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變中有變再生變

第一百六十七章 變中有變再生變

一秒記住,本站為您提供熱門小說免費閱讀。

王沖一行人百餘騎在古道間蜿蜒而行,坐騎偶爾踏在青石板上,發出嘀嗒響聲,讓王沖再生感慨。(百度搜)

出安樂城向東這十多里路面上,還殘留着漢時的古蜀道,而後就沒于山野之間。向北回古藺的路,都是商隊的騾馬踏出來的。

王沖之前所上西南策,主旨就是開發西南,而區域開發的前提則是修路。在西南地區,不管是唐朝還是宋朝,交通卻都還吃着秦漢的老本。

秦滅巴蜀后,便以通路為掌控西南之要,蜀守李冰不僅修了都江堰,還修了從成都到僰道,也就是宜賓的大道。始皇在位時,更雄心勃勃,令常頹從宜賓修路,向南經貴州威寧入滇境,抵達曲靖,全長近千里。一路山高谷深,多在峭壁懸岩鑿路,只能開出五尺寬的山路,這就是“五尺秦道”。

秦之後,漢武帝又接下始皇帝的壯志,令司馬相如修西夷路,從蜀中通西昌,南抵雲南。再派唐蒙修南夷路,沿“五尺道”舊址入畢節,向東深入貴州腹地,達牂牁江畔,直下兩廣。沿着安樂水的這條蜀道,就是漢時南夷路的分支。

唐宋時已過開疆辟壤的時代,西南便沉寂下來,秦道漢道漸漸荒廢,雖還是商隊來往的主脈,卻無人維護,更無人續修。

就王沖所知,到了明朝時,局面才有改觀。永寧奢氏的奢香管領奢氏和前身即為羅氏鬼國的水西安氏時,接連修了三條路,一條從畢節向西直抵烏蒙,一條從畢節向東抵達龍場,直通貴陽,一路建有九驛。也即龍場九驛。還有一條向北,連同畢節和古藺、敘永,也即此時的藺州、古宋。

如果此時能建成這三條路,將西南與蜀地乃至中原連為一體的進程就會大大加快,這正是王沖哀嘆沒有奢香的原因。

這也只是王沖閑時所想,能不能修路,由形勢而定,就算此時有奢香,也不可能修成這三條路。不過。在王沖的心中,對修路還是抱有期望。

“拿下旁甘,赤水河以北這條路就通了,而另一條路,還得看宗老爺子的嗓門夠不夠響亮。”

在王沖暗自思量時。汴梁皇城垂拱殿內,宰執重臣們正在趙佶面前吵得面紅耳赤,一份奏章在趙佶的案前攤開,奏章厚厚一疊,密密麻麻寫滿蠅頭小楷,看得趙佶直揉眼睛。

,這是邊事司判官。知藺州事宗澤與邊事司勾當公事,知興文寨王沖聯名所上。

奏章用簡潔篇幅總結了邊事司一年來在瀘州所取得的成績,力證國家用事西南的正確。而後洋洋萬言,提出了更宏大的目標。總結為西南七條。

第一條是重厘西南羈縻制,將過往只沿襲唐時羈縻舊制的紛亂格局進行全面清理,以宣撫使司提領新的羈縻體系。宣撫使本為臨時所置的軍政要職,只有執政大臣才可得此職。掌一路乃至數路的兵事錢糧,用以應付大事。例如童貫。現在就是宣撫河東河北陝西等六路軍政。

宗澤王沖建議,以宣撫司為統掌西南諸夷的常駐使司,該司集轉運司、安撫司、提點刑獄、提舉學事於一身。以便推行化夷入漢之策。

除開馬湖蠻、石門蕃部、羅氏鬼國、羅殿國等“遠夷”,其他向朝廷納土請封的藩夷,全都進行新封。去掉夷酋所領的“都督”、“將軍”、“刺史”等唐時名號,改以宣撫使司中的同宣撫使,宣撫副使等可世襲名號。而原本各藩夷所領軍州,也改以內地州縣制,藩夷頭領所領的差職,也改為知州縣事,只是按羈縻所定,均可世襲。

第二條則是在以宣撫使司重厘羈縻制的基礎上,設立“黔州宣撫司路”,將藺州、溱州、珍州、滋州、純州、承州、播州、遵義軍、蠻州、矩州、南寧州以及黔州所領諸羈縻州都划入該路。取該路州軍中勢強者藩主為同宣撫使、宣撫副使,分其地為州縣。朝廷在藺州設宣撫使司治所,統掌該路軍政。

