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社區裏的笑聲
老王說吳忠有個活動,讓我拉他去看看。我沒有參加過這類活動,很想了解下。一大早,我們就開車來到了吳忠的一個樓盤。
這是一家房地產開發商搞的一個暖場活動,同時也是WZ市利通區的一個非遺創作大賽。
我們把車停好后,來到了售樓部門前的小廣場上,從停車場到這裏有一百多,地上都鋪上了紅地毯,紅地毯兩邊的樹枝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氣球和綵帶,還有幾條條幅。
老劉已經先到了,認識的人還有面人馮剛和皮影王紹西。
銀川來的手藝人是大會組織者邀請過來的,其他幾位應該是當地的,巧兒刺繡的蔡玲老師也在裏面。
我們來的晚了一點,老王趕緊去找他的攤位擺東西去了,我和小魚四處轉着,和認識的人打招呼。蔡老師看到我,給我擺着手,我就過去和她聊了起來。
活動開始了,主持人介紹了今天活動到場的嘉賓后,請領導講話。領導輪流講完話以後。開始了各種節目的表演。
隨着敲鑼打鼓的聲音,人漸漸地多了起來,一時間熱火朝天,彩旗飛揚,歡聲笑語不絕,老師們的攤位前擠滿了人。
我仔細的觀看者老師們的產品,期望能找到更多的非遺產品資源,就一個攤位一個攤位的轉。
老師們都很熱情,看到有客人來到他的攤位前,都是面帶微笑,努力介紹着自己的產品。參加活動的人,如果喜歡哪個老師的作品,你就可以到前面投票點去投票,然後領一份禮物帶回家。
我來到一個攤位前,被這位老師的一幅作品深深的吸引了,那是一副浴火重生的雄鷹圖案,我被它的內容深深的感動了。
據說,老鷹的年齡可達70歲。但是如果想活那麼長的壽命的話,就必須在它40歲的時候作出困難而重要的抉擇。
當老鷹活到40歲時,它的爪子開始老化,不能抓住獵物,它的喙會變得又長又彎,幾乎能夠碰到胸膛;同時,它的翅膀也會變得很沉重,飛翔的時候非常吃力。
這個時候,它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就是等死,要麼就要經歷在它一生之中十分痛苦的過程來蛻變和更新,才能夠繼續地活下去。
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需要150天的漫長錘鍊,而且必須很努力地飛到山頂,在懸崖的頂端築巢,然後停留在那裏不能飛翔。
首先,它要用它的喙不斷擊打岩石,直到舊喙完全脫落,然後經過漫長的過程,靜靜地等候新的長出來,等它的喙長出來以後,還要經歷更為痛苦的過程——用新長出的喙把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來,當新的指甲長出來后,老鷹再把舊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再等150天後長出新的羽毛。
這時候,老鷹才能開始重新飛翔,從此得以度過30年的歲月。生命是寶貴的,它最值得我們珍惜。生命的誕生是莫大的幸運,而生命的重生卻需要歷經艱難,百折不撓,只有這樣,生命才會放出美麗而耀眼的光芒。
我看着這幅畫,凝視良久,腦海里翻騰着。
老師看我笑着說:“看您這麼喜歡這幅畫,一定是看懂了這裏面的內容。”
我點點頭回到:“浴火重生。”
老師開心的笑了:“很多人看不懂這幅畫,總是問我為什麼一隻雄鷹要做成這個樣子,這一半和那一半不一樣。看來您是懂這幅畫的人。”
“老師好,您的這種做法是什麼工藝?”我沒有見過這種工藝。
“這是掐絲琺琅工藝。”老師面帶笑容,耐心的給我講了起來。
這位老師叫馬伊莎,在吳忠的一個社區裏有一個工作室。
掐絲琺琅是景泰藍的一種製作工藝,說起景泰藍,一定要先了解琺琅工藝,因為中國的景泰藍是琺琅工藝結合中國傳統工藝的結果。
琺琅工藝起源於兩河流域,之後從古埃及開始逐漸向世界各地傳播,對於世界來講,琺琅工藝都是藝術史上的一種奇迹,因為琺琅流傳到每一個國度都受到了人們的喜愛。
隨着絲綢之路促進着中國與其他古國的文化溝通,在元朝時期,掐絲琺琅工藝得以出現在中國大陸,隨着時間的遷移,在清朝年間,開始被世人稱作“”泰藍‘“”
在元朝時期,掐絲琺琅品相敦厚、色彩凝重,特別符合元朝統治階級的喜愛,但是,此時的琺琅工藝品的樣式和工藝還保持從其他國度傳下來的工藝樣式。
明朝時期,隨着人們對於掐絲琺琅工藝的研究,中國手藝人已經完全可以不受外來掐絲琺琅工藝影響,獨立完成琺琅工藝品的創作,最大程度地加入了中國元素。
琺琅工藝品深受國人喜愛的原因還在於琺琅工藝高度的可塑性,琺琅彩的精緻花紋對於瓷器來說是很難達到的,琺琅彩可以根據人們的喜愛創造出各種各樣品相別緻的生活器物,有些造型也是陶器無法做到的,極大程度豐富了國人的品味生活。
景泰藍品類十分繁多,無論從瓶、罐、尊、壺、鼎、尊等等都有很多的創造類型,而且,小型物件也是種類繁多的,上到廳堂、下到閨房。
看着馬伊莎老師的作品,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詩:“陶瓷萬品殿中參,重彩濃情景泰藍,獨具匠心堪耀眼,精雕細縷顯深覃。”
……
從吳忠參加活動回來,我對於老王和老劉常說的活動概念有了更加明確地認識。這種小型的活動效果是不錯的,老劉通過這次活動賣了六百多塊錢,老王賣了三百多塊錢,另外兩人每人還獲得了200元的活動補貼,重要的是,這還是一個不花錢的免費宣傳方式,如果我們能經常開展這種活動,大家的積極性會越來越高,會帶來其他更多的發展機會。
