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六 中華飲食文化之美:孫中山先生如是說
黎晨有位朋友醫學博士金慧,對中醫頗有研究,她非常支持黎晨素食的選擇。她從人的消化系統結構和特點及營養學角度認為人體是更適合素食的。
金慧笑着說,國父孫中山先生都提倡素食呢。
孫中山先生說到中國獨到的飲食文化中素食的重要地位:“夫中國之發明,如古所稱之八珍,非日用尋常所需,固無論亦;即如日常尋常之品,如金針、木耳、豆腐、豆芽等品,實素食之良者,而歐美各國並不知其為食品者也。”指出作為幾千年文明古國引以為榮的素食文化。
孫中山先生是一位醫學家,早年曾懸壺行醫,治病救人,他認為素食是延年益壽之妙術,實本乎醫學的原理及經驗而言。他說:“夫素食為延年益壽之妙術,已為今日科學家、衛生家、生理學家、醫學家所共認矣,而中國人之素食,尤為適宜。”
此外,孫中山先生在關於民生主義的演講中,談到“吃”的問題時,也常提倡素食。他說:
“人類謀生的方法進步之後,才知道吃植物。中國乃文明古國,所以中國人多是吃植物,至於野蠻人多是吃動物。”
“原始時代的人類和現在的野蠻人都是在漁獵時代,謀生的方法只是打魚獵獸,捉水陸的動物做食料,後來文明進步,到了農業時代,便知道種五穀,便靠植物來養生。中國有了四千多年的文明,我們吃飯的文化是比歐美進步得多。”
《民生主義》中孫中山很明白地告訴我們:“野蠻人多吃動物,文明人多吃植物。”由此可見吃肉是“野蠻”的行為,吃素是“文明”的表現。
******
此外,金慧聊到《黃帝內經》中的養生概念,那恐怕是世界上最早的營養學概念了。這讓黎晨對中華飲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崇敬之感。
在《黃帝內經》之《素問藏氣法時論》,提出了“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的膳食配伍原則。
五穀是人體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五果輔助補充營養,五畜補益五臟精氣,五菜有協同充養作用,各種食物合理搭配,保證用膳者必需的熱能和各種營養素的供給。
“五穀“,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一種說法指稻、黍、稷、麥、菽;另外一種指麻、黍、稷、麥、菽。
黍、秫、菽、麥,稻等穀物和豆類是養育人體之基礎。黍、秫、麥、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菽則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等。穀物和豆類同食,可以大大提高營養價值。現代的“五穀”是糧食作物的統稱。五穀雜糧中富含纖維素與礦物質,還罕有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等,以及鈣、鉀、鐵、鋅等微量元素。
五果指棗、李、杏、栗、桃,棗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味入五臟,以助臟器。現代五果泛指鮮果、乾果和堅果類食物。水果中的澱粉、蛋白質的含量雖不及穀類、豆類,但有豐富的糊精、單糖,以及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這些營養成分對人體健康大有益處。有研究表明,在盛產柑橘等水果的地區,以及多食柑橘的人群中,胃癌、食管癌等的發病率較低。
五菜指葵、韭、薤、藿、蔥等蔬菜。這幾種蔬菜除了葵菜其他的幾種氣味是比較大的,而它們對應各個臟腑,通過其酸苦甘辛鹹的性味來調節臟腑的氣機。各種蔬菜均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纖維素等營養物質,有增食慾、充饑腹、助消化、補營養、防便秘、降血脂、降血糖、防腸癌等作用,故對人體的健康十分有益。
而關於五畜,牛、犬、羊、豬、雞等禽畜肉食,五畜為益,其中的“益”,有人說表示“益處,利益”,而有專家們則更傾向於另外一種解釋。“益”在古文的本意是溢,即滿溢,水滿外溢。所以“益”字在《內經》中有時候用屬貶義,有水能覆舟亦能載舟的過猶不及思想。
