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四章 寧為玉碎不割地 景陽鐘響百官逃
起義軍都快兵臨城下了,不要說是崇禎皇帝,就是朱元璋再世,也不可能不急。崇禎帝之所以沒有南遷,除了百官反對以及有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的祖訓外,崇禎帝認為三大營四十萬兵馬還在,各地總兵正在進京勤王,而且明朝歷經數十次兵臨城下的危機都一一化解了,他相信這一次也能化險為夷。他不知道,以前的歷次危機,都是外敵入侵,軍民同仇敵愾,而這一次是內部起義軍造反,這都是他的“三餉”政策搞得百姓走投無路,才起義造反的;崇禎帝生性多疑,刻薄寡恩,殘暴嗜殺,多少忠於他的文臣武將都死在他的屠刀之下,可以說他現在是民心盡失。
闖王因為明朝京畿各地總兵主動送來降表而感到疑惑不解,他正因為這些而變得更加小心謹慎。他招集劉宗敏、李岩、牛金星、宋獻策、高一功等文臣武將在軍帳內開會,商討拿下京城的大計。眾人落座后,闖王道:“京畿各鎮有七八萬兵馬,竟然不戰而降,朕也是疑惑不解,要知道,周遇吉七萬人馬竟然硬杠了兩個月才被我軍消滅,我軍也損失數萬人馬呀。”
牛金星道:“明朝像周遇吉這樣愚忠的武將很少,各鎮總兵都覺得大勢已去,不如順應天意,主動請降,降了還可以保住榮華富貴。”
李闖王道:“如此順利的戰事,朕平生未見過,會不會有詐?”
宋獻策道:“皇上可以擬一道詔書,送給崇禎帝,就說:只要明朝皇上封我大順皇帝到西北為王,給銀百萬兩作軍餉,我大順皇帝就不進攻京城,從此和平相處,兩不侵犯。”
李岩附和道:“可以免動刀兵,那是最好不過,軍師之言有理,皇上可以依計行事。”
大家都表示贊成,只有劉宗敏嘴裏自言自語道:“費盡千思萬苦,就等着這一天到來,到頭來還只是西北稱王,划不來。”
李闖王道:“劉將軍勿須多言,朕意已決,宋軍師速速擬旨,送往京城,交給崇禎帝,能兵不血刃平息干戈,那是最好不過,何況朕還可以讓西北百姓免遭苛稅瑤役之苦,過上好日子。”“臣領旨!”宋獻策立馬幫皇上寫信去了。
李闖王的信很快就到了崇禎帝手裏。令人想不到的是,崇禎帝看到李自成的信,竟然恨得咬牙切齒。崇禎帝那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不割地,不和親,不陪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那可是祖訓啊。這反賊闖逆居然要割西北為王,叫他如何不惱火。其實,他之所以拒絕李闖王的罷兵言和條件,主要是相信自己能守住BJ城,三大營四十萬軍隊還在,各鎮總兵正在進京勤王,BJ城防堅固,易守難攻,他相信這次也能挺過去。他不知道,失去民心,再堅固的雄關都如同虛設,雄兵百萬,都如同一盤散沙,毫無戰力可言。
文武百官也覺得李闖王這個和談條件並下苛刻,可以一試,但他們怕惹惱皇帝,招來殺身之禍,所以一個個閉口不言。
朝堂上靜得令人害怕,眾人聽了崇禎帝念了李自成的信,雖然許多人覺有理,但都不敢說話。過了許久,首輔魏藻德道:“皇上遵守祖訓,可喜可賀,闖逆妄想割據西北,更妄想要百萬軍餉,真是大逆不道,只要他敢侵犯京城,我皇定教他有來無回!”魏藻德善於吹牛拍馬,每次都讓崇禎帝很舒服。皇帝太自信,往往會送命,還會送了大明江山。
李闖王接到崇禎帝拒絕和談的信后,立即下令三軍日夜兼程,向京城進發。
吳三桂父子受皇帝優待,可是,當崇禎讓吳襄寫信讓他兒子進京勤王時,吳襄竟然讓皇上給他兒子補齊一百萬兩軍餉,崇禎只得勉強答應,山海關到京城,來回有兩千里,送信去,吳三桂趕來京城,至少要半個月,而且,三萬多人馬,能不能解圍還很難說。
闖王的大軍一路上只遭遇了零星的抵抗,眼看要成功了,其實心裏憂心忡忡的只有李岩一人,趁大軍在昌平府稍事休息之際,李岩急忙趕到闖王軍帳中,行禮之後,李岩道:“皇上,自古以來,大軍進城,都是大忌,看多了花花綠綠的世界,軍隊容易腐化,軍紀容易渙散,士氣容易低落。”
闖王道:“進城之前,朕會嚴肅軍紀,違反者定斬不赦!”
李岩又提議道:“入城之後,皇上您應該收回兵權,各大將軍大權在握,難免各行其事,失去了約束,收回兵權后,違法之人,不管是誰,定斬不赦!”李岩看闖王半晌沒出聲,接道,“臣不是離間你們的兄弟情,江山社稷,百姓福祉,遠比兄弟情重要,如果縱容兄弟犯法,遭殃的不只有大順軍,還有所有百姓。”
闖王點頭道:“嗯,這確實是個大問題,朕還要招集牛臣相,宋軍師和眾將商議。李將軍,你半夜來訪,憂國憂民,朕心甚慰,你辛苦了,先回去休息吧。”李岩告別了闖王,心裏還是惴惴不安,因為闖王似乎還沒有下定決心收回兵權。
三月十七日一大早,闖王率軍進入了高碑店,大將軍劉宗敏道:“皇上,大順軍已進入明軍三大營的防區,我軍必須用紅衣大炮轟擊固守的御林軍。”
李闖王道:“前面是什麼地方?”
劉宗敏道:“前面是西直門。”
闖王道:“到達西直門,就轟擊三大營固守的城池。”
闖軍到達西直門,三大營的將士們竟然不戰而逃。劉宗敏派人架好了大炮,闖王道:“下令轟城!”隨着劉宗敏一聲令下,百炮齊鳴,有數百年歷史的古老城牆紛紛坍塌。守城的三大營將士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有的要戰,有的要降,兩派人爭執不下。
炮聲也傳到了崇禎帝的耳朵里,他隨王承恩爬上煤山,看到遠處隆隆炮火,道:“王承恩,朕該怎麼辦?”
王承恩道:“敲響景陽鍾,招集文武百官商議對策呀。”
崇禎帝下煤山,親自敲響了景陽鍾,可是敲了半天,沒有一個大臣來議事,只來了一些太監。看來皇帝待誰不薄,誰就會對他忠心不二啊,大宋朝厚待文臣,宋亡時,臣相陸秀夫背着小皇帝自殺殉國,文天祥抵制忽必烈高官厚祿的誘惑,寧死不降元兵,臨死還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崇禎帝寵信太監,太監們在皇帝敲響景陽鍾時,都匆匆趕來了。每一次用兵,崇禎帝都要用太監監軍,處處制肘武將,武將們心都寒了。可是,太監除了照顧皇帝飲食起居,替皇帝宣宣詔以外,還有什麼用呢?
崇禎帝氣得七竅生煙,忙命太監們各司其職,自己則去御花園生悶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