第三條則是在第二條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建議設立黔州宣撫司后,就取消瀘南緣邊安撫司,以此節省錢糧。瀘州南面諸夷之事,由黔州宣撫司路統一管理。

宗澤王沖認為,以貴州宣撫司執行“以漢撫番”、“以番制番”,不僅效果好,成本也低,根據粗略計算,取消瀘南緣邊安撫司后,梓州路和瀘州軍每年至少節省六十萬貫開支。

第四條闡述黔州宣撫司路的人事、錢糧之權,以及朝廷如何管控,兩人建議,可試着將邊事司改為黔州宣撫司,由此解決邊事司不合朝廷體制的問題。不僅朝廷控制黔州宣撫的人事權,還能以兵馬監押等軍職人事權,深入掌握西南諸夷。

第五條則是說明設立黔州宣撫司的害處,那就是用人不當,搜刮過甚,容易激起邊事。還要設立提點刑獄,提舉學事,分宣撫事權,同時推行王法,廣興教化。

兩人建議,在黔州路設立學校,吸納藩夷上層入漢。進而再在國子監設立番學,取諸夷酋長子弟入學,容其參與科舉,以西南差注法授官,任差於西南甚至廣南各地。

“化土番之豪傑,為我漢家之忠臣,合藝祖以科舉納天下英雄入轂之意。”

趙佶看到這句話,心頭也是一動。

第六條說到了修路,宗澤建議,自南寧州向北,修通直達播州的路,再向西修路至藺州,這樣就能將西南諸藩連為一體。這條路不必朝廷出錢,而是開鹽榷,收滇黔騾馬,由宣撫司按各藩夷所領鹽引馬引,分下路段。三五年後,蜀地到廣南西路便成坦途。

第七條才談到羅氏鬼國,宗澤認為,朝廷在羅氏鬼國之東大動邊制,必引烏蠻忌憚,因此最好懷柔以待。

“一老一少。倒是作事的料,就是有些貪大。”

趙佶勉強看完,昏頭漲腦之際,生出這樣的感慨。雖然西南貧瘠,沒多少威脅,遠不如西北事重要,利益和名聲也不如收燕雲顯赫,但終究是開疆辟壤。如果能不花什麼工本,也沒太大後患就拿下來。他樂見其成,哪個皇帝不想效秦皇漢武?

只是宗澤王沖所獻之策,干係太大,尤其是重厘羈縻,另設一路宣撫使司。大改朝廷舊制,難怪宰執重臣爭論不休,就只王黼堅持。王黼自然要堅持,真的設下此司,新開一路,闢地至少五千里,朝廷必須賞他一個副相。

由這封奏章。趙佶想到了之前唐恪的彈章,宗澤王沖的回應真是妙啊。兩人的立場很清晰,他們志不在羅國,而是將羅國之東的諸夷整合起來。由朝廷切實掌握,唐恪的彈劾頓時顯得不着要領,滑稽可笑。

不過蔡京的話也對,宗澤和王沖靠着邊事司肆意行事。也壞了朝廷成例,尤其是現在。他正要放眼北方,西南一面,不能鬧得太大……

趙佶一時躊躇不定,西南這一處,掣肘太多,收益不多,但投些力氣就能收到,風險也不算太大。西北乃至北面,掣肘雖少,他幾乎可乾綱獨斷,收益也大,卻還遙遙無期,這幾處該怎麼選擇呢?

內侍忽然傳來急報:“銀台司進奏院急報!成都府路威州茂州羌蕃亂起,蜀守周煦進兵受挫!利州路轉運使、成都路分兵馬都監等人彈劾周煦坐待事亂,貿然進兵!”

爭論嘎然而止,宰執重臣們齊齊將目光投向趙佶,蔡京輕吐一口氣,王黼則是黑了臉。

形勢很清楚了,蜀地已亂,怎容宗澤王沖再在瀘州攪起風雲?

