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新世界

第25章:新世界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歲月中,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寶貴的文化財富,包括以物質形態存在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不可移動文物和可移動文物,以及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等;也包括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世代口頭傳說、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和手工技藝等,其種類之繁多、形式之多樣、內容之豐富,為世界少有。

中華民族的這些文化遺產以獨特的方式潛移默化影響着各族人民的思想觀念,以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激揚向上的活力維繫着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綿延不斷,這是中國文化之魂,是民族精神之根,是中國在世界上引以為榮的寶貴財富,所以應當視其為傳家寶,世世代代傳承並光大下去。

2005年12月22日,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就是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

2009年,國家文物局創設主場城市活動機制以來,每年的文化遺產日國家文物局都選取一座城市舉辦文化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

2016年9月,國務院批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同意自2017年起,將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的“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非遺行業里最大的一次活動,今年寧夏的非遺展據說規模宏大,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邀請了全國各省市二百多個項目參加,舉辦的地點是在張賢亮的西部影視城。其他各市縣也會在這段時間內開展非遺宣傳及普及活動。

參加活動的項目和老師採用邀請制,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項目和有影響力的傳承人。這種大型的政府活動一般人是沒有資格參加的,只有小魚的葯染項目比較特殊,被其他老師推薦后才在最後一刻獲得了參展的候補資格,小魚很興奮的告訴大家。兒童節的最後一天,也就是在非遺展開幕的頭一天,王輝就拉着小魚和東西趕去報到了。

據說這次活動的待遇很好,管吃管住,車接車送,項目及老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同,補助的金額和待遇也有差別,外地邀請來的項目補助比較高,其他待遇也較好,如果是國家級的待遇又完全不一樣了。據說這次投入的活動經費有上千萬,也不知道是真是假,都說這家活動公司賺大發了。

公園活動結束的第二天,就是這次大活動的開幕式,因為小魚也參加了,所以我和老王也來到了影視城,畢竟這是行業中最大的盛會。

老劉從裏面給我們拿來了兩張出入證,我和老王順利的進入了西部影視城。

位於鎮北堡的西部影視城,被譽為“東方荷里活“,原址為明清時代的邊防城堡。1961年,尚在農場(監獄)教育改造的張賢亮發現了它,並在80年代初期將它介紹給了影視界。迄今為止,這裏已拍攝了獲得國際國內大獎的《牧馬人》《紅高粱》《黃河謠》《黃河絕戀》《老人與狗》以及著名影視片《大話西遊》《新龍門客棧》《逆水寒》《獨行侍衛》《大敦煌》《火舞黃沙》《喬家大院》《老柿子樹》等一百多部影視劇。

鎮北堡西部影城在中國眾多的影視城中以古樸、原始、粗獷、荒涼、民間化為特色。在此攝製的影片之多,升起的明星之多,獲得的國際、國內影視大獎之多,

皆為中國各地影視城之冠,所以有“中國電影從這裏走向世界“的美譽。又因古堡的地貌和影城內部場景代表了舊中國西北地區的鄉鎮風情,故被譽為“中國一絕,西北大觀“。

它是融合了歷史遺迹的人文景觀與現代影視藝術相結合的產物,是享譽海內外的以中國西部題材和古代題材的電影電視最佳外景拍攝基地,鎮北堡西部影城“借影視藝術之體,還民俗文化之魂“,再現了祖先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遊樂方式,現已逐步成為中國古代北方小城鎮的縮影,以“繼承中華傳統,弘揚民族文化“精神為主線,逐步實現了從“出賣荒涼“向“出賣文化及歷史“的跨越。

影城的每一處電影拍攝場景都是電影藝術家智慧的體現,雖然製作材料簡易,但通過導演的全面設計、整體構思並運用不同的藝術手法藉助鏡頭給觀眾帶來了視覺、聽覺上的衝擊和震撼,更讓人們對劇中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遠遠不如荷里活電影城中的佈景道具精緻,但就是這樣廉價的佈景卻拍攝出了驚天動地、氣勢恢宏、畫面逼真的影視效果,並不比荷里活的大投入、大製作遜色。這也充分的體現了“中國人在任何條件下都能創造出轟動世界的奇迹“。

影城主要由明城和清城兩大組團構成,裏面有聚寶盆、牧馬人、月亮門、關中城門、柴草店、盤絲洞、定州總管府、酒作坊、九兒居室、鐵匠營、遺址廊、招親台、龍門客棧、盤絲洞,幸運之門、神秘山洞、百花堂、影視一條街、古堡龜卦、都督府、牛魔王宮、觀音閣、展廳、明星犬舍、告子亭等數十個景點組成,是寧夏旅遊的一張金字招牌。

