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4章 “外來戶”變成了“外援戶”

第卅4章 “外來戶”變成了“外援戶”

為了做好收秋的準備,金弟把從家門前的大樹上剪下來的枝條,利用農閑,編織成收莊稼的籮筐。

午後的陽光,透過大樹枝葉的縫隙灑在他的身上,他曬得黑紅的臉膛透着庄稼人特有的憨厚和堅毅。

沒有建軍和紅妹的小院子顯得各位安靜,只有膽子比較大的鳥兒落在院子地面上,嘰嘰喳喳地歡快覓食。

“建軍家是不是在這裏啊?”

這問話的聲音把金弟嚇了一跳,他抬頭看看來人,是一身墨綠色,推着二八大杠的郵遞員。

金弟站起身來,茫然地看着郵遞員。

郵遞員遞過來一份匯款單,請金弟簽收。

金弟幼時家貧,一家逃亡要飯,別看他干起農活兒樣樣都在行,可寫字卻是“睜眼瞎”,好在生產隊記工分的本子封面上有趙長志寫的自己的名字,於是,他比葫蘆畫瓢地一筆一畫地寫好了,還蠻有漢字的樣子,仔細多看幾遍,能分辨出是“金弟”兩個字。

郵遞員接過去看看,“嗯”了一聲,滿意地收起來,把匯款單遞給金弟。然後又詳細地告訴金弟這上面是多少錢。怎麼去郵電局領取。

郵遞員講完,騎上二八大杠自行車走了,剩下金弟愣在了當院中。

他緊緊地攥着匯款單,憋得滿臉通紅,硬是把哭聲和眼淚給憋了回去。

好事不出門,壞事行千里。

建軍寄錢回來的事兒,很快從郵局那裏傳出來了,說某某生產隊某某,從外地給寄回錢了。

這一下子,建軍去挖煤的事兒算是坐實在了,並且被生產隊扣上了“流竄犯”的帽子。

據講故事的人說:那時改革開放的政策已經傳達到了公社,對到處流竄的說法已經有了鬆動,不過這名字還是被生產隊明裡暗裏叫了好久的。

建軍每月都會隔一個月寄回100元錢或者150元,金弟怕這麼多的錢放家裏不安全,天天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和玉鳳兩個人一會放枕頭下,一會又放床底下的破木盒子裏,天天翻騰啊,老覺得不放心,那年頭,誰家會放這麼多的錢。他詢問了郵電局的人,說可以開個存摺存着,這樣就不好丟失,而且還月月有利息。

金弟回家和玉鳳合計了好久,他們根本不知道錢可以存起來,不過,萬一要是人家不承認呢,合計來合計去,最後,兩口子又跑了一趟郵電局,才知道,不是存在郵電局,而是存在農村信用社。

夫妻倆辦完手續,然後,一前一後地回家。

三年,他們基本上存下來將近3000元,不過,這對旁人來說,是個秘密,是絕對不能對外宣揚的,那是兒子拿命換來的。

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農民的生活水平一步一步地得到了提高。村裡已經有好幾個年輕人也大大方方地去山西挖煤了。

最早偷偷去挖煤的建軍家,已經從一個“外來戶”變成了“外援戶”。

“流竄犯”的稱號也慢慢地隨着政策的改變,再也沒有人提起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人河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卅4章 “外來戶”變成了“外援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