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神道
方青竹並沒有和沈念聊太多,但是還是將那一縷神道交給了沈念,並且,也並沒有讓沈念現在就給出一個答案。
方青竹交給了沈念這一縷神道,算作是贈禮,也算作是定金。
遺忘之國的降臨是個漫長的過程,在遺忘之國降臨的數十次記載中,最早的一次從遺忘之國拖行到降臨,是十三年,最晚的一次是二十九年。
而方青竹也說了,要與稻草人偶去遺忘之國初次降臨的地方,也就是華夏古國東方的迷霧之中。
在遺忘之國初次降臨的地方,有着原始神殿的存在,這是遺忘之國降臨前唯一可以得到,也是除了遺忘之國最大的機緣。
方青竹與稻草人偶因為機緣巧合之下,得到了原始神殿的所在,所以準備聯手進入原始神殿。
所以,這也是方青竹沒有讓沈念給出答案的原因,因為方青竹與稻草人偶也沒有把握能活着從原始神殿走出來,要是走不出來,與沈念交談的一切,也都是廢話。
方青竹將沈念送回黑海長城之後,便是離開,向著華夏古國東部的迷霧而去,在那裏,稻草人偶已經在等待了。
黑海長城之上,沈念回歸,沈月立馬迎了上來:“公子,你沒事吧。”
沈念示意沈月安心:“沒事,跟前輩聊了聊而已。”
黑海長城之後,沈念尋找了一處閉關之地,打算開始閉關。
沈念身體之中,那一縷氣血大道乃是沈念承載獸神之力的遺留,是天然融合在沈念身體之中的,沈念無需去吸收煉化。
但是這一縷神道之力,卻是來自於一位無量境神靈,沈念只能自己去吸收煉化,或者說,沈念要提前體驗通天境強者的烙印大道。
當然,是假的烙印大道,通天境強者乃是烙印天地大道,而沈念只能烙印別人的大道。
一縷金光,在沈念的手中綻放,蘊含著強大無比的力量,這些與神明有關的東西,就是在微小,也都不可被小覷。
神明三境,分別是通天,無量,太上,也被稱作印道,衍道,合道。
第一境的通天境,不僅要感知大道,還要領悟大道,烙印大道,一些強大的存在或者實勢力,為了培養出強大的弟子來,會將一縷大道之力融入到弟子身體之中,讓他們提前感知領悟大道。
沈念身體中的氣血大道,與沈念手中的神之大道,都是這樣的存在,只不過氣血大道是殘餘,神之大道是贈予。
沈念輕輕一握,手中金光頓時潰散,以沈念的右手為中心,開始融入到沈念的身體之中。
烙印大道,其實並不難,難的是感知領悟並且捕捉到大道痕迹,而沈念手中的大道都是現成的,可以直接跳過最難的部分。
在修行界的共識之中,逍遙境才可以開始承載烙印大道之力,而普遍的認知中,逍遙境可以承載萬分之一的大道之力,識藏境界可以承載千分之一的大道之力,當然,這普遍認知對於那些天才來說,有點不靠譜。
就比如沈念肉身識藏,積攢的氣血大道之力已經是千分之一,而這普通的識藏修行者需要識藏六層左右才可以做到。
而方青竹留給沈念的大道之力,也足足有着千分之一的神之大道,顯然方青竹覺着沈念有能力烙印千分之一的神之大道。
烙印大道,不僅考驗的是修為境界,還有着底蘊,在九州,一般能稱得上頂級功法的,最起碼也是太上級別的。
沈念身上,唯有夜魔神經算是這個層面的功法,雖然是夜最後關頭升華而來的夜魔神經,屬於不太完善的太上功法,但也是太上功法不是。
除了夜魔神經,大荒蕪經也是來歷非凡,最起碼也是最頂級的無量境功法。
當然,沈念最深厚的底蘊,還是五墓天尊訣,可惜,五墓天尊訣的修行條件特殊,不僅需要五尊本身,還要五道引子功法。
而且,五墓天尊訣本身位格太高,通天境之前,只有修行法,沒有攻伐術,這也就造成了通天境之前,沈念的靈力雄厚程度堪稱同境無敵,但是攻伐之力,只能靠其他的彌補。
隨着這千分之一的神之大道被沈念烙印在身體之中,沈念閉關地之外,有着強大的神光綻放,滾滾靈力被吸引而來。
在神之大道的力量之下,沈念開始破境了。
而在沈念閉關修行的時候,華夏古國之中,也有着驚變發生。
華夏古國南部,有着一片貧苦,黯淡的地界,被稱作堰州道。
堰州道天生土地貧瘠,靈力淡薄,所以一些有實力的勢力,早早的就搬出了堰州道,剩餘的堰州道里,大多數是一些平民小勢力,或者一些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離開的大勢力。
而在堰州道里,有着一方勢力,叫做死鬼門,死鬼門的門主,比之沈念殺過的炎申都要強,乃是逍遙境九層的修行者,在堰州道位列第四。
但是,就在今日,死鬼門裏的一座大山之中,突然出現了滾滾鬼氣,遮天蔽日一般,將整個死鬼門籠罩在其中。
這無盡鬼氣持續了三天三夜,其間,一些修行者,大勢力之人還來死鬼門之外探查,但是一無所獲,甚至一些進入鬼氣中的修行者,就此消失,引起了極大的恐慌。
為此,堰州道的道主,特地派遣強者駐紮在鬼氣之外,做以防備。
三天後,死鬼門外,鬼氣突然暴動起來,一尊身影立身在鬼氣之前,神色凝重。
這尊身影,乃是堰州道主的親信,差一步界空境的大高手,就在鬼氣波動的時候,這尊身影臉色大變,大喝出聲:“快走!”
與此同時,這道身影也是急速退後,但是那鬼氣在波動之初,就展現了無盡的恐怖,滾滾鬼氣爆發,以死鬼門為中心,迅速的向著四周擴散。
僅僅三天的時間,華夏古國最小的一州,堰州道便是被鬼氣徹底吞噬,而在鬼氣吞噬了整個堰州道之後,也是停止了擴散。
堰州道之變,震驚朝野,一紙書信,從華夏古國帝都發出,直奔黑海長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