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出發前的教誨
吏部選封司考評結束沒幾天,李青舟就被李一鳴喊去了一家名為芳華樓的酒家吃飯,席上沒有外人,除了李一鳴之外,便是前幾日見到的選封郎中宋中衡。
私宴結束后的三天,李青舟接到了司封司的正式任命文書。
“......故茲任命:翰林侍講李青舟出任遼東道遼陽衛梧桐縣縣令。”
與任命文書一道來的,還有一身朝廷正七品的官袍、一套冠帶。
司封司的書吏拱手道賀:“下吏在此恭喜李縣令了。”
李青舟雙手接過這份任命,衝著來人道聲客氣,而後便沖身邊的李文說道:“替我送一下。”
李文領了差事,一路送着離開李一鳴的府邸,經過門房的時候不忘從中取上兩盒點心。
“鼎銘軒的點心,有勞上官跑一趟,還望笑納。”
書吏的嘴都笑歪了:“在下區區一刀筆吏,不敢當上官之稱。”
“小人眼裏,您和我們家少爺都是官。”李文不由分說將點心塞進書吏的手中,不動聲色間又滑了一錠銀子:“這是我家老爺特意吩咐的,吏部差事苦俸祿又不高,一頓茶水錢不值一提。”
書吏那是更加滿意,便也小聲嘀咕了一句。
“梧桐縣是遼陽衛的大縣,但這差事並不好乾,那地方民風彪悍、玉石相混,可得請你家少爺格外小心才好。”
李文連連應聲,躬着身子道謝。
送罷吏部的人離開,李文折身回了府,將這書吏的提醒轉述給了正堂敘事的李青舟叔侄倆。
“這小吏倒是個實在人。”李一鳴說道:“遼東的情況確實很複雜,咱家也不太清楚,只知道那地方亂,具體多亂還得青舟你自己去看,小心為上。”
李青舟此刻已沒了之前的激動,而是極嚴肅的神情看着李一鳴。
“叔父,侄兒眼下離京在即,能告訴侄兒為什麼離京的真相了嗎。”
“你不要多想,安心做好你的縣令。”李一鳴仍然不願多談這事,於是岔開了話題:“此去遼東甚遠,除了李文李武之外,你嬸娘前幾日在京給你挑買了幾個護院丫鬟,一來護你周全,二來也能照顧一番。”
“多謝叔父、嬸娘。”
“知道這縣令怎麼做嗎。”
李青舟愣了一下,剛打算開口又聽李一鳴說道:“我說的不是為官須知那一套,那只是冠冕堂皇的流程罷了,我指的是實幹,實幹怎麼干?”
“侄兒還真沒想過。”李青舟實話實說,他才多大歲數,二十多年來除了讀書就是科舉,進了翰林院也是讀書,最多幫尚宮台代筆寫過幾篇公文詔書,地方上的事何曾了解過。
李一鳴便指點道:“縣令是我大燕朝最低一級的地方官,雖然是最低級但也是百里侯,萬戶百姓、一縣殺伐盡握你手,可謂是土皇帝般。
你是土皇帝,那麼縣衙就等同於你的一個小朝廷,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可千萬不能小看這個小朝廷。”
李青舟連連點頭:“叔父的意思侄兒明白。”
莫說小朝廷,就算是中央朝廷,皇帝周元初都因為無力控制朝局而導致被沈伯璉架空,自身完全淪為了太后和沈伯璉的掌中傀儡。
自己若是沒有三分能耐,到了梧桐縣,別說大張旗鼓干成績,只怕連周元初都不如,直接被當地的地頭蛇給架空成一個泥胎菩薩。
“地方做官和在中央做官不一樣,地方做官首要是弄清楚當地的利益關係,朝廷有黨爭地方也有黨爭,團團伙伙的盤根錯節,弄清楚各自的利益關係你才方便施展,連消帶打方能拉攏起自己的勢力,才好盡情施為。
若是在京畿周遭的幾個道做縣令還容易些,畢竟你是朝廷敕命的縣令,先天就壓地方七分,可如今是去遼東,那地方太亂又偏遠,王法君權都很難普照,所以這七分的優勢就降成了三分甚至是一分。
在這種情況下你若是想做好這個縣令,就必須要和當地的仕紳多走動。”
李一鳴耳提面命,說的都是真知灼見,李青舟聚精會神的聽着,生怕漏掉一字一句。
“到了地方之後,先和縣衙里六房的掌簿打好關係,他們這些都是地頭蛇,是縣衙里的老人,多和他們交流,方便你對梧桐縣有個大概的了解。
縣衙的關係理弄清楚之後就是在當地為自己找一個師爺。
從當地找師爺雖然不如自己帶一個過去那般省心、信得過,但從當地找也有好處,能幫助你更快的融入地方、了解民情風土。
等這兩件事做完之後,你就可以着手樹立自己的權威、培養自己的根基,新官上任三把火總還是要燒的,先立威后立德,若是先給棗吃,那棒子可就不好打下去了。
另外你要學會適當的讓出一部分權力,朝廷尚且知道將國家的權力分給六部五寺尚宮台,你千萬不能犯大權獨攬的錯誤,不患寡患不均的道理要記住,你若是將所有的權力都霸佔掉,那麼當地的士紳一定會聯合起來排擠你,所以這點要格外注意。
給他們分權力,但不要分多,這個度要把握住,要讓他們為了這點權力相互猜忌爭鬥,從內部分化他們,等他們打的頭破血流兩敗俱傷你再收拾殘局平衡事態即可。
另外最後一點,教民以寬而不以善,老百姓們做什麼可以不用去管,他們也不喜歡被官府管着,鄉野有里正、家族有族長,關上門來,打死人了都不歸官府管,此為教民以寬。
但也不要因為老百姓們生活困苦就處處護着,雖說民為重社稷次之不假,可咱們不是聖人,咱們也沒本事做聖人,百姓一般不會輕易報官,鬧到官府的案子大多和當地的士紳有牽連,你護着百姓就要得罪士紳,護一個,其他的百姓就有樣學樣,事事鬧到官府,到時候你就把士紳得罪了一遍,那時候士紳們趕你走,老百姓可不會出面護着你。
所以說教民不能以善,國有國法,事有章程,只要不枉法,誰也挑不出你毛病來。
......”
李青舟仔細聽着,好在他有着異於常人的記憶力,過目不忘、過耳不漏,不然的話那麼多內容還真不一定記得住。
李一鳴一直說了很久也說了很多,直到府里下人備好了飯才停。
“大體上也就這些了,其他具體的你到地方之後,慢慢看慢慢學,有什麼不懂的即使給家裏寫信,來京太遠,往家裏寄吧,有父親在,他老人家替你把着關,為叔更放心。”
李青舟感動莫名,起身撩袍拜地。
“若非叔父多年相護教誨,斷不會有侄兒今日,侄兒叩謝叔父。”
“你是為叔的子侄,亦是咱們李家的子孫,祖宗開我李氏家業,咱們這些後人不僅要守住,更要為將來的後人留一份更大的家業。”
李一鳴如此說道:“記住了,家,才是咱們唯一的根。看看夫子的姜氏,傳承一千多年的聖人門庭,王朝疊代,何曾影響過他們家族的世代富貴。
夫子可是咱們這些讀書人的祖宗,彼既如此,咱們這些孝子賢孫當然要有樣學樣。”
話雖說著消極,李一鳴卻是嘆着氣,意興闌珊的擺手。
“聖人門庭,給全天下的讀書人開了一個壞頭啊。”
李青舟垂首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