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猜疑
龍行雲眼看着那道人走遠,頓時陷入沉思。*www.kanshuge.com*看*書閣*
他原本認為自己重生的事情沒有人能看出來,但剛才那道人的言行和態度讓他的這種想法煙消雲散。一句話就讓他感到無所遁形,龍行雲現在想來,也毛骨悚然。
今天的際遇也並非一無所得,至少知道了自己是天機命,能夠憑一己之力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天下的大勢,這也為他爭霸天下提供了一個命理上的支持。同時也解開了他能得到霸王傳承的疑惑。“霸王之業,由你繼承”,那神秘女子的八個字言猶在耳,他相信,霸王之業,遠遠不止霸王寶藏那麼簡單。
正想着,徐達的聲音傳來:“阿行,你剛才沒事吧。”。
龍行雲一怔,隨即恍然道:“我沒事,沒想到那道人武功會這麼高,幸好他沒有要傷我,否則我恐怕早就重傷了。”。
徐達點了點頭,他也看出那道人武功極高,不在他師傅之下,對他們兩人也並無惡意,攔住他們是想存心指點,只是徐達不明白,那道人對龍行雲似乎有些芥蒂,按道理,龍行雲不可能得罪這樣一個高手。
“阿行,你是不是見過剛才那位前輩?”。徐達還是忍不住問了出來,他一直把龍行雲當兄弟,兄弟有事,他不能不管。
龍行雲苦笑一聲,搖了搖頭:“沒有,我從來沒有見過他。”。龍行雲自然知道徐達為什麼會這樣問,單單那道人對他的態度就足以讓人起疑了。/www.kanshuge.com/看書閣*不過他總不能說是那道人見他魂魄佔據了別人的身體,把他當成了壞人吧。
“不知道那前輩是什麼人,武功居然不比那智遠禪師弱。”。龍行雲轉移話題道。憑武者的直覺,他從那和尚和道人身上都感到了相同的氣勢。
徐達深有同感,他眼力比龍行雲高明不少,知道那道人比那智遠禪師只強不弱。心中一動,突然想到一個傳說中的高手,臉色一緩,想不到自己兩人在短短的時間內,就見到兩個高手,要知道這些高人平時都是深居簡出,難得現身江湖的。不知道他們集聚在這裏,是不是和自己這次的目的有關,想到這裏,頓時憂心忡忡。忘了回答龍行雲剛才的問題。
龍行雲也感受到徐達的憂慮,正要講話,徐達面容一整,道:“這裏說話不方便,我們先離開這裏再說。”。
龍行雲自然沒有異議。兩人牽過馬匹,帶上青頭火馬,轉瞬出了赤火鎮。
青頭火馬由於形象特異,一路上難免吸引各種目光,龍行雲索性在青頭火馬的腰身處覆蓋一塊布匹,蓋住他身上的鱗甲,這才沒有太多人注意。
兩人出鎮之後,龍行雲的警覺心大起。特地將那小鳥從空中招了下來,對它作了一番叮囑,要它監視他們後面是否有人跟蹤。
在一望無垠的原野上,花紅柳綠,兩人不疾不徐的策馬而行,龍行雲神清氣爽,體內真氣都好像在歡呼雀躍。
“徐大哥,你說那智遠禪師來到這裏,是不是和我們這次的行動有關?”。那智遠禪師乃是國師枷璘真的弟子,自然也是朝廷的人。在這種非常時刻,來到這裏,龍行雲難免產生這樣的聯想。
徐達若有所思,道:“如果智遠禪師知道了我們的目的,那他應該不會在酒樓那裏多此一舉的警告我們。那樣只會打草驚蛇。”。
龍行雲深以為然,如果他是智遠禪師,知道龍行雲他們的目的后,只會對他們嚴密監視,等時機一到,就一網打盡。點點頭道:“我想應該是知道我們的身份,而不知道我們的這次的行動。”。白蓮教歷代都有反意,這點作為朝廷中人的智遠禪師不可能不知。出言警告他們也算正常。
兩人對視一眼,都認為這種可能性很大,不由得鬆了口氣。
他們這次起義事關重大,如果起義成功,將大大提升白蓮教的影響力,使白蓮教為天下人所熟知,同時還可以積累經驗,對白蓮教後續的反元事業將有很大的幫助。如果失敗,將會極大的打擊士氣,下一次起義,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了。
“不管怎麼樣,我們還是儘早通知方壇主的好,有備方能無患。”。徐達成熟穩重,知道智遠禪師不可小視,僅他本人武功就不好對付,再加上他手上還有朝廷的勢力,這次起義有他參與進來,將會變得複雜很多。
兩人策馬狂奔,轉瞬去遠。
傍晚時分,兩人來到了一座山村,樂山村,樂山村有個白蓮教的堂口,這裏距離台州分壇已不遠,徐達決定和龍行雲今天晚上就在這裏過夜,樂山堂堂主林峰,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黝黑的皮膚,滿臉鬍渣,眼裏精光閃閃,一看就知道是個狠角色。
林峰早接到方國珍的指示,知道徐達兩人將會來台州助陣,最近一直在留意過往陌生人的行蹤,在徐達出示信物后,立即招呼兩人進入自己家裏,忙前忙后,準備晚餐。
林峰家裏成員簡單,妻子何氏,還有一子,一家人都是白蓮教信徒,兒子林飛,在方國珍身邊準備起義之事,家裏僅有他和何氏兩人。
晚飯很快就準備好了,就是幾樣蔬菜,這也看出來林峰不愧為一個虔誠的白蓮教徒,嚴格遵守着白蓮教的教規,吃菜事佛。
徐達和龍行雲不講客氣,很快將飯菜一掃而空后,林峰也向徐達兩人介紹了白蓮教在當地的一些情況。
白蓮教在台州的歷史並不長,真正興起也是在這幾年,開始白蓮教只是通過暗地裏傳教,發展信眾,沒有統一的組織和傳教方法,彼此之間也沒有什麼聯繫。方國珍任台州分壇壇主后,為把農民群眾從宗教信仰的迷霧中吸引到自身的解放上來,宣傳“習教者,有患相救,有難相死,不持一錢可周行天下”,“從教者先送供給米若干,入教之後,教中所獲資物,悉以均分”,“習教之人,不攜資糧,穿衣吃飯不分爾我”等等,習教的人各出銀兩,交與掌柜的收下,稱為“根基錢”。錢數不等,少則一、二百文,多則幾十兩、上百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