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零一十五萬一千一百二十五 武漢 晴

二千零一十五萬一千一百二十五 武漢 晴

昨天一天從蘇州移動到了武漢,剛一下火車就感受到了武漢天氣和出租車司機的濃濃惡意。事情是這樣的:在火車上我查了一下天氣,有雪,下了火車才發現,其實是雨,所有天氣挺陰冷的。然後出了武昌站,就看一幫拉活的司機在站前排隊,不停問“去哪兒?不用排隊!去哪兒?不用排隊!”我不知道這拉私活其中的道道是什麼,反正人生地不熟的,我只敢去排隊打車。可是問題並不是那麼單純,因為我下車時,應該三點半左右,出了火車站估計已經快四點了。然後我就見出租車司機們就站在對面等活,很少有司機到出租車點上來拉活。於是就出現特別尷尬的一幕,他們在對面等活在雨中奔波,我們在這邊等車瑟瑟發抖!最後直到差不多快半個小時以後,才有新的車來。

好在酒店離火車站比較近,所以上了車以後還算比較順利。到了酒店給家裏報個平安后,我就聯繫了陳桑。接下來一段時間我可能會經常提到這個人,因為在這邊我只認識他。關於他的磨嘰,我是早就領教過的,但總的來說,他人也還算不錯。希望我能學着適應、接受,最後和他成為朋友吧。

昨天在火車上比較無聊,我看完了一本書。其實好久之前我就看了個開頭,只不過昨天五個多小時車程實在是無聊,我就全看完了。這本書的名字叫《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作者:許暉。

我還記得當初我決定看這本書的初衷,好像就是想多了解一點兒關於漢字文字及單詞的深層意思,希望能提高點兒自己的寫作水平。可是這種東西果然沒有吸引力,反正對於我來說那對這類東西可真是拿得起、放得下。不過在一個密閉的空間了,除了偶爾想想別把行李給弄丟了外,其它的時間要是不看點兒什麼或者是聽點兒什麼話,那還真會覺得時間多餘的!因為這本書是為兩部分的看的,前半部分東西,我就不回憶了,今天我主要說後面那部分給的帶來的一些感受吧。

先說說“梟首示眾”這個詞,其實這個詞意思我是明白的。可是對於“梟”這個單字來說,其實我之前不了解的。這個書中說,“梟”其實是一種惡鳥,怎麼一個惡法呢?在古人眼中,這種鳥最壞之處在於長大之後就翻臉不認母,不僅不認,它竟然要活生生的將母親吃掉。這麼看還真是壞到家了,既然他討厭,所以古人一般會在夏至和冬至這兩天捉梟,將它身體剁碎,然後把頭懸在木柱上示眾,以此表示懲罰罪大惡極的意思。在沒看這到這個解釋前,還覺得梟字挺有個性的,至少還有“梟雄”這個詞嗎?可是這麼看來,梟字一點兒也不好玩!書里還介紹了一種和梟對應的惡獸,叫破鏡,長得像虎豹,它的最壞之處就是他長大了吃爹。一個吃爹一個吃娘,最後結果是他只能被我們拿來當祭品。所以現在我們可能真的認不出梟和破鏡都是一個什麼樣子了,希望它們被我先人當祭品時都殺絕了。不過我想有些可能修鍊的比較成功,一些變成了人的樣子也說不定!

下回我用一瞬間和一剎那可是要注意了點兒了。因為這兩個佛教用語其實是有實際意思的。如果我們沒有理解錯的話,大概在佛教中這些時間概念名詞的關係是這樣的:一剎那就是一念,二十念為一瞬,這就看出一瞬其實比一剎那長出好多時間哩。接着往上更有意思,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根據書中換算就是:一須臾是48分鐘,

這個可比原來想像的時間長多了;一羅預是144秒;一彈指是7.2秒,這個也比我想像的時間長;一瞬就是0.36秒,這個應該是我理解的正常時間;一剎那是0.018秒。我覺得這樣的想來,這個時間單位還是挺有意思的呢。想想如果我們用這個佛教用語來來描述一下百米冠軍的比賽成績的話:一般應該是1彈指6瞬間15剎那左右吧!

還有比如“蛛絲馬跡”中的馬,我之前一直覺得就是普通的家畜唄。雖然和蛛比起來,顯得有點兒違和感,但是以我認知能力真的很難想像原來馬是這樣一個東西。其實與蛛相對應的還有一種生在廚房中的小蟲子,他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些不甚明顯的痕迹。這也是一種馬叫“灶馬”。因為這常生於灶台周圍,所以得名。人們相信灶台有灶馬,是豐衣足食的吉兆,甚至把它稱為“灶馬爺”,這還不算,甚至覺得它就是小年時,馱灶王爺回天庭的坐騎。這可是管着老百姓肚子的大官,他的坐騎是一定要伺候好的。

福、祿、壽、喜、財,這是我多年一直認為的所謂“五福”。其實出自《尚書*洪範》中的五福為:“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這裏的“康寧”就是身體安康,沒有疾病;“攸好德”是修習美好的德行;“考終命”是盡享天年,壽終正寢。反正真的五福主要強調的就是要活得長,當然最好還得有質量。其實想想這也不違背今天人們的價值觀,其實我們也都想活得長,然後死之前要啥有啥,可是我們與古人相差的就是那種安靜的心態和相要修德行的衝動。今天的我們奔呀奔呀的,有時為了一個過程早就目的給忘了,那人生要說不後悔,鬼才信!

其實這還有好幾個有意思的地方,我就不一一介紹了。這也不是什麼讀書心德,要真讓我寫心德,我可能還真寫不出來。畢竟是在火車看書,哪些是睜眼看的,哪些是閉眼看的,可能都分不清。不過通過看這本書,其實也給了我一點兒觸動,那就是我們文化應該怎麼傳承下去。當然這個話題我是不配提的,但是想想那麼多謬誤、訛傳,我們還要把他們傳給子孫嗎?我想就算我們一直努力的正視聽,在網絡化如此發達的今天,一個段子就可能改變所有的孩子對某個詞的認識。本着兼容並包的精神,我們不能說為了弘揚傳統文化,就要反對新段子的出現。這兩者如果是一個二元對立的關係的話,那就勢必會是一場激烈爭奪。過去先人的文化是我們今人的營養,而我們今天的文化說不定也會是未來的人的營養,兩者其實是可以并行的。在不斷的發展擴充中,文化可能會顯得有點臃腫,甚至繁複。可是只有這樣,再經過時間過濾,我們材能積澱下來好東西。在任何一個時代,我們都不能因為一個人或者一些人的主觀意識去選擇什麼好的文化或者什麼壞的文化。之前我們這個國家犯過類似的錯誤。我覺得今天的我們不應該再犯這些錯誤。可是今天我們眼前的絕大多數的段子是一定不會有長久生命力的,那就讓這個社會最自然而然的選擇去淘汰它們,一點一點的,不要急!如果我們要說覺得肩上還應該有那麼點責任感的話,那就去讀點古聖先賢的書,想想在那時那地他們會想些什麼。為什麼那樣一個時間空間下思考出來的東西,會被一代一代傳承下來,它們都是應該被傳承下來的嗎?其實時間在我們周圍還在不斷的過濾着。最後大膽妄言一句:我們應該相信那些已經傳承的千年東西,想想一千年都過來了,那是多少代人替我們審過稿子的作品呀!我們應該用心讀一讀,可悲的是,我可能已經沒有那種能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日記2015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日記2015
上一章下一章

二千零一十五萬一千一百二十五 武漢 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