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魔王伏誅
常言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蛟魔王縱有翻江倒海的神力,卻也因一着不慎,滿盤皆輸。
正是:
雲飛設伏將軍令,山本大意失.....
呸呸——
應該是:
太子默擺離魂陣,魔王大意失肉身。
面對着詢問,敖興回道:“我已在天宮當著玉皇大帝的面立下軍令狀,誓要擒你上天,以儆效尤。
拿不回你的腦袋,玉帝就要摘我的腦袋。”
說罷,回顧左右,命令道:“來呀,穿了他的琵琶骨,莫使魔王再用變化。”
立即有虎蛟親衛取來鉤鎖,對着蛟魔王肉身肩胛處穿上鐵環。
有道是:十指連心。
這一用刑,蛟魔王元神立刻受到感應,半空中痛的大呼一聲,抖若篩糠,差點從天上跌下來。
饒是如此,他都不肯屈服,恨道:“狗太子,想你也是武藝響噹噹的漢子,為何就要去做天庭的走狗,被那些酒囊飯袋騎在頭上?”
這話說的,不禁讓他想起天宮中三十六員雷將,並一眾大小武司神明。
心下謂然長嘆,“你這山野草寇,見識淺薄,不知天庭的恐怖。
所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天庭中除了酒囊飯袋,多的是遠古成名的大神。
別的不說,單說玉皇大帝,他自幼修持,苦歷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
而天地之數,十二萬九千六百歲方為一元,一元又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會。
天地演化至戌會,世界就會陷入昏蒙,那時萬物俱滅,生命全消,直到亥會時徹底陷入一片黑暗,曰名‘混沌’。
子會之時,又復開明,生日月星辰,山川河脈。”
聽到這裏,一旁的敖玉不由得驚駭失聲,“這樣說來,玉帝的每一劫,都是一次天地的生滅輪迴,而這樣的劫數,他已經經歷了一千七百五十次?”
敖興點點頭,人類的文明,就是在一次次新生中走向繁榮,又從繁榮中步入戰爭與毀滅,不斷的重複讓人類的科技越發先進、強盛。
有時候他甚至會大膽猜測,西遊宇宙是不是也會在這一次次的重啟之中,變得廣袤與強大?
不過具體如何,只有玉帝這個當事人最清楚。
現在他連個混元道果都沒有修成,天地滅亡的時候,只怕撐不過一回合。
正思考感嘆之際,突然間,一陣癲狂的笑聲傳進耳畔,兄弟倆抬頭望去,竟是蛟魔王在仰天長笑。
敖玉看不慣他這副張狂模樣,不由喝問道:“你今死到臨頭,又笑什麼?”
呵斥聲中,魔王笑容忽的一斂,語氣狂傲道:“天地尚有生滅,吾又何懼死亡?
彼輩偷生,便在他麾下當狗,唯唯諾諾一輩子就是,爺爺我卻不奉陪了。
去也!去也!”
話畢,他元神忽的潰散,化作斑斑點點,無數清瑩的青光,猶如夜空中的螢火蟲般,飛散向西洋大海的各個角落。
這時其聲猶在,作歌而唱:
“西海混成作蛟龍,修鍊神通氣昌隆。
殺上天門逢敵手,不懼生死有笑容。
汝圖長生甘為犬,吾嘆英雄怨藏愁。
今番自解還天地,朝生暮死羨蜉蝣。”
原來他自知難逃,竟自解元神,於此時化歸天地,不願受天庭之羞辱。
敖興同敖玉兄弟倆見狀,不由驚得呆住,
良久方才回過神來。
“二哥,他他他....”
玉龍太子結結巴巴,舌頭差點打結,心中從未有過如此震撼。
世人修得長生不老,天地同壽,就似那窮人突然變得富有,越有錢他就越怕死。
可這蛟魔王卻似反其道而行之,苦心修成道果神通,說解就給解了?
別說是他,連敖興這樣閱歷豐富的人都未曾料到這一幕。
生死之間有大恐怖,連孫悟空那等賊膽包天之輩都萬分恐懼,不惜漂洋過海,登界遊方,尋求長生之法。
蛟魔王反倒棄之如敝履。
你清高,你了不起!!
“今番自解還天地,朝生暮死羨蜉蝣。”
敖興拍了拍弟弟的肩膀,突然間意興闌珊,“或許對他而言,有些東西比生命更重要。”
說罷,收拾起魔王的屍首,準備回天宮復命。
敖玉呆了一呆,似乎沒有想到會是這種答案,不禁問道:“那二哥,你有什麼東西比生命更重要?”
敖興搖搖頭,沒有回答,只是隨手將離恨槍丟給他。
“你摜用短兵寶劍,對戰長兵必然吃虧。這桿槍今日送給你,希望你不要辱沒了它,也不要.......辱沒了蛟魔王!”
最後一句,語氣惆悵,略顯唏噓。
玉龍太子接過長槍,只覺入手沉重,必須兩隻手才能拿起來。
這是因為他平日裏懶散紈絝,沒有好好修鍊“擎天托地”的緣故。
“阿玉,我龍族勢弱,要想振興起來,絕非我一人之力可為。
有空的話,最好多練練武藝。”
話剛說完,敖興忽的想起,年輕人應該是最討厭這樣絮絮叨叨的,於是又閉了嘴巴,帶着魔王屍身一溜煙飛上天際。
望着二哥遠去的背影,玉龍太子吶吶沉默,羞愧難當。
“決定了,從明天開始,勤練神通,精修武藝,撐起西海一片天!!”
他發下誓言,轉過身看向西洋大海,只見浪頭翻湧,波濤起伏,颶風吹起漫漫白色水霧,無數蝦兵蟹將眼巴巴的望着他。
“我軍大勝魔王,即刻回宮擺宴起舞,本太子要慶賀三天三夜!!”
玉龍心潮澎湃,踏浪頭高聲宣佈,引的眾兵將紛紛歡呼雀躍起來。
唯有虎蛟統領浪里飛聞聽,心下猶疑不解,“三殿下明天不是還要勤練神通,精修武藝嗎?”
“你在教我做事?”敖玉不耐煩地瞪了他一眼,“慶賀完再練不行嗎?多事!!”
浪里飛被懟的無語,暗道幸好我不跟着你混,要不然早晚被人打死。
這樣想着,表面上卻拱手一禮,恭維道:“殿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