
……
宋軍攻破太原、覆滅北漢的消息很快就擴散開來傳遍遼、宋兩國,以及大理、高麗、交趾、占城等等。
趙德芳大喜,與宰輔協商着,一面着手從大宋選調官吏北上,一面遙令崇簡就地選拔留用官員。
好在有收復南唐經驗,崇簡做起來沒什麼難度。
真正讓人頭痛的,是北漢接壤遼國,乃是抗敵前線,一旦失守,中原震動。
也就是說,收復北漢,相當於延長了宋遼間的戰線,必須要選好守將,才不至於變生倉促。
太原往上,忻州、代州等地,直接面對遼國,再往上,就是遼國西京大同府,豈同兒戲。
崇簡一直認為,要把北漢問題與收復燕雲十六州,甚至整體解決遼國問題放在一起,就是出於這樣的考慮。
當然,既然有機會兵不血刃拿下太原,也不必拒絕,這就是崇簡兼程北上的原因。
可惜大軍調配不易,不然真可以繼續揮師北上,拿下燕雲十六州,直接讓遼國五京少了二京。
當然,要說準備,大宋這邊準備不周,那遼國應付起來肯定也是事起倉促,手忙腳亂。
沒準趁亂北伐,真可以出其不意,建不世之功。
或許等一切準備妥當,遼國也防備森嚴,反而不易奏功。
在原本的歷史中,趙小三繼位后,攻滅北漢,就想一鼓作氣拿下燕雲十六州,可惜在燕京城外被迎頭痛擊,遭遇高梁河之敗。
趙小三打的主意,肯定也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趁亂收復燕雲故地。
可惜功虧一簣。
究其根本,在於他根本就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開疆拓土的馬上皇帝,沒有柴榮、趙匡胤的雄才大略。
偏偏又急功近利,自以為是。
在與遼國對峙中,他的對手是身體病弱但卻英明睿智的遼景宗耶律賢,這位遼帝還有一個彪悍的賢內助蕭綽,後來的承天蕭太后。
耶律賢去世后,在她的統領下,遼國國勢日盛,一時間文武兼備,還湧現出了耶律休哥這樣的一代名將。
可以說,趙小三和他的兒子,後來的宋真宗趙恆,在與之抗衡中,都處於下風。
更搞笑的是,趙小三和後世那個微操大師一樣,別出心裁畫了很多戰陣圖,要前線將領依法禦敵。
這就很扯淡了。
後來李繼隆之所以能取得對遼戰爭的勝利,甚至擊敗耶律休哥,就是敢於擺脫趙小三的遙控,因地、因敵制宜調整禦敵策略。
在這個歷史空間裏,趙小三可能一輩子無法體現其製作陣圖的天賦,但若有機會,崇簡還是想見識一番,真正體會下這玩意有何作用,為何會讓趙小三着迷。
但眼下,崇簡卻不打算兵行險着,趁亂圖僥倖。
關鍵的原因,是他不怕遼國那什麼承天太后,更不怕遼國的國勢日盛。
他堅信,大宋,在他的治國理念逐步落實后,會遠遠甩開同時代的其他國家,什麼大遼,大食,都難以望其項背。
到時候,就是碾壓的態勢,所以時間拖得越久就越有利。
當務之急,就是物色一個優秀的邊防將領,對此,他也胸有成算。
正當打算把自己的想法通過奏疏上達朝中,就接到徵調他回京的詔書。
一同回京的還有党進等。
党進被任命為忠武軍節度使,暫時離開了抗遼前線。
潘美被留了下來,任北路都招討制置使,判太原行府事,兼三交都部署,負責河東方向北邊的防務。
這和崇簡的想法差不多,只是就記憶所及,這樣的任命比原本的歷史軌跡早了些時日。
也難怪,由於他的亂入,北漢也提前壽終正寢了。
除了劉繼業等歸降君臣,崇簡決定帶着楊業一起返回。
動身那一天,楊業身邊跟着一個少年郎,一看就是德芳的同齡人,十七、八歲的樣子,生得虎背熊腰,天生一員虎將。
“這是犬子楊延朗,快來拜見欽差大人。”
這些時日以來,崇簡對楊業多所照拂,連党進、潘美等人都深覺詫異,這也使得楊無敵不再把自己當做降將,而自認做崇簡的心腹。
“楊延朗?”崇簡一時反應不過來,等了一陣才恍然大悟。
“啊~楊延昭,楊六郎!久仰久仰!”
這一番話倒把楊家父子搞得莫名其妙。
不過,也許正是肇因於此,後來楊延朗改名叫楊延昭,在鎮守邊關的過程中,威名赫赫,被稱為楊六郎。
……
北漢覆滅的消息傳到遼國,耶律賢和蕭綽緊急召集身邊重臣商討對策。
在帝、後身邊,除了如耶律賢適、韓匡嗣、室昉等一些年高德劭的元老重臣外,韓德讓、耶律斜軫、耶律休哥等新一代能臣也獲得一席之地,開始嶄露頭角。
凜冬時節,病弱的耶律賢身體很不適應,加之驟聞劇變吃了一驚,一下卧床不起。
此時在寢殿中召見群臣,也無力起身,見人到了,只是舉手示意,讓皇后蕭綽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