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永樂一朝可稱盛世,萬世後人會記得陛下!

第十八章:永樂一朝可稱盛世,萬世後人會記得陛下!

安靜。

這下子整個保和殿都變得落針可聞,誰能聽不出皇帝心中的憤怒和委屈。

「陛下息怒!」

這時,褚成仁作為宦官之首,連忙過來攙扶住有些氣血上頭的朱棣道:「您千萬別跟一個醉了的人生氣,萬一氣壞了龍體可不好啊!」

此刻,太子朱高熾也終於綳不住了。

不是因為他宅心仁厚,畢竟他就算有一副菩薩心腸,也架不住他對自己老爹的恐懼。

實在是于謙是他選上來的。

于謙要繼續這麼懟下去,到時候肯定又是一場你死我陪葬的遊戲。

靖難之役的時候,方孝儒就玩過一次。

十族都給玩沒了。

於是洪熙大胖朱高熾連忙上前,直接跪在朱棣面前給於謙求情道:「父皇您息怒,于謙只是因為家中老母亡故導致亂了心神!」

「再加上喝酒誤事,這才以至於滿嘴胡言亂語,您千萬別當真啊!」

一邊說著,朱高熾連連叩首。

聞言,朱棣嘆了口氣,有自己的太子給求情他心中的氣消了些。

但咱們這位永樂皇帝平生有三大愛好。

北征,打獵,嚇兒子。

眼看自己還沒找到台階下,朱棣便轉頭看向太子道:「太子,你還真是體恤下屬啊,都嚇成這樣了還不忘給這個不爭氣的求情。」

聞言,朱高熾嚇得都哆嗦了。

見太子不說話,朱棣繼續說道:「那好,這人既然是你選上來的,那你說應該怎麼處置他?」

此言一出,這就給朱高熾難住了。

替于謙求情,也得有個分寸。

不懲罰他吧,這等於讓皇帝沒有台階下。

懲罰嚴重了,又怕把于謙折騰死。

「兒臣...兒臣...」

「陛下,學生認為于謙只是因為母親亡故而致氣急攻心,再加上酒後失了神志才會口出狂言。」

「實則他對北征與遷都的看法並不至此,學生近些時日來經常同於謙談論北征之事,他對北征阿魯台和治理邊關之策有許多良策。」

「如若陛下不信可先送于謙回去休息,待他酒醒后命他再寫一篇治理邊關的良策。」

就在此時,忽然朱高熾身後傳來了楚蕭的聲音。

沒轍,楚蕭原本也不想頂着雷站出來。

但他看出來了,皇帝這是已經消了氣,但卻找不到個台階下。

太子這邊支支吾吾了半天,也說不出個好辦法。

既是結識了一場,那他就給於謙求個情得了。

「陛下,臣也願意擔保。」

同時,一旁的李祺也開口附和,畢竟這些時日以來他也確實覺得于謙被楚蕭改變后,提出的許多治邊之策很不錯。

「楚蕭,李祺。」

聽到楚蕭兩人的話,朱棣終於算是找到了下去的台階。

但他聽到楚蕭的言辭后,卻又覺得這個台階不是很完美,心血來潮之下轉頭對朱高熾道:「太子,既然這會試前三都是你選上來的,那你去把他倆人的殿試考卷呈上來。」

「朕要看看他們三個這些時日裏,到底都聊出什麼治邊良策了。」

要看我兒的考卷!

別人還沒怎麼樣,一旁攙扶着的朱棣的褚成仁給嚇了一激靈。

這下可糟了。

蕭兒的考卷或許別的考官看不出什麼,但萬一要是惹得皇帝不高興可咋辦?

但任憑他心中冷汗直流,朱高熾卻撐着自己肥胖的身軀趕忙取來兩份考卷,誠惶誠恐的遞給他爹。

朱棣也不生氣了。

把于謙晾在那任憑他自己倒在地上發酵,轉身坐回龍椅上拆開了李祺的考卷。

看了一眼后,點了點頭。

不錯,互市是個好辦法,但現在不能急於求成,得等北伐過後。

接着又拆開楚蕭的考卷。

朱棣看了李祺的考卷后,原本以為這些文人士子討論的應該都是互市這種軟政策。

可等他看到楚蕭考卷里的內容,整個人卻都虎軀一震。

文章雖寫的洋洋洒洒,可卻直接***了朱棣內心的最深處。

文武百官看到的只有大明的疆域。

可大明疆土,不進便會反退。

現如今大明王朝明裡暗裏的敵人太多了,除了北元分裂后的蒙古各部族,阿魯台、瓦剌、韃靼、兀良哈!