不再必須面對選擇,趙佶如釋重負地道:“此事干係重大,諸位卿家再從長計議,蜀地之亂,煩勞公相籌劃。”

蔡京沉聲道:“宗澤王沖所論可從長計議,但二人擅權興事卻不可不問!正值蜀亂,更要嚴責二人,以防再起邊亂!老臣以為,當罷二人,代以老成持重之人主邊事司瀘州事。”

王黼大急,邊事司幾乎就是靠這一老一少兩人在作事,蔡京此舉是要斷他邊事司的根。

想及宗澤王沖捎來的私信,王黼急中生智,揚聲道:“之前晏州之亂時,蜀兵已不堪用。現今威州茂州又亂,離成都尺掌之近,急切間無兵可用。邊事司瀘州房正集西南諸夷蕃兵上番教習,可責二人領兵平亂。至於所言西南事,待平亂之後,再從長計議。”

蔡京正要反對,趙佶揚眉哦了一聲。集蕃兵上番教習這事,王黼之前已奏報過,還說諸藩忠心可嘉,宗澤王沖勤力,給他們請過功,卻被蔡京攔住。

蜀兵不堪用已是眾人皆知,之前靠西軍才平定了晏州之亂,卻留下一大堆料理不平的後事,童貫一直在抱怨,讓他頭痛不已。既然能不用西軍,還能以夷制夷,何樂而不為?他趕緊道:“此策可用。”

蔡京暗哼一聲,卻沒就此放棄,再道:“周煦既被諸人彈劾,不論是非,已不可用,當調得力大臣接任蜀守。”

之前在爭論中一直沉默的許光凝道:“孫羲叟不錯……”

眾人紛紛附和,孫羲叟在平定晏州之亂時,主掌糧道民政,經驗豐富,而且資歷也夠了。

王黼看了許光凝一眼,不知他是什麼用意。孫羲叟與宗澤王沖相處不錯,大力支持邊事司,把此人調開,瀘州換人,邊事司瀘州房會有什麼未來,這就難說了。

蔡京沉吟片刻,點頭道:“老臣也推舉孫羲叟。”

許光凝暗道這也是還王沖一個人情,宗澤與王沖掀起的風浪太大,還是不要在繼續摻和西南夷事了。再掙些軍功,從這個漩渦中跳出來為好。

至於自己,許光凝看看王黼和蔡京,心說我可無心攀附你們,唐恪沒彈劾對人,你們才是生事的禍首,我不過是拉着韁繩,讓馬跑慢一些。

趙佶不耐煩地揮袖:“就如此,一應事務,ziyou公相與諸卿議定。”

王沖回到藺州,才知威州茂州羌蕃作亂的消息,不過與宗澤不同,他不僅得了官面上的消息,李銀月還帶來了父親李木青的消息。

“鋪報應該已到汴梁了……”

宗澤語氣沉重,這真是天降橫禍,正要動手,成都那邊卻出了狀況。有此一亂,朝廷自不允許瀘州這邊再多事。

王沖道:“我們還沒接到朝廷諭令。”

他再笑道:“何況,威州茂州之亂,小患爾,只要開去三千得力官兵,步步進逼,其亂自平。”

宗澤皺眉,聽王沖又道:“只要最終結果是好的,即便公相,甚至官家不喜,也會捏着鼻子認下。”

宗澤有些難以接受:“這是欺君。”

王沖說著大逆不道的話:“滿朝臣子,哪個不欺君?有別的是用心為何,當年童相是怎麼欺君的?”

替皇帝傳旨撤兵,卻見戰況有利,童貫就敢於矯旨,不傳此令,這不是欺君,還有什麼是欺君?

宗澤默然許久,緩緩點頭,再嘆道:“可惜時間不多了,由頭難尋,要怎麼讓孫安撫點頭出兵?”

“如果我沒料錯,滋州西面的烏蠻小族已在生亂,羌蕃作亂,孫安撫自要各寨堡加緊巡查,亂子由此而起……”

王沖兩掌相切,作了個大打出手的姿勢。

“上番教習的蕃兵忍耐不住,主動出手……”

宗澤喃喃自語,猛然睜眼:“守正,你是要解決旁甘!?”

王沖微笑不語,宗澤搖頭苦笑:“可憐旁甘,竟不知自己是被圈養的豬羊。”

王沖再道:“只是這麼一來,事後定會被朝堂追責擅興律,按判還是暫避為好,此責由小子背着。”

宗澤哼了一聲:“就憑你就能擔下此責?也太看得起自己了。”

王沖撓頭,心中感動,再無話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鼎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鼎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七章 變中有變再生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