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孤城
而潘美與曹彬一樣,一個宣徽北院使,一個樞密使,乃是分中樞權力而設立,自然是朝中重臣,參與朝政責無旁貸。
潘美這席話,說得党進倒吸一口氣,其餘五路主將都不敢掉以輕心。
潘美見狀,知道初步目的已達到,連忙另起話頭,把眾人的注意力引向當前緊要之處。
“只是不知此子今次北上,身上肩負着何種皇命。”
潘美對崇簡的稱呼,既沒有党進的輕蔑,也沒有捧欽差臭腳之嫌,倒有一絲世交長者風。
話語中,有意無意點出,這小子皇命在身,可得小心配合。
傳言武將雙子星,曹彬儒雅,潘美多智,顯然並非空穴來風。
“是啊,究竟打算來幹什麼呢?按說是進是退,一道詔命就解決了,沒必要派這麼大一支欽差隊伍過來。”
党進也有疑問。
“是不是不太相信我們?”郭進突然說道。
這也正是縈繞在其他主將心裏的話,所以聞言紛紛點頭。
作為北路軍主將,郭進與党進、潘美一路同行,自覺關係不同,所以才敢出頭拋出這麼具有挑戰性的話題。
“郭將軍慎言。”潘美截口道。
“別胡說八道!”党進更不客氣。
雖說制止了下屬說犯禁的話,但二人相視一眼,都看到了藏在對方眼中的戒懼。
“好了,大家都回去約束好部眾,尤其要加強佈防,防止城內敵軍偷出城來。誰延誤軍機,照樣按軍律處置!”
党進厲聲道,特別提醒大家,誰想渾水摸魚,一樣軍法無情。
眾將討個沒趣,紛紛告辭離開帥帳。
党進剛想開口,聽到又有腳步聲傳來,以為是哪位將軍去而復返,只得把到嘴邊的話壓下。
他想說幾句體己話,當然不能讓那些魯莽的下屬聽見。
“怎麼又……”
党進剛開口,話就噎住了。
進來的人雖是武將打扮,但卻絕對是個陌生後生,只是手裏拿着雕龍令牌,顯見是宮中來人,難怪帳門前的守衛沒有阻攔。
潘美見了此人,脫口而出道:“欽差大人,怎麼來得這麼快?”
“隊伍還在後面,我輕騎趕過來,是有要事待辦。”來人輕鬆回答。
……
太原城內,北漢帝劉繼元也接到了密諜傳書,知道大宋皇帝趙匡胤去世,而且宋庭欽差正在北上,正召集文武對此加以評估。
眾臣議論紛紛,都覺得這是個好消息,對於已經被合圍的太原城來說,簡直就是久旱逢甘霖。
但當劉繼元問到如何利用大宋國喪逼退宋軍時,大殿內卻鴉雀無聲,眾大臣個個低垂着頭,好像發現了地板上有什麼軍國大略需要仔細研究。
也難怪,宋(周)、漢交戰以來,每一次都被敵軍平推到太原城下,幸得大遼牽制,或出兵相助,才免於滅國之禍。
現今更是被五路大軍圍困,城內軍民多數早已膽寒。
尤其這次打了那麼久,大遼的援軍始終未到,更讓人心生絕望。
因為害怕屠城,城內才萬眾一心拚死抵抗,但卻沒有主動卻敵的膽略了。
埋頭的重臣此時心裏都在說著同一句話,“別逗了,外面可是五路大軍合圍,現在出去,會被敵軍啃得連渣滓都不剩一點。”
就在一片沉默中,一個敞亮的聲音在大殿內響了起來。
“宋人遭遇國難,必然人心惶惶,我等何不出趁宋軍人心浮動之際,瞅準時機出城劫寨,打它一個措手不及?”
眾人一看,說話的是號稱無敵將的侍衛都虞侯劉繼業。
“何必呢,欽差到了,宋軍必然撤退,沒必要冒險。”
立即有一名文官站出來反對。
“它要是不退呢?”劉繼業反問。
“怎麼會不退?”文官也以問代答。
“好,就算他們要退,我軍趁機出擊,不是正好重挫敵軍,搞不好還會大獲全勝,打得宋軍輕易不敢窺視漢境。”
“陛下,不可冒險啊!”文官向劉繼元道。
“陛下,打蛇打七寸,只有把宋軍打痛了,才不至於馬上又捲土重來,讓我大漢岌岌可危,幾無寧日。”
劉繼業向劉繼元懇求道。
這倆都是先帝劉鈞的養子,只是一個是外甥加養子,所以有繼承權,一個沒有血緣關係,所以沒有繼承權。
劉繼業面對宋軍一浪高過一浪的攻擊,表現並不特別好,團栢谷之戰敗退,還因此受到褫奪兵權的懲罰。
沒辦法,宋軍勢大,兩邊力量對比太過失衡,勇猛和智謀都無從發揮作用。
但這並不影響他成為北漢唯一的名將。
在抵抗宋軍的進攻中,依然每次挑大樑,現如今的守城重任,還是落在了他的肩上。
如果以崇簡後世人的眼光來評價,這時的劉繼業身上還少了一樣至關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激於民族大義的堅毅勇猛,所以離千古名將還有不小的差距。
眾人見他堅持,都不說話了,只等劉繼元做出裁斷。
“那個,戰事方面,還是要都虞侯多操心。不過,一定要小心為上,如果見勢不對,立即終止行動,出城了,也要馬上撤回來。”
劉繼元這話,等於是把決定權交給了劉繼業。
這太原城被多次圍攻,靠恐懼支撐的城中居民已經開始出現人心不穩,要沒有劉繼業,恐怕早垮了。
這樣的國之干城,不聽從他也不行啊。
劉繼元打眼掃了一遍殿中群臣,尤其多看了一眼剛才說話的文官,心想,要沒了這個楊無敵,恐怕想做縮頭烏龜都做不了,那還瞎嗶嗶個什麼勁?
“陛下放心,臣一定小心為上。”劉繼業知道自己肩上扛着這座孤城,自然不敢馬虎。
但兵法就是奇正結合,機會稍縱即逝,出現了就得抓住,一直當烏龜,被動挨打,總有挺不住的那天。
萬一這一次宋軍就是不退呢,萬一欽差就是來督戰的呢,契丹援軍遲遲不見蹤跡,太原孤城還能堅守多久?
城中早就出現了易子而食的現象了啊。
這才是劉繼業提議無人敢堅持阻攔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