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失落
稍微對現實世界籃球知名球員了解一點的看官們,應該已經可以通過前文對其他各個班級籃球隊主力隊員模板的描述,判斷出每個班籃球水平高低了。
四班,一枝獨秀。二班和三班實力伯仲之間。即使二班和三班各有一位先發球員我已經沒有具體印象,但那兩位的實力也並不比我們班的先發球員要差很多。
總之,我們班的籃球整體水平是肉眼可見的墊底。
初一的籃球賽季,我們三連敗。我已經完全回憶不起來任何一場比賽經過,只記得我們毫無還手之力,比賽也毫無懸念可言。
初二那一年,我們年級的男子籃球集訓隊,轉成了正式的初中校隊。
校隊主力球員是:一號位主控,四班的虞弗森(二班於克羅互為替補)。
二號位,得分後衛,四班也是年級的球王,王科比。
三號位,小前鋒,四班的王皮蓬。
四號位,大前鋒,四班李泡椒(二班汪保斯互為替補)。
五號位,中鋒,三班的夏馬龍(二班張阿奇互為替補)。
也就是說四班班級隊的先發球員,就基本上組成了校隊主力先發的配置,同時二班也可以組成大半支校隊。
我們班的徐洛瑞和劉建聯,先後因為各種原因,退出了集訓隊,最後只有黃羅贊一人作為輪換替補球員加入校隊,他在我們班級隊是明星球員,而在校隊則是飲水機管理員。
憑藉這樣的配置和水準,在初二學年的賽季中,當我們班遇到四班和二班當然毫無勝算,均是不出意料的大比分落敗。
但在和三班比賽前,我們得到一個利好消息。對方主力中鋒夏馬龍在之前同二班的激烈比賽中,扭傷了腳踝,大概率會缺席最後一場同我們班的比賽。
由於四班獨一檔統治級別的存在(打誰都穩贏),而我們班是默認魚腩墊底的存在(打誰都穩輸),因此實力接近的二班和三班在爭奪第二名時就會異常激烈。
這最後一場三班同我們班的比賽我印象極其深刻,夏馬龍腳上綁着繃帶硬是出場了。
腳踝傷病對於籃球運動員來說是阿喀琉斯之踵,此時的夏馬龍上場,最多只能是象徵性威懾,實際戰鬥力大打折扣。
所以這也是我們班唯一可以擺脫魚腩之名的機會,雖然乘人之危總覺得勝之不武,但傷病影響本來也是競技體育的一部分。
賽前我們隊就做了充分的動員和佈置,而且劉建聯還特別徵得伍老師的同意,組織了幾次像樣的賽前技戰術訓練。
整場比賽也確實激烈,雙方緊咬彼此,比分交替上升。上半場結束時比分非常接近,誰領先我已經記不清了。
下半場開始,夏馬龍終於無法堅持比賽,沒有出場。
缺少強力中鋒夏馬龍坐鎮的三班就是一直平民球隊,和我們的水平已經沒有多少差距。
但不成想對方的趙科拉頂到中鋒位置以後,在內線翻江倒海,發揮相當出色。
後來我們經過分析認為,主要問題是在內線的防守方面。
過去我們的中鋒劉建聯在內線防守時,面對的均是對方的正應中鋒,大多有身體有力量,和劉建聯技術特色相仿,所以劉的防守也基本是肉搏式。
而趙科拉身體條件一般,但腳步靈活,配合假動作連連騙得劉建聯的起跳或失位。而且那半場趙的手感也出奇的好,要麼籃下打進,要麼搏得犯規,罰球命中率也高。
在沒有夏馬龍的情況下,
我們雙方刺刀見紅拼到了最後一刻,隨着趙科拉的罰球命中,三班只領先我們一分而已。
在我們準備新一輪進攻也就是底線開球前,裁判特別提醒我們,比賽還有最後30秒。
意味着這基本是我們本場比賽最後一次進攻機會,非但我們要打進一個進球,而且需要消耗掉最後的時間,以免被對方再打一個輪轉進攻。
理論上這最後一攻,應該交給我們的球星黃羅贊去執行。其實對方也了解我們,所以在開球時候,對方已經派王魯索全場貼身緊逼防守,不讓黃羅贊得球。