一直對大明虎視眈眈的倭國,也是潛在的敵人。

不然,他也不會在山東常年囤積備倭軍。

除此之外還有更遠的地方,鄭和去年已經從西陽回來了,帶回來的除了許多作物之外就是更遠之地還有大量的土地和敵人的消息。

別人不知道,可他朱棣知道就連現在西邊的烏斯藏都在不滿大明的統治,伺機蠢蠢欲動。

在這種情況下,阿魯台還要在東北囤兵能不讓人脊背生寒?

楚蕭的回答也很簡單,就是一個字,打!

阿魯台既然在邊關囤兵,那大明入冬之前就要從各地抽調兵馬。

山東的備倭軍也要抽調一部分出來。

待來年冰雪消融立刻借遼水走水路趕赴邊關,對阿魯台閃電滅殺!

在這之後大明才可休養生息,貫通南北。

屆時再開辦互市蒙漢交融,不需數十年後阿魯台便能融入大明,草原的肥沃牧場自然也盡歸大明版圖。

來來回回看了好幾遍,朱棣貪婪的閱讀着上面的文章。

這篇文章太符合他的心意,簡直是將他內心裏想說的和沒想到的全都說了出來。

「好~好啊。」

半盞茶的時間后,朱棣才戀戀不捨的放下手中的考卷。

一時間,距離近一些的人都發現皇帝的眼神變了,不再和之前一樣裝作和藹,而是變得精神奕奕。

那感覺,就像是有人終於懂了他。

褚成仁心中暗道,莫非蕭兒的文章竟得了帝寵。

可他文章里到底寫了什麼,一時間褚成仁心中忐忑不已,生怕皇帝臉色再變。

「楚蕭。」

就在所有人全都摸不清皇帝想法的時候,朱棣終於開口了。

目光灼灼的看向楚蕭,朱棣深呼吸一口氣問道:「為何他人都希望朕能停止北伐,與民更始,但為何你卻如此支持我明軍北伐阿魯台部。」

聞言,楚蕭知道他得開口了。

於是,就見楚蕭抬頭面向皇帝,不卑不亢的拱手道:「回稟陛下,江南之地的百姓還只是食無兩餐,衣無二彩。」

「但我大明邊境的子民,卻已然都快淪為蒙古各部族刀俎下的魚肉了。」

「旁人或許不理解,但學生卻認為只有一次性打垮阿魯台部,才能在真正意義上解救北方子民。」

「常言道,真正的盛世從來不是靠休養生息得來的,而是要靠一次性的打垮敵人,才能讓國內獲得真正意義上的休養生息,若不思進取就只能自取滅亡!」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

所有人都匪夷所思的看向楚蕭的方向,沒想到他能對皇帝說出這樣的話。

他不知道,或許一句這樣的話就能讓這位永樂大帝對戰爭再起殺心?

不少老儒都在暗暗議論。

若這番話真的助長了北伐的氣焰,那對大明可就真的是災難了。

可別人不懂,這番話落在朱棣耳中卻讓他彷彿聽到了洪鐘大呂。

他懂我。

朱棣不由得正視起眼前這個弱冠之年的考生。

一個不到二十歲的文人士子,竟然能以如此眼光來看待北伐。

他是大明的皇帝,所以自然不能和普通官員的目光去看待這場仗,而是要以皇帝的視角俯瞰整個國家。

南方雖苦,但更苦的是北方邊塞之地。

若他不打這場仗,北方的諸多部族就會以為大明怕了。

屆時草原各部族聯合起來圍攻邊關,大明說不定就會死多少百姓,丟多少土地。

甚至,都有可能影響到南方。

但這麼多年來卻沒人懂他,都以為他是個殺心不止,只喜歡打仗的皇帝。

可就在楚蕭說出方才的說辭后,他竟然有了一種被人認可的感覺。

「那對於遷都順天一事,你作何感想?」

半晌后,朱棣再次開口了。

楚蕭則繼續不卑不亢,開口便是:「學生認為,遷都乃鞏固我大明江山萬古穩妥之策!」

「只有遷都順天,我大明百萬雄師才能更好的遏制遼東和草原諸多部族,我大明早就該有這樣的遠見!」

「一世命,既萬世命!」

「雖然這一朝的人不會明白陛下的苦心,但後世千萬萬的子民會記得陛下的功績!」

「永樂這一朝,稱得上盛世!」

「陛下,也稱得上是千古一帝!」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我大明本該如此!」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家父九千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明:家父九千歲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八章:永樂一朝可稱盛世,萬世後人會記得陛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