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快樂的生活不是好小說,好小說長啥樣?

第6章 快樂的生活不是好小說,好小說長啥樣?

從昨天開始,我就一直尋思着。

該如何把恐龍滅絕,地球毀滅,人類起源的場景寫成小說?

但轉念一想,關於恐龍滅絕的模擬動畫、擬真VR都做得跟真的似的。我就算描寫得再生動,也只是班門弄斧。

乾脆不要浪費時間了,直接再找一個人吧!

那個撲街小說家果真是撲街,還虧他出口成章,又那麼自信。結果演出來的事情完全沒法寫成小說。

除了開場的那一段對話,能夠引出一些筆墨。

之後又是恐龍滅絕,又是太陽爆炸,還有宇宙飛船。重點全在圖像上,信息量根本不是文字能夠承載的。

更令我難受的是,自從他們兩人離開原來的時空,就再也沒回去過。到處旅遊,真是摸不着頭腦。

我的大作又泡湯了。先不說寫不寫得出來,就算寫出來也沒有人看吧。

《論恐龍滅絕的一種可能性以及具體描寫》、《宇宙飛船到底長什麼樣?》、《人類發展細史》、《各種奇奇怪怪地方的奇怪文化》、《太陽爆炸看起來像什麼樣?》——想看這些的人早就去翻未來學論文,環球人文圖譜和歷史相關圖書了。

唉,

說起來21世紀無所事事的青年們到底想看些什麼呀!

既然我這個集合體感覺到迷茫,青年們可能並不知道自己想看什麼。

看來必須要查一查資料了。

ps:以下內容概括為:

資料,舉特例檢驗,靈感,重新提問,結果取向。

----------------

查了好幾篇百度上關於快樂的研究。其中提到了幾點快樂的因素,比如,要求被滿足就會快樂,得到社會認可會快樂,達成目標會快樂,人格特質會影響快樂。以上幾點讓我想到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生理(立刻的存活需求和一些其他感官需求)

安全(長遠的存活需求)

愛與溝通(社會交流)

尊重(社會認同)

自我實現(自我認同)

超越(宗教,sex)

說起來需求和快樂還是有一點不同的。舉例來說,有些需求不完成你會很難受,但是完成了你也不會快樂。而有些稱不上需求,甚至你連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在某個時刻也有可能突然給你帶來快樂。

馬斯洛這個分類主要是按照需求的優先程度。幽默三要素:出乎意料,緊張的消解,貶低他人中——大概只有貶低他人能夠在馬斯洛需求理論中有明確的分類。

畢竟正常人誰會強烈需求“意外”呢,由此說來,絕大部分快樂其實都是超越的。要不要都無所謂,所以並不顯著於正常人的需求金字塔當中。

可以看出馬斯洛三角形並不能很好的界定快樂。

如果想要一種完備的分類的話,我的直覺告訴我——快樂應該分成“感官的快樂”和“精神的快樂”以及“精神與感官之間的快樂”。

1.在生活中感受感官刺激。聽音樂,看圖像,觸摸,吃東西,聞香味,坐過山車而感受到的快樂可以說是物質上的。也就是感官快樂。

2.通過思考,判斷一些幾乎完全抽象的東西得到的快樂。就是精神上的快樂。

3.讀小說和yy之類,便是介於精神和感官之間的快樂——由某些言語引起在腦中不完全的感官體驗的投影,然後從體驗這些投影中得到快樂。他的機制可以說是與另外兩種大相逕庭。

不過我為什麼要這麼分類呢?

大概是因為我覺得看小說和實際經歷物體守獲得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第一次見到某時某地的情景,跟夢中的回想也是完全不同的。

我記得好像有些人的想像力很強,看小說就像是親身經歷一樣,比電影都清楚。

對於他們而言,看小說跟實際經歷應該沒有什麼區別吧。

我為什麼會下意識覺得——看小說得來的快樂和感官體驗得來的快樂不一樣呢?

難道是因為21世紀無所事事的青年人們想像力普遍很差嗎?

突然,我想起來了。好像我在看小說之前想像力很好。父母朋友給我講的每一段故事我都浮想聯翩。

是因為我長大了嗎?

不是的,不只是這樣!

隨着我看的小說越來越多,原來覺得有意思的小說,便逐漸變得沒有意思了。小說的文字也逐漸地失去了它的力量。

我有一個猜想,看的小說越多,由文字展開想像的能力就越弱。

但這個猜想其實非常沒有意義。因為說你每天其實都在看到不同的材料,他們在一定程度上跟小說相似,那麼看小說越多,文字展開想像的能力越弱,其實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等價於年齡越大,想像力越弱。

可惡!我的思維竟然如此混亂,我到底在討論什麼?

------------------

集合體開始了自我批判,他需要從客觀角度整理思緒。所以切換成了更為方便也更加客觀的第三人稱。

------------------

集合體猛然發現自己已經迷失在毫無意義的思緒當中。

他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麼。不過就目前看來,他只是在咬文嚼字。

問題出在了哪裏呢?

按照問題解決的流程:

問題解決分為: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他想,可能是因為問題界定的不夠清楚,所以導致他陷入了混亂。於是他打算新界定一下剛剛他想要探討的問題。

最開始他想問的其實是:青年人想要看什麼?

然後,因為他認為青年人只想要快樂。所以認為“青年人想要看什麼?”這個問題等價於“什麼是快樂?”。

其實不然。青年人不只想要看到快樂的東西,也想看到他們覺得深奧和敬畏的東西,想看到新奇的東西,渴望看到他們認為正確的東西。

想到這裏集合體突然開始自我批判了。他在那一瞬間覺得自己只想到了小說的快樂因素是不道德的。

只追求快樂是否道德呢?

在距離我們僅僅1萬km遠的地方,便有槍林彈雨,人心惶惶。只是因為國家強大,才有了一夕的安穩。怎麼能夠單單追求快樂呢?這是否太自私了!

身為集合體的他自然也感到了良知的譴責。

但事實上,雖然在道德上這種同情是合法的。但是適當追求快樂,不一定是自私。正是因為華夏的安居樂業,華夏的和諧平穩才有了華夏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發展速度。

相反,正是因為黨派割據,矛盾分裂,阿美麗卡社會才會停止不前。

追求安逸平等的快樂——相比於苦行僧似的學習厚黑學,加入社會陰謀論者的步伐——也不能說更差。

問題可能沒有答案。對於理性的在和平中的他來說,連立場或許都不會有。因為立場這東西只是輿論戰的需要而已,利益受到威脅的時候才需要。

回到本題。

因為青少年人想看的東西太多了,集合體終於決定轉換一種思路。既然分析得不出結論,那就從結果倒推(統計)吧。

說起來現在業界情況也差不多。

“榜單上的那些題材全都是經過時間檢驗的。”這就是市場得出的答案。

還有一種更好的方法就是找到足夠多的讀者。統計他們最喜歡看的小說,和喜歡看這個小說的原因,然後對他們喜歡的因素進行分類。

就這麼辦。

集合體終於準備好迎接新的工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神明的底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神明的底線
上一章下一章

第6章 快樂的生活不是好小說,好小說長啥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