王魯索確實體力也好,到了如此激烈比賽的最後階段還可以保持相當的防守強度,而我們大多已經累得氣喘吁吁,有點跟不上節奏了。
底線球發出,照例由控球後衛徐洛瑞接球並一路推進到前場,先在高位把球餵給我們的中鋒劉建聯,對方馬上由趙科拉和就近的另外一名球員上前包夾,雖然是放空了我,但大家都了解我不以投籃見長,所以防守方基本忽略我。
被雙人包夾的劉建聯此時沒法強攻,只能先先護住球,此時身體素質一般的陳川楓也沒有力氣跑位了。黃羅贊也被對手王魯索死亡纏繞着,無法脫身順利接球。
此時的我們,還不具備那種無球掩護的高級戰術意識。因此只能由控衛徐羅瑞,再次上前接球,回到三分線外重新組織。
時間一秒一秒的過去,裁判抬手看錶以後開始讀秒,十、九、八、七…
劉建聯此時從內線迂迴撤到禁區以外,他本想再次接球,估計是想嘗試攻擊內線。但這個移位恰好帶走了兩個此前包夾他的防守球員,內線就出現了空檔。
徐洛瑞擁有優良控球後衛的意識,立即洞悉到了這個機會,下球后突然一個加速,從中路殺到了罰球線附近,然後一個急停,跟防的對方球員剎車不及被甩開了兩個身位。
只見徐洛瑞一個標準的起跳投籃,此刻耳邊已經響起裁判的最後讀秒:三、二…
說實話,當時在徐羅瑞出手的一瞬間,我覺得這球要進了,我們要贏了。因為那個位置是徐非常擅長投籃的地點。而且按照徐的習慣,一定是個正面打板反彈入筐的球,這也是徐最常用的進球方式,命中率有保證。
會打籃球的朋友知道,正面90度打板瞄準其實比側面打板進球要容易的多,基本瞄準籃板上的那個小四方形標識,打中即可,力量上下相差一些都沒問題。
和我的預感一樣,打板反彈,而且打的位置很准,我們都幾乎要開始歡呼了。
但是,結果卻出現了意想之外的神奇一幕。
可能由於徐洛瑞投籃發力過大,或者急停那一下慣性的原因,球打板反彈以後砸到了籃筐內圈。一般情況下,這種球還是會向下進入籃網的,但偏偏這次是向上彈出了籃筐。
球還在天上飛的時候,裁判的讀秒剛剛好到零,全場比賽結束的哨聲響起。
三班的球員們一下子歡呼雀躍起來,飛奔着跑向他們的在場下的同學拉拉隊們,開始瘋狂的慶祝這一場得來不易的險勝。
而徐洛瑞一下子跪倒在了他最後投籃的罰球線上,仰天長嘯一聲。
我們幾個隊友先是楞了一會,先後上前去安慰了他,看到他的眼眶有些紅潤。
差之毫厘的一個進球,原本可能成為一個經典絕殺,原本可能是我們在瘋狂慶祝三年來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場勝利,但現實就是這樣殘酷。
從預備班、初一再到初二,整整三年,每年三場正式比賽,總共九場,我們班竟然難求一勝。而最讓人失落的,還不是比賽的失利本身,輸球都已經是預料之中的事,如果不是對方主力中鋒的受傷,估計我們也不可能把懸念拖到最後一刻。
最讓人失落和難受的,是在那場比賽後過了不久,徐洛瑞跟我們宣佈他在下學期就要轉學了。
即將到來的初三以及隨後的中考至關重要,徐洛瑞家裏幫他安排去了一所外區的市重點學校,也離他家更近一些。
失去主力一號位指揮官式的球員,對一支籃球隊的損失不言而喻。
最重要的,還是親密同學之間的,以及通過籃球結交為兄弟之間的情誼。
雖然大家都很不舍,但這是無法改變的結果,合久必分。一個球隊如此,一般班級集體也如此,只是徐洛瑞的離開,比我們預料的球隊的散夥早了一年。
小小年紀,就體驗了兄弟戰友分離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