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新星
必須要單獨介紹這位異軍突起的人物,因為他後來不僅在籃球上獲得了令人驚嘆的進步。同時在各個方面,都成為我們那個時代的天花板。
他姓何,暫時先叫何同學吧。
何同學在包括文(cheng)學(ren)創(xiao)作(hua),文藝表演(模仿劉德華惟妙惟肖)等娛樂方面造詣頗深。
最厲害的還是他那一張能懟死人又不償命的嘴和臨場應變反應,許多時候都可以用幽默調侃的方式化解很多尷尬和困難,但在老師眼中也成為了不聽話和愛頂嘴的典型人物。
最經典的場景,是一次在化學課上的測驗。下課鈴一響,老師站在最前排喊:“停筆,收卷子!”。
正常情況下,老師一喊收卷子,從最後一排的同學開始,往前一排遞卷子,然後一排一排往上傳。
此刻坐在最後一排的何同學還在奮筆疾書,因此他所在的那一排同學都等着,沒有上傳卷子。
等老師走到這一排跟前,往後排方向指名道姓的喊道:“何同學,快點傳上來!”
絲毫不帶遲疑的,何立即抬起頭回應道:“何同學這麼胖,怎麼傳的上來啊?”然後又立即繼續低下頭繼續狂寫。
化學老師的這句話省略了主語,那麼小個漏洞,就被何同學一記漂亮的回復惹得全班哄堂大笑,連老師自己都忍不住插着腰笑起來。
那麼一鬧,何同學又給自己多爭取了一兩分鐘寫答題。等老師再次催促后才上傳試捲成功。
初三以前,何的成績和我差不多,中不溜的水平,沒有哪一科特別好的,也沒有特別差。而我與何兩人很榮幸的成為班級兩大問題學生,因為都是刺頭,又經常懟老師,還會互相配合惹麻煩。
而最後的中考,我倆又都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分別考上了兩所區重點高中。
後來的高考,何居然還憑難以言狀的外表形象,通過了藝考進入著名演藝圈搖籃的大學。又在大學畢業以後進入廣告圈、娛樂圈、環保圈、餐飲圈、N個圈。絕對的斜杠青年,我心目中的精英人物。這些都是后話了。
回到籃球,直到初三開學許久,眼看着都進入中考畢業節奏了,何同學才開始學打籃球。由於身材和體型有些偏胖(也可以說是比壯實再多一層膘),球場上可以適合四號位或五號位。但剛開始,他技術實在粗糙,籃球基本功落後主力球員至少三年功力。
在這裏,我給他起個叫“何花道”的名字吧,看客們應該知道他的球員模板了,正是日本動漫《灌籃高手》中的主角櫻木花道,絕對的絕配。因為後來作為新手初出茅廬,他就一鳴驚人,震動了球場(且聽后一章節分解)。
在隨後的幾年裏,何花道迅速成長為一個優秀的內線型球員,甚至可以用籃下小霸王稱呼他,也可以用前NBA球星斯塔德邁爾來匹配,不過我還是覺得用櫻木花道更合適。
往後從初三開始一直到高中、大學乃至工作,何花道、黃羅贊還有我,三個人組成了有名的鐵三角,在我們那片區的野球場上成為了一組在三對三比賽中值得所有對手尊敬的組合。後文我會專門寫一章介紹。
現在的何花道從當初巔峰時期180身高180體重的健壯身材,演變成現在的250體重挺着巨型圓筒腰圍,配上黑邊框眼鏡和絡腮鬍,儼然一副娛樂圈老大的樣子。
籃球卻已經離他很遙遠很遙遠,回想最後一次和他一起打球是在差不多將近二十年前了,
那會大家都剛踏入社會參加工作不久。
回過頭還是繼續講我們何花道剛出道時候的故事。
他的出道有點莫名,在初三以前,他都是羽毛球組的,偶爾來打籃球。
何年幼時,身材偏胖移動較慢,而且當時的身體協調性和籃球技術也都欠佳。因此從來沒有正經兒進入過班級籃球隊,連替補都當不成。初二結束的暑假那次特訓和蘭華杯比賽,他也都沒參加。
但不知何時,到了初三上半學期,他突然對籃球開始湧起了極其濃厚的興趣。每次體育、體鍛課都會積極的加入我們籃球組。
後來我們的猜測是他喜歡班上的一個女生,而據傳那個女生喜歡我們的體育委員,也就是籃球隊主力中鋒劉建聯。
這個猜測和后一個傳言都從未得到過當事人的確認,反正我們每次提到這個話題,何花道只承認喜歡那個女生,但從不承認是為了吸引她的關注而喜歡上籃球。
當時何花道身體的發育讓他的身高已經排到了班級第二,僅次於劉建聯(初三畢業時超過了劉),而且肥胖和身體素質條件相比之前有了一些改善。
我們當然非常樂意發展他成為籃球隊的一員,但由於之前三年沒有打下紮實的籃球基本功,什麼運球、傳球這些技術同我們主力選手有太大的差距,一持球就容易走步或兩次運球違例,因此也不能指望他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我們班整體的籃球水平。
考慮到不久以後將要舉行的初三學年,也是我們在初中最後的籃球賽季,沒有足夠的時間慢慢訓練新手了。
我們因材施教,暫時放下那些要求技戰術水平的進攻型技巧,教他在內線站樁,偏重以防守和爭搶籃板為主。他也非常的虛心受教,願意干那些以前我乾的苦活臟活累活。
正是因為有了他這個四號位大前鋒頂替,我就可以解放出來出任一號位控球手。
因為我們隊伍有黃羅贊和陳川楓兩名射手作為主要得分點,因此各項技術水平比較均衡的我就可以擔任一號位,在先發五虎球員中,由我頂替范努力出任控球,這樣是對一號位的升級。
按照原先我作為四號位的進攻屬性先撇開不說,單看防守端的任務,在經過大約一個學期的訓練調教以後,何花道也慢慢找到一些感覺,可以算是與大家形成了默契,至少基本達到了球隊的需要。
從此,我們的主力陣容就有了兩套方案。一套是原本的,范努力頂替徐洛瑞。
第二套就是何花道頂替我出任四號位,我去到一號位,范努力回到替補席,這其實也增加了我們的板凳深度。
由於何花道這位新星的出現,直接帶給我們的變化就是陣容配置的豐富,針對對手的情況,我們可以排出不同的陣型和安排不同的打法去應對。
後來這位新星在賽場上的實際表現,則給大家帶來了更多意外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