來到廣場,我和老王被深深的震撼了。

260個展位分成幾個區域,每個區域中一排一排的展位佈置的非常漂亮,五湖四海的手藝人們互相打着招呼,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忙碌着擺放自己的作品,場面顯得非常的熱鬧。幾十輛漂亮的大巴車整齊的停在不遠處。

我和老王很興奮,就一排一排的參觀着每一個展位,遇到認識的老師,就攀談幾句,大家都喜氣洋洋。我熟悉的幾位老師包括李鳳琴、李五奎、黃毓都在裏面,還看到了聾人帥小伙周建英微笑着擺着他的石頭畫,張磊也在他的攤位里幫忙。

我問老劉王紹西老師怎麼沒看到,他可是寧夏皮影戲的第一人,老劉指着舞台旁臨時搭建的一個大帳篷,原來王紹西老師和他的戲班子在那裏給大家唱大戲呢。

來到李鳳琴老師的攤位前,她看我過來高興地張開雙臂迎了上來,旁邊有位老師好奇地問李老師我是誰,李鳳琴老師開玩笑說:“這是我的老相好。”說完捂着嘴哈哈大笑起來,幾個人跟着也笑了起來。“就是滴,他是我老婆滴老相好。”李老師的老公一本正經的補充道。

看到巧兒刺繡的李夏音老師和蔡玲老師也來了,我走過去和他們打着招呼,並再次感謝她上次給我們的支持和信任,他倆不好意思的笑着說,互相幫助是應該的。

展會上的項目太多了,琳琅滿目,讓人應接不暇,我沒有辦法對這些精美的工藝品一一的描述,只是貪婪的欣賞着、吸吮着、享受着傳統文化的滋養,獲取着無盡的營養與能量。

有個老師引起了我的注意,因為自始至終我看到她總是手裏拿着手裏的布塊和針線忙碌着,那雙手的速度很是驚人,居然絲毫不影響她喜笑顏開的和大家說說笑笑,以至於我走到她的面前欣賞着她的布藝作品時,她也是一邊和我說著話,一邊手裏忙着個不停,彷彿她的手上長着眼睛。我的腦海里不禁跳出一個詞:“手工魔女”。

這位手工魔女叫楊學紅,是寧夏“楊家布藝”的掌門人,和她交流感覺像個老熟人,直接,簡單與自然,她的身上沒有絲毫的做作與客套,勤快的看起來有些誇張,但又是那麼的和諧和自然,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吸引着路人。

揭幕儀式開始了,自治區及文旅廳的各級領導剪綵后宣佈開幕,頓時禮炮齊鳴,鑼鼓喧天、旌旗招展,一時間是熱鬧非凡。舞台前坐滿了人,大概不少於上千人,場面極為宏大,領導們紛紛上台輪流講話。周圍里三尺外三尺圍得水泄不通,我和老王使勁往前擠,也沒有找到好位置。

領導講完話,各種節目開始表演了,每個節目都內容豐富,非常的好看。王紹西老師的小劇院裏,傳來了經典的二胡聲和蒼勁有力的秦腔,很多人都圍了過去。

我和老王也跑過去看王紹西老師的表演,一時間五迷三道的,聽得不亦樂乎。王紹西老師看到我,沖我笑笑,更加賣力的一邊拉着二胡一邊引吭高歌。

過了一會兒,聽了一會,我倆去找小魚,想到她那裏看看。

突然,我感覺哪裏有些不對勁,回過頭一看,怎麼舞台前那人山人海和那坐着的上千人一下子消失不見了,所有的椅子整齊的排列着,空空如也,居然沒有一個人了,而舞台上的演員們還一直賣力的表演者。

出於對演員們的尊重,我獨自孤零零的坐到了座位上,我怎麼也無法理解這麼好看的節目,為什麼突然就沒有人看了。老劉在我身後,給我拍了一張照片,那照片看起來彷彿舞台上幾十人是在為我一個人表演的,而我的身邊無數的空座位寂寞的擺在那裏,和舞台上熱鬧的場景形成巨大的反差。

從十點到十一點,只一個小時,整個會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有那幾百個攤位前零零散散的有一些遊客在駐足觀看,還有很多記者在拍攝各種各樣的場景和照片。

老劉看我如此的迷惑,笑着說:“丁總,這種活動就是這樣的,領導只要講完話,活動就結束了。大家就坐着大巴車回單位了,回去遲了趕不上回家吃飯。”我轉身一看,那幾十輛大巴車真的不見了。