為了不斷提高我們的名氣,獲得更多的活動資源,我們決定這個階段重點就放在找活動上。
如何獲得參加這種活動的資格呢?首先就是要多露臉,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如果你沒有什麼名氣,別人也就不會知道你,但能夠被人邀請參加活動的,都是在這個行業中有頭有臉的人。
我們需要很多這類活動,於是,老王就帶着我們開始聯繫活動。
首先,我們先從社區開始,因為老王幾十年來經常和社區打交道,很多社區他都很熟,上次老王帶我看的那個廢棄的院子,就是育林巷社區的。
老王看我明白了活動的好處,很開心。老王說談好了一個項目,要做一個文化陣地,需要各種非遺產品來佈置。
老王說要和社區搞好關係,就要先滿足社區的需要,爭取一個機會,這樣以後社區就會找我們搞活動不找別人了,我們覺得有道理,先付出才能有收穫嘛。
老王的計劃是要搞50個這樣的陣地,說這樣做才能賺錢,也能讓提供產品的老師賺到錢,還可以在社區里宣傳大家,三方共贏。
以前拿來的很多老師的作品還在小魚那兒放着,我還正在發愁怎麼辦,給人家咋交代,老王的計劃正好可以給這些作品派上用場,也可以幫老師們聯繫一些社區活動,給老師帶來好處了。
於是,老王就帶着我和王輝,拉了一車我們收集來的老師們的作品,來到了育林巷社區。
下車后,我和王輝從車裏搬下東西,老王空着手,在前面走,我和王輝一人拿了一大包東西跟在他後面往樓上走。
當我們剛剛上到二層辦公區后,老王就大聲喊了起來:“姑娘們,我來了,接客啦。”
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辦公室的女人們聽到老王的聲音,呼啦一下子,放下手裏的活兒,跑過來把老王包圍了,有的攙着老王的胳膊,有的拉着老王的衣服,伸手摸着老王的口袋,一邊笑着一邊故意回應到:“大爺您來了,好久不見,可想死我們了。”說著大家嘻嘻哈哈的笑了起來。
我和王輝倆人一人背着個蛇皮袋,愣住了,獃獃地站在那裏,看着他們親熱的樣子,居然沒有一個人幫我們,好像我倆根本不存在。
“好了好了,姑娘們,別搶,都有份,一人一個。”老王一邊擺脫着,一邊從口袋了掏出一把水晶做的各種小玩意,大家你挑我撿的,嚷嚷着。
“老大來了。”不知誰喊了一句,大家呲溜一下都跑回原位,彷彿啥事也沒發生一樣。
“裝什麼裝,以為我沒看見,跑的還挺快。。”來人一邊上樓一邊說道。
“領導,王哥上次說下次來了給我們帶小禮物,我們怕他說話不算話。”
“還不趕緊把這兩位老師手裏的東西拿進來。”領導看我們還傻呆在那裏,發話了。
這時候,那幾個女人又趕緊跑過來,“我來,我來。”“我來。”爭搶着把我們的東西卸下來,拿了進去。
我看這情景挺好玩的,我沒想到社區里大家是這樣的,大家都很歡樂,其樂融融的,像家一樣,無拘無束的。
這個社區里一切井井有條,雖然地方不大,但佈置的很到位、內容也很豐富。工作人員的臉上都掛滿着笑容,一個一個的就像是你的鄰家大姐們。
社區的張主任帶我們來到一個房間,裏面打掃的很乾凈,一邊談着她的想法,一邊徵求我們的建議。
這個房間大概有十幾平米,主任想把它做成社區的非遺手工陣地,通過這個陣地,可以帶着小區裏的人一起學習非遺和做手工,增加社區群眾的文化生活內容。
張主任胖胖的,對人很和藹,她也是個手工愛好者,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他們很多東西都是自己設計自己製作的,還拿出來她做的手工讓我們看。
看得出老王和她很熟,老朋友了。當老王說社區以前廢棄不用的院子能不能借給我們放東西時,張主任考慮了一下,說她們要研究一下再給答覆,因為那個院子有個困難戶臨時也住在門房裏。
我們按照最後商量的方案,佈置起來,快到中午了,張主任說讓我們把東西放下,他們自己慢慢佈置,佈置好了我們隨時可以來,畢竟這個陣地是我們一起打造的。
這是我們在社區裏的第一個陣地,對我們來說,有着特別重要的意義。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時常在這裏通過社區搞活動,雖然有時是義務的,但有時候也會給我們一些活動經費。
後來,張主任通知我們,那個院子我們可以臨時借用當作我們的倉庫,畢竟那裏沒有水也沒有電。
這個社區的主任早期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我們大家都從心裏感激她。
她叫張冬雲,育林巷的社區書記。
從那以後,老王帶着我們跑了很多社區,也分別和很多社區建立了合作或聯繫。
我們每次在社區里做活動,都會在我們的群里和朋友圈發活動的照片,為我們自己造勢,積累人氣。
漸漸的,很多人都來和我們聯繫,邀請我們去他們那裏做活動,各種各樣的活動,我們從不熟悉到很熟練,根據社區的需求,逐步開發出一系列社區非遺體驗活動項目的內容。
每次來到社區做活動,都能感受到社區群眾的快樂和熱情,那歡笑聲總是給人帶來滿滿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最受大家歡迎的,是小魚的扎染活動和老劉的糖畫活動,還有各種小手工。
隨着活動越來越多,我們漸漸的看到了希望,信心更足了,大家的心貼的也更緊了。