《黃帝內經》還記載了吃肉所導致的疾病,例如:《素問熱論篇》中有”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比方說人剛感冒初愈,切不要給他吃肉,吃了容易使病情複發。但現代人往往做法相反,感冒剛好了有點胃口,就立刻吃肉想進補;又比如剛生了孩子的產婦,天天喝雞湯,其實對身體不好。金慧還提到,更何況,現代化畜牧業養殖場生產的肉食和古代的肉食已不可同日而語,因動物生長過程中伴隨着抗生素、激素等化學藥品,且生長環境狹小毫無自由,屠宰過程又極為殘忍,動物被屠宰時體內會產生一定毒素。身為醫生的金慧對現代人類的飲食結構、來源及問題了解地很多。
*******
此外,金慧指出,《黃帝內經》中也指出人體是適合素食的。比如,人的胃之功能是用來腐熟水谷。
“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藏氣。”《素問五藏別論》
“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脈無胃氣亦死。”《素問平人氣象論》
“四支皆稟氣於胃四支不得稟水谷氣。”《素問太陰陽明論》
“榮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藏,灑陳於六府衛者水谷之悍氣也,其氣慓疾滑利。”《素問痹論篇》
“胃者,五穀之府。”《靈樞本輸》
“谷入於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靈樞經脈》
“胃中熱則消谷六府者,胃為之海五穀乃容。”《靈樞師傳》
“胃大一尺五寸,徑五寸,長二尺六寸,橫屈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之谷,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滿。”《靈樞平人絕谷》
類似的記載在《內經》中也有多處,認為人身的氣血是從水谷化成的。《內經》認為人最應該吃的,就是水和以五穀為主的飲食。
******
黎晨在懷孕期間堅持素食很得益於金慧的飲食營養指點。
那段時間,她還自創了幾款中西結合的純素食品,比如意大利麵的中式吃法,意大利麵條煮好,配上豆腐、素肉片、豆角、茄子等炒好的菜,依照個人口味,還可以撒些花生等堅果碎,甚至淋上辣椒油。比如中式漢堡,東方白饅頭,切開當作漢堡胚子,加了素荷包蛋、素火腿片、蔬菜、淋上純素沙拉,就地取材,各種創意,不亦樂乎。
孫中山先生髮明的“四物湯”黎晨也做了,雖然簡單,但味道非常棒,全家都喜歡這道美食。
不管怎樣,全家吃地開心,並且都健健康康,這就是最好的實證。素食的美妙,親身體驗了就能體會得到。
*******分享:孫中山先生髮明的“四物湯”
孫中山先生早年學醫,曾經使用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的四種食材發明了成“四物湯”。“四物湯”曾經被寫入《建國方略》之中,孫先生認為中國的飲食不僅味道美妙,而且符合科學衛生之道,人們日常經常食用的一些食物,雖然不貴,但合理搭配食用對健康很有益處。
“四物湯”是以黃花菜、黑木耳、黃豆芽和豆腐這四種食材煮成的湯菜,看似普通,但吃起來味道鮮美,既能為人體補充多種營養,又可以起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之功效。
中醫認為黃花菜能安神、強健脾胃;而黑木耳則補腎、活血;黃豆芽清熱解毒;豆腐滋陰潤腸,搭配食用,補中有瀉,對養生十分有益。
現代醫學解釋,這四種食材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還含有多糖、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抗氧化物等生物活性成分,既能補血養血,又能促進血液中膽固醇的分解,對於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有着很好的作用。此外,其中的抗氧化物可以增強免疫力、緩解疲勞、抗癌防癌,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排毒養顏。因此,“四物湯”是現代人養生的一道上佳食品。
“四物湯”不僅食材簡單易得,製做方法也很簡單:
黑木耳和黃花菜要使用干品,提前在溫水中泡發。新鮮黃豆芽和豆腐洗乾淨備用。豆腐切成小塊,在鐵鍋中放少許植物油,用花椒、薑絲熗鍋,出香味時將四種食材放入鍋中翻炒幾下,然後放入適量冷水,水量以沒過食物為度,大火燒開后,再用小火煮十五分鐘,出鍋時放少許鹽和香油。一鍋色香味俱全的“四物湯”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