有一位顧客看上了一個攤位前的柳編藍要買,但攤位前的老師不管遊客出多少錢就是不賣,說她只是看攤的,沒有攤主的話不能賣,那兩個外地遊客很生氣,大聲的埋怨着,覺得不可思議。旁邊的老師不削的看着這位老師,說她盡給咱們寧夏丟人。

我走過去好奇的問,擺攤不就是賣的嘛,幹嘛不賣給人家,那位老師低着頭小聲給我說:“賣了我們就沒有了,領導會罵死我們的,以後參加活動就沒有可擺的了。”

剎那間,我彷彿吃了顆蒼蠅屎,心裏像打翻了五味瓶,激動興奮的心情也隨之消失的無影無蹤。

旁邊有位長着白鬍子年長的老師,他是外地的老師,看我這樣,直發笑,過來和我聊了起來。他耐心的給我解釋起來。

通過與他的交流,我了解到,原來傳承人的隊伍是由好幾類人組成的。

第一類人是正經的譜系傳承或在當地有名的民間藝人,是非遺保護的主要對象,他們技藝精湛,德藝雙馨,在民間很有影響,成為了傳承人後,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第二類人是早期從事文化工作的人員和與文化系統有關係的人員,在非遺普查的過程中,知道國家開始對非遺保護工作重視了,就近水樓台先得月,拿了別人的作品,學習着,把自己變成了被傳承者;雖然他們獲取傳承人的資格值得商榷有很多非議,但他們傳承了一些項目,是實實在在為非遺保護和宣傳普及做出最多貢獻的人,這些人後來不乏級別很高的甚至是國家級的傳承人,手藝也很不錯。雖然他們不算是手藝人出身,更多的是宣傳員和非遺保護者,但他們的貢獻很大。

第三類人就噁心了,他們善於投機鑽營,長於搞好政商關係,騙取了傳承人的資格,利用傳承人的身份侵佔大量的社會資源並取得各種榮譽,可悲的是,這些人反而大多數都是這個行業里的名人,比如剛才不敢賣東西的那位著名傳承人。他們狗屁不通,最多只有三腳貓的功夫,是手藝人的恥辱。

第四類人原本是做生意的,看到傳承人有很多優惠條件,比如可以獲得好的位置或者宣傳上的優勢,就把自己也變成了傳承人,但這類人很多後來手藝也都不錯,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傳承人,名利雙收。

最後一類手藝人,是一些只知道低頭拉車不抬頭看路普通人,這類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在市井的小巷裏,在農村的田野里,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獲得傳承人機會非常少,除了像王輝這種二杆子,干自己跑去找人家,大多數人沒有這個意識,甚至有些手藝人從心裏就看不起前面幾類人,所以造成很多誤會,根本不削傳承人的稱號。

但這類手藝人往往性格孤避,技藝精湛,前幾類人在技藝上和他們是沒法比的,也是前幾類人的產品提供者,因為他們客觀上對社會的貢獻度比較小,有性格缺陷,-厭惡弄虛作假,在業內有名,但在社會大眾上無名,在宣傳非遺這件事上價值不大,所以他們參加各種非遺宣傳與展示活動的非常少,或沒有資格,或根本不屑。

參加活動的基本都是前幾類人,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宣傳非遺,不是技藝大賽,社會更需要演員,比如明星大腕什麼的。活動的最大價值,集中在那些照片和視頻上,這些東西更珍貴,因為照片和視頻才是工作證據,才是宣傳推廣的基本要素。至於活動的參加者,是什麼人並不重要,只要會耍猴就行。手藝人不一定是傳承人,傳承人也不一定都是手藝人。

經這位長者一分析,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原來這個行業是這樣的,不滿的情緒也沒有了,反而理解了我看到的這一切,他的話很客觀,也很實在,看來我的格局太低了。是啊,要想保護好非遺,必須先搞好宣傳,形式比什麼都重要。

想想也是啊,誰會找一些既沒有影響力,又上不了檯面的人來做宣傳呢,要是我,為了更好的起到宣傳普及的效果,我也會優先選擇前面這三類人,這和有沒有手藝沒關係,會演戲就行,是站位問題,難道我們的現實社會不就是這樣嗎?

現實雖然紛亂而複雜,又是那麼的合情合理,但透過顯現看本質,我的眼前,彷彿看到了一個即將降臨的新世界。這一切,彷彿黎明前的黑暗,它孕育着光明,就在前面。

正所謂物極必反,光明之後,一定會是一個美麗的新世界。想到這裏,我的心裏暗暗發狠,慶幸我生於這個大變革的偉大時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非遺之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非遺之戀
上一章下一章

第25章: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